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的感想汇总
我参加了02、03年两次专业考试。第一次考了46分,离48的分数线差了2分,这次考了51分,幸运地通过了。兴奋之余,觉得有些感受不吐不快,写出来也算是给尚在奋斗中的同仁一些借鉴。
两次考试给我的感觉,03年比02年的计算量更大,上下午的题路差别很大,可能大多数人的感觉和我一样,下午的题很对胃口,而上午则让人不知所措,这从我的分数上可以反映出来(上午20下午31)。今年分数线下调了4分,也正反映了考试难度的增加。02年的考试,我仅复习了一个月,结果还蒙了46分,之所以说蒙,因为有很多题都没有写过程,而今年,我足足作了三个月的系统复习,施岚青的指南做了两轮,孙垂芳的教程也过了一遍,规范更是通过省建委的十天培训班仔细地进行了梳理和个人总结,经过了这一番努力,直到考前,我的信心是很足的。可上午一做题,整个人的感觉都很别扭,仿佛有劲使不上,很多题目似曾相识却又老算不出答案,回想起来,砌体的计算花了很多时间,钢结构部分几乎全军覆没,其实很多不是不会做,实在是没时间,一个上午下来,整个人都木了,所幸周围的人的际遇也大抵如此,心想明年吃粥还是吃饭只有靠下半场了,但此时信心已遭重挫,唯有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下午果真是峰回路转,题目做起来简直一马平川,只是桥梁毕竟花的精力太少,答得不太理想。考后直到分数揭晓前,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因为上午毕竟是考砸了,而下午虽然感觉良好,但究竟作对几成,答对了计算步骤又要扣掉几分,这一切都是未知之数,好在尘埃落定之后是个HappyEnding。
总结两次考试,我觉得应注意几点:
1、复习一定要充分,不能心存侥幸。对于这种通过率偏低的考试,一分耕耘未必能有一分收获,但不付出相当的努力就肯定没有收获。与前几年的“大放水”不同,现在一注专业考试的通过率已越收越紧,运气好蒙混过关的机会已基本被人工校核抹煞掉了。
2、题目一定要多做,规范一定要熟读。熟能生巧的确是千古明训,尤其体现在这种时间短,计算量大的考试上。最起码也能提高你的考前信心。
3、考前培训班能参加一定要参加。不一定非得要施氏或孙氏,省建委组织的就足矣。因为通过这些“考棍”的串讲,你对规范和题目的理解会比你的自我修炼要更有条理和针对性,而且那十天的学习氛围,绝对比你在家里要浓厚的多。
4、考试一定要坚持到底。这几年的专业考试一般都是先苦后甜,尤其是今年偏差的更为厉害,虽然不敢说以后也如此,但考前几个月都熬下来了,何苦不顶完这4个小时。我想今年放弃了下半场的仁兄此时一定啊懊悔不已吧。
5、千万不要以“工程多任务紧”作为自己没有时间复习的理由。有得必有失,我想为了一级注册这个受用终生的章而放弃几个工程,怎么算都是值得的吧。
罗罗嗦嗦写了一大堆,总算一吐为快了,希望以上的几点感受对尚未冲出围城的同仁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好运!
我今年第一次参加基础课的考试,刚得到的通知已经通过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慨颇多。在此向一直以来无私奉献的朋友说声:谢谢!
我个人感觉想通过基础课有两种办法:
1、如果你的基础很好,有比较强的几门课,而这几门又是分值比较高的,你可以重点突破这几门,保证不丢分。剩下的一带而过,反正是通过考试,通过就行了。
2、如果你的基础不是太好,各门课比较平均,那你就要早复习,争取在各门课上都拿分,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门课,只有这样才更有保证。
还有就是平时多积累,多上相关的论坛,多交流,也许你自己不觉得。但潜移默化中大家都进步了。哪怕是多看看别人的帖子,对自己平时的复习也是一个督促。最后再次感谢那些发了使我们大家都受益的帖子的朋友。同时也预祝我们大家早日通过注册考试!
结构师考试最无耻的就是加了基础考试这道门槛,考的那些破烂课程如普通化学、电工等对在校或者刚刚毕业的哥们绝对是没有什么难度的,难就难在对俺们那些已经毕业了经年却又没有赶上免考的好时光的老哥们:(呵呵!
那么,对于俺们这种连风韵都说不上犹存的老爷老姐到底有什么好办法能投机取巧呢?:)经过自己的血泪经验后,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一供大伙批判批判:
1.考过的普遍认为上午的时间超级紧张,题量大不说,而且一题才一分,如果碰到些个什么好象特有把握而又怎么算都算不到四个答案的题目,一不小心,呵呵,阻隔了那么好几分钟,那可就。。。,所以,个人认为,对于上午的考试,可以采取一种矛招:)放弃一到两门课,如:普通化学、电工学或者自个觉得讨厌的科目,考试时该门课统一选B或者选C或。。。呵呵,不会黑到连25%的几率都达不到吧:),而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充裕的分配到大家较有把握的科目中,如力学啊,物理等等:)
(对了,忘了一点,就是对放弃的课程的前面1。2题在作完所有题后可以去做,一般都是送分的,绝对浅)
呵呵,纯属气话:)
2.下午试应该是复习的重点,计算机有10题千万不要放弃,属于比较容易拿分的。一般说来,下午时间是大大的够,大家尽可放心看准了再做题。
考试前最好找完整的一天自己测试一套题,调整好心态,看看时间如何分配等。就。。。呵呵
祝大家成功!
为什么孙老师的题较符合考题?
大家来看看他的介绍:
孙芳垂:国家设计大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考试命题及评分专家组副组长,中英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互认补充考试中方考官。所以,想通过考试买孙老师的书是肯定的,也是必要的。目前,孙老师好像只主编了一本《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由建工出版社出版),专业理论讲解的很好,更要命的是里面还有一些练习题及其解答过程,看完书、做完题估计可以从容上考场了。
施岚青:北京建工学院教授,曾参与编写89版钢筋混凝土规范,而且自实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以来便一直投入巨大精力来编写教程、研究考题,开办培训班针对性教学,为众多考生通过结构工程师考试作出了重大贡献(当然,相信也获取了丰厚的回报)!早一些年,施老师“猜”题还是比较准的,相信那时他和出题组的专家关系好,所以可以猜到一部分题;现在可就不行了,连他自己都说“猜题是骗人的”。而且,他编的书出题组的专家人手一本,故意避开类似题型的出现,所以施老师的题和考题越来越不符合了。但是,凭心而论,施老师的书还是不错的,计算步骤及解题过程清晰,题目较多,在考场上一不小心找到稍微类似的就可套用(即使你弄不清头绪),真是一本应试必备的考试宝典!当然,施老师的书错误较多,经常打“修正补丁”,大家有时看起来百思不得其解还以为自己错了,呵呵!
万变不离其宗,以考试大纲为根本,掌握基本概念,正确理解和熟练应用国家现行规范,具备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清晰答题思路和步骤,应该是能通过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备考,大家应该在设计理论、水平及处理结构问题的能力上有较大提高。考试是手段,通过考试来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心得、建议谈不上,说说我的亲身经历,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毕业4年后考基础的,看了一年书,最后考试时又忘光了。建议:1.毕业后马上考基础,基础考试基本上都是学校书本上的东西,刚毕业就考,很容易通过的;2.若是毕业后若干年再去考基础,看书千万不要太早了,先订个计划,估计时间刚好够看完就行了。可以适当做点练习题,若时间不够的话,不做题也可以。
我考专业时,没时间看书,考试头天还在外地出差,赶紧赶回去,第二天考试,慌里慌张,没注意计算器没电了,惨!刚好上午考计算题,什么平方开方、加减乘除啦,只好手算。于是下午借了个计算器考选择题。不幸中的万幸,最后居然过了。建议:考专业,没多少时间看书不打紧,关键是什么计算器之类的一定要准备好。
时间过的真快,还有一个星期就要注册结构师考试了,一年一次的考试可以说是结构行业的最高级考试,多少人在努力,多少人在追求,面对最后几天的复习时间,希望大家提出自己的复习宝贵突击磨刀经验,愿我们在考试后尽情的祝福!
剩最后的几天,我有一些自己的建议:
1.搞结构的工作很忙,成天加班,复习时间短,如果到现在还没有看过书,就当这次考试是练习,努力蒙一蒙。
2.书没有看完的,最后几天看也是看不完,还是抓紧时间做题吧。对着习题集,挑着做,做题不会的再翻开书找知识点,厚厚的一本书,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了。
3.书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赶紧抓紧后面的重要的课程看,抓住分值多的科目,重点看,比如结构力学,高数,就是超级重点,其他分值很少的科目,考试套公式就行了。
4.充分复习的同志们,这几天,多做些模拟卷吧,综合总结提高一下,看看自己对时间的把握,对该没掌握的难点,再认真看看。
5.忙的没时间的,压根没看的,不想考的,要自己斟酌一下,去了就当玩,不去抓紧时间画图吧。2005年我们再会!!!!
以上为个人的肤浅之间,希望大家补充!祝愿大家考试成功.你就是注册!!!
老施的应试发言
对‘试卷’内容的分析
我专业从事注册考试的考前辅导工作已进入了第八个年头,应该说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2001年命题方式发生改变,由‘作业题’改为‘选择题’,考试的命题规律有所变化,以前积累的经验用于今天也并不完全有效。必须重新认识命题的规律,使得今后的教学内容在‘有的放矢’方面做得更好、为整个教学工作能达到‘恰到好处’打好基础。所以每年考试完成后我总是认真分析试卷、根据新的认识对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在这三年中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下述思路来进行的:
2001年还是按过去‘作业题’的考试规律来进行教学,仅用七天时间进行教学活动,讲授内容不能适应考题‘量大面广’这个基本特点的需求。幸亏还出了五套‘模拟试卷’供学员考前练习用,才弥补了讲课内容偏窄的弱点。
2002年的教学内容上已经按‘量大面广’这个特点来安排,基本上已能适应‘选择题’考试的特点。教学方式是‘以听为主’,14天的教学时间全部用于听讲,没有在提高学员的手算解题能力上进行专门的严格训练,仅是作些常规的安排。学习结束后学员是否继续进行作业练习未作规定,但考后发现‘既听又练’的学员及格率高、‘只听不练’的及格率低。
2003年采用‘听练并重’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除继续做到‘量大面广’外、还将部分内容作为重点加以强调(这些重点内容是过去‘作业题’考试时总结出来的)。在‘慢班’的教学中对每门课实行‘模拟考试’并进行讲评,22天的教学时间中有1/3时间用于训练手算解题能力。
从上述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的教学工作是在摸索中前进。虽然每年均在改进、但至今还觉得尚不能说已经满意地掌握了教学规律,所以2003年的考试结束后,我再一次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2003年是第三年采用‘选择题’命题的考试,至今我已积累了八份试卷(三年的‘—级’、‘二级’试卷,再加上中、外二份样题),已有条件进行全面分析,所以这次我将这批资料重新进行研究,收益颇多。总的印象是:三年来我的教学工作是一个逐步摆脱‘作业题’考试的影响、渐渐符合‘选择题’考试特点的演变过程。现在再回头看,教学的内容和安排总体上是恰当的,但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以‘混凝土结构’为例来介绍今天我对这门课命题规律的认识。试卷中属于‘混凝土结构’考题的内容不仅考核《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还包含‘荷载’、‘地震作用’或‘静力计算’方面的问题。现在只讨论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关的考题。三年来六份试卷中这类考题共有71题,现将这71道考题按其在《规范》中所属的章节号列在统计表中,即将考题的内容按《规范》的章节顺序分为8行,由于《规范》3、4、5、6等四章的内容较少、合并为第一行(基本规定)。《规范》第7章的内容很多、故分成三行(梁,柱和拉、扭等)。《规范》8、9、10、11等四章的内容分别独立成一行。将每张试卷中相关内容的考题数量列在表内。
老施的应试发言(最后部分)
通过8年的教学实践,事实上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和有效的“教学体系”。上面所介绍的四个
观点就是这“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其中除‘网上模拟训练’这一教学活动是今年第一次实施
外,其他环节的教学内容均已是相当成熟了。今年是完整地按这套“教学体系”来开展辅导工作,
通过实施我将进一寻找提高、改进之处。其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员投入最少的资源而取得最好的
效果,为工程师取得‘一战成功’创造条件。
虽然我已形成了一套完整和有效的“教学体系”。但还应该明确指出我的“教学体系”并不是对每
一个学员均是有效的。因为考试失利并不完全是一个业务问题。避开因工作太忙,复习阶段受到干
扰太多而引起无法正常学习这一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我的能力所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
①健康问题,如高血压、神经衰弱等。有时在考场内因头痛、头晕以致无法思考。
②心理问题,‘恐考症’的出现是客观存在。
③不良的工作作风和习惯,如出现计算失误,答题卡填错等。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由于上述原因而导致失败的比例是不低的。我曾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是将
近有1/5之多。
再有一个难题是大龄考生问题。他们中许多人的问题不是因业务水平不行、技术能力不够而达不到
注册工程师的要求。主要问题是不能适应目前的考试方法,我想如果采用口试答辩的方法可能会更
正确地识别出他们的真实水平。2003年我曾细致地观察过这些工程师的答题情况。我对他们的认识
是:
①思想反映迟钝、答题运算速度太慢,即使能准确回答问题、亦不太可能按时完成全部答题任务。
②总的解题思路、答题步骤是清楚的,就是对一些非常琐碎的‘系数’,不是忘掉就是用错。《规
范》的特点是将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简化的主要手段是采用了各式各样的‘系数’。这些‘系
数’是考题中的‘陷阱’大户、亦是设置‘诱答’的主要手段。所以我在讲课中是非常重视讲述如
何准确选用各式各样的‘系数’的。众多的‘系数’是要记住的。然而年龄大的记忆力低是一个生
理现象,在‘系数’问题上‘丢三拉四’、‘张冠李戴’己是无法避免。当他们用错‘系数’、误
将‘诱答’作为‘正答’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做错题了。就是这些‘系数’成为他们屡试屡败的
致命弱点。当得知考分后、还不能判断出自已因为那些问题出错而导致失利。十分茫然、不知今后
应向那个方向努力来改变现状。
③心理上的压力、思想上的悲观,染上了严重的‘恐考症’。
大龄考生参加注册考试所遇到的困难我是深有体味的,上个世纪我以60岁的高龄参加了‘国家注册
审核员’的考试,就是这种思维反映速度慢、记忆力差、心理压力大所带来的矛盾至今还历历在
目,但我楔而不舍地连续考了三年才取得注册资格。我自已的经验使我相信,年龄偏大仅是要求我
们投入更多的资源、而不能说年龄偏大就是无法考及格。虽然还有几位大龄考生经过我多次辅导至
今尚未过关,但我还是已经帮助了相当多的大龄考生(包括—些低学历的)取得了注册资格。我了
解过他们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均是取得考试成功的大龄考生的真实经验)。
①要耐心等待机会。每年注册考试的难度并不是一样的,考试的及格率总是一高—低地波浪式前
进。一般说来及格率低的下一年往往及格率高,同样及格率高的下一年往往及格率低。有些工程师
考后看到及格率低、感到太难成功了,第二年就放弃了。结果看到第二年及格率高了,一些情况和
自己差不多的难兄难弟通过了,十分后侮。下一年度再次参加考试又赶上下一个低潮,结果又是倒
霉,他的吃亏就是没有能坚持。
②大量做题。达到在考场内见到的考题时觉得均是见过面的、毫无生疏感。由于平时大量做题,已
经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考试成功是必然的事。对一般工程师并不需要采用的‘题海战术’,对大
龄考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有效手段。
③独立做题。看书是看书、做题是做题、二者要截然分开。做题时不能看着例题照抄。更不能对着
标准答案做。要抛开一切参考资料、仅拿一本《规范》完全独立地进行。确认已经全部完成后再去
对答案。发现不对,要再次独立翻阅《规范》,弄清楚究竟那个系数取错了。只有这样脚踏实地学
习才能走向成功。看着书做题是不会发现问题的,好象已经会了,独立做时还会用错系数的。
六、好的教学效果总是在教员与学员之间配合默契时才出现。
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使我认识到,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学员的积极配合比教师的努力更重要。只有
认真按教学规律复习的工程师才能取得‘一战成功’的效果。他们的特点是:能实事求是地从实际
水平出发、循序渐进、认真听课、重视完成作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但是能‘一战成功’的
仅仅是一部分工程师。现在我碰到的苦恼是有一些工程师因环境因素所致,无条件按照本人的实际
需求来接受适合他水平的有效的培训。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二个:
1、不参加适合他本人学习起点的辅导班。
有些工程师实际上所缺的知识很多,不少要考的内容从未认真学习过,但他们还是想要通过‘速
成’的方法来垫平补齐。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是不可能把刚刚听到的这些新知识‘融汇贯
通’的,他们考试失利是可以预见的事。这些工程师有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虽然他们是年年参加
复习,业务水平确实也是年年有所提高,但还是年年考试失利、考分甚至是‘越考越低’。这是因
为考试的难度逐年提高、但他们提高后的业务水平还跟不上难度的提高。当他刚刚达到去年能过关
的水平时,今年的难度又提高了,还是不及格。他们的问题是不转变‘拔苗助长’的做法是无法成
功的。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要循序渐进,按规律刻苦学习时才能摆脱此困境。
2、缺乏或没有要刻苦学习的思想准备。
不能保证用足够的时间去复习和完成作业的工程师在辅导班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些人对我的期待
是,希望我能猜到‘考题’,他的任务仅仅是把这些‘考题’答案背下来,没有想到还要刻苦学
习,因此他根本没有这种想真正刻苦学习的安排。如有一些工程师是见到其他工程师去年到北京学
了几天、当年就注册了。以为北京有个观世音菩萨、见到后就能通过考试。立即匆匆忙忙地赶来北
京报名,下车时连一本《规范》亦没有带,听课时还常要离席去办事,亦不花时间去消化所学知
识,安排的作业亦不去做。培训班一结束、复习工作亦就告一段落,直到进考场前半天才回过头来
重新翻翻书。我们知道对一个演员来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样对我们参加考试的工
程师来说:‘考场一道题、考前一批题’。这些工程师在登车进京时根本没有想到还有‘考前一批
题’这样繁重的的教学安排。我是无法帮助这些还没有要刻苦学习思想准备的工程师过关的。
大家不要忘记:‘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目前暂时还不具备参加学习所需基本条件的工程师
不必来京浪费自己的宝贵资源,因我是‘外因’只能起辅助的作用。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最欢迎的是这类学员。他们学历不高或是通过自学考试成才的,生活在中小
城市内。在单位内的地位低下,是最基层一些买力气干活的白领临时工。接触不到十分复杂的技术
问题,亦从来没有得到过什么名师指导。但他们学习最认真,早早报名坐在前几排。来学习前早把
《指南》中的例题做了几遍,带着问题来听课。已经参加过数次注册考试、虽然未能通过,但还是
继续楔而不舍地跟着我的要求不断地前进。他们很清楚取得注册之时、就是他们翻身之日。他们亦
很清楚自已就是基础差、底子薄、考试失败是正常的,所以亦没有什么思想负担,失败了再来。他
们把通过注册考试这件工作放在所有工作之上,是处于第一位的大事。他的全家所有人多在期盼他
能早日跳过这个龙门,所有因为参加注册考试而出现的任何困难、全家齐心支援,保证他能安心学
习。他们能实事求是地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己起点的辅导班来参加学习。最可贵的是他
们没有一种‘赌徒’的投机心理。亦从来不想走一个少花力气的‘捷径’。总是埋头刻苦学习,这
种工程师的实际业务水平的确不高,只要他们不曳气,不退缩,确实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虽然
几经周折、最后我总是能帮助他们通过注册考试的。我手上有好几个这类工程师的成功事例,他们
刻苦学习的过程说起来还是一些十分感人的故事呢。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曾遇到极其个别具有‘赌徒’所特有的投机心理的学员。他们希望我能给他们
一个可以不花力气的‘捷径’。事实上,2001年以来、我从来没有帮助过有这些想法的工程师通过
了注册考试。因我不具备这种能力。我建议有这种想法的工程师不必千里迢迢赶来北京找我,因来
京的费用很昂贵,肯定会令您失望的。
对下列一些工程师我主观上是很想帮助他们能顺利地通过注册考试,但我确实力不从心、无能为
力。
有一些大、中型设计院的业务骨干、高级工程师、项目的技术台柱,某个业务领域的‘专家’。前
几年工作实在太忙,没有条件去参加考试,总是想明年再说吧,明年还是不行,再拖一年,年复一
年拖到今天。但现在情况变了,自已的年龄已过50岁、思维反映已较迟钝、不能适应目前题量极大
的考试方式。虽然参加设计工作,但结构类型单一、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全面开花、面面俱到的考试
要求。考题难度加大,远远高于他当年应该考试时的水平,一时不能适应。结果考试失利。
有一些中年工程师、大学本科毕业、是设计院的业务主力,还负责培养新来的大学生。但除了白天
工作外,晚上回家后却还有一大堆事等着干,上有老、下有小,当然已无余力参加考试了。等到老
人走了、爱人事业有成了,孩子考上大学了,现在有时间了、该回头来参加注册考试了,可是遇到
目前这样低的及格率,已不是当年他应该参加考试那个年代的情况了。几次参加考试的结果是考分
越来越低。
有一些年青工程师是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甚至是留洋研究生,年青有为,领导上给予极大希望、
年龄不大却肩上压着重担。每年9月份注册考试时总是出图高潮,可能他们考前还在忙着工作,放
下图纸就进入考场,由于没有充分准备、见到考题无从下于,不到半日他就中止考试、又回办公室
去审图了,这种大家不愿见到的结局已不是个别的现象了。
这些业务骨干,可以说他们的业务素质、创新能力、技术水平确实已是一流水平的‘专家’了。比
他们所在单位已注册的工程师强、亦是事实。如果他们在几年前参加注册考试能顺利过关亦是不成
问题的。虽然大家公认他们的业务水平是一流的,为什么他们就是不能考及格呢?对这个问题大家
一定要想明白。
1、第一种情况是指‘专家’类的工程师,他们的‘知识结构’是建立在‘专’的基础上。‘专家’的‘知识结构’受过去的学习内容、工作经历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他们天天所接触的业务范围内,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大大超过了考试要求的水平。但注册考试所要求的是每个工程师要全面掌握、熟练应用全套《规范》的技能。注册考试所要求达到的‘知识结构’,其特点是对深度要求不高、但涉及的范围很广,是属于每一个工程师必需掌握的最基本的要求。而这些‘专家’十分精通和熟练的业务知识从其所涉及的范围来说、一般约占注册考试所要知识的20%。所以‘专家’己有的专而深的‘知识结构’和考试所要求的浅而广的‘知识结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局部知识的高水平不能替代‘专家’还应该掌握的另外80%的水平一般的知识。目前的问题如何缩短或消灭这个差距碰到了困难,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专家’想缩短或消灭这个差距的难度较大。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是参加培训。
2、第二种情况是指研究生出身的工程师。他们出身于名牌大学,由于名牌大学为了追求高的‘考
研’升学率、所教专业课程的内容往往受研究生入学考试考题内容的影响,的确是理论水平很高,
和注册考试要考《规范》内容完全是二种思路。研究生在几年的学习生涯中所培养的研究能力和工
程师处理实际技术问题的知识同样亦是二种思路。如到设计院工作后又进入软件开发、技术管理的
岗位上而不是在第一线从事设计工作,那末他们的学习环境、工作经历所形成的学术型‘知识结构’和注册考试所要求的解决工程问题的技术型‘知识结构’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基本上是要另起炉灶重新学习、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业务转型的过程。没有解决业务转型的问题、是很难能使注册考试及格的。
这二类工程师的基础很好,应该很容易帮助他们顺利过关。事实上不是这样,因为他们均是公务在
身、无暇脱身来参加学习的大忙人。从道理上说,为了能早日达到注册考试所要求的‘知识结
构’,他们应该踏踏实实地安下心来一点一滴地学习。但他们来参加学习的实际情况是三天晒网、
二天打鱼。听了课后又无时间作练习。甚至只能报个名来拿了一份辅导资料就走了。我见到他们的
情况心中很清楚,明年他们肯定还要来找我。我非常理解他们目前的遭遇,他们本人根本无法处理
好公务和考试这‘二难’的困境、所以非常同情他们思想上的矛盾和痛苦。但教学是有规律的,学
问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不是我同情他就能教会他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不把这80%的水平一般的
知识学习好是无法考试及格的。只有等他们有了一些起码的条件时,我一定会全心全意地帮助他
们。目前我已经遇到有一位工程师不再忙了,有条件可以接受我的帮助了,但这时他已因为没有注
册资格而失去原有的岗位了。我本能地意识到这位工程师的‘今天’可能就是那些现在还忙得无时
间复习的工程师的‘明天’。因今天已是市场经济,游戏规则早已明示:没有参加竞争资格的人当
然是要淘汰出局的,今天还未淘汰是暂时,淘汰出局才是必然的。希望这些工程师要明白这个道
理。我的态度是2004年如您还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参加复习、则不必来找我。等
到那一年您有条件时再来找我。因为您是有基础的,目前的困境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过了几年可能
考试的难度又加大了、但不会难到您的。当然希望您来找我时您还尚在岗位上。
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果你是95年以后本专业,本科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电气设计工作,你就需要参加基础课的考试。毕业那么多年了,要重新捡起高数、三大力学,谈何容易,尤其是有的科目还压根没学过。还有的工程师,专业明明是本专业,可在专业目录中找不到。通往注册的路充满艰辛,决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处处充满着希望和绝望的较量。然而,我们的精神之所以不垮,是因为我们一直充满希望。试想,在短短的130多天的时间里,学习那么多科目,有的科目已经扔了10多年了,要重新掌握到能参加考试的程度,如果没复习到绝望的地步,是生不出复习的希望的。许多著名的人物,李嘉诚,卡耐基,他们的成长道路也都是充满坎坷。可是没有这些坎坷,就没有他们日后的成功。“狭路相逢勇者胜”,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一想到成功后的喜悦,你就会充满信心和力量。人生能有几回搏?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四、五个月的时间在人生的长河中,又算得了什么?
超越自我
参加基础考试的工程师,全国有好几万,你怎样能保证自己比别人更优秀?
有人说是智商。人的智商确实有高低之分,但并没有绝对的差距。如果做一个假设,有一个人拿枪对着你,要你一个月内通过基础考试,如果不通过就开枪,我敢保证你一定会通过,并且成绩会很好。优秀的人有不同于别人的强大动力。如果你的同学、同事过了,你不过,你就会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如他们,你会自卑,你就不得不去努力。这就是动力。可是更重要的动力来自于你自身,取决于你对成功的欲望。你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充满激情,去超越自我。我们要在社会上追求一种卓越的状态,你的追求必须比别人更执著,更持久。这不仅是为了你的社会地位,更是为了让你的生活质量更高、更好,为了使你活得更有尊严。不断地追求、不断地超越,成功必然属于你。
复习考试重在做题
在具体的复习中,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自己亲自做题。有的人看教材都懂,例题也都会。可是一到考试,就模棱两可,题也觉得很生。这就是练的不够。离开学校那么多年,要重新熟悉考试的感觉,非做题不可;要想在考场上迅速答题,非做题不可;要学习清楚概念,掌握原理,非通过做题来检验不可。所以做适量的题,是通过考试的事半功倍的必由之路。特别提醒广大工程师,不要忽视“练”。
在学习方法方面,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