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后修身道法术器说教育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

【东林琅琅日课系列】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后修身

道法术器说教育

时间: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农历腊月十一

作者:东林小诺妈

地点:东林琅琅经典群

记得一次和小朋友在读经的时候,不知为了什么事,他冒出来一句“人无信不立”。昨日读到《论语》颜渊第十二发现,原来是出自这里,原话是“民无信不立”,两人不觉会意一笑!

记得曾经对自己说过,争取以后每年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给他写封信,可是显然我好象失信于自己了,“无信不立”我想人最不应该首先失信于自己,欠了东西,心里总觉不安;很多时候,似乎有很多东西想写,却理不出个头绪,可能我们的大脑、思维也需要定期的“格物”方能再“致知”。

那就趁着这个辞旧迎新的好日子,天马行空随便扯扯把该还的都还掉,清理打扫,格物致知,给未来留出一片天地。

又想起昨日读“颜渊第十二”读到“曰:二,吾犹不足……”那个“二”字我们读得可是异口同声的响亮啊。我们读经的小朋友或者家长,在很多人眼里会不会有那么点“二”呢?也许吧,呵呵!不过能傻傻的一直“二”下去也是一种福气,再聪明的人不懂得用笨功夫也终会栽在自己的小聪明上。

真的很感谢育心经典,感谢东林琅琅,感谢我家的小朋友。简单科学的育心137累积读经法,一路相伴相扶相互鼓励前行的东林琅琅读经家人,还有我家那位时时给我照镜子的小朋友,因为有了你们,让我在急躁的时候懂得放慢自己的脚步;《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很多时候,我们走得太快,要得太急,以至于我们习惯性的向前向前,然后等发现问题了再疲于去扑火,不知止,何来得?求末舍本,始乱而终弃,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有时我听到别的妈妈会这样说:“你家小诺就是听话,脾气好,我家那个倔得不行······厉害着呢!”说真的,我不知道怎么去回答。

当你看到孩子的问题的时候,其实这个根源早就埋下了,因为家长所说的已经是形成的象,而象后面的因往往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并且往往是家长种下的因造成了今天你所看到的象。单纯的让孩子的个性问题成为安慰或搪塞自己的理由,好比是消防队员灭了火而不去寻找、分析火源一样。而孩子的问题也许就象老化的电线,它只是在这一天爆发出来,隐患其实早就存在了。

一、向内求,是一切改变的开始
当看到别人孩子优秀的时候,不找自身的原因,却总在孩子身上找问题,为什么不够好的我们却总是想得到一个足够好的孩子呢?当看到优秀的孩子的时候,可以试着把眼光转向他的父母的德行言止,他周边的环境,再反观自己。一年前我还是一个在周末经常会和老公争抢着打麻将的人,那时候,孩子一听我们打麻将特别高兴,因为这也意味着他可以没休止的玩电脑游戏。我们常常轻而易举的原谅自己的行为,却对孩子要求多多,我想这也许就是当时孩子眼中的父母吧。凡此种种,这样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呢?

一颗种子只要有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它终会成长为最美的自己。父母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而首当其冲并且是父母有力量去改变的就是自身的家庭教育氛围。只是太多的人喜欢向外求,喜欢把希望寄托给老师,寄托给培训机构等等。有的人也会说,谁不想有个好的家庭氛围,叭啦叭啦,然后说一大堆理由,其实改变很简单,那就是从自身开始。为什么我们读经的家人都很快乐,是因为我们希望自己做一个知道感恩,懂得分享的人,身处在一个大的正能量环境中,在这样一个强频率下,自己再调整频率,和谐共振,合和从而带来更大的正能量,感受到的就是那种内心的喜乐。

而抱怨就象口臭,自己不觉得,别人却受不了,当然你也能找到一个和你共振的环境,但合和出来的那也将是一股更大的抱怨的负能量,只会让你不停的在这个旋涡里翻腾。

其实在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这种能量的传递,当你对孩子吼叫,打击,挖苦,当你表现出对别人的冷漠时,你给他传递的就是这些负面的能量;当你给孩子鼓励、赞美、欣赏······当你知道感恩,乐于分享时,孩子感受到的就是这些正面的能量;他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和模仿,所以不要抱怨你花了多少心思在孩子身上,而效果甚微,问问自己做了什么?如果有一台时空影像机,当你抽离自身作为观众的时候,是否能一路微笑着看完?

回想一下,什么情景你和孩子会一起哈哈大笑,一定是彼此共同感受或分享了一件美好或快乐的事情。为什么?因为这时候你和孩子一起同频共振了,而当你和孩子生气的时候,多少是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彼此看不顺眼了,象收音机频率不对发出了噪音一样。《内经》中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能够调整自己的频率与不同的脏腑共振,起到的是一个分配资源的角色,使身体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如果我们懂得调整自己的频率和孩子共振,和身边的家人、同事同情共振,你周遭不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状态吗?所以调整和改变自己是一切改变的开始,心念起而因缘起。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后修身道法术器说教育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

二、道、法、术、器格物致知

如果认可心念的重要性,那么好比《大学》中讲的诚意正心,下面试着用“道、法、术、器”的关系来进一步就“孩子的教育问题”格物致知一番。“道”可以理解为是天地万物自然变化之规律,“法”可以理解为是所效法的对象、思想,人选择和制定的方法;“术”是技术、技巧层面的操作;“器”是有形的物质或者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徐文兵老师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来阐述这个关系,如果有两个人都要去广州,估且说两人技术相当吧,一人开着奥迪,一人开着小奥拓,请问谁先到?这里面汽车是“器”,开车水平是“术”,什么是“法”和“道”呢?“法”即人定的方法,走什么路去,走烂泥路还是走康庄大路;走国道还是高速,是“法”;车行的方向,你的目的地是“道”,如果你的根本、大方向错了,朝着北京开,“法、术、器”再好,也到不了广州。所以做好一件事,“道、法、术、器”一样都不能少,并且要搞清楚本末。

那么如果运用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孩子是一颗种子,它需要的是丰富的土壤、阳光和水,适当的施肥,使其根基牢固,日后自然抗风雨能力强,它便能开出美丽的花,或长成参天的树,滋养种子使它成为最美的自己的是天地宇宙间的自然精华,是简单而朴实的东西,并不是后天的肥料。一颗树如果没有土壤阳光雨露,你给它再好的肥料,那可能只是加速它的腐化或死亡。

而我们的孩子不也是如此吗?给他再多再好的后天的物质条件基础,如果没有坚实、健全的人格德行根基,带来只会是短暂的繁荣或是早早的衰败。

而父母不正是孩子这颗种子最初也是较长久养分的供给者吗?在家庭关系中,母行坤道,承天载物,行地无疆;父行乾道,云行雨施,刚健御天;而长子在八卦中对应的是震卦,震卦是“临危不乱”之象,气定神闲听惊雷,试问一颗幼苗若没有长久的积累,牢固的根基,能抵御得了雷电风雨吗?人不也一样?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长期熏陶,没有父母品德力行的榜样,能涵养孩子吗?有一天孩子在面对艰难、难以承受之事时可以做到震惊百里,而不丧匕鬯吗?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本,是“道”,这是符合自然规律,合于道的。


父母的德行,素养是“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否母行坤道,父行乾道,是善法还是恶法,孩子的德行根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道法自然。如果我们父母本身的修养、德行不够,那么是不是要不断的内观自己,修养自身。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因此我们追溯源头,以讲求天地宇宙自然之规律的《易经》为根,为本;君子本立而道生,以六经八典九要十四蒙为干为枝为叶,在祖先留下的几千年的经典智慧中汲取能量,不是相当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去放眼四下吗?

然法无定法,心念一动,震动十方,往往存在决定意识,每个人的选择基于他自身的因缘,他所认识的自然,“道”往往总是隐藏在“器”后面,所以老子说“大象无形”,孔子说“君子不器”,并且“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是走康庄大道还是羊肠小径?是用无形的经典智慧来涵养和修身?还是追求有形物质来武装自己?是用大道归一,三生万物,七日来复,反复其道的137累积法系统读经?还是用其它理念方法?······这些都是大家可以去思考和选择的“法”。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也可以称之为“术”吧?这里的沟通不单指“语言”的沟通,很多人认为语言才是沟通,这可能恰恰是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不得法的原因。老子说“大音希声”,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我们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是因为父母的唠叨而成吗?我想更多的原因,是我们得益于由观察而引发的感受,由实践而得到的经验吧?语言只是一种沟通工具而己,较于“感受”和“经验”来讲语言的力量是微弱的,孩子是生而神灵的,他敏锐的触角能捕捉到的信息远不止父母的言语,更多时候,反而是我们言行的不一致导致了孩子的诸多困惑。正如禅宗所说“不可说,一说就错,”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经典中蕴藏的智慧都是可以很好的运用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来的,比如我们可能都会有类似的体会,当我们自身坚持读经,并乐享其中的时候,反而把孩子吸引过来了,为什么?用《易经》的话讲是“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用《老子》的话讲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当你不去用力要求孩子的时候,他却听话了,不向外求反能得,成己方能达人。《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所到之处看似调整的都是自身的形态,其力量却能把鹅卵石打磨成圆,所以水堪称是“弱者,道之用”的典范。

而我们为什么会对一件事乐在其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实践中印证、检验了所学,所思,将智慧点亮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带给我们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这种能量的传递使“童蒙求我”。

同时我们也常常体会到孩子会出现状态的反复,这种时候,想想《易经》泰卦“内阳外阴,天地交而万物通……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爬过山的人一定知道山路都是上上下下的,看过海的人也知道海是潮起潮落的,只要我们坚守正道,“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又何妨?每一次的后退或者停歇是为了积蓄更大的能量继续往前,恰当的韵律起伏是自然之道之美。

当我们用经典饱含着的智慧去看待、穿透孩子成长中的种种象,以道御术,不管是什么样的技术和手段,才能如水般几于道,为我所用而不偏离道的方向。

“形而下者谓之器”,泛指有形的物质或者工具,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父母给孩子提供的这样一些东西,教材、书籍、玩具、学习用具等等,工欲善事,必先利其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谁不想给孩子一件利“器”呢?为什么这么多家人义无反顾的选择育心的教材?从“器”的角度来讲,是因为育心经典确实是目前经典教材版本中在“听、读、指、认”包括教材的格局设置上是系统全面的佼佼者。从“术”来讲只要有心我们每天都能够从育心的网络平台,读经家人的分享中得到一些教育技术技巧方面启发和收获,不断提高战术。从“法”来讲,137累积法不用说,大家都很受益,同时在积累中从量变到质变,将经典中的智慧在生活实践运用。从“道”来讲,我觉得道自在人间,在每个人的心中。

抛开家庭教育,当我们为孩子选择学校或者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不也是希望通过有形的“器”的载体,助孩子起飞,只是这些“器”后面的“术、法”是否合“大道”不是我们一定有力量去把握和改变的。

“器以助事”,只是任何“器”再好,如果没有“术以为策,法以立本,道以明向”最终还是空中楼阁。所以先育自己的心,外化形,内化于心,“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上,父母与孩子互为镜子,家长需要的是不断的学习完善圆满那个镜中的自己,使滋养种子的土壤和雨露不至贫瘠或者有害。同时,任何的“器、术、法”都是师傅领进门,送你一程,修行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土壤、阳光和水无法代替种子本身,每个生命本身都拥有强大的力量,父母自我的圆满和觉醒,而不是给予干预,就是给了种子生命本身最大的空间和力量绽放美丽。

三、诚意正心后修身,知而不行,是未知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后修身,自己最近在冲《大学》一百遍,所以尝试用《大学》中讲做人做事的次第来理解一下家庭教育这回事,“修之以身,其德乃真。”为什么很多人会“知而不行”我想问题也许是出在诚意正心上,《内经》岐伯曾对黄帝说,上古之人,形与神俱,故能度百岁而去。而身为现代的我们,不要说知“道”,我们甚至常常是无“知”无“觉”的,对昼夜四时节气的不敏感,食无节,起居无常,干着逆天的事还不自知。我们心神的感知能力是在退化中,所以“知而不行,是未知”,“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还是要再诚意正心,包括我们在前行路上,也要不断的往回看一看,想一想自己的初心。

我非常感谢我的儿子,因为是他告诉我什么是学问,他说,《易经》上说“学以聚之,问以辩之”,我想孩子真的如《内经》所云是生而神灵的,能看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所以当我们疑问太多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学以聚之”?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学习经典就是一个先积累聚之的过程,然后再生活中实践辩之,先做加法,再做减法,我们读经的家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很多相似的内容会在不同的经典中出现,以经解经,越到后面,会发现大道相通,大道至简,所以是“为道日损”,这才真正的得道,人需要的并不多,只是太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和自己纠结。

地球是宇宙中的由一个点而形成的圆,假设我们每个人的认知,生命圆满的状态也可以是一个360度的圆,如果我们把读经为信仰,就好象找到了圆的中心点,当我们感觉内心矛盾,自我纠结对抗的时候,就好象我们的意识雷达夹角的点总在圆内的不同位置变化,有时甚至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对立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中心点,没有立足的信仰,根本画不成一个圆,这时候越做加法越痛苦。

而生命的广度取决于这个圆的直径,《易经》是讲宇宙自然之规律的经典,我们以易为根,为直径,那么我们的圆是不是可以画得比较大?配以系统全面的读经,就好似为我们自己打开了一扇智慧的宝库,不断的丰富这个圆的内容,日积月累的用经典智慧涵养自己,就好象使意识雷达围绕着一个点有可能360度的扫射,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很多的点组成了和指向了共同一条直径或者半径,殊途同归,加法变成了减法。

本来只是想随便记录下和儿子的读经趣事,补上一封迟到的生日信,没想到写着写着,和喝了酒一样,有点多,读经路上的一点瞎感悟,贻笑大方了,希望越来越多的家人一起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碰撞火花,新的一年,让我们所有的读经家人和宝宝一起继续携手加油,在前行路上给自己更大的动力,更多读经日记请点击: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46035757_5_1.html

我相信,敢于把丑献出来,留下的就都是美了。 ……

最后,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东林琅琅育心苏州读经班,因为平时很少上YY,前两天在YY上遇到一位妈妈在打听苏州是否有读经班,所以我想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找到志同道合的读经家人,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苏州东林琅琅育心读经班活动在读经家人共同努力和相互扶持下从2012年6月16日始悄悄然走过了半载,30周,210天;从酷暑六月到寒冬腊月,我们的读经班活动也在辗转间坚持着,挪腾着;在这里要感恩每一位曾相伴一程或给予支持的朋友;感恩一直以来给予鼓励和指导的东林家人;感恩寒舍的朋友给了我们第一次读经的场所;感恩中山学院的王校长让读经班有了发芽的土壤;感恩每一位参与奉献一路相伴的读经家人。感恩我们的大树妈妈,在她的努力与奔波下读经班的小朋友有了更书香四溢的环境;更要感恩苏州园区青剑湖小学领导弘扬传统文化的大爱精神;感恩所有一切善因缘,让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中相遇、相知、相惜。

让我们跟随轻轻的脚步声一起来看一看弥漫书香的“剑湖书院”吧。




我们部分读经家人和小宝贝们


瞧,这是我们圣诞大拍卖活动,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合作的各种手工原创作品,让小朋友享受到了创作的成果,也尝试了一把自由买卖交易的乐趣,详细分享可以点击: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c832d01018ujs.html


可爱的读经宝贝们“身着一袭汉服,相看两颊笑意,三四皮猴嬉闹,五六小儿吟唱”在苏州园区星海小学书画展开幕仪式上凑了个热闹。


此外,东林琅琅育心除了线上的家长学堂,还定期有游学活动,把读经家人凝聚在一起,象“国防日活动”,“开笔礼活动”,“人文礼社活动”,那可都是东林读经家人的大聚会,时间有限,大家可以点击东林博客分享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fa4a2c01019mar.html


转播:昆山草莓妈

整理:南京玎玎妈

友情提醒:更多分享请见以下网址:

东林亲子QQ群:86462143<0-7岁>,83251557<<8-15岁>东林博客:http://blog.sina.com.cn/peapy520东林淘宝:http://shop6469559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6683.html

更多阅读

四六不通、四六不分、不着四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这三个词意思差不多,形容一个人没头没脑,信口开河,什么都不懂。反义词有满腹经纶,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关于词中“四”、“六”的说法不一,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比较契合:四指的是四书,六指的是六经。一、四书四书说的是《大学》、《中庸》、《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诚意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

声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后修身道法术器说教育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为网友暗血剑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