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十则》读后感”怎么写1 论语十则读后感

关于“《论语十则》读后感”怎么写1 论语十则读后感

关于“《论语十则》读后感”怎么写

初一的孩子今年课本有《论语十则》。不同学校的孩子倒是得到了同一份作业:背诵完《论语十则》后,写一篇自己的读后感。我记得自己读初中的时候,课本上是《论语六则》。现在孩子们终于可以多学四句《论语》了。看来教育改革确实取得了“丰硕成果”的。温家宝总理在哈佛演讲,呼吁青年学子能“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我们的教育部门坚决贯彻了党中央领导的伟大指示:狠狠地增加了达四条之多论语!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改革成果啊!

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与《论语》相识的种种。

现记录下来,以供大家参考:

一、

回忆初中时学习《论语》六则总的心得:

1、孔子跟我的语文老师的水平非常接近。

子曰,要学习,要复习。复习会让人快乐。

子还曰 ,反复地复习,就可以给别的同学当老师了。

子还曰,要学习,也要思考,不然学不好。

子还曰,看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要向他看齐,看见学习不好的同学要离远点。

还曰,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可不能欺骗老师。

——这些话我的语文老师都说破嘴皮子,我的耳朵也都听出茧来了。仅有的一点差别:孔子故意与人为难,故意把话说得难懂点。

2、语文老师教《论语》六则的时候,有点不自觉的开心和得意——看吧,看吧,同学们,老祖宗也支持我,你们再没有理由不听我的话了吧!

我不记得当时自己有没有写读后感的作业了,如果有,一定是痛苦万分地编写连篇谎话的。因为,对一个自己毫无好感的事物,有什么可歌颂的呢?

二、

1995年,我考入中文系专科。因为爱看小说,成为我们班比较突出的“爱看书的人”。这个中文系的“爱看书的人”,直到中文系毕业没有翻过《论语》。对《论语》的全部了解还是“六则”!

从学校来讲,一个中文系使用的教材,竟然可以没有任何《论语》的影子。现在想来不光可惊可叹,而且可畏可惧!

从我个人来讲,一个被教材禁锢了十二年的年轻人,初次被泰戈尔、托尔斯泰耀眼的精神光芒晃花眼睛,又激动又幸福,又忙着相恨见晚,又贪多嚼不烂,哪里还愿意浪费一点心思去想孔子这个非常像自己的语文老师的人?躲,还来不及!!!

三、

工作以后,不知什么原因,也许仅仅是无聊,拿出《论语》来,从头到尾挑选自己喜欢的读了几章。

最难忘的是: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我当时在一个乡镇教书,年轻,无知。想想将来:迷茫,想想自己:内心空空如也,却时常颇有不被人理解的苦恼……忽然读到这些指点,只能用“醍醐灌顶”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根本无法相信,这就是那个智力水平像我的语文老师的人说的。

可惜的是,当身边人都觉得这是一本可有可无的书时,和他们一样愚蠢的我自己也就没有足够地相信自己的感觉,没有付出相称的热爱来奉献给这本书。

但是,虽然后来的我也还是懒惰,还是糟糕。但毕竟还是没有完全放弃读书。即使有生活不如意的时候,也总还心中默想着——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一句话,比一万本励志书还要给人以力量。天花乱坠的励志书总是让人将信将疑。

四、

再次回大学读所谓的研究生的时候,又一次掉在西方文学的海洋里。但是,此次已经不再有专科时那么多激动与幸福。而是越读越读出了绝望和痛苦。

(一)我把《外国文学史》翻开,看着那些光芒四射的天才依次登上舞台。他们带着常人只配仰慕的智慧之光,勇敢地向社会和人性中无边沉沉的暗夜发起了挑战。但最后怎样呢?我只看见他们也只落得徘徊、苦闷和迷惘。伤痕累累,在企图战胜生活又被生活毫不留情地粉碎。试图让答案水落石出,却无一例外地掉进了更虚无的深渊……

(二)才华有什么好?对生活敏感又有什么好?以前我很羡慕那些大作家的才华。可现在我想:如果他们没有感受过最丑的人性,那为什么对一丝很平常的善良的流露就那样地感动?如果他们没有感受过死亡对自己的诱惑,没有对自己的生命感到厌恶与绝望,为什么他们看见一个普通的婴儿的笑脸就要掉下眼泪?他们对美的、生命力的所谓的敏感难道不是因为付出过畸形的痛苦的代价吗?难道这样的状态真的是正常的吗?是值得向往与追求的吗?

——这都是我当时的心情日记。

这与我当时的自身状态有关:不再那么年轻了,幼稚的梦想早已不再,人生的重重艰难已经开始挑战。在西方文学的启迪下,我可以看到人生的黑暗,却完全无法找到生命之美。鲁迅的“一间黑屋子”的绝望可以很轻易地就感染我。

五、

又一次不得不工作了。坐在出版社的无聊的位子上,又一次翻开了《论语》。这次是因为我先喜欢上了 国学大师钱穆。而钱穆面对《论语》只有虔敬的膜拜。我读一条《论语》,读一条钱穆的《论语新解》,读一条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然后囫囵吞枣地翻看了一遍四书。

这一次,一下子恍然大悟:这么多年来,我自己以为自己背会了《论语》六则,而事实上,我对它误解到多深的地步啊!比如,语文老师教给我的“学”,就是学数学,学语文,学政治……学试卷上一切可能考到的东西。学而时习之,就是学了那些知识去复习它,为了将来考个好成绩。可是,等我把《论语》通读几遍之后,我才发现这种理解多么荒谬!

如果我们用被现代人心所扭曲和践踏了的汉字,去理解古人用生命的最高精华所凝聚和锻造的那个汉字,那我们是永远也无法听懂他们的叮咛了。

仅以“学”为例: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子学习的绝非我们现在简单认为的知识,而是学着追求达到儒家文化理解的最高标准的“人”。人格的底子打好了,再学习的才有点接近我们所谓的“文化知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文”这种学,在整个的学习系统中,已经属于较为次要的位置了。何况,我们现在支离破碎的语文课本数学课本,连算是“学文”的资格都远远不配。

所以,孔子这里“学”的境界特别难以达到,而一旦“学”了,就会成就一个近乎完美的生命: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有几个人敢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学”了呢!我们把它翻译成几亿学生都在进行的“学习”,不是太谬误了吗?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

鲁迅《狂人日记》的句子一下子就跳到我的脑子里。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切地理解过他。

(一)

手握一册古代文学作品欣赏的书,气氛沉郁得让我读不下去。

这群炎黄子孙自古以来最优秀的灵魂,他们在渴求着理解,渴求着生命的完满,渴求着一种更为美好的人生境界,一种更理想的人性的舒展。

世世代代,他们日夜不停地向后人发出呼唤。

母亲看着孩子,好像在看着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渴望帮助那孩子获得更美好的生活,渴望给他一个最理想的最完满的人生。古人看着后人,也是这样的期待吧?他们的文字,是引导?是叮咛?

可是,我们这些后人在忙什么呢?我们被领到庸人编写的教材的围墙里,满眼看着垃圾和荒草长大,这些灵魂的参天大树,都被决绝地挡在围墙之外了。

就这样,活到死……

(二)

有这样一种感觉:

我一直生活在阴暗的浓浓的大雾之中,然后,模糊中感受到远远的有蓝天和无数的太阳闪耀的光线。清凉的风从那儿吹来,有点点凉意吹进大雾的中心,先是隐隐约约后来就越来越强烈地吸引我,引诱我前去追寻。我吃力地伸手推开一层一层裹紧我的浓雾,挣扎着前行了二十年的光阴,终于来到蓝天和阳光之下,却发现着蓝天和阳光本应在我的生命之初就驻入我心中的,否则生命就无法展露生机。

(三)

我现在对学习的理解:

学习的低级任务:传承、沟通、相互理解。

学习的高级任务:爱和创造。

可恨的是我直到今天!才能明白这样最基本的道理。

我们的古人,在生命最纯净的源头,入私塾的第一年,就已经在用着稚嫩得声音朗朗读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了!或许当时他们也未必能理解其中的精髓,但是,它们却默默地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一路伴随、呵护、引导着他们生命的成长了。一旦他们精神成年,他们的生命就会达到怎样的高度,散发怎样的芳香!

而我们这些后人,血管里流淌着缺少了这些伴随、呵护和引导的血液,我们的生命将散发出怎样的邪恶与腐臭呵!

——这是当时的读书日记。

大概从青春期就开始的、内心的所有苦恼和焦躁,一直到了这时,才被《四书》里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句子、句子背后那些美好的生命给抚慰了。一种终于回家、终于见到亲人的感觉,一种真正的幸福和安宁,从此刻才进入我的内心,我的生命。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孔子他,真的做到了。只要我们愿意靠近他,聆听他,我们就能感到心灵的安宁幸福。

我是这样成长的。我希望把这条路指引给学生!

关于教材只选《论语》十则,而学校的老师,要求学生学习了《论语》十则以后,就写读后感这份作业,我想与大家分享以下这些有识之士的意见:

1、

圣人之言,乌有举其一而遗其一者乎!举其一而遗其一,是圣人犹与道为二也。……于是而读《论语》之书,必知通体而好之矣。

——宋 陈同甫

2、

孔子毕生以实践乎人生为学,……自十五志学以迄七十年,既逐有进境不已,基于人类生命亲切所体认者深矣、彻矣。……后之学者拘泥于一言一句,罔不失之。

——梁漱溟《思索领悟辑录》

3、

然不得以其浩博之故,遂悉废之,仰或妄加删节,杂以私见,致古圣精旨坐此而亡。……然则经不悉读,固未必亡,惟鲁莽裂,妄加删节,乃遂亡耳。

——《读经当积极提倡》严复h6

4、

看初中国文一册里大抵只有十分之一的真国文材料,此外全都是垃圾。学生在一学期中只读得这一点国文,无论他怎样用工,真心想学写作,怎么能行呢?世间说现今中学生国文程度差,这有如虐待继子的三天给他吃一顿饭,却说他长不肥,岂不是怨哉枉也么。

——《谈国文》 周作人

(注:参照《百年以前的小学课本令我汗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2e966c0100kujz.html,可知道那时的课本也比我们目前的课本高明一百倍!)

5、

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6、

从前人读《论语》,就要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了,才会懂得“仁”字在不同上下文中具体解释的变化。用“仁”字作例,把《论语》全书读熟背出了,《论语》中别的不少的字,它们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体解释的变化和用法,也都懂了。有了这个基础,再去读别的古文,比方读唐宋以来的古文,不论唐宋以来的古文中的字,它们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具体解释有多少变化,它们的用法有多少变化,都可以理解了,这就是立体的懂在读懂古文上的好处。从前人读书,为什么六七岁七八岁的孩子,就会读懂古文,不仅读懂,还会写古文,就因为他们小时,比方把《论语》全部读熟背出,对《论语》中的字有个立体的懂,所以他们在六七岁或七八岁时就会读懂古文了。

——《立体的懂》 周振甫

我想说:连《论语》全文的阅读、背诵都没有完成,焦急地写什么读后感呢?《论语》就那么好懂吗,竟然可以靠断章取义的十句话就写出读后感来?

我们说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尚且要“日久见人心”,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几千年来最伟大的人——孔子!

王阳明的学生阐发自己理解的圣人之学,把它理解得很浅显。王阳明批驳他说:如果真像你理解得这样简单,

“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

——《阳明传习录》

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尽心章句下》

语文老师们自己面对着《论语》十则真的可以写出一篇有价值的读后感来吗?为什么要要求学生呢!

孩子有抓耳挠腮、挖空心思地胡诌作文的时间,把《论语》的背诵扩大到二十条、三十条……不好吗?至少他们又多学会了十句二十句有价值的话,而不是学会了“作文必须胡编”!如果学生一年可以不写作文,省下的时间一部《论语》早背完了。

现代作家郁达夫说: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

这样的评价用在鲁迅先生身上是恰切的。如果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做一个整体观照,这话用在孔子身上,不是更加得恰切吗?

为《论语》感到悲哀!更为中国的教育感到悲哀!

附录:

《与乐秀才第一书》节选

欧阳修

然闻古人之于学也,讲之深而信之笃,其充于中者足,而后发乎外者大以光。譬夫金玉之有英华,非由磨饰染濯之所为,而由其质性坚实,而光辉之发自然也。《易》之《大畜》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谓夫畜于其内者实,而后发为光辉者日益新而不竭也。故其文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此之谓也。……

今之学者或不然,不务深讲而笃信之徒,巧其词以为华,张其言以为大。夫强为则用力艰,用力艰则有限,有限则易竭。又其为辞不规模于前人,则必屈曲变态以随时俗之所好,鲜克自立。此其充于中者不足,而莫自知其所守也。

……夫欲充其中,由讲之深,至其深,然后知自守。能如是矣,言出其口而皆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5484.html

更多阅读

关于《杨三姐告状》里里外外的故事 杨三姐告状评剧

关于《杨三姐告状》里里外外的故事评戏《杨三姐告状》,是根据民国时期,在滦县发生的实事改编的。现在要说是发生在滦县的事儿,有些不对。有知道详情的朋友,会问:杨三姐和高占英是滦南县人,故事也发生在滦南县,和滦县有何关系?此问在理,可

双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双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初次拿到《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时,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新意,翻开来细看,越看越喜欢。与普通的育儿书不同,双子姐在书中谈及的育儿方法非常实用且具可操作性,一口气全部读完了,并推荐给小姑子看。好书是一

《男孩的冒险书》读后感 男孩的科学冒险书4

《男孩的冒险书》读后感这本书是写给那些沉迷于电脑游戏的男孩的。它写的是以前英国男孩玩的各种游戏。那些游戏经过作者一写,别开生面,生动有趣。书中写了如何抓到兔子,如何做结晶体,如何做弹弓,如何做树屋等等。书中充满了调皮捣蛋的

声明:《关于“《论语十则》读后感”怎么写1 论语十则读后感》为网友歌入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