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龙 山地理
第一节自然环境
阿龙山是本地区的名称,位于激流河的两岸,镇以河为名,“阿龙山”一词为鄂温克语“分岔的水泡子”,阿龙山林业局施业区森林开发之前,只有少数鄂伦春、鄂温克、蒙古等民族在这里进行游猎活动。1960年建林业局。1968年建阿龙山镇。
地理位置阿龙山地处大兴安岭中腹西坡北部,位于呼伦贝尔盟根河市境内,激流河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21°12′16″—122°44′03″,北纬51°33′03″—52°05′10″,东西长123公里,南北宽55公里。东部与黑龙江省交界,东南与汗玛自然保护区为邻,南与金河镇接壤,西面是美丽的莫尔道嘎,北面是满归镇。
地形地势地形地势为中低山地形,多为中低山岭,坡度较缓,海拔在500 -1523米之间。总的趋势是东部高于西部,最高的山峰是奥克里堆山,位于先锋林场境内,海拔1523米,植物带垂直分布,山下是兴安杜鹃花争奇斗艳,如团团火焰,山的中部则是松翠欲滴,而峰顶则是白雪皑皑。
水系镇内水系属于额尔古纳河水系,主要是激流河,该河从阿龙山镇西部流过。在阿龙山境内全长68.6千米,河宽50——90米,水深2.0米,流速1.2米/秒。河流水量较大,落差大,水流急,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河岸陡峭,河道弯曲。在镇北和阿龙山河(也叫乌力吉气河)相遇后改称贝尔茨河。此河流入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汇入黑龙江。
气候阿龙山镇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并有明显的季风性特点,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强冷空气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来自太平洋湿润的东南季风使这里温暖湿润。根据《呼伦贝尔地面气象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为-5.3℃,一月平均气温为-30.8℃,七月平均气温为16.6℃,,极端最高气温为35.4℃,极端最低气温为-49.6℃,晚霜为6月上旬,无霜期仅为80天,年降水量437.4毫米,降水集中在七、八两月。
第二节丰富的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阿龙山的植被属于东西伯利亚明亮针叶林向南延伸部分,森林植被占绝对优势,植物垂直分布较明显,大致分为三个植物垂直带。
1、海拔1300米以上为亚高山矮曲林带;
2、海拔750——1300米为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带;
3、海拔750米以下为谷地沼泽、灌丛、草甸带。
兴安落叶松是本镇分布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森林树种,从海拔506米的沟谷,一直到海拔1400米的高山均能生长发育。可以说大兴安岭林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坡坡,到处都是落叶松的身影,到处都是落叶松驻足的地方,它们有的粗壮挺拔,有的参天蔽日,有的矮小精神,有的连成一片、有的纵横成行,有的是天然的原始森林、有的是自然更新的次生林、有的是经过人工培育栽植的人工林。它与其它树种一道,形成了林海,不仅调节了气候,而且成了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的“祖国北方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白桦林一般分布在山地阴坡、半阴坡中下部或谷地地势较高地段。分布范围和分布面积仅次于兴安落叶松。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
樟子松主要分布在阳坡、陡坡或山脊向上,常绿乔木,树高 15 — 20 米 ,最高 30 米 。最大胸径 1 米左右。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
。
偃松是世界珍奇树种,是大兴安岭的骄傲。树的枝叶跟普通的马尾差不多,但是只有一米多高,长成了灌林丛,没有主干。松树而长成灌木是绝无仅有的。它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亚寒带山上,到冬天的时候会匍匐在地面,被冰雪完全覆盖,春天到来时,又会从地下挣扎着站立起来。这种松树的果实是三年一成熟的,第一年孕育,第二年开花,第三年才结籽。它的果实就是林区人喜欢的树塔。
野生动物资源阿龙山镇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的兽类有:棕熊、马鹿、驼鹿、雪兔、松鼠、花鼠、麝鼠、猞猁、黄鼬、狗獾等。主要的鸟类有:花尾榛鸡、细嘴松鸡、黑琴鸟、鸳鸯、绿头鸭、鹊鸭、啄木鸟、大杜鹃、松鸡等。主要的鱼类有:细麟鱼、哲罗鱼、狗鱼、鲶鱼、胖头鱼等。两栖类有中国林蛙、中华大蟾蜍、黑龙江林蛙等。
野生植物资源:野果植物主要有笃斯越桔、牙格达(北国红豆)、稠李子、山丁子等;纤维植物主要有芦苇、芨芨草、小叶樟、乌拉草等;油料植物有偃松、西伯利亚杏、刺柏;芳香植物有大叶蔷薇、兴安杜鹃、狭叶杜香等;可供观赏植物有樟子松、偃松、兴安杜鹃、百合等;中草药类主要有芍药、沙参、柴胡、黄芪、龙胆、贝母、金莲花等;食用山野菜有蛰麻菜、蕨菜、鸭嘴菜、蒲公英等。
第三节 待开发的旅游业
阿龙山境内风光迤逦,有新颖独特的鹿鸣山、风动奇石,神秘古远的阿鸟尼岩画、豪迈宽广的贝尔茨秀水、雄伟壮观的奥克里堆雪峰等诸般自然风光。奥克里堆山、鹿鸣山、蛙鸣山,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贝尔茨河,和谐完美地构筑成了“三山两化一条河”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
(一)、三山:奥克里堆山、鹿鸣山、蛙鸣山
1、奥克里堆山
奥克里堆山位于大兴安岭阿龙山先峰林场施业区,距阿龙山三十公里,“奥克里堆山”是鄂伦春语,意为“雪石岩峰”海拔高1523公尺,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最高的山峰之一,有林区“富士山”之称,山下树木葱茏,山顶白雪皑皑,山势陡峭,山坡植被呈梯状分布,越往上攀登,山势逾陡,山腰处有一线泉水汩汩奔流,泉水如注,在一深坑里形成一泓清潭,潭底映照云影悠悠,登至山顶,一片片石片鳞次栉比,有史证是第四纪冰川作用所形成的遗址,传说其石有神奇之功,登山者无不向鳞峋的石片祈祷,以求保佑。登临绝顶,放目四望,苍山起伏,流水如线,空灵漫远,云蒸霞蔚,使你真正体会到“海到极处天是岸,山至极顶我为尊”的感慨。
2、鹿鸣山
位于阿龙山阿乌尼林场境内,距林业局局址58公里,在一片茂密森林的群山上横空出世一石山,高耸入云,峭然凌绝,巍峨险峻,沿着蜿蜒鹿道攀行而上,古木参天,野花争艳,行至山腰有一垂松婆娑而立,登至山顶,首先映入
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飞来石”,此石鬼斧神工。仿佛像一位天外来客,居于山巅之上,形如坐禅,高约3米,直径约为2米,一人推之,左右动之,众人推之,则岿然不动。石坡之上,一樟一桦,一左一右,左边的樟子松高大而威武,右边的白桦小巧而灵秀,一颦一笑,犹如情人梦中,有诗曰:一顶奇石天外来,奇树相依石上爱,鹿鸣山上无鸣鹿,风雨窥石妍花开
3、蛙鸣山
又名“隐景山”,“蛤蟆山”,位于阿龙山镇东北13公里处,整座山峰秀美奇险,山中搀岩怪石林立,青松古木参天,在一座20米高的锥形飞石上,有一石稳落其上,其状酷似青蛙蹲于石峰之顶,其颌下的软颌也好似因充气而鼓涨,仰望天空,神情专注,人们仿佛听到它那激越山谷的蛙鸣。
(二)、二化: 民族文化-—鄂温克民族文化
历史文化——鄂温克岩画遗迹
1、民族文化——鄂温克民族文化、
鄂温克族是我国北方“三少”民族之一,历史上鄂温克族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诗特”。1957年统一“鄂温克”族称,鄂温克民族世代以游牧游猎为主,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鄂温克的意思是“住在大山里的人们”,也有称之为“住在南山坡的人们”或“下山的人们”,有史考证公元前二千年就有鄂温克人居住在贝加尔湖周围勒拿河、鄂嫩河、石勒喀河一带的广大地区。解放后1965年,结束其世代游牧生活,但因其生产特点、生活习性,他们常回归森山密林之中饲养驯鹿。现居住在阿龙山阿北林场施业区的鄂温克家族,就是鄂温克游牧的一支部落,现饲养驯鹿1300多头,他们常年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 主要以饲养驯鹿和狩猎为生。
2、历史文化——鄂温克岩画遗迹
鄂温克岩画位于阿龙山森工公司南娘河林场施业区,东经121°27′北纬51°49′,“南娘娘”是鄂温克语“阿鸟尼”的转音,意为“有画的山岩”此悬崖有六七米高,神圣而庄严,鄂温克的祖先们,在崖壁上用简练雅拙的线条勾勒一些符号,线条粗犷奔放,画痕均为赫色,依稀如驯鹿、人体、萨满、树木及日月星辰,可谓是天人合一,祭礼猎民丰衣足食生活的一副画卷,此岩画据《诸史籍》和《珠尔干河总卡伦边务报告书》证实是辽代的使鹿部的鄂温克人用赫石染料涂抹而成,表达对神灵的虔心敬畏和获得猎物的祈祷之情.此画为我们展示了鄂温克这个游猎民族的社会风情和狩猎文化
(三)、一条河——贝尔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