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之法,寻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

以自然之法,寻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执教:青云谱区教研室何玲

点评:江西省教研室徐承芸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九课

【设计理念】

本文在看似普通地叙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在有意无意地描写中饱含着深情,是一篇结构严谨、文字凝练的叙事散文,尤其是课题——“自然之道”更是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品味。教学本课,我将遵循“长文短教”理念之一—— “叩其一点,联结全篇”来进行教学。紧紧扣住课题“自然之道”,采用最常态的教学手段——“读中感悟,读思结合”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获得启示,领悟语言的妙处。

【教学目的】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文章“叙事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领悟文本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4.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向导的话,明白“自然之道”的含义,读懂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得到启示。

2.学习根据文章“叙事要素”、归纳小标题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自然之道”

1.今天,我们要走进第三组课文,这一组的主题是什么呢?板书课题,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道”什么意思?什么是“自然之道”?)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评析】课题“自然之道”的理解是本文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开课伊始,教师没有盲目解释课题,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思考讨论,这样就避免了概念的灌输,教条化的阐述。

二、感知“自然之道”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2.检查字词:分别出示三组词语认读

幼龟嘲鸫鲣鸟

侦察踌躇颓丧 蠢事

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 抓住叙事要素,把握课文大意

① 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②课文的主要人物是游客和向导,请问他们为什么来到海岛?在海岛上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带来了什么后果?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看海龟、救幼龟、害龟群”。

③ 学生借助板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4. 过渡:到底什么是“自然之道”呢?让我们看看向导是怎么说的吧!

【评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中段最重要的训练点。针对叙事文章,教师采用“找出文章叙事要素”的办法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是可取的。即使这样,本文情节复杂,学生在概括的时候依然会感到头绪众多,难以表达,所以教师又让学生找出主要人物的活动,归纳成小标题后再来复述,这样就减缓了坡度,教给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探寻“自然之道”

(一)以向导说的第一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为切入点,还原事件经过,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1.课件出示向导说的“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话,并引导学生理解。

① 向导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在嘲鸫要叼走幼龟的情况下)

② 向导说这句话地神态怎样?(若无其事)

③向导看见了也想没看见一样,这说明什么?(向导对这类事情看得很多,见怪不怪了。他认为嘲鸫叼走小海龟,是很平常、很自然的事情,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

④齐读“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说说向导这里的“自然之道”指什么?(自然界里的现象)

【评析】这是教师第一次引导学生理解“自然之道”。教师抓住向导的语言,引导学生联系向导的生活体验,得出“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现象”的结论。这一环节设计自然巧妙,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自然之道”的含义。

过渡:向导眼中很平常的事情在游客眼中也是这样吗?游客的反应有何不同?

2.为什么游客会有这样的反应呢?让我们看看食肉鸟嘲鸫捕捉小海龟的场景吧。

① 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② 想象一下: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幼龟?一只怎样的嘲鸫?

a引导学生抓住“探、欲出又止、似乎”等词语感受小乌龟幼小,充满灵性,惹人怜爱的形象;

b引导学生品味“企图”一词的感情色彩,感受嘲鸫凶恶残忍的形象。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思考:读了这样的文字,你发现作者在海龟和嘲鸫之间的情感倾向是怎样的?(认为海龟是弱者,给予同情幼龟,渴望救助海龟)

是的,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明显感到了作者对海龟的同情,而这也是其他七名游客内心的真实想法。此时此刻,大家没有考虑到这是自然界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而然的现象,救助弱者的想法占了上风,于是本来应该“就是这样”的故事发生了逆转。

【评析】《课标》中要求中段学生应当“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何贯彻落实呢?本课的设计者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本文中,游客的态度是事件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作者不惜篇幅描写幼龟被抓场面的原因。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花大力气引导学生抓词语、想画面、揣摩作者在字里行间里蕴含的感情,这样一来,学生就真正走进了文本。

3.默读5——8自然段,思考:游客们的善良换来了怎样的结果?(幼龟得救之后,龟群鱼贯而出,大量幼龟成为海滩上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以自然之法,寻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

①从哪里看出此时此刻幼龟离开巢穴会是一场灾难?

a“黄昏的海滩,阳光仍很明媚”说明食肉鸟依然在频繁活动,可以轻易看见幼龟;“无遮无拦”更是暴露出幼龟处境危险,毫无自救的可能。

b“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成千上百的幼龟结队而出”“争先恐后”等说明幼龟数量之多,目标之大,损失之惨重。

c “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说明食肉鸟捕食迅速。

② 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作者表达上的特点。

a“黄昏的海滩,阳光仍很明媚”这句话还有什么作用?(本来黄昏的景色是非常美丽的,可是这美丽的夕阳照射下,却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杀戮,原本让人留恋的沙滩却顷刻间成为尸横遍野的战场。这句话反衬出幼龟命运的悲惨。)

b“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这句话又有什么作用?(对比,衬托出海龟命运不幸,我们心情的沉重)

c 小结:这两句话看似写景,实则抒情,读来更增添了我们心头的那份沉重。

d朗读课文的6——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龟群被食肉鸟肆意虐杀的情景。

【评析】“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明白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句子的作用,努力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这个环节的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③ 思考:看到此情此景,大家心中又有何感想?从哪里可以看出游客们深深的自责?

(引导学生从游客的心理、语言、动作来谈。例如:心理活动——“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连用“愚不可及”“蠢事”两个意思相同的贬义词表达出对自己行为的批判,流出深深的懊悔,愧疚。其他还有“气喘吁吁”“来回奔跑”等动作、语言描写。)

(二)研读向导说的第二句话:“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回顾事件,再次感悟“自然之道”。

1.课件出示,指名朗读。从“悲叹”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2.讨论:假如我们没有救那只幼龟,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幼龟可能会死多少?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人类干涉的结果吗?(不是,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对比我们人类干涉之后的结果,哪一个更好呢?(毫无疑问当然是大自然的选择更好)原来,看似残忍、无情的“自然之道”,实则是“有情”的,是为大多数生物更好地生存而存在的。

3.回扣向导说的第一句话,再次思考:“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大自然本来就存在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评析】这是教师第二次引导学生理解“自然之道”。在联系实际情况,做了比较之后,再次回扣向导的话,学生们明白了“自然之道”更深层次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偶然的自然现象,还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4.课件出示填空练习。

①向导说:“如果不是我,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学生交流答案:

a “如果不是我 救了那只侦察龟, 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教师引导讨论:救那只幼龟是否出自向导本意?从哪看出?为什么向导“极不情愿”但还是抱起了小乌龟走向大海?(迫于周围人舆论的压力)横线上还可以怎么填?

b交流其他答案:

“如果不是我 放弃了自己的原则, 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如果不是我 听从了别人没有道理的指责, 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

②游客们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学生交流答案:

“如果不是我们 要求向导救小乌龟 ,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如果不是我们 滥用同情心 ,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如果不是我们 无知地干涉大自然 ,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如果不是我们 不遵守自然之道 ,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

【评析】《课标》中说“语文课程的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在这篇教材中,人的行为是这则故事中的关键,因此教师刻意设计了填空拓展训练,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四、感悟“自然之道”

1.读了课文《自然之道》,你明白了什么?如果让你把课题“自然之道”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你会怎么说?(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之道;我们应该努力了解自然之道;自然之道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自然之道比我们人类要聪明……)

【评析】这是教师第三次引导学生理解“自然之道”。用“把‘自然之道’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的形式再次提升学生对“自然之道”的理解,达到了编者选编这篇教材的目的。这样的设计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2.同学们,如果请你再给文章补充一个结尾,你会怎么补充?(会写一写我在这将事情中得到的启示。)假如让你给文章换一个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呢?(《难忘的加拉巴哥岛之旅》、《惨痛的教训》、《错误的救赎》等)

3.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这样直白的结尾,这样直接点名文章目的题目呢?

其实,作者在向我们讲述这件悲惨事件的同时,已经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想,对幼龟的喜爱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与懊悔,对事件的看法等等都已蕴含其中了,因此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这样含蓄地处理,反而更能给读者更多空间,更多回味。

【评析】又是一个致力于学生习得语言表达方式的教学设计。和前面的设计思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结语:这个单元我们的主题就是“大自然的启示”,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继续探寻自然之道,继续去了解、领悟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五、板书设计:

自 然之 道

时间:四、五月间的一个黄昏

地点:加拉巴岛

人物:八名游客一名向导

起因:观海龟

事件:经过:救幼龟

结果:害龟群

【评析】这样的板书设计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易于表达,是很朴实却有效的设计。

【总评】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散文,讲述了几位游客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由于不了解自然规律,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造成龟群被肉食鸟大量猎杀的故事。本文篇幅较长,既描写了人物,又描写了动物,接近口语化的语言质朴而流畅,平实的叙事中不乏曲折,并且蕴含着耐人回味的哲理,是一篇值得反复揣摩研读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像这样篇幅很长,内涵又很丰富的文章该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既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又教给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目的呢?何老师在这课的教学中做了不少探索。

一、 深入研读文本,抽丝剥茧定内容

有人说“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得多”,孙绍振教授也认为“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策略”。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前,何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这篇教材的核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因此帮助学生理解课题“自然之道”的含义,引导学生读懂文本所要揭示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对于这一点,相信大多数教师都能关注得到。然而,如果仅仅只关注这一点,那么语文课就难免走上只注重内容分析的老路。薛法根老师说“要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何老师明白还必须要挖掘文本中蕴含的“语文核心价值”。反复研读文本后,何老师发现本文和其他写启示类文章有所不同,并没有直接的段落来阐述启示,而是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自然地流露情感,表明态度,读者需仔细品味语言后方能领悟作者用心。再联系到学生在写启示类习作中常常用“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这样公式化结尾的现状,因此何老师决定将“领悟本文独特的表达方式”作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力求学生“文意兼得”。

二、 紧扣“自然之道”,层层推进解题意

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后,接下来就要考虑“怎么教”了。研读文本,经过一番取舍、提炼、整合之后,何老师秉承“叩其一点,联结全篇”的“长文短教”理念,将教学思路定为:紧扣课题,以向导的语言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探寻“自然之道”的含义。

“自然之道”的含义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仔细揣摩,我们甚至还能感受到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为帮助学生理解,何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一抓向导的语言,联系上文,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揣摩,获得感性认识——自然之道就是嘲鸫捕食幼龟这样的自然现象;二扣向导的语言,联系下文,在具体事件中再次感悟——自然之道就是自然界已经形成的规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盲目的干涉反而会带来更大的恶果;三用补充课题的形式,提升学生对“自然之道”的感悟——我们应当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这样就化难为易,让“不可说”变得“有可说”了。

对于“自然之道”的解读,何老师的观点让我们有耳目一新,如沐春风之感。在这样的解读下,才有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实施策略。而原本难以理解的课题“自然之道”,其潜藏的深厚含义就这样一步步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可见,文本细读是教师至关重要的备课环节,只有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才会有让人击节赞叹的教学设计。

三、 牢抓关键词句,步步为营学方法

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意的过程中,何老师也没有忘记应当时时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落实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就是牢牢地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例如: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嘲鸫捕食幼龟的语句,感受作者笔下的动物形象,揣摩作者的情感倾向;引导学生找出游客感到懊悔自责的句子,从字里行间揣摩作者对事件的看法;采用更换课题、补充结尾等形式让学生比较、感悟文本在结构、语言上的妙处。总之,就是始终运用“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纵观整堂课,何老师的教学手段非常简单,就是用“读思结合”这种最基本、最自然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支玉恒老师说“要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而何老师这堂课恰恰就是以语文学习的“自然之法”,探寻语言魅力的“自然之道”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6995.html

更多阅读

以爱之名的伤害 狮子男把秘密告诉你

想到这个标题,源于我在上一篇日志中和大家交流的关于“父母之爱可能给孩子造成的创伤”这一话题。在现实中,其实不仅仅是在亲子关系中才存在这种“以爱之名的伤害”,在很多的亲密关系中,时常都会出现这种“以爱之名的伤害”,包括恋人之间

从“而、以、之”看虚词用法 虚词以的用法

从“而、以、之”看虚词用法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功夫在课外,阅读的课外书多了,才能做得好,得高分;而文言虚词题,能力在课堂,只需在教学课文时将大纲规定的词语一一落实,反复巩固,高考时就能成竹在胸了。下面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说一说积累巩固

声明:《以自然之法,寻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为网友独秀胭脂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