《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5册《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尺子、长方形纸片、照片、长方形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件玩具衣服5元,一条玩具裤子3元,买两件衣服两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得出三种方法:
①5+5+3+3=16(元)
②5×2+3×2=16(元)
③(5+3)×2=16(元)
强调第三种算法,5+3就是一套衣服,有两套,所以要乘2。
二、谈话导入。
1、我拍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老师特别喜欢,想给它加个框保存起来。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不知道该锯多长的木条才能刚好做个框,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木条的长度,其实就是求长方形照片的周长。
3、师:在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比如给礼盒加一圈花边,要算花边的长度,用彩带布置教室,要算彩带的长度,这些都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4、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三、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向学生介绍在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通过改变长方形的摆放位置,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与长短有关。
2、让学生轮流向同桌摸出手上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另一个同学判断对错。
(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2、集体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6+4+6+4=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③(6+4)×2=20(厘米)
第三种方法中6+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通过与课前准备中的题目的类比,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相当与衣服,宽相当与裤子,一条长加一条宽就相当与一套衣服,我们可以说是一套长和宽,有这样的两套,所以最后要乘2。
3、对比这三种方法,从中择出最优的方法,并归纳出: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42做一做第1。
2、完成课本P44第1题的第一个图形。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有一面靠墙,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让学生自己得出靠墙的那边不需要围篱笆,所以只要算两条宽和一条长,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
同桌交流,通过移补,让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看做长方形来计算。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要灵活运用,这样既能节省材料又避免不够时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