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重点内容:
1.青霉素类
(1)青霉素的体内过程、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
(2)双氯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替莫西林、哌拉西林的抗菌作用及临床应用
2.头孢菌素类
(1)头孢菌素的分代及各代抗菌作用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2)各代头孢菌素的常用药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吡肟
3.非典型β-内酰胺类
(1)亚胺培南、氨曲南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2)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非典型β-内酰胺类。
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天然青霉素类、人工半合成的青霉素。
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PA)。其中β-内酰胺环对抗菌活性起重要作用。
机制: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为繁殖期杀菌药。
作用特点:对人体毒性小,同类药物间有完全交叉过敏反应。
通过其侧链改造→半合成青霉素:
●可口服:青霉素V、非萘西林;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萘夫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氨氯西林;
●氨苄西林类: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
●抗铜绿假单胞菌: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磺苄西林、酰脲类青霉素;
●抗革兰阴性杆菌:美西林、替奠西林。一、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苄青霉素,青霉素G,penicillinG,benzylpenicillirt),由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精制获得。培养液中至少含有5种青霉素。
青霉素G:产量高,性质稳定,作用强,毒性低,仍是目前治疗敏感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
青霉素是一种有机弱酸,常用钾盐或钠盐,易溶于水。
内酰胺键易被水、酸、碱、重金属离子、青霉素酶等分解而失效(图6~1)。
干粉在室温下稳定,可保存2年。水溶液不稳定,室温下抗菌活性迅速下降,至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青霉素应临用前配制。
【体内过程】
吸收:青霉素口服约1/3可经肠道吸收,其余被胃酸及消化酶破坏。青霉素肌注吸收完全,15~30min可达到最高血药浓度。
分布:青霉素的血清蛋白结合率约为60%。吸收后体内分布广,能分布到全身,肝、肾、肠、皮肤等组织内浓度较高,也可进入胆汁、浆膜腔、胎儿血液循环。脂溶性低,进入细胞量少,房水和脑脊液含量也较低。
脑膜炎症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青霉素透入脑脊液的量可略提高,能达到有效浓度,临床可用于治疗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消除:tl/20.5~1h,维持4~6h,99%以原形迅速经尿排泄。
丙磺舒可与青霉素竞争肾小管分泌,两药合用能提高青霉素的血药浓度,延长半衰期。
细菌受青霉素一次杀伤后,恢复增殖力一般要6~12h。故一般情况下,每日2次肌注能达到治疗要求,严重感染时应3~4h给药1次。
【抗菌作用】
敏感菌: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革兰阴性球菌、螺旋体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革兰阳性球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的阳性球菌。
对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不敏感;
革兰阴性球菌主要有:脑膜炎奈瑟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
淋病奈瑟菌(淋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已相当普遍;
革兰阳性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厌氧的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菌属、丙酸杆菌均对青霉素敏感。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鼠咬热螺旋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
不敏感:青霉素对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无效,对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
机制:
青霉素→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抑制转肽酶→细胞壁合成障碍。
→增加细胞壁自溶酶的活性→自溶或胞壁质的水解。
【临床应用】
用于敏感的各种球菌、革兰阳性杆菌、螺旋体所致的各种感染。
主要包括:
①链球菌感染:
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蜂窝组织炎、化脓性关节炎、肺炎、产褥热、败血症及猩红热。
B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等。
②脑膜炎双球菌和其他敏感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炎。在脑膜出现炎症时,对青霉素的通透性增加,大剂量(1000万~2000万U,分4次滴注)青霉素有效。
③螺旋体引起的感染,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放线菌病等,除早期轻症外,应采用大剂量治疗(每日500万~2000万U,静脉滴注,疗程2~4周)。
④革兰阳性杆菌引起的感染。用青霉素治疗破伤风、白喉、炭疽病时,应同时加用相应的抗毒素,因其对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无效。
联合用药:
丙磺舒对青霉素有增效作用:与青霉素竞争肾小管的分泌;
抑菌药(四环素、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对青霉素有拮抗作用:青霉素为繁殖期杀菌药,抑菌药阻碍细菌繁殖,使青霉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应避免此类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青霉素毒性小,除局部刺激外,主要是过敏反应。
(1)局部刺激:肌注常引起局部刺激,如疼痛、红肿、硬结,钾盐重,钠盐轻。
(2)过敏反应:最常见、最严重的反应,发生率在5%~l0%。
常见:药热、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严重:过敏性休克,发生率约万分之一左右。有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的患者、局部用药、长效制剂的发生率较高。
①症状:喉头水肿、肺水肿、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抽搐和昏迷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偶尔可发生血清病样反应。
②机制:
青霉素→分解
→青霉噻唑酸+多肽或蛋白质→青霉噻唑酸蛋白(速发性过敏原)→过敏反应。
→青霉烯酸+半胱氨酸→青霉烯酸蛋白(迟发性致敏原)→血清病样反应。
③防治:
应避免局部应用。
应详细询问过敏史。
进行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警惕个别人在皮试过程中出现休克,更换青霉素批号应重新做皮试。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或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必要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以增加疗效,防止复发。
(3)大剂量青霉素钾盐,能产生直接脑毒性:肌阵挛、Coombs试验阳性(诊断免疫溶血性贫血的主要方法)溶血性贫血、白细胞下降。特别是老年患者,不宜大剂量钾盐静脉注射给药,以免发生高血钾,可以静滴。
(4)赫氏反应(Jarisch-Herxheimerreaction):治疗梅毒和钩端螺旋体病可能发生,表现为寒战、发热、喉痛、头痛、心动过速等,可能与杀灭大量螺旋体后释放的非内毒素致热原有关,症状加重,危及生命。二、半合成青霉素
1.耐酸青霉素
主要有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penicillin V)。
特点:
(1)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抗菌活性不及青霉素,不宜用于严重感染。
(2)耐酸,可口服。与青霉素口服相同剂量时,青霉素V较其血药浓度高2~5倍。
(3)不耐酶。
临床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轻度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热的预防。
2.耐酶青霉素类
主要有:苯唑西林(oxacilllin,苯甲异噁唑青霉素,新青霉素Ⅱ)、氯唑西林(cloxacillin,邻氯苯甲异噁唑青霉素,邻氯青霉素)、氟氯西林(flucloxiacillin,氟氯青霉素,氟沙星)、双氯西林(dieloxacillin,双氯青霉素)。
特点:
耐酸,可口服。
耐酶:对青霉素敏感株的抗菌活性低于青霉素,对产生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临床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吸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双氯西林最好,氟氯西林和氯唑西林次之,苯唑西林较差。对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宜注射给药。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aureus,MRSA):对耐酶青霉素类耐药。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也耐药。临床对此类感染可选用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与利福平合用进行治疗。
3.氨苄西林类
氨基青霉素类。
特点:
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杀灭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不及青霉素。
耐酸,可口服。
不耐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1)氨苄西林(ampicillin):
空腹口服,食物干扰吸收;
肌肉注射后血药和尿药浓度高于口服1倍,体内分布广,肝、肾及胆汁浓度最高,以原形经肾排泄,t 1/2为1.3~1.5h。
用于:
●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伤寒沙门菌、志贺菌等引起的胆道和肠道感染;
●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等引起的脑膜炎。
耐药菌株多,对重症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因未明者不宜单独应用。
本品有轻微胃肠道反应,药疹发生率较高。
氨氯西林:和氯唑西林等量混合的粉针剂。两者联用,抗药性能互补,可用于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一些革兰阳性菌、少数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
(2)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amoxeillin)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大于90%。
抗菌谱、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相似。对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作用强。
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尿路、胆道等感染及伤寒治疗。对幽门螺杆菌作用较强,用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3)匹氨西林(pivampicillin):
氨苄西林的双酯化合物,在体内水解为氨苄西林。
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大于90%,不受食物的影响。
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与氨苄西林相似。
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特点:对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抗菌活性强。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
(1)羧苄西林(carbencillin):
不耐酸,不能口服,需注射给药。
抗菌谱:与氨苄西林相似。对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感染有效。但使用剂量大,可致电解质紊乱,单独用药易产生耐药性,还可引起神经系统毒性、出血等。现为哌拉西林和替卡西林取代。
(2)替卡西林(ticarcillin,羧噻吩青霉素):
口服不吸收,肌肉注射0.5~1.Oh达血药峰浓度,体内分布广,胆汁浓度高,t 1/2约1.3h。
抗菌谱:与羧苄西林相似,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要强2~4倍,对其他革兰阳性杆菌作用更强(2~10倍)。
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对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疗效也佳,可与庆大霉素联合用药。
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替卡西林与克拉维酸钾组成复方。
(3)呋苄西林(furbenicillin):
口服不易吸收,局部刺激强,不宜口服、肌肉注射。
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较羧苄西林强10倍以上,主要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4)美洛西林(mezlocillin):
抗菌谱与羧苄西林相似。
抗菌活性更强,对抗粪肠杆菌属较替卡西林强,对耐羧苄西林和庆大霉素的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
(5)哌拉西林(piperacillin,氧哌嗪青霉素):
肌肉注射吸收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脑中浓度高,t l/2约1.0h。
低毒、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各种革兰阳性球菌、厌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的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
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伤寒杆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胆道等感染及败血症,是治疗革兰阳性菌所致感染的重要药物。
他唑西林: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三唑巴坦(tazobaetam)与哌拉西林(1:8)组成的制剂。两者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同步性,可使产酶的耐药菌转为敏感。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突出的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菌血症、肺炎、烧伤后感染、耐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菌等引起的感染,宜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6)阿帕西林(apalcillin,萘啶青霉素):
口服吸收差,肌肉注射吸收完全,胆汁药物浓度高,为血药浓度的100倍以上。
抗菌谱较羧苄西林、氨苄西林广,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强35倍,与庆大霉素作用相近。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革兰阳性球菌有较强活性。
不良反应多,主要有皮疹、药热及肾功能异常等。
5.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类
(1)美西林(meeillinam,氮 脒青霉素)
口服吸收差,需要注射给药。组织及体液中分布广,肾、肝、胆汁、肺浓度高,t l/2约1.2h。
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差。
●对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等均有良好的作用,甚至超过氨苄西林;对流感杆菌作用一般。
●沙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
临床用于:大肠埃希菌、某些敏感菌所致的尿路感染、伤寒的治疗。
不良反应少,偶见过敏等。
(2)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吡呋氮 脒青霉素)
美西林的双酯化合物,在体内水解成美西林,口服吸收完全,且食物可促进匹美西林吸收,使用方便。
(3)替莫西林(temoeillin,羧噻吩甲氧青霉素):
口服吸收差,肌肉注射吸收好,静脉给药血浓度高,组织分布广,血浆t l/2约5h。
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对产酶、耐庆大霉素的某些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对革兰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缺乏抗菌活性。
临床主要用于敏感革兰阴性菌所致的尿路、软组织和呼吸道感染。
不良反应少,偶见荨麻疹或丘疹。
第二节 头孢菌素头孢菌素(先锋霉素,cephalosporins):来自支顶头孢菌(cephalosporiiemacremonium)培养液中的一种有效成分,以头孢菌素C作原料,裂解得到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min-oeephalosporanicacid,7-ACA),在其侧链R1和R2处引入不同功能基团,从而半合成一系列头孢菌素。R1基团改变与抗菌活性有关,R2基团改变与体内过程有关。
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的化学结构异同:
头孢菌素:7-氨基头孢烷酸(7-ACA)母核中六元双氢噻嗪环。
青霉素:6-氨基青霉烷酸(6-APA)母核中五元噻唑环。
都具有相同的β-内酰胺环。
主要特点: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效;过敏反应少;对酸和酶较稳定。
目前各国应用的主要头孢菌素见表6~1。
表6-1 各国应用的主要头孢菌素及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分类
品种分类
给药
应用的主要品种
头孢烯类
第一代
注射用
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唑林、头孢乙腈、头孢匹林、头孢替唑、头孢拉定
口服用
头孢来星、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曲嗪、头孢拉定、头孢沙定
第二代
注射用
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呋辛
口服用
头孢呋辛、氯碳头孢、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第三代
注射用
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地唪、头孢匹胺、头孢哌酮
口服用
头孢克肟,头孢特仑酯、头孢地尼、头孢布烯、头孢帕肟酯、头孢他美酯、头孢妥仑酯
第四代
注射用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头孢唑兰、头孢噻利、头孢磺啶
头霉素类
注射用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替坦
碳青霉烯类
注射用
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美洛培南、比阿培南
氧头孢烯类
注射用
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氧青霉烷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口服
注射
克拉维酸/阿模西林
克拉维酸/替卡西林
青霉烷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口服注射
舒他西林
舒巴坦/氨苄西林(1:2)
舒巴坦/头孢哌酮
单环类
注射
氨曲南、卡芦莫南分类:根据头孢菌素发展次序、抗菌特点、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将其分为一、二、三代及四代。
特点:
第一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①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较第二代略强,显著超过第三代;对革兰阴性杆菌较第二、三代弱。
②对青霉素酶稳定,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性远较第二、三代差,可为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
③对肾有一定的毒性,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强利尿剂合用毒性增加。
④血清半衰期短,tl/20.5~lh,脑脊液中浓度低。
临床适用于轻、中度感染。
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
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较第一代略差或者相仿;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第一代强,较第三代弱。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相当活性,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②对多种β-内酰胺酶较稳定。
③对肾毒性较第一代小。
临床可用于革兰阴性和阳性细菌敏感的各种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①对革兰阳性菌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但较第一、二代弱;对革兰阴性菌包括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流感杆菌、淋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②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③血浆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炎症脑脊液中。
④对肾基本无毒性。
适用于严重革兰阴性及敏感阳性菌的感染,病原未明感染的经验治疗、医院内感染。
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
①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显示广谱抗菌活性。
与第三代相比,增强了抗革兰阳性菌活性,特别对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很强的活性。
头孢匹罗,对链球菌、肺炎球菌有很强的活性,对一般头孢菌素不敏感的粪链球菌也有较强的作用。
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均可与头孢他啶匹敌。
对肠杆菌属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
②对Ⅰ类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酶)稳定,对Ⅰ类酶的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常用头孢菌素类化学结构、分类与特点见表6~2。
表6-2 常用头孢菌素类分类与特点
药物
别名
特点
给药途径
血清t1/2(h)
蛋白结合率(%)
尿排泄率(%)
酶稳定性
革兰阳性
革兰阴性
第一代
头孢噻吩
肌注
静注
0.5~0.7
65
50~75
+ + +
-
头孢噻啶
肌注
静注
1.0~1.5
10~3
80~85
+ +
-
头孢唑林
先锋Ⅴ号
肌注
静注
1.8~2.0
74~86
75~100
+ + +
-
头孢拉定
先锋Ⅵ号
口服
肌注
静注
0.8
6~20
80~90
+ + +
-
头孢氨苄
先锋Ⅳ号
口服
1.0
10~15
80~100
+ + +
-
头孢羟氨苄
口服
1.2~2.5
20
90~95
+ + +
-
第二代
头孢孟多
肌注
静注
0.6~0.8
65~75
60~80
+ + +
+
头孢克洛
头孢氯氨苄
口服
头孢尼西
肌注
静注
4.0~5.0
90~95
99
+ + +
+ + +
头孢呋辛
头孢呋新、头孢呋肟
肌注
静注
0.6~0.9
1.0~2.0
25
40~50
60~90
70~95
+ + +
+ + +
+ + +
+ + +
第三代
头孢噻肟
肌注
静注
1.0
30~50
50~60
+ + +
+ + +
头孢曲松
头孢三唪
肌注
静注
7.0~8.0
83~96
60
+ + +
+ + +
头孢他啶
头孢塔齐定
肌注
静注
1.8
10~17
80
+ + +
+ + +
头孢哌酮
头孢氯哌唑
肌注
静注
2.0
80~90
20~25
+ + +
+ + +
第四代
头孢甲吡唑
静注
3.89
+ + +
+ + +
头孢吡肟
静注
2.0
16~20
85
+ + +
+ + +
【体内过程】
吸收:
多数头孢菌素需注射给药。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丙烯、头孢克肟、头孢克洛,耐酸,胃肠道吸收好,可口服。
头孢呋辛酯、头孢替安乙酯、头孢帕肟酯、头孢美酯、头孢托仑酯为酯型前药,口服后在体内迅速水解成原药。
分布:
头孢菌素吸收后,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体液(包括关节腔液和心包积液)中。
脑脊液浓度高:头孢呋辛、头孢曲松、拉氧头孢、头孢唑肟、头孢吡肟等。
胆汁浓度:头孢哌酮为最高,头孢曲松次之。
前列腺分布较多:头孢呋辛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后者可透入眼房水。
消除:
头孢菌素主要经肾排泄,头孢曲松主要在肝内代谢。
头孢菌素多数半衰期较短,tl/2约0.5~2h,头孢曲松为4~7h。
【抗菌作用】
抗菌谱广。
对多数革兰阳性菌敏感,但肠球菌常耐药;
多数革兰阴性菌极敏感,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作用不够理想,常耐药。
与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间有协同作用。
机制:与青霉素相似。杀菌剂,作用于转肽酶,抑制敏感细菌的细胞壁合成。
两类抗生素作用位点可能不同,作用于不同的PBPs。青霉素更易为革兰阴性菌的β-内酰胺酶破坏,而头孢菌素则更好地耐受β-内酰胺酶。
细菌对头孢菌素、青霉素存在部分交叉耐药性。
【临床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常用的是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优点:血药浓度高、分布广、tl/2长等。
用于革兰阳性细菌感染,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口服用于轻、中度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皮肤及软组织、骨关节、妇产科感染,及耐青霉素的淋病奈瑟菌感染。
第二代头孢菌素:应用较多的有头孢呋 辛、头孢呋辛酯、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西丁、头孢尼西。临床常用的口服第二代头孢为头孢克洛。
优点:血药浓度高,能透入痰液、骨组织和炎症脑脊液。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小。
用于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对革兰阳性球菌、流感杆菌亦有较强作用。治疗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肺炎、胆道感染、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
第三代头孢菌素:
临床常用的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帕肟酯、头孢他啶。
用于重症耐药、甚至威胁生命的严重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也可用于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兼有厌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混合感染。
治疗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盆腔炎等严重感染,对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为首选药。
新生儿脑膜炎、肠杆菌科细菌所致的成人脑膜炎,须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军团菌无效。
第四代头孢菌素:临床应用主要有头孢吡肟。
半衰期延长,无肾毒性。
对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增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
临床用于第三代头孢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可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替代药。
【不良反应】
毒性低。
常见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皮疹和药热等,偶见过敏性休克。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5%~l0%对头孢菌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第一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氨苄:大剂量使用时出现肾毒性,表现近曲小管坏死,静注时应注意高钠血症的发生。尤其与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联合用药,更增强了肾毒性,注意肾功能的检查。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哌酮、拉氧头孢:可能出现凝血酶原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或)血小板功能不良导致严重出血,可用维生素K和新鲜血浆治疗。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二重感染,偶尔可见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念珠菌的增殖现象,尤其对耐药菌株,如白色念珠菌和肠球菌。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大剂量应用,偶尔可发生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第三节 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aztreonam)
口服不易吸收,肌肉注射吸收较好,分布广泛,可透过炎性血脑屏障,t1/2为1.7h,主要经肾排泄。
窄谱抗菌药:抗菌范围类似氨基糖苷类。只对需氧革兰阴性菌有效。其中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淋球菌作用佳,副作用少。对革兰阳性细菌、厌氧菌作用差。
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青霉素无交叉过敏等。
常作为氨基糖苷类的替代品,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的作用。
临床用于大肠杆菌、沙雷菌、克氏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下呼吸道、尿路、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的治疗。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过敏患者宜选用。
不良反应少,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皮疹、注射局部疼痛及静脉炎等。
二、头霉素类
包括:头孢西丁(cefoxitin)、头孢替坦(cefotetan)、头孢美唑(cefmetazole)、头孢米诺(cefminox)等。
与头孢菌素化学结构相似,母核7位碳上为甲氧基。
特点: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抗菌活性增强。
头孢西丁
体内分布广,可透过血脑屏障,以原形从尿排泄,tl/2为0.7~3h。
抗菌谱、抗菌活性与第二代头孢菌素相同。
特点: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强,对各种厌氧菌,包括脆弱杆菌有良好的作用,比所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强。
临床可用于盆腔、腹腔和妇科的需氧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三、氧头孢烯类
化学合成的广谱抗生素,拉氧头孢(latamoxef)、氟氧头孢(flomoxef)。
特点:作用类似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噻肟。对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同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不如头孢他啶,对厌氧菌尤其脆弱杆菌作用强于一、二、三代头孢菌素。
临床主要用于呼吸道、肝胆系统、妇科感染及脑膜炎等。
不良反应:以皮疹多见,也有药物热,用药后可致明显出血,有时是致命的,因此临床宁可选其他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四、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新的β-内酰胺类药物。
克拉维酸
克拉维酸(棒酸,clavulanicacid),由链霉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不可逆的竞争型抑制剂。属氧青霉烷类。与酶发生牢固的结合,使酶不可逆的失活。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低,常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以增强抗菌作用。
可明显地降低头孢菌素最低抑菌浓度,增效几倍至几十倍。
临床:
奥格门汀(augmentin),为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的配伍制剂。
替门汀(timentin),为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配伍制剂。
用于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所致的感染,对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脆弱杆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包括呼吸道、五官科感染,乳腺炎,皮下软组织感染,尿路、盆腔感染。
不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感染。
舒巴坦
舒巴坦(青霉烷砜,sulbactam),半合成的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不可逆抑制作用。
抗菌作用略强于克拉维酸,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有抗菌协同作用。
临床:
舒他西林:舒巴坦和氨苄西林(1:2)配伍制剂。临床主要用于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杆菌、淋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脆弱杆菌所致感染。但不用于铜绿假单胞茵等感染。可供注射用。
舒普深: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按1:1的比例配伍制剂。
抗菌活性:高于头孢哌酮,约50%的头孢哌酮耐药菌株对本品敏感;
抗菌谱:扩大。
对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的抗菌活性,与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相仿,较亚胺培南略差;
对脆弱类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活性,与亚胺培南、甲硝唑相仿。
对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无效的耐药菌感染,可能有效。
不良反应少而轻。
他唑巴坦
他唑巴坦(tazabactam),舒巴坦的衍生物,为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竞争性抑制剂。较舒巴坦抑酶作用强。
临床:
他唑西林:他唑巴坦与哌拉西林的配伍制剂。
静脉注射给药,在胃肠道、胆囊、胆汁、前列腺、皮肤组织等有较高浓度,较单用哌拉西林脑脊液中浓度高,50%~60%以原形经肾排泄。
对耐哌拉西林的大肠杆菌、肺炎杆菌、不动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作用弱。
临床用于腹腔、下呼吸道、软组织等感染,菌血症的治疗。
少数患者可致腹泻、皮肤瘙痒等。五、碳青霉烯抗生素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帕尼培南。
特点:抗菌谱最广的,抗菌作用最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1.亚胺培南(imipenem)
机制: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特异性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抗菌谱广:
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艰难梭菌等;
革兰阴性球菌,包括:淋球菌、奈瑟菌、脑膜炎双球菌、莫氏卡他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枸橼酸杆菌、不动杆菌、布氏杆菌、阴沟杆菌、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白杆菌;
厌氧菌:脆弱类杆菌等。
抗菌活性:较β-内酰胺类强,易透过细菌的细胞膜,对PBPs亲和力大。
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耐药性: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间一般无交叉耐药性,可作为后两者耐药的替代品。
泰能(泰宁,tienam):亚胺培南在体内被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肾脱氢肽酶Ⅰ灭活,与该酶抑制剂:西司他丁(cilastatin)配伍,可保护亚胺培南,防止肾中破坏,使其体内保持活性。用于:耐药菌感染和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
副作用少见,注意老年患者中枢神经刺激症状,原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者、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个别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现象。
2.美洛培南(meroperiem)
为4位上带有甲基的碳青霉烯,对肾脱氢肽酶稳定,不需合用酶抑制剂。
抗菌谱、抗菌作用均与亚胺培南相似,并有一定的抗生素后效应。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
不良反应有血栓性静脉炎,皮疹,瘙痒,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可逆性升高,感觉异常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远低于亚胺培南。
3.帕尼培南(penipenem)
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似,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差。
倍宁:帕尼培南与倍他米隆(betamipron)组成的复方制剂。倍他米隆(苯甲酰氨基苯酸)无抗菌活性,但其能减少帕尼培南在肾组织的积蓄,从而减轻其毒性。
近年又有比阿培南(biapenem)、厄他培南(ertapenem)、多利培南上市。
三者与亚胺培南相似,对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需氧菌与厌氧菌均有很强抗菌作用。
对β-内酰胺酶、肾脱氢肽酶稳定。
临床用于治疗呼吸道、尿路、腹腔及妇科领域感染,特点:
(1)比阿培南从未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2)多利培南是当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最强者
(3)厄他培南每日1次给药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