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了解这个,就必须知道包和帧的关系,这里面非常复杂,简单的理解就当1帧与1包是相同的吧,因为帧的结构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多说了,那么普通的帧(包)大小大概是1.5KB,如果用HDSPEED的64KB区块测试虚拟盘速度为50MB/S,那么要达到1秒内传输50MB数据的流量,这一秒钟要转发多少个普通帧呢?
50MB/S*1024÷(64KB/S÷1.5KB)
一个64KB的数据约等于43个帧,50MB/S的传输速度,交换机需要每秒约转发1191个帧,也就是数据包,那一般交换机的转发能力是怎样的
数据包:
“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有人说,局域网中传输的不是“帧”(Frame)吗?没错,但是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而帧是工作在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一层的内容由下一层的内容来传输,所以在局域网中,“包”是包含在“帧”里的。名词解释:OSI(Open System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模型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标准,它定义了一种分层体系结构,在其中的每一层定义了针对不同通信级别的协议。OSI模型有7层:
上四层协议有:
第7层应用层(Application)协议和应用:http,ftp,tftp,telnet,dns,smtp
此层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实际通信的地方.只是当马上就要访问网络时,才会实际上用到这一层.
第6层表示层(Presnation)协议和应用:ebcdic,ascii,jpeg,tiff,midi,mpeg
第5层会话层(Session)协议和应用:nfs,sql,rpc,x-windows,netbios
下四层协议有:
第4层传输层(Transport 此层数据单位【段segment】)协议和应用:tcp,udp,spx
第3层网络层(Network此层数据单位【包packet】)协议和应用:ip,ipx,appletalk,icmp
第2层链路层(Data Link 此层数据单位【帧Frame】)协议和应用:802.3,802.2,atm,fr
第1层物理层(Physical此层数据单位【比特流Bit】)协议和应用:v.35,eia/tia 323
OSI模型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低层的14层关注的是原始数据的传输;高层的57层关注的是网络下的应用程序。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一些的例子对数据包的概念加以说明:我们在邮局邮寄产品时,虽然产品本身带有自己的包装盒,但是在邮寄的时候只用产品原包装盒来包装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把内装产品的包装盒放到一个邮局指定的专用纸箱里,这样才能够邮寄。这里,产品包装盒相当于数据包,里面放着的产品相当于可用的数据,而专用纸箱就相当于帧,且一个帧中只有一个数据包。“包”听起来非常抽象,那么是不是不可见的呢?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是可以感知到数据包的存在的。比如在Windows 2000Server中,把鼠标移动到任务栏右下角的网卡图标上(网卡需要接好双绞线、连入网络),就可以看到“发送:××包,收到:××包”的提示。通过数据包捕获软件,也可以将数据包捕获并加以分析。就是用数据包捕获软件Iris捕获到的数据包的界面图,在此,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捕获到的数据包的MAC地址、IP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细节。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网管员就可以知道网络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数据包在活动了。附: 数据包的结构数据包的结构非常复杂,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在这里主要了解一下它的关键构成就可以了,这对于理解TCP/IP协议的通信原理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包主要由“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净载数据”等部分构成。数据包的结构与我们平常写信非常类似,目的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要发给谁的,相当于收信人地址;源IP地址是说明这个数据包是发自哪里的,相当于发信人地址;而净载数据相当于信件的内容。正是因为数据包具有这样的结构,安装了TCP/IP协议的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我们在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时,网络中其实传递的就是数据包。理解数据包,对于网络管理的网络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数据帧
“帧”数据由两部分组成:帧头和帧数据。帧头包括接收方主机物理地址的定位以及其它网络信息。帧数据区含有一个数据体。为确保计算机能够解释数据帧中的数据,这两台计算机使用一种公用的通讯协议。互联网使用的通讯协议简称IP,即互联网协议。IP数据体由两部分组成:数据体头部和数据体的数据区。数据体头部包括IP源地址和IP目标地址,以及其它信息。数据体的数据区包括用户数据协议(UDP),传输控制协议(TCP),还有数据包的其他信息。这些数据包都含有附加的进程信息以及实际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