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1 浏览:139 提问时间:2010-06-14 07:56鹦鹉大哥:在《史记》里有对赵高的记载,但不集中,是分散地记载。《赵高传》起首在《史记·蒙恬列传》,结尾则在《史记·李斯列传》,中间各传(如《秦始皇本纪》)也有涉猎。《李斯列传》十之二三叙李斯辅始皇取天下事,十之七八叙赵高阴谋以亡秦之天下事。全传以五叹、六书议为线索,相互照映穿插,文情并茂,秦文朴实可见一斑:
在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第二十八》中记载了赵高的宦官身世:
![赵高是太监,有正典记载吗? 太监都应该姓秦赵高](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111633t0152ec7f0bec04558b.jpg)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译文:赵高是赵国各王族中疏远支族的一员。赵高兄弟几人,都是出生在宦官家庭,他的母亲受过刑罚,世世代代地位卑贱。秦始皇听说赵高坚忍而有毅力,精通刑法,便提拔他担任中车府令。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他学习审判案件。赵高犯了大罪,秦始皇命令蒙毅依法来处治他。蒙毅不敢违背法律,判处赵高死刑,开除他的宦官名籍。秦始皇认为赵高办事认真,就赦免了他,恢复了他的官位、爵位。在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中记载了赵高的终结:“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即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杀之,夷其三族。”译文:“过了三天,赵高拿欺诈手段诏令卫士,让士兵都穿上起义军的农民服装拿着武器向望夷宫内跑,自己进宫报告二世说:‘崤山以东地区各路盗贼的军队大批到达了!’二世登上台看见了,恐惧起来,赵高随即强制责令二世自杀。赵高把玉玺拿过来自己佩带上,左右侍从和百官没有谁服从他;他登上殿堂,殿堂好几次都像要坍塌似的。赵高自知上天不给他帝位,群臣也不赞成,就把始皇的弟弟召来,把玉玺授给他。子婴就了帝位,担心赵高再作乱,就称说有病不去办理政事。和宦官韩谈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商议要杀赵高。赵高前来拜见,问候疾病,乘机召他进宫,就让韩谈把他刺杀了,夷灭了赵高的三族。”《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中记载了一段赵高为非作歹:“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译文:“赵高想要作乱,恐怕群臣不听从他的命令,就预先设法进行测验,他牵着一匹鹿献给二世皇帝,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皇帝笑着说:‘丞相看错了吧?把鹿称作马。’又询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人默不作声,有的人说是马而阿谀顺从赵高,也有人说是鹿。赵高因此暗地将说是鹿的人借用法律加以陷害。以后群臣都很畏惧赵高。”总之,《赵高传》在司马迁笔下是散记的。回答:2010-06-15 07:41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