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生之门——读《梵高艺术书简》之一 重庆梵高星空艺术馆





(《在永生之门》,1882年)

我心想,要是再不把读梵高的笔记写完的话,可能就再也不会写了。于是,读罢《塞尚艺术书简》并写好读书笔记后,我又重新细读了《梵高艺术书简》,并逐字打下文章摘录。终于,接上了三年前就开始写的读梵高。那天是2011年11月10日,我写到:“今天读了一整天,终于把421页的《梵高艺术书简》读完了,译者是张恒和翟维纳,新星出版社2010年出版。读到最后几页,几乎不敢读了,梵高就要止笔了。他最后的信还是告诫弟弟,走自己的路,合乎人性地做选择。梵高的临终之言是‘但愿我现在就死去。’他最亲爱的弟弟提奥告诉母亲,哥哥已经找到了他渴望的安息。‘啊!母亲,他是我最最心爱的哥哥啊!’读到这里,心碎了。六个月后,提奥也随哥哥而去。

波德莱尔赋诗追念:

他生下来,

他画画,

他死了。

麦田一片金黄,

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Vincentvan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7日

他的遗言:“The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读《梵高艺术书简》,最感动我的地方之一,就是提奥对哥哥至死不渝的爱。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这让我想起了《圣经》中一段著名的话:“约拿单的心与大卫的心深相契合。约拿单爱大卫,如同爱自己的性命。”(撒上18:1)熟读《圣经》的梵高,一定会熟悉这句话,在巴黎附近的奥威尔小镇的公墓中,我看到他们兄弟的坟墓靠在一起,于此长眠。

(《在永生之门》,1890年)

保存下来的梵高信件有七百多封,《梵高艺术书简》选了二百多封。我觉得挺遗憾。不看全信,很难知道梵高思想的全貌。上网,发现台湾出了《梵谷书简全集》,雨云等翻译,艺术家出版社出版。以为真的是《全集》,想托人到台湾购买。但有人说,其实也是节选,而且,翻译出来的部分,也经过大幅的删减。网上流传了据此书的“《梵谷书简全集》摘要”,我摘录了此书的一些精华。但对照张恒的译本,发现有些地方,翻译的很不一样。

这一次,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梵高的思想,我还阅读了《亲爱的提奥》这部名著,它是1930年由美国著名美术史专家欧文·斯东夫妇根据梵高书信编成了传记。平野将其译成了中文,南海出版社2010年出了第2版。

这篇文章,以张恒和翟维纳的翻译为主体,标明该信的日期,在书中的页码。《梵谷书简全集》则据网络的摘编,并加上了它的符号在信件的前面,如P75等等,我猜P是表明摘录自该书的第几页。

《亲爱的提奥》则作补遗,在文后注明简称《提奥》。

但就是这样,我还没有找到我理解梵高的那把钥匙,那是2011年5月我在多伦多的“黎明之家”听到的,讲演者CarolBerry 是位女画家,艺术教育学者,毕业于耶鲁大学。她说,梵高承认,他没有看到那不可见的上帝,他也有很多不明白的事。但是,他要通过画来表现那些可见的,去帮助人们明白那不可见的。

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但无论如何,我找到了这把钥匙。

CarolBerry还说,后来,梵高画画了。他寻找不同语言去表达爱,感受爱。梵高认为,认识上帝的最好的道路就是爱,爱上帝就是爱上帝创造的一切。爱不仅是感觉,更是爱的实际行动。

算了,还是看梵高是怎么说的吧:

(1866年)

第一部分: 1873年6月至1881年12月

致提奥1874年1月,21岁,伦敦

(米勒的《晚祷>的确是一件好作品,杰出的、像诗一样的作品。。。。你一定要努力熟悉图画。尽你所能经常去博物馆;知晓古代画家也是一件好事,若有机会,就阅读论述艺术的书刊,尤其是《美术新闻》。)(参《提奥》第4页)

尽你所能试作大量散步(多出去走走),保持你对大自然的爱,因为这是学习更加了解艺术的真正方法。画家领悟(理解)自然、热爱他,并教导我们去观赏她。一个真爱自然的人,可以到处发现美。——第9页

致提奥1875年9月12日,22岁,巴黎

今天早上我听了一次美妙的布道:忘掉你的过去。牧师举了一个例子,让希望多于回忆,认真地祈祷神祝福你过去的生活,不用多久,你会在另一个地方发现它,但却前进了。——第13页

致提奥1875年10月11日,22岁,巴黎

(在任何地方与任何情况下都记着耶稣,这是一句名言。你不知道,我多么皈依圣经。《提奥》第14页)。。。。每晚如此,通常我都在读《圣经》——第15页

P75、致提奥:我希望并相信我不会因为选择成为一位基督徒和基督同工,而感到后悔。是的,过去的一切经历可能对它有所助益。对这件事的知识和热爱,随同朱斯.伯雷顿、米勒、扎克、林布兰特、包斯彭等无数他人的生命,将成为我新思想的一个源泉。(参《提奥》第 16页)

对我来说,我一定要成为一个传教士。。。虽然我们仍然免不了要经历实在的苦恼,并且也可能犯重大的过失与做错事,但信仰总还与我们在一起的,这是确凿的事实。(《提奥》第26页)

致提奥1876年3月25日,23岁,巴黎

你会在旅途中看到很多美好的东西的,虽然对大自然的热爱不代表一切,但这始终是可贵的,我们应该永远保持这份感情。——第18页

致提奥1876年10月3日,23岁,艾尔沃恩

秋天的傍晚,在栗树环绕下,巴黎圣母院显得如此壮丽。但是在巴黎,还有比秋天和教堂更美之处,那就是穷人。我时常这样想。——第21页

致父母1876年11月17至18日,23岁,艾尔沃恩

天哪,我感觉到了离开家时母亲的祈祷:“神我的父啊,我求你不要让他离开这个世界,除非你让他远离邪恶。。。。。。——第23页

致提奥1877年1月21日, 24岁,多德雷赫特

狄更斯说:“绿色的长春藤是一种奇特的、古老的植物。”窗外的景致可能有些严肃、阴沉,但是你该在早晨晨光洒在头上的时候去看它。深思的时候,我想起在一份信中你提及常春藤覆盖的房子里的事。你还记得吗?——第24页

致提奥1877年2月7至8日,24岁, 多德雷赫特

但上星期天,当我独自一人在这堤岸散步时,我想,足下踩着荷兰泥土的感觉一定很好,我感到:“如今,我打心里开始崇信上帝了。”童年往事涌上心头,我们以前经常散步。。——第26页

致提奥1877年3月末,24岁, 多德雷赫特

兄弟之间的友爱是生活强而有力的支柱,这是一个古老的真理:让我们寻找这种支柱。也许经历能使我们更团结,让我们真诚、坦率地对待彼此,让我们像现在这样没有秘密。——第27页

致提奥1877年3月末,24岁, 多德雷赫特

日月如梭,然而,过去的并没有完全消失,一些东西依然保存下来。我们的精神、个性和心胸会变得更丰润更坚强,我们会在纯真的生活、彼此的情谊,以及‘只要天父和我在一起,我便不孤单’的感觉里,愈发丰美。——第28页

致提奥1877年5月19日,24岁,多德雷赫特

早就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而且都不容易,但一个具备坚定信念的人会习惯这些的。我希望能牢记像常春藤“没有翅膀也要沿着墙攀爬”一样,钢笔也要在纸上爬。.。。对于自己的工作,光是思考和观察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安慰、祝福和一种更强大的力量来指导,渴望灵魂根据一定的经验和认识在光明里升华,这对任何人都很重要。——第29/30页

致提奥1877年6月12日,24岁,阿姆斯特丹

我每天都很忙,时间过得飞快。。。我渴望进步,尽可能彻底地了解《圣经》——第31页



(《谢饭的人》,1882年)

致提奥1878年1月9日,25岁,阿姆斯特丹

P84、今天寇尔伯父问我是否不喜欢杰洛姆的《佛里尼》,我告诉他宁可看伊兹瑞斯或米勒笔下的纯朴妇女,或腓瑞尔所画的老妇人;因为像佛里尼那么漂亮的躯体,又有何用?动物也有,甚至可能比人的更漂亮,但灵魂是动物不曾有过的东西;即使生活使我们的肉体受苦,但不正是生活使得我们的精神变得丰富起来吗?对于杰洛姆的的人物,我不能产生丝毫的感应,因为我在其中找不到精神性(灵性)的表征,一双劳动过手,比他画中人物更美丽。(《书简》35页)(参《亲爱的》第24页)

P87、致提奥:如果一个人持续地衷心喜爱值得去爱的东西,而不把爱心浪费在不足取、没价值与无意义的东西上,那么他将逐渐得到更多启示,长得愈发强壮。走入世界中与人交谈,有时候是好的,人时而必要如此做;但是宁可静静地单独做自己的事,只需要极少数几个朋友的人,将最安全地通过这世界,来往于人们中。甚至于在最文雅的圈子、处于最好的环境和状况里,人也应该保持一个隐士的原始情性,否则他在自我里便没有根;人绝对不可以让心灵火光熄灭,而要让它继续燃烧。选择并喜爱贫穷的人,拥有不凡的宝藏,将经常清晰地听到他的良心之声;那声音是上帝的最佳礼物,听见并顺服它的人,终会在它里头找到一位朋友,而永不孤独。(参《亲爱的》第28页)

P88、致提奥:(1878年)有一天我模仿艾米尔.柏雷顿的《星期天早晨》,用墨水笔和铅笔画了一幅小小的素描。我多么喜欢他的作品!我很高兴你发现了滋养内在生命的东西。因为这就是伟大艺术的作用,那些以全部心灵致力于工作,那些言语和举动充满着精神和生命力的人之作品也有相同的功能。艺术多么丰富!一个人只要能够记得他看过的东西,他便永不会无聊或真正孤寂。(参《提奥》第28/9页)

如果没有对上帝的忠诚于对上帝长久的信心,要活下去是不容易;如果没有对上帝的信仰,一个人便会失掉勇气。(《提奥》第29页)

P96、莫弗、或马里斯、或伊兹瑞斯的一幅画,比自然本身诉说的更多更清晰。“艺术乃是人添加到自然里去的。”除了自然、现实、真理这几个字以外,我至今犹未为艺术找到更佳的定义;然而艺术家藉他由艺术里传唤出来的一项意义、一个概念、一种情性,以及赋予的表现,而使人松释、自由、澄清起来。书籍的情形也一样。这几天,我经常读《汤姆叔叔的小木屋》,在这本精彩绝伦的书里,艺术家叫人以新眼光去看事情,处理那个问题的时候,流露出这么丰富的智慧与热情,如此关怀被压抑的穷人之真正福祉,致使人一再展读,并不时在里头觅得新东西。(参《提奥》第34页)

我总认为理解上帝的最好方法,是爱许多事物,爱朋友,爱妻子,爱你所喜爱的一些事物,但是你必须怀着高尚的与十分亲切的同情心,要全心全意,以心换心地去爱,你必须经常试着进行更深、更好与更多的理解。它引导你接近上帝,它引导你树立坚定不移的信仰。(《提奥》第38页)

P112、致提奥:我们于米勒、朱斯.柏雷顿以及伊兹瑞斯里,甚而更明显地发现这颗宝贵的珍珠—人类的灵魂,被用更高贵更相宜的笔调,或者我可以称之为更具福音意味地表现出来。等着瞧,大概有一天你将看到我也是一位艺术家,虽然我无法预告我能做什么;我希望我有能力制作一些蓄涵人性的素描。虽然我必须先做巴格的素描练习,和其他比较困难的东西。路径狭窄,门也狭窄,而找到门径的人为数极少。(参《提奥》第44页)

P119、我相信你考虑得愈久,便愈明白我急需更有艺术气氛的环境,因为若没有人做示范的话,一个人怎能学习如何画呢?一个人纵然怀有全世界最好的意图,但不与较为精进的艺术家相切磋的话,也不能成功的。光有好意图,而无发展机会,仍是不够的。(参《提奥》第48页)

圣经是永恒的与不朽的,这是实在的。。(米歇列)教导我们,怎样才能把福音书应用到我们的时代、我们的这种生活去。(但身为牧师的父亲不懂这一点)(《提奥》第64页)

我经常地反复地阅读圣经,可是我在圣经里看到的与爸爸看到的完全不同,我在圣经中找不到那些爸爸拿来为自己的守旧思想辩护的东西。我之所以看书(。。。),是由于作家们用那种比我宽广、适度与更加可爱的眼光来观察事物,而且,他们对生活理解比较深刻,因此我可以向他们学习。(《提奥》第70页)

致提奥1880年9月24日,27岁,奎姆

即使梅龙画砖、花岗岩、铁架、桥的扶手,他也在其中融入了人类的灵魂,人们会被其内部莫名的悲伤所感动。这种情绪是什么。。“(雨果和米勒)他有一个不安的灵魂。”无论如何,可能是这样的。他的作品中有人类的伟大灵魂,这也是他伟大、无限的原因所在。——第43页

致提奥1880年11月1日,27岁,布鲁塞尔

比例、光线、阴影、透视都有一定的规律,一个人想要画好,必须了解这些规律,没有这些知识就会一直作无用功,会一无所成。今年冬天,我将设法存些研究解剖学的资金,我最好不要再拖延了,否则到头来时间的浪费岂不使研究变得昂贵起来。——第44页


(《读圣经的人》,1882年)

致提奥1881年1月,28岁,布鲁塞尔

“我必须告诉你我开始画画了,我并不打算放弃它,所以这是我首选的道路。不仅仅是因生活需要而根据绘画技巧画人物和风景,而且也画依据文学、地貌等因素的深厚作品,这很难达到。”——第46页

致提奥1881年10月12至15日,28岁,埃顿

画家最开始总是与自然作对,但是如果他认真观察,就不会因为那种反对而放弃,与之相反,去赢得大自然更有刺激性——从内心来讲,自然和其忠诚的绘图员如同一体(自然是最无形的,需要坚决地认真对待)。并且在和自然的抗争中,我发现她更加柔顺。——第63页

致提奥1881年11月2日,28岁,埃顿

我们特别需要自我质疑,一旦感觉到走在正确的路上便要坚持下去。——第65页

致提奥1881年12月29日,28岁,海牙

自己去闯荡,真是冒险的事情。然而有一天,我仍必须使自己快乐起来,那么我还能说些什么呢?这比我预期的来得要早。我和父亲的关系,是不会那么容易修补好的。我们之间的代沟太深了。朝我自己的目标前进对我而言真是很艰辛——潮水高涨,几乎快到唇边,或许还会更高,我怎么能预知呢?但我将会继续战斗,让自己死得够本,要赢得战斗和最大的利益。。。尽管这条路会艰辛无比,但此刻,我看见它清晰地呈现在我面前。.。事情发展到如此境地,我不认为是一种不幸,恰恰相反,纵有思绪万千,我仍得回归平静。危险当中有安全。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尝试任何事的话,生命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一定想象得出,我觉得生气勃勃。一年之后,我的作品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希望我能画出心中所想。。。充满我心中和想法中的事物,必须通过画作表达出来。——第67/8页

(未完待续)

2014.11.24 感恩节周


(《读圣经的人》,1882年)


在永生之门——读《梵高艺术书简》之一 重庆梵高星空艺术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3881.html

更多阅读

读后感之二:无怨无悔的爱——读《长途跋涉的肉羹》有感

读后感之二:无怨无悔的爱——读《长途跋涉的肉羹》有感今天,我作了一篇阅读,名字叫《长途跋涉的肉羹》。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出去开一次农会,所以吃上了这一辈子最好吃的肉羹。作者笔下最好吃的肉羹,是父亲从遥远

读《戴维斯王朝》 安东尼戴维斯

转【枯荣的日志】戴维斯双杀!——读《戴维斯王朝》2009-12-28Old Manriver,是美国30年代的一首老歌,老戴维斯喜欢这首歌,并改变歌词,大意为:“有人知道必有某事,却从无耐心静静流淌”晚上躺在床上,静静的读着印刷拙劣(没办法,原版难找了)的《戴

任公是谁?——读《我为书狂》及其它 重生之我为书狂sodu

任公是谁?——读《我为书狂》及其它其一,考证前几日,读石涛编的《我为书狂——爱书人的痴言梦语》(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9)。该书收录了梁实秋先生的《书房》一文,文前有一段按语,曰:经过大约四十年的销声匿迹,到了九十年代,梁任公的文章才

声明:《在永生之门——读《梵高艺术书简》之一 重庆梵高星空艺术馆》为网友再爱你一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