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句 范增为什么离开了项羽 项羽不听范增

(文/斗子张)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苏轼·《范增论》


立楚王的故事


范增是秦末项羽麾下重要的谋士。根据《史记·项羽本纪》,作为范增主要建议过两件事,而没有一件事成。这么看来,他或有奇计,但乏智少略,可能也缺少事主的技巧的手段。无怪乎他七十岁才出山。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

第一件事是立楚王。当时,反秦大军四起,诸侯义军林立,项家军还是项梁话事,乃众军中颇具希望的一支。范增进言,大意为:将军现在看起来势头刚劲,但若要持久,还需要建立合法性。江湖传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楚是具有哈利波特一般的号召力的。项家世代为楚将,应该尊立楚怀王,大家必定蜂拥顺从,民心归附啊。

(义帝楚怀王,果然颇有放羊之气度)

项梁于是找到了正在放羊的楚怀王,拥戴为义帝。可惜,义帝后来在部队中发现了个具有长远目光的人才——宋义,这个人颇具预见性地看到了项梁因骄傲轻敌而战败,于是义帝面试了一下他,大喜,就封其为卿子冠军

(卿子冠军宋义,我觉得应该没这么年轻)

宋义领着项羽去打仗,当时秦国章邯正在巨鹿围赵。项羽比较彪悍,建议速速打章邯,和赵来个里应外合。宋义比较谨慎,建议坐山观虎斗。然后,他说了一句非常贱不嗖嗖的话,打架我不如你,谋略你不如我啊(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这话若在别人耳中可能无所谓,刘邦听到了说不定还觉得自己被夸赞了激动一下。但,不慎,听到的是项羽。

这里我们插播一段项羽小时候的故事,便于大家知道痛处在哪儿:说项羽小时候,不好好读书,家长就让他去学剑,又不好好学剑。项梁就怒了,说你这不学那不学,长大放羊去吗!(项梁其实没这么说,但偶爹爹经常这么说,偶引用下。但你看人家楚怀王不也放羊么。)项羽说,读书记个名字就够了。耍剑只能打一个人,要学就要学能战胜一堆人的。于是项梁就开始教他兵法。所以,你看,项羽从小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有大策略的。但,学习是个习惯问题,项羽前两个都不好好学,虽然看到兵法,大喜,但后来也没好好学完。所以,兴趣和成绩并不是完全挂钩的。

(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失败的坏男人总是让人这么喜欢。。。)

人对自己有个期待却又无法实现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别人指出来自己的无能。当时楚军坐山观虎斗,可惜观众席条件不好,下雨还没吃的,又冷又饿,楚军是怨声载道。项羽看着宋义,越看越不顺眼,借我叔叔之死上位,骑在我头上,说我不行,自己又跟个缩头乌龟一样。MD,打仗打仗,没被打死,先被冻死么!大早晨一怒之下,面见宋义,就把他杀了。出来后,给大伙儿说,宋义谋反,是义帝让我杀的。在这个世上,有能耐犯错,就要有能耐立功。项羽破釜沉舟,血战三日,巨鹿之战,一役成名。面对矫诏、弑将之罪,楚怀王非但不于追究,还给人封了上将军一职。果然在混乱的时代,有奶便是娘。(时间不够,让我们暂且克制住对楚王赏罚不明实在不适合当皇帝这一点的吐槽)

可叹灭楚之后,虽然尊楚怀王为王,但项羽也基本看不上人家,还让人挪地,终于派人在一条江中将楚怀王暗杀了。

杀刘邦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要不要画的这么气度不凡)


回到范增的第二件事,那就是我们熟知的:杀刘邦!作为谋士,范增不负重任地看出来刘邦是一个威胁。刘邦入关中后,范增惊讶地发现,刘邦,一个酒色之徒,居然能够秋毫无犯,妇女不伤。常言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能克制本性之人,必怀动摇江山之志啊。(换言之,干点大事是要有点自我约束力的,你那连烟都解不了,美剧都断不了,对自己的期望也就别太高了)。

从此之后,范增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刘邦身上。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个人身上有王气,一定要杀!鸿门宴就不赘述了。任何对项羽有点怜悯同情之心的人看着都很火大。想想范增吧,他将自己的一生系在项羽身上,却眼睁睁地看着项羽和刘邦觥筹交错,眼睁睁地看着项伯以身护外人,眼睁睁地看着刘邦从指缝中溜走。他的痛又有谁人知。他怒摔刘邦托张良送来的美玉。朋友啊,那落在地上的,不是破落的翡翠,而是范增一颗碎了的玻璃心。

杀刘邦不遂,灭秦封地的时候总要有所制约。范增手一挥,刘邦就被扔进了四川偏远地区。但,刘邦不死,混战不休。果然,在楚怀王死后不久,天下再乱。刘邦乘项羽和齐大战之时,一举端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果然勇猛,速度杀了回来,大破汉军,一口气杀了汉军十万人。楚军一路追,汉军一路逃。跑到睢水,无路可退,一股脑全跳河里了。果然这水也不湍急,也不深,十万人冲了进去,河水震惊了,果断不流了(是的,河水真的是不流了)。

汉军被逼荥阳。楚军收复彭城,过了两年起兵再战,封了荥阳的粮道,汉军在城里几乎饿死,于是请和。我不知道范增得知请和的消息时是个什么心情,但肯定有一段是:鸿门宴杀不了你,荥阳之战有我范增你就别想活着出去!于是,当他知道项羽不想打了的时候,决然对项羽说,你小子今天不灭了汉,日后绝对后悔!

(陈平,不好意思,这幅图没有显出他的智商)

这时,刘邦麾下有一个真正以奇谋著称的人,叫陈平。他思度一下,灯泡一闪,心生一计。这就是阴毒无比、却又尺度微妙,后宫争斗必备招式,公司角力防不胜防的挑拨离间!究竟哪个人最想让刘邦死,也最有能力让刘邦死,他远观项羽阵营,那个白发老头的形象渐渐浮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

这里插播一句:我想陈平应该也知道,刘邦死不死,项羽其实并不太在意。项羽本身喜欢听好话,比较讨厌强过他的人(比如宋义)或管教他的人,但对于刘邦,他应该自始至终都没当做过威胁。你破了我都城,我怒了。但我打回来的时候,你看你不又跑成一个熊样了么。

这便是为什么临到这个关头,陈平想到的是挑拨离间。计策听起来颇为粗糙:项羽派了个使者来,刘邦他们端来了好吃好喝的,等到他们问清楚这是项羽派来的使者,而不是范增派来的使者时,他们就把好吃的拿走了,还说“我们以为是范增派来的呢”,然后端上来一堆粗茶淡饭。陈平的目的是,为了让项羽误会范增和 刘邦私通。这实在是个草率而有效的计策。项羽的使者估计是个吃货,回来哭诉一通,项羽一听,就稍稍削了范增的权。范增怒了,毅然离去。

离去的故事


经宫斗剧洗脑的我们,相信未免觉得整个伎俩太过拙劣、太过显眼。你端个吃的,还要在别人面前说,哇!你居然不是范增派来的人啊!那我换一盘哈!小S的演技都没有这么过吧。

另外,在项羽大营里,自始至终心心念念想要杀刘邦的人就是范增,此心简直人尽皆知、日月可鉴,又怎么会私通呢。项羽果真莽夫一个,多疑还做事不经考虑?

这就回到了我们一日一句的主题。当你来看挑拨离间这个词的时候,会发现一个特点,用计者不必做太多举动,只需一挑,转手一拨。为什么如此轻微的一个动作就能产生这么巨大的四两拨千斤效果呢?因为挑拨离间的关键在于,被挑拨双方本身已有间隙、裂痕,你只是使其更大而已。所谓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项羽和范增的关系很有趣,那句尊称点破了实质——亚夫。别以为儿子和父亲就是尊重和疼爱的关系。想想你最不会沟通的人是谁?哪个人没有一点fatherissue,哪个人听到老爸教育是不是一副烦死人了的神情,更何况这个父亲从来没有在史书中出现过的项羽。范增说刘邦有王气,天天让防着刘邦,于项羽看来,你老觉得人家那个人是天生帝王相,谁知道你会不会和人家跑掉。(想想你爸爸每天对你说,王叔叔家小孩儿可厉害,你要想人家学习。你的反应一定是,别人家孩子好自己生一个去!)范增劝不进项羽,又动徹一句“小屁孩儿你就没发和他做大事!(竖子不足与谋)”。给你一分钟,将你换做那个暴脾气、任性、此时又一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霸王,听到这么一番哭诉,必定是,老头,看你不顺眼好久了!

我一度觉得范增的离去太小气,被削点权就生气甩手不干了,好像女人吃了醋就分手一样。但作为一个近八十岁的老人,在他人生的最后日子里实在也太艰难了。眼看项羽不争气,刘邦王气日盛,就像是守着绝症还蛮狠不讲理的恋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陪到最后的呀。他返还彭城,还没到家就生疮逝去了。

他坐在车里流离颠簸,背痛不已的时候,估计听不到数百年后苏东坡看到这一段时的感慨:你走,我以为对,因为,你早就该走啊!怎么到现在才走呢!

不如早归


不如早归,不如早归!当初项羽杀卿子冠军时,范增你就该走啊!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视楚怀王于无物。你就该进谏怀王,赏罚分明,杀得了项羽,你是怀王功臣,杀不了项羽,你就该适可离去。

不如早归,不如早归!当初项羽杀楚怀王时,范增你就该走啊!楚怀王是你提议立的。项羽杀了就是怀疑你啊,怀疑你心不专一,怀疑你搞不清谁是主子,还要等到陈平来挑明么。

不如早归,不如早归!可是谁又能认得清时务,算得准天机?都以匡扶社稷为己任,动徹经天纬地之才,谁又能真的甘心离去,邦无道则隐?比干忠臣,挖心剖肺;诸葛勤勉,出师不捷。果然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范增走了,项羽不久也离世了。范增临走时说,天下格局已定,我也管不了什么了,君王自为之。也许他死在路上,反倒是一个更好的结局。

==================

苏轼《范增论》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闲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


【一日一句】范增为什么离开了项羽 项羽不听范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4700.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患了肾肿瘤不知道? 肾肿瘤能活多久

几天前,一位女士,50多岁,一般状态良好,看不出有病,平素身体健康,来门诊要求做肾脏检查;她很有保险意识,因为没有职工医疗保险,多年前就投了商业保险普通疾病住院报销及补助保险,报销比例80%,也因为小病住院享受过待遇,住院一次不但没花钱,加上每

“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是一句空话 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

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从那个时候起,“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就成了广大教师梦寐以求的一个理想。在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

十一句诗 十一句的古诗

诗经中已有11句的,但很少。十一句诗在诗歌中一直很少。只有宋朝的僧侣写得比较多些,让它放了一下光芒。乌鹊歌《吴越春秋》曰:越王句践与大夫种、范蠡入臣於吴。群臣皆送至浙江之上。越王夫人乃据船哭。顾乌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因

声明:《一日一句 范增为什么离开了项羽 项羽不听范增》为网友眉染春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