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性格形象分析2 红楼梦贾宝玉性格分析

贾宝玉的思想性格特点

1.厌弃功名仕进。他不爱读正统的经书,说那是“前人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第十九回)。但他却爱读《西厢记》一类的书。他厌弃学习时文八股,说那“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第七十三回)。他厌弃科举考试,反对结交权贵,听不得薛宝钗、史湘云有关“仕途经济之道”的劝告(第三十二回)。

  2.追求人性自由。他轻视封建伦常和秩序,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常常打破男女、长幼、嫡庶、贫富、贵贱、主奴关系上的等级名分。他比较尊重女性,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他还认为:“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第二十回)他讲求“赤子之心”,常常以“好色”来对抗“好德”,竟说“德乃天理,色是人欲,人哪肯把天理好得象人欲似的?”

  3.追求爱情婚姻自由。他极力抵制封建家族的安排,自主选择未来的生活伴侣;抵制不成时,以离家出走来维护理想。这种行为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礼教的桎梏。

  4.梦醒者的苦痛,“多余人”的悲剧。鲁迅先生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贾宝玉看见了许多黑暗,看见许多美好的东西被毁灭而无力相救,经历了家族的巨大变故,可算是一个有些迷糊的梦醒者。这使他经常陷入巨大的内心痛苦之中。他在思想上常有超前的闪光,意图走向新生活;但又离不开富贵的环境,消极而软弱。他既不为新生活所认同,更不为旧势力所容忍,成了一个“多余人”的形象(俄罗斯文学中的典型)。他感叹“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第一回),只得向佛老哲学寻求解脱办法(第二十一、二十二回),最后,悬崖撒手,遁入空门。

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无论人们对《红楼梦》的主题有怎样的多种解说,但不可否认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故事,应该是全书的中心线索。第五回中太虚幻境舞女所唱《红楼梦曲》的“引子”,已经表白了作者的意图: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说明作者是把爱情婚姻悲剧作为中心来写的。爱情的产生与发展,爱情的人物关系,爱情的社会环境,爱情与婚姻悲剧发生的原因和悲剧性,可以作为我们打开《红楼梦》思想内涵奥秘的钥匙。

  薛宝钗温厚贤淑,端庄稳重,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善于处世,十分正统,家庭又是皇商,有地位,应该说最符合当时做贤妻良母的条件。但是她不是浪漫多情的贾宝玉理想对象。他们一个是浪漫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是风马牛不相及,他们是两个流派的佼佼者,但是他们是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哪怕是贾宝玉曾经对薛宝钗的膀子动心,但那是欲,与情无关。贾宝玉讨厌薛宝钗的仕途经济,薛宝钗看不上贾宝玉的无所作为。贾宝玉被父亲痛打,薛宝钗是看着论情有几分不舍,论理也该打。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是没落薛家对贾府的攀附,是怀着对贾宝玉这个纨绔子弟的改造而嫁的,并非对贾宝玉的认同。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史湘云和薛宝钗是同道中人,如果说薛宝钗对贾宝玉还是怀着温和的讥讽,借着起名号来讽喻,那么生性直率的史湘云就是直截了当的看不惯,史湘云不只一次地批评贾宝玉,什么爱红的毛病还不改,什么单只跟我们混等等。史湘云亮明自己的观点,和贾宝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亲情,人生观、价值观实在不能认同。史湘云说轻了,惯会伏低下气的贾宝玉倒不在意;说重了,贾宝玉也不客气,直接下逐客令。

相比而言,唯一能和宝玉擦出火花来的,心有灵犀能来电的,只有黛玉。两人才是志同道合的爱人。两人是彼此精神上的认同,是怜惜。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一个众人眼里的呆子,一个是众人眼里的多心。就是因为众人都不理解,才显得彼此的理解有多麽难能可贵。两个从本来众人眼中最受宠爱的人,渐渐地因为对个性的追求失去了众人的青睐,可是,没有关系,只要两个人是心意相通的,只要认准了追求的是真理,两个人在热闹的贾府中寂寞的相爱了。一个赠帕,一个题诗。黛玉对宝玉从最初的猜疑到最后的深信不疑,从最初的不放心到放心,从对感情的追求到对婚姻的希冀。最后当黛玉得知宝玉即将迎娶宝钗之时,黛玉知道了婚姻的希望彻底破灭了,爱情的最终结局,只能是收获这一份爱情了,所以只求速死。宝黛二人完成了对爱情追求的全过程,虽然没有以传统中国式大结局收场,但仍然是一副美丽的爱情画卷。爱情没有以婚姻的形式结束,但是宝黛爱情就这样凝固在这一瞬间,变得永恒。但是林黛玉清高孤傲,多疑任性,说话尖刻,悲观感伤,不通世事,家道又没落无势力,不符合做封建家族夫人的条件。

第五回里“红楼梦曲”中的《终身误》曲唱道: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第三十六回也写到贾宝玉曾在梦中喊道:“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之所以造成如此局面,其中有故。林、薛二人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林黛玉有名士之风,有很强的的自尊自爱之心,坚守高尚的情操,不肯屈服于周围的恶俗,纯真而有赤子之心。而薛宝钗则缺少这类品质,只是封建礼教的忠实女儿。林黛玉的叛逆性格刚好与贾宝玉比较吻合。贾宝玉爱恋林黛玉有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于是,薛宝钗的悲剧成了必然,尽管她最终与贾宝玉有了形式上的婚姻;又由于社会环境的重压和爱情主人公的软弱,宝、黛二人的爱情也难有结果,终成悲剧。第五回“红楼梦曲”中的《枉凝眉》曲唱道: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有关的“判词”也说: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不论是宝、薛,还是宝、林,都饮的是苦酒。曹雪芹的思想深刻性正在于此。

不同于《西厢记》时代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式的爱情故事,也不同于《牡丹亭》时代杜丽娘与柳梦梅未谋面而生真情的爱情方式,《红楼梦》中的宝、薛、林三位爱情主人公,却是长期共处,近距离碰撞与交流的。所以,贾宝玉对悲剧的选择是完全自觉的和理智的,因而,悲剧也是更有深度更有艺术魅力的。《红楼梦》写爱情,打破了“郎才女貌,夫荣妻贵”的大团圆俗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我眼中的贾宝玉

在我的眼中,贾宝玉不止是一个纨绔子弟。在他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要求自由与解放的思想,一种追求自由的爱情的倾向。只不过,他降生在了具有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旧社会。这又怎么能够怪他呢?在那样的环境下,他无法得到属于他自己的幸福,无法得到他所追求的自由,解放,甚至一份称心如意的爱情。或许,是他逼死了林妹妹,引得“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最后“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或许,是他的痴情使得他抛弃了他的宝姐姐,让宝钗独守寂寞深闺;或许,是他,使袭人最终得到了幸福;又或许,是他使晴雯最终红颜薄命……宝玉一生中似乎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但是,这一切并不全是他的错,他若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一定不让晴雯受苦,不让林妹妹为他死去,不让宝姐姐空守寂寞深闺,不让一切他所喜欢的人离他而去。他和一般的纨绔子弟不同。那些人只会吃喝玩乐,而贾宝玉却懂得如何去爱护他的那些姐姐妹妹们,只不过是那个时代不允许罢了。

说白了,他毕竟只是一块顽石,而顽石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雕琢成玉的。

宝玉,我为你悲哀。

附:引用资料来源

周思源 《百家讲坛》演讲稿《亦石亦玉说宝玉》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7228.html

更多阅读

《红楼梦》里还有谁曾梦游太虚幻境?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红楼笔记》之八百三十六风之子原创说起《红楼梦》,大家都知道,贾宝玉曾经梦游太虚幻境。但是,曹雪芹的写法,历来是山峦叠嶂的。其实,除了贾宝玉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曾经神游太虚幻境。当然,我这样的提问,是有范围的,一僧一道肯定不算,那是

《红楼梦》之贾菌之母是谁?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

《红楼笔记》之四百二十九风之子原创贾菌,《红楼梦》里一个不大不小的配角。曾经在第九回大闹学堂一节出现过,是这样说的:“这贾菌亦系荣国府近派的重孙,其母亦少寡,独守着贾菌。这贾菌与贾兰最好,所以二人同桌而坐。”贾菌的身份,在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真的是贾宝玉吗? 贾宝玉 神瑛侍者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真的是贾宝玉吗?多年以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前世一直是团大疑云,一直未能取得确切的看法,神瑛侍者?顽石?还是都是?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其实主要原因是未能破解《红楼梦》的大谜底,这当然是因为曹公手法的高超所致

声明:《贾宝玉性格形象分析2 红楼梦贾宝玉性格分析》为网友舊物识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