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丁文江老师当选工程院院士表示祝贺!
2013年增补的工程院院士中只认识两位,丁文江老师是其中之一。认识丁文江老师应该是90年代的事了,由于他的研究性质与学科关系不算太大,我们之间交往相对较少。
大约是85年春节前,当时的室领导要求我们给上交大的研究生赶做一批实验,能让他回上海过春节。他是林栋梁先生的研究生,因为万晓景老师的儿媳妇是林栋梁的博士生,去德国进修了,留下了一批样品。这批样品的断口偏析分析就留个那位师弟了。
我调到基金委工作几年后,那位林栋梁先生的弟子已经由科研岗位转到上交大科研处当处长了。一次在上交大参加学术活动,期间他向我介绍了丁文江老师。我对丁老师的感觉,他十分精明,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开发性人才。与通常的大学老师不同,他显得更像一位企业家。
第二次与他有较近的接触,是福特基金会还是通用汽车公司出资评选“中国汽车工业成就奖”。初审会上,大家对丁文江老师的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但是,作为评审会的组长、一位院士恰持坚决的否定态度。出了这样的情况,在后来的答辩会上,那位院士就需要回避,但提出的异议都在答辩会上再一次提出。而且教育部科技司的领导也到答辩会听会。针对所提问题,也许丁文江老师都有思想准备,答辩不仅显示出他清晰的思路,对于与老教师之间的关系问题交待得很客观,说得大家都可以接受。最后,依然获得了“中国汽车成就奖”。
后来再见他恐怕是02、03年,他已经是上交大的副校长。一次在深交会说看到了他和他们用镁基合金制备的汽车产品。2003年在上海还参观了他们的科研基地,他们的成果已经应用到实际的生产。
丁文江老师能当选为工程院院士,与他的研究成果肯定分不开。尽管那位工程院院士还在,没有影响丁老师增补为工程院院士,想必他们间的误会已经解除。希望他们能更好地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多做贡献。
这里有一点需要与青年朋友们说明的,不管你能力有多大,都么有底气,但尊重老同志是一种起码的行为,可以避免一些不愉快的麻烦发生。尽管我属于一种没有什么抱负的人,不怕得罪“天皇老子”,但是,如果你有抱负,就要像韩信一样,忍得住“胯下之辱”,否则难成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