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有人要问曹学佺何以说出如此糟践读书人的话呢?
这要从--他的经历说起。曹学佺此人,为地地道道的文人,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在崇祯皇帝时只做过户部郎中之类的小官。倒是明亡后,在南明小朝廷做到了礼部尚书。南明败亡后,他也以身殉节,也算是相当有气节的后明士大夫了。
明末农民军在李自成领导下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梅山吊死.洪承畴等边关大将倒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明帝国大厦即将倾倒.这期间那些饱学之士,士大夫文官也纷纷反戈一击,做起了大清的顺民。不甘心的明朝遗老,跑到了广西云南组建了南明小朝廷,但也是在不断的背叛中朝不保夕。曹学佺正是在民族危机存亡之秋,经历了太多的卖主求荣和背信弃义,有感于此,才发出了“负心都是读书人”的感慨。
曹学佺说出此话,似是一时的激愤之语,是带点情绪的。但细细品味起来,也还是有些许道理的。
别说历史上还真就有极其仗义的屠猪宰狗之人。第一个就是汉初的樊哙。樊哙原本就是沛县的一个杀狗卖肉的家伙,跟随刘邦起兵,为刘邦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在鸿门宴上,樊哙听说刘邦有生命之忧,就径直闯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和项庄一起舞剑为刘邦解围,连项羽都赞称其为“壮士”。另一个卖肉的仗义人就是张飞。张飞的名气,在今天要比樊哙大许多,其义气也比樊哙深重许多。张飞与刘备、关羽桃园三结义,散尽家资相助起兵,一生生死相随、义薄云天.历史上那些讲义气,屠狗屠猪之辈,我们能耳熟能祥的还有诸如荆轲、高渐离、李逵等,那是相当的忠义,对主子决不负心,无论主子堕落成什么鸟人,屠狗屠猪辈都不会负心。
那么我们要问了为什么屠猪宰狗之人往往重情重义呢!
大抵有如下原因:一是一个人能与猪狗搏杀,必是动手能力较好,也就是说行动力极强,而行动力多过思想力,就是说做的多说的少,正是老板和朋友最需要的。可以想象,几个朋友都是偏于思想的人,只能在一起坐而论道,义气也就表现不出来,仗义在关键处是需要付出的。二是,屠猪宰狗每天玩的就是刀子,是要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而我们常说的为朋友两肋插刀,那才是真仗义。对一只鸡都哆哆嗦嗦下不得刀,甚至见到血就晕过去的动物保护者,又怎么会把刀往自己两肋插呢,又怎么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呢。另外来说,能杀得牲畜一定是性格果敢之人,不会在做事前后思量,犹豫不决。朋友相交如果斤斤计较就算不上义气了。
“仗义每从屠狗辈”其实这句话的本意是说,那些身分低下,没接受多少文化教育,也没什么财产的穷人,往往是仗义的。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我想这倒也有一定的道理。穷人没有既得利益,无所羁绊,正因为如此才有革命性。也正因为穷,所以才珍惜得到的一切,给口饭吃就会卖命。这在抗战时期我们可爱的农民已经证实了。同时因为穷,也经常被人瞧不起,而朋友把自己当人看,以兄弟相称,没说的只有义气相报。常见的是,身处下层的人总是知道感恩,能体会人情恩义。从一定意义上说,义气是穷朋友的专利。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有没有道理,也只能根据自己的阅历和心境来认识了。想一想这一说法怎么解释都有以偏概全之嫌。读书人大忠大义之人何其多,比如,文天祥,于谦,张居正等等。杀猪的也有不仗义的家伙。水浒里被鲁智深乱拳打死的镇关西和被杨志斩杀的牛二,虽然也是杀猪卖肉的主,但欺男霸女横行乡里,专欺压弱小,和仗义靠不上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