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讲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课前,先和大家聊个题外话,你们上学、放学的时候觉得路上车多吗?交通堵塞吗?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实行“禁摩”了,如果我们揭阳市为了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也准备要“禁摩”的话,你们认为怎么样?好还是不好?为什么?(目的:模拟百家争鸣,引出本课内容)

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也有些同学为我们政府出谋献策了,非常好,这可以说就是一种小型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出现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当中展现出无穷的魅力,留下了如许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重温当年的盛况吧!

(二)讲授新课

一、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农具的作用)

•→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二、百家争鸣

教师解释什么叫做“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

孔子:

1、孔子在政治思想、教育、文化上的成就

引导学生阅读2则小故事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后,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感慨地说:“残暴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提问:“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主张?

引导学生得出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出示材料:

材料一: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广收门徒,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材料二:《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提问:这两段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主张?

引导学生得出孔子的教育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

出示材料:

材料:孔子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引导学生得出孔子的教育成就:因材施教

出示材料:

材料一:

从前孔子拜七岁的

项橐(tuó )为老师,

古代圣贤尚且勤学如

此,我们更应勤学好问。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

提问:这两段材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主张?

引导学生得出孔子的教育成就: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出示材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讲稿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提问:这两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主张?

引导学生得出孔子的教育成就: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引导学生看课文找出孔子的文化成就

总结孔子在政 治思想上的主张、教育上的主张已经文化上的成就,得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引导学生看书后回答

老子:

引导学生看书后请学生来介绍。

孙武:

引导学生看书后请学生来介绍。

战国时期:

请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表格上的内容

学派

代表人物

时 期

主要思想

墨家

荀子

道家

法家

兵家

孙膑

分门别类比比看:比较诸子百家中有关“治国”与“论战”的观点

问题探究:1、哪一个学派的主张最受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的赏识?为什么?

2、列举学校里违纪的例子,分析各家学派会采取什么方法处理。

讨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师生共勉: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子)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

墨子),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

力学习吧!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课堂小结(顺口溜帮助记忆)

“兼爱”“非攻”____主张,“仁政”治国是_____,

道家代表是庄子,主张“______”而来治,

法家代表_______,反对空谈倡“法治”,

兵家鼻祖是______,《孙子兵法》论军事。

四、课外练习,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做得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教学贴近学生体验;2、问题提出能突出课文重点并启发学生思维;3、史料的选择比较合适;4、以“禁摩”为话题导入百家争鸣,贴近现实体会,能把学生调动起来。5、讨论至哪一学派最受统治者欢迎时,能开放性地提问,交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派并说出自己的依据,问题既启迪思维又循循善诱。最后结尾时以日常凌乱的卫生状况为例子,再提各家各派可能会提出的处理主张设问,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做的不够的地方有:1、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对史料的解读分析尚有欠缺;2、对教学中各部分使用的时间把握不到位,有点前松后紧,以至于后面的讨论:“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没有完成,这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之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5646.html

更多阅读

课例推荐:“咏物诗”专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物·思人·悟意——“咏物诗”专题教学设计及反思广州六中 刘秋菊教学目标:1.认识咏物诗“物我合一”的特点。2.理解并运用 “观物·思人·悟意”的方法鉴赏咏物诗。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几位同学诵读自己创作的咏物诗并且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1、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八年级上历史学科讲学稿第9课 新文化运动课题课型时间主备人审核审批新文化运动新课【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

声明:《七年级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教学设计及反思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讲稿》为网友明明很靠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