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传》译注、习题及答案

 
【原文】
郑燮(zhèngxiè),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①,无留牍。公余辄与文士觞咏②,有忘其为长吏者。调潍县,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贷,或阻之,燮曰:“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谴我任之。”发谷若干石,令民具领券借给,活万余人。上宪嘉其能。秋又歉,捐廉③代输④,去之日,悉取券焚之。潍人戴德,为立祠。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尝夜出,闻书声出茅屋,询知韩生梦周,贫家子也,给薪水助之。韩成进士,有知己之感焉。官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乞休归,囊橐⑤萧然,卖书画以自给。文宏博雄丽,诗宗范、陆,词尤工妙。书出入汉隶中而别开生面。以余事写兰竹,随意挥洒,笔趣横生。其需次春明也,慎郡王极敬礼之。一缣⑥一楮⑦,不独海内宝贵,即外服⑧亦争购之。著《板桥诗钞》诸书。

【注释】
  1.苞苴(jū):本为裹鱼肉的草包,后为送礼行贿的代称。
  2. 觞咏:饮酒咏诗。
  3.廉:清代于官吏正俸之外按职务等级另给银钱,称养廉(使官吏不贪污)银。
  4.输:此处意为百姓要交的赋税。
  5.囊橐(tuó):口袋。
  6.缣:绢。
  7.楮(chǔ):纸的代称。
  8.外服:外国人。
【译文】
  郑燮,号叫板桥,乾隆元年考中进士。他做山东范县知县时,爱老百姓,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公文案卷不积压。公事之余就和文人们一块饮酒咏诗,有人都忘记他是县官了。后来调任山东潍县知县,遇上饥荒年景,出现人吃人的局面。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让他向上级请示),他说:“这是什么时候?等辗转向上级请示报告,老百姓就剩不下一个了。上级有什么谴责,由我来承担责任。”于是拿出粮食若干石,让百姓办好领粮的借据,然后把粮食发给他们,救活了上万的人。上级长官也表扬他有办事才干。到了秋季又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养廉钱替老百姓交赋税。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把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潍县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给他修建了生祠(来奉祀他)。郑燮天生有奇才性格旷达,不拘小节,但对于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得细微详尽,一定要做得十分周到。曾有一次夜里外出,听见从一所茅屋中传出读书声,一打听,知道这人叫韩梦周,是穷人家子弟,就供给他一些生活费帮助他。韩生中进士后,感念郑燮是自己的知己。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从没有积压的公事,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后来他请求退休回家时,口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有,靠卖字卖画为生,他的文章写得宏博雄丽,诗歌效法范成大、陆游,词尤其写得工巧美好。他的书法具有汉隶的特点,但又能别开生面,富有创造性。在写诗写字之余就画兰花和竹子。他的画虽然是随意挥洒,却能妙趣横生。他在京城候补的时候,慎郡王(允禧,字谦斋)十分敬重他。郑燮画的一张绢、一张纸、不仅国内人看得极为宝贵,就是外国人也争相购买。他著有《板桥诗钞》等书。

【习题】

1.下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知范县(知:担任……的知县)B.有谴我任之(任:任用)
C.俟辗转申报(俟:等到)D.有知己之感焉(感:感念)
2.下列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公余辄与文士饮少辄醉(辄)
B.与民事则纤悉必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
C.为立祠陈涉乃立为王(立)
D.买书画以自给杀之以应陈涉(以)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去之日,悉取券焚之.
(2)官山东省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
4.郑板桥是个怎么样的官员?请结合文中的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BBD
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把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郑燮在山东省先后做了十二年官,从没有积压的公事,也从没有受冤枉的百姓。说明他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317

【郑燮简介】
郑燮(zhèngxiè),字克柔,号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卒于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据李玉?《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说。
板桥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曾祖新万,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廪(lin)生。郑板桥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乡先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至泰山,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请赈得罪大吏而罢官。他书画上常用的印章印文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乾隆东封书画史”,“七品官耳”等,可说是其生平的纪实。
  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群众。在潍县任上的头两年,适逢山东大灾荒,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痛景象,郑燮采取应急措施,不及申报上司批准,动用官仓粮食借贷给饥民,秋后灾情仍重,他又焚烧了所有贷券,采取以工代赈办法,修城凿池,招徕远近灾民赴工就食;责令邑中大户开厂煮粥和积粟之家平粜囤粮,使饥民得以度过灾荒 。但这些措施,却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离潍县时,囊橐萧然,仅有图书数卷,百姓痛惜挽留,甚至为其立生祠。郑燮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怪”。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主要是以兰竹为主。

【郑燮诗词】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沁园春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钳恨口,
不许长叹一两声?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定凄清。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郑燮自题江苏省兴化郑板桥故居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郑燮自题

隔靴搔痒赞何益;
《郑燮传》译注、习题及答案
入木三分骂亦精。
——郑燮自题

书从疑处翻成语;
文到穷时自有神。
——郑燮自题

#综合训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421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影评 《女英烈传》永驻我心! 女英烈传 书

原文地址:[影评]《女英烈传》永驻我心!作者:秋风一叶[影评]《女英烈传》永驻我心!《前尘如风》老郑文集卷四影视评论、翻译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英国电影《女英烈传》(原名CarveHer Name withPride)应该是不会太陌生的。文革结束后,《

《甄嬛传》第66集中,陈建斌念错的字----奥 陈建斌

淇奥《甄嬛传》第66集中,陈建斌演的皇帝对甄嬛之妹所谈之琴曲说:此曲是淇奥(ao),读错了!应念(yu)!《淇奥(yù)》是《诗经·卫风》的一首诗。《淇奥》赞美德才兼并备、宽和幽默的君子,充分展示了男子真正的美在于气质品格,才华修养,表达永远

《鲁西西传》读后感 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

《鲁西西传》读后感近来,我一直都仔细地看着这本中国著名作家郑渊洁写的作品——《鲁西西传》,当我打开首页,一行醒目的字眼跳入眼帘,“只许女孩子看的童话”。为什么是写给女孩子看的呢?为什么男孩子不能看?我怀着好奇的心,一页一页仔细

《甄嬛传》:端妃、敬妃,名利双收又明哲保身的后宫奇人

端妃、敬妃两个人,既没有得到皇帝的心,也没有得到皇帝的人,但却得到了比她们更健康的身体,更长久的生命。即使自己没有生育,但靠着优秀的品质和善良的心灵得到了两个孩子的抚养权。比起华妃的轰轰烈烈,比起皇后的老谋深算,比起甄嬛的大起大

声明:《《郑燮传》译注、习题及答案》为网友冰纯茉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