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 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

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

1.危机含义: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有关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广泛性特点。

公共危机含义: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过程与非均衡状态。它需要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应对的、涉及公共领域的危机。

2.公共危机的特征:

(1)突发性和紧急性:政府必须在有限的信息、资源和时间的条件下寻求“满意的”危机处理方案,迅速地从正常情况转换到紧急情况。而且,危机事件爆发前的征兆不是很明显,难以作出准确预测;爆发时,一般没有准备的,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应对方案。

(2)严重威胁性: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性的高度聚集。

(3)高度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危机状态下的不确定、危机影响的不确定和危机回应的不确定。

(4)信息有限性:信息不完整、信息不及时、信息不准确

(5)双重效果性:不仅仅意味着危险,而且还有转机和契机之意。

(6)超国家属性或全球性:主要表现在公共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全球化,公共危机影响的全球化和公共危机应对的全球化。

3.公共危机的类型

△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的类型一般划分法(四种分法):

(1)天灾,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

人祸,即社会危机事件,如社会动乱、战争等

(2)①自然力产生的天灾;如地震、洪水

②人为造成的灾祸;全局性的或者局部性的社会冲突

③以自然灾害表现出来的人为危机,火车相撞、飞机失事、核泄漏等等。

(3)①外在原因造成的人为危机;

②外在原因造成的非人为危机;

③内在原因引起的人为危机;

④内在原因引起的非人为危机

(4)①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自然灾害;

②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重大事件;

③由于人为故意因素造成的社会动乱;

④由恐怖活动造成的危机;

⑤由于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武装冲突或战争造成的危机。

△最有代表性的六种划分方法

侧重诱因、从突发性视角、综合性、人为还是自然原因、类别划分原则、借鉴联合国分法。

(1)诱因:

自然灾害型

利益失衡型

权力异化型

意识冲突型

国际关系型

(2)突发性视角: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危机

(3)综合性:

结构良好性危机

结构不良性危机

(4)类别划分原则:

政治性危机事件

宏观经济性危机事件

社会性危机事件

生产性危机事件以及自然性危机事件

(5)人为还是自然原因:地质和气候因素所引起的危机、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危机、工业和技术系统的失败所引起的灾害和危机、战争和冲突引发的危机、大规模的传染病所引起的公共卫生危机

(6)借鉴联合国分法:自然灾害、技术灾害、环境恶化

4.△我国政府对公共危机的类型划分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Ⅰ级

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Ⅱ级

较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Ⅲ级

一般重大突发公共事件Ⅳ级

△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四个预警等级:

(1)一般Ⅳ级——蓝色等级(Ⅳ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简单、可能扩大,但范围较小。

(2)较重Ⅲ级——黄色等级(Ⅲ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对一定区域内公共事务产生一定范围的影响。

(3)严重Ⅱ级——橙色等级(Ⅱ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

(4)特别严重Ⅰ级——红色等级(Ⅰ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扩大。事态非常复杂,对国家公共安全、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5.公共危机发展阶段(P14

v四阶段说:

前兆阶段:公共危机发生之前各种危机先兆出现的阶段。

紧急阶段:关键性的事件已经发生,演变迅速,出人意料。

持久阶段:事件得到控制,进入相对平稳阶段,但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有恶化的可能。

解决阶段:事件得到完全解决,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回归到常态。

v生命周期说(五阶段):(书14页)

潜伏生成期:

显现与爆发期:

持续演进期:

消解减缓期:

解除消失期:

6.公共危机诱因分析(思考启发)书29

l社会、组织、个人三层分析框架

(1)社会及组织层面:

经济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政治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

(2)个人行为层面:

民众对现状的满意度,如贫富差距加大带来的幸福感下降和心理压力加大,失业者和低收入者及低文化程度者——弱势群体的心理失落和不满情绪等

l基于我国社会转型的实证分析

社会转型包括两个方面:(书27页)

一、体制的转轨,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再分配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二、结构的转型:从农业的、封闭的、乡村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开放的、城镇的现代社会转型。

转型产生的后果:

A权力利益在不同社会主体间重新分配,贫富差距扩大。

B受益不足的社会群体心理失衡,从而产生行为上的变异。

C社会成员在此过程中价值追求上正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1)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是公共危机产生的基础性诱因

(2)基层组织社会控制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体制性诱因

(3)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现象严重是发生公共危机事件的政治诱因

(4)经济体制转轨与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冲突,是公危事件产生的经济诱因

(5)群众的民主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政治参与环境和能力相对较差,法制观念淡薄,是公共危机事件产生的文化诱因

(6)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是引发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诱因

7.公共危机的功能

l1、公共危机的负功能

(1)严重威胁公众利益,直接造成资源的损失

(2)直接打断国家的正常发展规划

(3)直接导致投资的气候和环境恶化

(4)破坏政府的公共形象,降低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和支持度

(5)直接考验政府的抗逆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间接导致政治的不稳定

l2、公共危机的正功能

(1)公共危机能够增强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使人类社会反思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2)公共危机能够促进社会的协调和整合,具有社会的“安全阀”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功能

(3)公共危机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的组织结构、社会体系和信念体系,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变革、改进和创新的机会

(4)公共危机可以提高政府对公共问题的敏感性,从而成为公共政策改进和完善的外部动力

(5)公共危机可以促使政府改进治理方法,提高治理能力,从而推进政府的治变革

一般危机与公共危机区别(9+12)

探讨公共危机事件的类别有何意义?书17

我国转型期公共危机的形态及其发展(六个特点书15页)

第二章

2.危机管理的定义:

(1)从组织管理或企业管理的学科视角来定义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采取的行动。

——斯蒂文·芬克

危机管理就是针对那些实现无法预想何时发生,然而一旦发生却对组织经营造成极端危险的各种事件的事前事后的管理。——藤井定美

(2)从公共关系学的学科视角来定义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就是一种应急性的公共关系,当意外发生时,组织面临困境,所面临的公众压力处于极限状态,组织的公共关系亦处于应急状态。它立足于应付组织突发的危机事件,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处理系统将危机的损失降到最低。

(3)从国际政治学的学科视角来定义危机管理

赢得一场危机,同时将危险和冒险限制在国与国之间所能忍受的范围内,达成一个能为双方所接受的解决方案,而不诉诸武力。

(4)从公共管理学科视角,定义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书本44

3.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定义:是指发生危机时,公共部门所采取的有助于公民和环境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预测和识别可能遭受的危机,采取防备措施,阻止危机发生,并尽量使危机的不利影响最小化的系统过程,目的是通过提高公共部门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处理危机,减少损失,恢复社会稳定和公众对公共部门的信任

内容(职能):书本49

4.宏观架构和战略设计简要概括为三大阶段与四大机制

“三大阶段”:事前管理阶段、实时管理阶段、事后管理阶段

“四大机制”:危机预警机制、危机评估机制、危机处理机制和危机反馈机制

哪两个对应

分别讲述(50页)

第三章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模式

第四章

1.斯蒂文·芬克的四阶段划分理论(内容及其评价)

征兆期

发作期

延续期

公共危机管理 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

痊愈期

2.米特罗夫的五阶段划分理论(内容并与1对比)

信号侦测阶段、探测和预防阶段

控制损害阶段、恢复阶段、学习阶段

3.奥古斯丁的六阶段划分理论

危机避免阶段、危机管理的准备阶段

危机的确认阶段、危机的控制阶段

危机的解决阶段、从危机中获利阶段

4.罗伯特·希斯的四阶段划分理论

4R模型:危机缩减、危机预备、危机反应、危机恢复

5R模型:危机缩减、危机预备、危机反应、危机恢复以及危机恢复力

BASIA(经营和利益相关者影响评估)

ABC减缓法则(远离、更好、相容)

CMSS(危机管理框架结构)

FPC模型的三个维度(熟悉度、预见度、能力)

危机反应中的PICPIC策略(计划、信息、核心、人、整合、持续性)

CMP(危机管理计划)

第五章

1.公共紧急状态、特征

2..紧急状态法

3..行政紧急权

4.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法制化:西方经验

(1)西方紧急状态的立法模式:宪法原则性规定“紧急状态”——全国统一的“紧急状态法”

(2)西方紧急状态的规定模式:采用列举式方法,以事件或情况的结果为依据界定紧急状态的含义;办公室紧急状态的统一标准,再对紧急状态进行分类;采用概括式的界定方法,没有对紧急状态进行细化分类

5.西方紧急状态法中的行政紧急权问题:

(1)行政紧急权的运作问题

(2)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整合问题

(3)对行政紧急权的监督和制约问题

(4)紧急状态下的公民权利的保障问题

6.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法制化:中国实践

定义

背景

意义

(1)我国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法制化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行政命令依然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其作用正在减弱;法制化正在发挥作用,但还没有成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的主要框架。主要来说,具体包括以下几点:(P104)没有在宪法中规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律制度,也没有统一的“紧急状态法”;有关紧急状态法对政府可以采取的紧急措施规定不够清晰(无行为规范性制度);对紧急状态法对政府权力滥用和越权行为的监督机制不健全,问责机制不健全,公民知情权不受尊重,救济机制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2)完善对策:(展开)P104

①加快制定一部统一的紧急状态法

②完善有关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专门法律、行政法规

③逐步完善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应对机制相关的法律制度

3.如何对行政紧急权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在紧急状态下,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可分为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

(立法机关应有权对行政紧急权进行监督,而非仅被动地位而已。“实现监督模式”较“事后监督模式”能更有效地保证立法监督落到实处。另外,立法监督的实现还有赖于立法机关在紧急状态期间能正常履行其职能。司法机关更多的扮演事后监督的角色,这是由司法权的被定性决定的。虽然紧急状态决定本身由于高度的政治性而不具有可诉性,但是,在紧急状态决定后,国家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则纯属于法律行为,具有可诉性,行政相对人可以寻求司法救济。)

(3)我国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法制化的技术路径选择

总结:将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纳人法制化的轨道,依法管理公共危机,这不仅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也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从总体来看,我国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法制化程度不是很高,现行的危机管理或紧急状态立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需要加快制定一部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完善有关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专门法律、行政法规;逐步完善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应对机制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7026.html

更多阅读

药厂QA对批生产记录的认识 药厂现场qa工作总结

根据药品GMP规定,每批产品均应当有相应的批生产记录,可以追溯该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情况。药厂QA的另外一项工作就是审核批生产记录,审核记录的时候,该记录应该和批准的工艺规程一致,这里熟悉每一步的工艺流程也是一项重要的

对规范性文件合法性的认识 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

摘要 :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是依法执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依据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由于一些行政机关不能正确认识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片面强

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曾兴我们拥有同一个名字——老师;  我们干着同一个职业——教师;  我们热爱同一个事业——教育。  在人类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是一首永远谱写不完的诗篇。只要有人类

公共危机管理 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

公共危机管理第一章1.危机含义: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有关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

声明:《公共危机管理 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为网友夲亾巳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