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眼中的1996年第一次总统选举和飞弹危机 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

第一次总统选举

  96年三月的总统大选,是中华民国第一次的总统直接民选。在台湾,总统本来是由国民大会选出的。国民大会在过去算是中华民国政治体制下的一种特殊组织;依孙中山当初的政府设计,政府的治理权利由五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行使。但是,关于监督政府、领土主权及修改宪法等中央政权则是交由国民大会行使,并将国民大会的宪法层级置于五院之上。而立法院委员及国民大会代表皆由人民选出,并列国会;如此通过国民大会,人民也能有效得控制监督政府。
  当然啦!这一切都很理想化,到了九十年代的台湾,很多现实都不像当初设计时的情况了,所以这几年,国民大会也不断得在进行修宪的工作;但是频繁的修宪也损害到了宪法的权威及崇高性。因为国民大会开会场所在台北市阳明山上的中山楼里,这样频繁的修宪、召开大会,进而产生得各种奇怪问题,大家戏称为「山中传奇」。
  不管怎么样,国民大会终于让总统民选有个宪法依据,也算是功德一件。1996总统大选,各方的人马如下:国民党─李登辉、连战;民进党─彭明敏、谢长廷;无党籍─林洋港、郝伯村(实际上是新党支持);无党籍─陈履安、王清峰。当然,这一次的选择,也不存在着什么旗鼓相当,从一开始就是国民党遥遥领先。
  民进党当初拱出彭明敏出马竞选也有许多杂音存在,当初彭明敏加入民进党的时间也不算很久,也是前几年回台的海外黑民单人士,几乎是挟着台独精神领袖般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在党内初选时很容易得就打败了形象良好的圣人林义雄及前党主席许信良等人。
  再说林郝配这个组合吧!在国民党内部的初选,因李登辉的声势太高,林洋港以党内无法提供合理公平的竞争环境,所以不爽而脱党参选,选择郝柏村做为副手也只是个反李登辉人士的结合;陈王配的情形也差不多,当时做为监察院院长的陈履安,也有意参选总统,本来欲跟林洋港搭档,但最后破局,遂找了监察委员王清峰搭档。在新党方面,一直对要支持那一组人有不同声音。其实这种搭配组合基本上延续了之前的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之争。
  其实这是场从一开始起点就不太一样的选战,因为国民党李连这一组,从一开始就是声势浩大,支持率一直是遥遥领先;再加上庞大而细密的辅选网络,深入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单是单就「资源」一项,其它各组候选人已远远望尘莫及。
  而民进党在这次选战中可是低估了李登辉的魅力了,虽然推出台独神主牌象征的彭明敏,但所谓「李登辉情结」的发酵,做为第一位台湾本地出身的总统,他在台湾民众心目中的威力形象仍是强大,另一方面,民进党的确是HIGH过头,忘记当初大部份民众对台独仍没什么太大信心,大部份都还是想安稳得维持现状;到了选举后期,林郝和陈王两组的声势似乎都不弱,看起来好像有威胁到李登辉的样子,因此民间甚至开始有了「弃彭保李」的耳语,使民进党招架乏力。
台湾人眼中的1996年第一次总统选举和飞弹危机 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
  另一个李登辉顺利当选的原因,就是选举期间的飞弹试射及东山岛军演,这一连串军演及言论在之前有提过,对台湾人民来说,当时有个比较流行的词叫”文攻武吓”,企图阻挠”支持台独”的李登辉当选;但台湾人似乎一向都是吃软不硬,结果反而激起选民的反感;强化了李登辉情结的威力。所以啦!从此之后民进党就很会操作这一招,每到选举就企图激怒中共来发表什么言论,以迎造敌忾同仇的气氛增加支持度,但到了这几年这一招也没用了,以后会提到。
  反正,这一连串的文功武吓,也使得这次选战失焦,政策性的问题好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选战好像变成一次「爱台湾大赛」,每一组人马都在抨击中共的行为,并且表示自己是多么多么的爱台湾;跟着,媒体的采访焦点也失焦了,不去关心各组的政见是什么,反而去关心各组后选人候选人如何应对、抨击中共的压力,如果某组人马讲出重一点的话,媒体就见猎心喜得大肆报导。此外,当时因为飞弹试射,反而让国际的焦点都放到台湾海峡来;因为当时国际上都觉得这次的总统大选会成为影响亚太安全及牵动世界局势的重大事件,所以国际媒体也纷纷派员前来采访,台湾的政情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所以这次选举,其实从中期之后大家都已经看得出来李连这组人马是一定会当选的,只是没人愿意认输,并且,台湾的选举就是这样,就算支持率低,也要搞得气势高昂,热热闹闹的样子。所以你不管那一个阵营的场子,现场一定是一片欢乐,HIGH到最高点的气氛;那时我一直在猜,是不是台湾大选都选在年底到年初这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刚好又是职棒休赛期间,天气又冷,所以民众需要一些可以尽情大喊的热情活动宣泄一下。
  虽然说民进党在当时的支持率已经是落后了,但可说民进党的场子依然是最好玩的,这可能是该党从街头运动起家,办起各种活动来掌控节奏的能力一流。在选前最后得一个晚上,民进党的场子里,台上主持人及台下群众互相呼应,再加上演讲时不时穿插得背景音乐,最后伴随着候选人出场而达到最高潮,结束后再放个烟火,现场简直就是又HIGH又热血。当晚,整个台北市到处都有选前之夜,每一个场子都在比晚结束的,似乎先结束在声势上就输人一样。
  当晚个候选人的场子结束后,几乎都十一点了,但民众意犹未尽,一群一群的走在街上逛着,支持民进党的群众很热情,自发性得就开始”散步”,从市政府广场一路走到总统府前;在每个路口都有人摇旗吶喊,根本就是一呼百应;如果遇到其它阵营的支持者,倒也不会对骂,就是隔着街互相对喊口号,隔空交火,也是好玩的成份居多;走到总统府前看到已经是重兵把守,整个府前广场都已经被围住,大家也就自然得散了。其实经历过那么多次大选后才了解,选举的结果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原来大家喜欢的是那种选举中狂热如在办嘉年华会般的感觉,等到选完,日子还不是要过下去。
  总之这次选举是李登辉阵营胜利了,拿到超过半数的选票,总算是为他的总统职位立下了民意基础及正当性合法性。因为前两年的省长选举,选区跟总统选举几乎一样,只差台北高雄而已,所以当初也有人担心会不会李登辉的得票比宋楚瑜还少,造成『叶尔辛(叶利辛)效应』,事后发现得票更多,解除了这种忧虑。
  这场选战后,李登辉因有了民意基础,地位可说是完全确立,得以开始党内中生代的布局。林郝、陈王代表的国民党非主流派自此之后可说是彻底的瓦解;而因为李登辉终于有了民意基础,从此也跟民意基础颇高的省长宋楚瑜开始产生对立。
  民进党方面,彭明敏落选后,与民进党中央反目,因他认为民进党没有尽全力辅选,从此也跟党内开始交恶;不过最为台独教父的身份,所多人还是把他给供着,当作神主牌一样,选举时才适时抬出来用。
  当时有种说法「李登辉的竞选总部在北京」一连串得文攻武吓非但没有成功阻止李登辉当选,反而当了他的最佳助选员,推了他一把。

飞弹危机

自从李登辉上台后,积极推动"务实外交"。以中华民国当时的立场来说,没有一位总统像他在重重困难之下仍踏出访十五个国家。当时两岸外交战,在台湾人觉得,中共挤压台湾的外交空间到了一个新高点;当然啦!好歹也是主权独立的“中华民国”,在这个立场上,当然希望有自己的外交空间,因此当时的外交系统真的很努力在执行这个政策。这个政策后来看来是毁誉参半,所以到现在也产生不少后遗症。

  所谓中华民国的邦交国都是一些「穷小黑」,即穷国、小国、黑国。但过去也不是没有世界主要国家的邦交国,虽然这段期间邦交国是增加了,几个仅剩的主要邦交国也纷纷失去;比如说89年与沙特阿拉伯断交;92年与南韩断交,当时还掀起了一波的反韩风潮;对台湾打击比较大的是与南非断交;过去几十年来,南非与中华民国,一直在国际上被列为人权不及格的国家而糟受杯葛;因此两个难兄难弟只好同病相怜,互通有无,关系一直都还不错;并且也差不多是在同一时期做政治上的开放;而人权领袖曼德拉获释后,也在93年来到台湾访问。没想到94年曼德拉当选总统后,还是宣布跟中华民国断交;当初曼德拉有意选择所谓"双重承认"的模式,不过还是迫于国际现实,选择跟中华民国断交了。

  所以,当时两岸的外交战是,一边想走出去,一边就想尽办法打压围堵;一边的邦交国岌岌可危,另一边就洒大钱把他"买"下来;肥了的是那些小国。

  李登辉务实外交路线的一个高潮是1995年,他终于争取到了访美的机会,回到他的母校康乃尔大学进行访问并发表演讲。电视上转播得是他发表题为「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演说;虽然他的英文充满了日本口音,实在不标准,但这以中华民国外交的立场来说的确是一次突破。

  当然,有人胜利当然就有人不爽了。结果在同一年,中共方开始导弹试射,一枚射到台湾东北方海域;来年初另一枚又射到西南边海域。所以台湾当时也出现一个词,叫"文攻武吓";台湾一般民众会觉得中共打压中华民国就是用这两种手段。

  飞弹试射引起全世界的观注,国外许多亲友也纷纷打电话回来担心说是不是要打战了;只是台湾内部都还一派歌舞升平,马照跑舞照跳,一点紧张的感觉都没有呢!当初飞弹公告试射的那一天,电视台居然还现场联机跑到东北角海岸的岬角上去,一堆死老百姓已经等着在那说要看飞弹掉下来,真是愚蠢到极点。反正,一般民众在当时根本感受不到一点紧张的气氛。

  接着,共军又开始在东山岛附近展开一连串的军事演习。来年就是台湾的首次总统民选了,所以也有人认为这一连串军演有警告性。

  较有点紧张感觉是到了第二波飞弹试射时,开始有人嗅出一点点不对劲的味道,据说在台美国公民都已经收到预告可能撤侨通知;有人将这些事跟之前的「一九九五闰八月」预言联想在一起而引起社会上一阵恐慌,当时机场飞往美国加拿大的班机可说是班班爆满。不过大多数死老百姓还是不知道严重性。

  好多年后,[]我听当时当兵的人在回忆,那阵子一些实兵部队里,都是全幅武装在睡觉的,官兵被要求先写好遗书,部队里的尸袋也已经准备了不少,在金门,各炮阵地已经被要求清除视界(即砍树),电话一直传来射击坐标,就等着看谁发了第一炮,气氛紧张的不得了;听他们讲,才知道那时候的情势之紧张非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这次的飞弹危机成了台湾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各方面的发展在几年内快速急转直下。首先两岸关系发生军事化转变,到两国论提出后更使两岸谈判全面中断,一直到这两三年才慢慢恢复。而从那时开始,台湾内部便分裂为与大陆对抗和与大陆交往的两股力量,随着台湾内部选举更激化了族群对立,自2000年更分裂为蓝绿对抗迄今,政治的空转也让台湾的经济发展跟着一蹶不振。由于两岸关系交恶,大陆加大压缩台湾国际生存的力度;于是,两岸又继续加强洒钱的外交战力度。而在国际方面,大陆、台湾、美国三方都犯了错估形势的错误,其中台湾对大陆的激烈反应自是始料未及,而美国与大陆在处理是否允许李登辉访美的交涉期间,更是错估了对方的反应,整个危机可说是历史的偶然与无奈。

  不过后来再几年后,我去了厦门一带,认识一些在那边打工很久的人,跟他们聊起这件事时,他们兴充充的抢着发表,好多人都说,那时候一直谣传说台湾要攻打大陆了,许多人都接到家里电话要他们赶快回内地避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6799.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妙不可言...原文地址: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图解)作者:毕竟是书生左:西方人 右:中国人 1、表达个人观点【点评】中国人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总喜欢拐弯抹角。“是”时不说“是”,却说“不是”。“不是”时不说“不是”,却总说“是”

英国人眼中的nier.haiwude命案 英国人眼中的中国美女

英国人眼中的nier.haiwude命案据香港《文学城》:英国记者史考特‧克拉克与李维花了一年时间,针对英国人haiwude的命案,走访认识他的朋友、同事、英国使馆人员,并采访到bo家的亲信。除了揭露haiwude其人其事,对haiwude英国间谍说加以

我眼中的JGB-2015(七) 台湾人眼中的大陆2015

JGB到底采取何种策略更好呢?怎样才能发挥这个产品更大的潜力?假设做几天或更长的长线是可能的。首先,这种策略不会受到市场流动性的限制,可以建立和持有很大的头寸。其次,这种策略受到噪音的影响较小,不必担心高低开的风险。最后,这种策略

声明:《台湾人眼中的1996年第一次总统选举和飞弹危机 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为网友雀桥相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