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考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

昨天听董老师建筑史,说到了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是当时诸侯国都城规划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学说。

对其中《匠人营国》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强调多次。

听课之后觉得高深玄妙,遂查相关资料。对中国古代朴素的最早的城市规划理论有了进一步粗浅的了解:

《周礼》为儒家经典之一。其书晚出,西汉时河间献王刘德始得之,因列于诸经之中。由于是晚出,遂引起真伪的争辩。率多谓为作于周初,只是后来不免有所羼入。清代四库馆臣因谓其书虽不尽是原文,亦非出于后世的依托。《周礼》分叙六官,其中冬官早已佚阙,后人以《考工记》补之。四库馆臣说:“《考工记》称郑之刀,又称秦无庐。郑封于宣王时,秦封于孝王时,其非周公之旧典已无疑义。《南齐书》称,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楚冢,获竹简书,青丝编简,广数分,长二尺有奇,得十余简,以示王僧虔,僧虔曰,是科斗书《考工记》,则其为秦以前书,亦灼然可知。虽不足以当冬官,然百工为九经之一,共工为九官之一,先王原以制器为大事,存之尚稍见古制。”四库馆臣亦只定其为秦以前书,究竟在秦前何时,亦未能肯定。不过由其书尚可稍见古制,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考工记》中备载百工所作所为,都城的建设为一代大典,也在撰述之中。《匠人营国》就是为此而作。所说的国就是都城。《考工记》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下面还说到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这些都是宗庙宫室的制度,又于经涂九轨之外,说到环涂七轨和野涂五轨,这是指环城的道路和郊野的道路而言。更说到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这又涉及到诸侯之国的都城和所谓小邑为都的都经涂。可以说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周到。

《匠人营国》提到的数字或与数字有关的称谓,应该略作解释和换算。匠人所营之国方九里,自然是四面见方,每面皆是9里,周时1里为300步(《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1步为6尺(《论语》马融注引《司马德》),则1里应为1800尺。世传周代铜尺7种,长度22.5厘米至23.1厘米不等;骨尺1种,长21.92厘米;缕牙尺长23厘米。据商鞅方升测算,晚周1尺当为23.1厘米。据《隋书·律历志》的记载推算,亦当为23.1厘米。这里就以1尺为23.1厘米计算。则9里之长应为3742.2米。匠人所营之国四面见方,则周长应为14968.8米(下文皆以周时一尺折合23.1厘米计算)(注: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附录二《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亦见《中国古代度量衡图案》,1984年,文物出版社。)。

这里还应对《匠人营国》所说的“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再作解释和换算。郑玄说:“经纬谓涂也。经纬之涂皆容方九轨。轨谓辙广。乘车六尺六寸,旁加七寸,凡八尺,是谓辙广。九轨积七十二尺,此则涂十二步也。旁加七寸者,辐内二寸半,幅广三寸半,绠三分寸之二,金辖之间三分寸之一。”按照郑玄这样的解释,这所谓的九轨为72尺,每6尺为1步,就是说当时的道路的宽度为12步。换算成今制,则为16.632米。

《考工记》所说的国是王朝的都城,却未提到具体的时代。周朝历年悠久,都城不一,方九里的都城指的是哪一个都城,还须再作考核。

周人先世迁都频繁,公刘始迁于豳,古公亶父又迁于周原,文王迁丰,武王迁镐,后来平王复迁于雒邑。《诗·大雅·公刘》就是为歌颂公刘迁都而写作的诗篇。公刘为了选择都城的所在地,于山川、原野、土壤、流泉各方面都作了细致的观察和衡量,因而这篇诗确实成了少有的大块文章。不过诗中并未具体涉及到对于都城的建置。《考工记》的《匠人营国》所规划的都城是难于以公刘所迁为蓝本的。古公亶父迁于周原,也是早周的一宗大事。和《公刘》篇一样,诗人也为之撰写《绵》篇的诗,为之歌颂。古公亶父为了能够在周原立家室,使得“百堵皆兴”,还建置皋门和应门。据说皋门是王的郭门,应门是王的正门。而且还立了冢土。冢土就是社。规模是不小的。但是这座都城究竟有多么大,却未见稍一涉及,《考工记·匠人营国》的作者,也是不能以之为依据的。

《诗·大雅》有一篇以《文王有声》为题的诗篇,是歌颂文王作邑于丰的。丰濒丰水,《文王有声》说:“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这是说文王以丰为都,其功绩可以媲美于大禹。丰的建置自是超迈于豳与周原。后来武王作镐,并不是废弃丰,而是丰的扩大。因为丰在丰水之西,镐在丰水之东,夹丰水对峙,其实就是一城,只是另称之为镐而已。

《文王有声》篇称道文王的作丰,有句说:“筑城伊淢”。郑玄解释这句诗说:“方十里曰成,淢其沟也,广深各八尺。”孔颖达更进一步说:“此述作丰之制。言文王兴筑丰邑之城,维如一成之淢。淢内之地,其方十里。”郑玄和孔颖达的解释,具体说明了丰的规模。丰有城垣,城垣之外,还有城壕。城壕深广各8尺,应该说是很深很宽了。城壕之内还有方10里的地方,也就是说丰的城方10里。

《文王有声》篇在“筑城伊淢”之下,接着歌颂说:“作丰伊匹。”郑玄的解释说:“文王受命而犹不自足,筑丰邑之城,大小适与成偶,大于诸侯,小于天子之制。”所谓小于天子之制,是说文王当时尚为诸侯,而纣犹为天子。丰仅方10里,是不能与纣的都城相匹配的。

按照《考工记》匠人营国的规定,方9里之国乃是最大的都城,诸侯之国的都城最大只是方7里。文王当时自认为尚是诸侯,其都城只能是10里,不能超越天子的都城。天子的都城据说为方12里(《周礼·春官·典命》贾公彦疏)。是否如此,容再考核。就是这样,已经和《考工记》所规定的不是一个标准。《考工记》的标准远比西周初年文王之时为小,显然可见,《考工记》匠人营国所规定的标准,并非西周初年的制度,不能混为一谈。

三国曹魏邺城平面推想图

曲阜鲁国故都

汉长安城

北魏洛阳城

唐长安城,和基本定局了的里坊制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考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7036.html

更多阅读

从《挑山工》看人物外貌动态描写 黄山之挑山工外貌描写

所谓“动态”描写,就是把人物外貌放在事情发展和人物活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自然地多层次地加以描写。这样的人物外貌,既鲜明,又生动;既具体,又独具特点,比一次性静态介绍效果更好。例如,《挑山工》一文的挑山工,作者刚遇到时写的外貌是这样

《夜谭十记》之《盗官记》——马识途 马识途一一夜谭十记

《夜谭十记》之《盗官记》巴陵野老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你们要问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县衙门里,我可只能回答一句:反正不是发生在我们这个县衙门里。我们这个县即使称不得模

《百宋一廛校书图》伪作考 宋一

《百宋一廛校书图》伪作考鲍国强日前有藏友告知,说是有一幅《百宋一廛校书图》水墨立轴近年频频在藏界露面,价位迅涨,颇为抢眼。我十分好奇,百宋一廛是有清一代藏书大家黄丕烈的书斋,其《百宋一廛赋》和《百宋一廛书录》鼎鼎有名,所谓具

声明:《《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考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为网友走阿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