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我去省会参加了首届语文教学工作会议,听了一节课,现在将听课的相关内容整理记录如下,以备以后参考。
这次的会议一共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一节课堂实录,二是一些专家对这节课的评价。
这节课是裕华区金马小学的李长浩老师上的。在学生没有到来之前,李长浩老师给每桌的学生发了一个苹果形状的即时贴,还有一支记号笔,另外还放了几个话筒。
学生到来之后,李老师与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并做了一定的要求。
老师: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学生:李长浩老师。
老师:你们知道了我是谁,可我还不知道你们是谁。请大家用记号笔在即时贴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贴在胸前,这样我就知道你们的名字了。
学生们纷纷照做。教师巡视,并且表扬写得好、写得快、写得漂亮的同学。
老师:材料都带齐了没有?
学生:带齐了。
老师:有没有忘带的?如果忘带了,老师这里还有。材料读过了吗?
学生:读过。
老师:读了几遍?
学生有的说三遍,有的说五遍。
老师:离话筒近的同学责任大一些,上课的时候要负责传递一下话筒。
(我的评价:李老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注意到了每一个细节。这个课前看似简单的交流,却可以和学生拉近距离,减少生疏感。这样类似的交流在于永正、李卫东老师的课上都出现过。)
老师:同学们准备好没有?现在可以正式上课了吗?
学生:可以。
老师:上课。
学生站起来,并且齐声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老师很意外,说:我没有想到,我们学校还有这样的传统。请坐。
学生坐下,并且齐声说:坐如钟。
老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词语指明让学生朗读,对于出现朗读错误的,纠正错误读音。
老师: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既然是寓言故事,就是通过故事来讲道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再回答这个问题。
屏幕出现自读提示:花园里发生了什么故事?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老师:读完了吗?同学们习惯真好,标明了自然段的序号。
(我的评价:这样的话与于永正如出一辙,既是对一些同学的表扬,也是对其他同学的指导。)
老师:谁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花园里发生了什么故事?
一个学生回答。
老师:说得很完整,但是不够简练。谁用简练的语言再说一说?
另一个学生回答。
老师:这样的回答既简练又完整。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说清楚谁做什么,结局如何?这样就简练完整了。
(我的评价,要说清楚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结局如何,这样才简练完整。李老师不仅让学生回答问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指导学生应怎样回答,这是非常可取的。)
老师:谁来结合课文说说“荒芜”的意思?
几个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因无人管理而杂草丛生,荆棘密布。
老师 :几个人来了,他们的心情如何?
学生:追慕。
老师:“追慕”什么意思?
学生:惋惜。
学生:可惜。
老师:换个近义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老师让学生读相关段落,并强调读音“长此”的“长”应该读“chang”音,二声。让学生读出语气和感情,指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
老师:有了如此坚定的决心,能不能整理好?
学生齐答:能。
老师:可是结局如何?
学生: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
老师:为什么呢?
学生:不行动。
学生:不团结。
学生:纸上谈兵,空想空谈,不做。
学生:他们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只说不做。
老师:同学们很聪明,很快就读出了内在的东西。这篇文章怎样做到通俗易懂的呢?读文章找出哪些词语体现出他们只说不做呢?
老师指导高年级同学阅读要有速度。
同桌互相交流想法。
学生找出了很多。
老师:找了很多,很细致。请找出关键词。
学生:滔滔不绝。
老师:谁发现的?
学生:青蛙。
学生:蟋蟀悲鸣、停止悲鸣、希望破灭了。
老师:通过蟋蟀的变化,表现出了他们的只说不做。
学生:A、B、C的看法,只在辩论。
老师:开始就在辩论吗?
学生:讨论。
老师:讨论和辩论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讨论,心平气和;辩论,觉得自己对,别人错,谩骂。
学生:讨论是针对同一件事,辩论是针对多件事。
老师:心平气和地说,是讨论。辩论就不那么心平气和了。对同一件事可以讨论,也可以辩论。辩论是升级版的讨论。(话锋一转)有没有兴趣再现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
学生朗读太温和,没有读出相应的感情。
老师:你们真是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声音好温柔呀!
(我的评价:这样表扬式的批评很婉转,既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老师示范朗读。
学生前后桌为一组,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哪个小组把辩论的场景再现给大家?
学生分角色朗读。
老师:他们辩论的结局如何?
学生: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老师:关于他们的只说不做,谁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信心不够坚定,因小事而放弃。
老师: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回答。
老师:开始决心很大,可是结果照旧荒芜,真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你觉得哪里还用到了对比?
学生:蟋蟀、青蛙前后态度、心情的对比。
老师:既然是写人的行为,为什么要写动物?
学生:动物为人做背景。
老师:你说对了意思,但是用的词不够恰当。谁再来说一说?
学生:从侧面衬托那几个人只说不做。
老师:说得真好,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老师:文章还有用到对比的地方吗?
学生:水、花、木,从前和现在的对比。
老师:景物的对比。
老师纠正学生读相关语句出现的错误读音,“玫瑰”的“瑰”应该读轻声。
老师:对比是文中用的最多的手法。讽刺了那些只说不做的人。他们以后应该怎么做?
学生:吸取别人的意见,不要自以为是。
学生:下了决心,就要努力行动。
学生:不能说大话,说道就要做到,脚踏实地。
老师:运用对比续写花园片段。
老师出示大屏幕。
老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感谢五三班的学生。请把纸张带走,不要乱扔,带好自己的东西,把记号笔还给我。
(我的评价:老师的嘱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裕华区金马小学校长谈培养青年教师的历程。
1、走出去,带回来。
组织老师去外出听课学习,并且要求听课老师回来后上翻版课,谈感触和收获。这样既有利于外出听课老师的提高,也有利于其他未外出听课老师的提高。
2、拉近与名师的距离。
每个教研组研究一位名师。
3、邀请省名师来进行听课指导。
4、请专家来校进行点评指导。
5、学校老师之间的相互培训。
二年级培训一年级,三年级培训二年级,每个人既是培训者,又是受训者,及时吸取别人刚教过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成绩和业务的提高。
(我的评价:这样的培训是最实惠的,特别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6、重视汉字的书写,发现问题及时培训。
金马小学校长谈李长浩成功的原因:除了学校的培养,他喜欢钻研也是很重要的。
(我的评价:外在环境重要,内在动力更重要。)
赵鹏老师谈备课思路:
把准学段目标,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明白写了什么,还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写的,不仅关注内容,还要关注形式。
1、寓言文体的特点:以故事来说理。
让学生了解大意,捕捉意理。
分析青蛙、蟋蟀是分析内在联系;分析人物是梳理脉络。
2、领悟写法:体会对比。(动物、景物、人)
3、以读促写:小练笔
指出不足:
1、要敢说,该点的地方要点。既然已经提到了衬托,就可以水到渠成地点透:衬托就是侧面描写。直接描写的就是正面描写。
2、练笔再指导的到位一些会更好。
王云评课:
1、尊重
做卡片,直呼学生姓名;倾听学生对讨论和辩论的不同理解。
2、语言运用还可以做得更实一些。
王云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反思和语文教学的指导:
1、关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语文教学应侧重语文素养的提高。对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要根据课文内容有所侧重。把人文性和工具性贯彻于整个语文教学。
2、学段目标要明确,不要拔高,要做到位,不越位。低年级教学要侧重识字和写字。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不要讲解得太深。
3、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最根本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低年级要会读、会用;中年级,仿写句式;高年级,运用写法。
4、听、说、读、写并重。
阅读课过于重视读。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固然重要,习惯和方法更重要。
5、学生的起点要找准。学生能读懂70%-80%,教师就只讲30%。一定要弄明白,孩子上课前读懂了多少。用课文教语文,一课一得即可,不要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读课文要有感情,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特点。
根据课文来训练孩子的能力,该点就点,不要避讳。
6、语文能力是一点一滴地成长进步,语文教学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小问题入手,从习惯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