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齐白石故居 湘潭齐白石纪念馆

湘潭市齐白石故居


3月24日要去南京亲戚家参加一项活动,22日必须回到常州。21日下午3点我们参观过蔡和森、蔡畅故居便驱车向湘潭市白石镇前进。

我原以为白石镇的地名是为纪念齐白石而更名得来的,实事恰恰相反。《白石老人自述》有一段记载,“我这一辈,排起来是个‘纯’字,所以我派名纯芝。……我的号,名叫渭清,祖父给我取的号,叫做兰亭。……离我们家不到一里地,有个驿站,名叫白石铺,我的老师给我取了一个白石山人的别号,人家叫起我来,却把‘山人’两字略去,光叫我齐白石,我就自己也叫齐白石了。其他还有木居士、木人、老人、老木一,这都是说明我是木工出身,所谓不忘本而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是纪念我老家所在的地方。齐大,是戏用‘齐大非耦’成语(门第或势位卑微者的谦词),而我在本支,恰又排行居首。寄园、寄萍、老萍、萍翁、寄萍堂主人、寄幻仙奴,是因为我频年旅寄,同萍飘似的,所以取此自慨。当初取此‘萍’字做一别号,是从濒生的‘濒’字想起的。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是表示我随遇而安的意思。三百石印富翁,是我收藏了许多石章的自嘲。这一大堆别号,都是我作画或刻印时所用的笔名。”了解齐白石名字的来历及其一大串名号,对欣赏齐白石的绘画、刻印是有好处的。

我们从双峰县井字乡沿着S314省道行驶到衡山市郊,转G107国道,行驶约一百公里到达白石铺镇。到了镇区驶上一条乡道不到1公里,路边有块“齐白石故居”指示牌。走下车来,见公路下边是一方池塘,池边立有一块蓝底白字的铁皮小牌,上书“星斗塘”。传说那里古代有颗陨石落下,砸成一个大坑,便叫作星斗塘。齐
白石故居就在星斗塘旁边,故称“星塘老屋”。齐白石出生在星塘老屋南正房,在那里渡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星斗塘东北岸是一条堤坝,堤坝的一头连着公路,一头连着低矮的土丘,土丘后面是村庄。堤坝下边是连片的农田,靠星斗塘的
水流下来灌溉。

我站在堤坝上,看到土丘下一小块平地上建有一幢茅屋,门楣着挂着篆体横匾“齐白石故居”。走近细看,那是一组平面呈“工”字形的建筑。中间是三间坐西北朝东南的正房,两端各有三小间与正房呈纵横相交的辅房。右侧还有二间独立的猪牛栏屋。正房大门上挂着一把铁锁。大门两边墙上各开一扇窗户,用竹篾做的窗棂上糊着薄薄的一层窗纸,窗纸下部被戳了不少指孔。齐白石故居周围没有别的建
筑,无法找人问询。我们踏着石阶返回到堤坝上,顺着堤上的道路走进村庄。正好有位中年男子在大门前修理农具,我上前问:“我们想参观齐白石故居,请问谁能帮我们开一下门?”中年男子说:“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了。”我一看时间已经过了4点半。看来我们这次无缘进这位国画大师的家了,只得回到茅屋前照相留念。

齐白石71岁时,曾请江苏吴江学者金松岑为他作传。为此,他口述生平往事,由门人张次溪笔录后寄给金松岑,作为传记的素材。但当时的中国战乱频仍,因而齐白石的口述时作时辍,屡续屡断。1947年,金松岑去世,传记未成。1962年,齐白石口述记录稿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名为《白石老人自述》。早些时候我收藏到一套《齐白石画集》,刊印齐白石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367幅。前年又买到一本三联书店2010年编辑出版的《白石老人自述》,正好作为了解白石老人传奇人生的第一手资料。

《自述》一开头就说,“我们家,穷得很哪!我出生在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出生后,我们家就五口人(祖父母、父母)了。家里有几间破屋,住倒不用发愁,只是不宽敞罢了。此外只有水田一亩,在大门外晒谷场旁边,叫做‘麻子丘’。这一亩田,比别家的一亩要大得多,好年成可以打上五石六石的稻谷,收益真不算少,不过五口人吃这么一点粮食,怎么能够管饱呢?我的祖父同我父亲,只好去找零工活做。”“我父亲贳政公,号以德,是一个很怕事、肯吃亏的老实人。”“我母亲姓周,……外祖父叫周雨若,是个教蒙馆的村夫子,家境也是很寒苦的。我母亲十七岁那年,跟我父亲结了婚。嫁过来的头一天,我们湘潭乡间的风俗,婆婆要看看儿媳妇的妆奁,名目叫做‘检箱’。因为母亲的娘家穷,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自己觉得有些寒酸。我祖母也是个穷出身而能撑起硬骨头的人,对她说:‘好女不着嫁时衣,家道兴旺,全靠自己,不是靠娘家陪嫁东西来过日子的。’我母亲听了很激动,嫁后三天,就下厨房做饭,粗细活儿都干起来了。她待公公婆婆,是很讲规矩的,有了东西,总是先敬翁姑,次及丈夫,最后才轮到自己。”

齐白石小时候体弱多病,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到处求神拜佛。到了4岁时,病居然完全好了。那年冬天祖父便开始教他识字。“我祖父有了闲工夫,常常抱了我,逗着我玩。他老人家冬天唯一的好衣服,是一件皮板挺硬、毛又掉了一半的黑山羊皮袄,他一辈子的积蓄,也许就是这件皮袄了。他怕我冷,就把皮袄的大襟敞开,把我裹在他胸前。有时我睡着了,他把皮袄紧紧围住。他常说,抱了孩子在怀里暖睡,是他生平第一乐事。他那年已五十九岁了,隆冬三九的天气,确也有些怕冷,常常捡拾些松枝在炉子里烧火取暖。他抱着我,蹲在炉边烤火,拿着通炉子的铁钳子,在松柴灰堆上,比划着写了个‘芝’字,教我认识,说:‘这是你阿芝的芝字,你记准了笔画,别把它忘了!’这个‘芝’字,是我开始识字的头一个。”“从此以后,我祖父每隔两三天,教我识一个字,到了七岁那年,祖父认为他自己识得的字,已经全部教完了,再有别的字,他老人家自己也不认得,没再往下教。”后来,他就到外祖父的蒙馆里念书,读的《四言杂字》、《三字经》、《百家姓》,“尤其是《千家诗》,因为读着顺口,就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有几首我认为最好的诗,更是常在嘴里哼着,简直的成了个小诗迷了。后来我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读《唐诗三百首》,一读就熟,自己学作几句诗,也一学就会,都是小时候读《千家诗》打好的根基。”“为了我写字,祖父把他珍藏的一块断墨,一方裂了缝的砚台,郑重地给了我。”

齐白石对绘画的兴趣始于帮同学家里画神像。他同学的婶娘生了孩子,按当地风俗,产妇房门上要贴雷公神像。因齐白石母亲生了他弟弟也在房门上贴过神像,便照着自家房门上的神像画,结果画得不像。后来“想了一个办法,搬了一张高脚木凳,登了上去。在同学那边找到一张包过东西的薄竹纸,覆在雷公神像上面,用笔勾影了出来。画好了一看,这回画得真不错,和原像简直是一般无二,……从此我对于画画,感觉到莫大的兴趣。同学到蒙馆一宣传,别的同学也都来请我画了,我就常常撕了写字本裁开了,半张纸半张纸地画,最先画的是星斗塘常见到的一位钓鱼老头,画了多少遍,把他面貌身形,都画得很像。接着又画了花卉、草木、飞禽、走兽、虫鱼等等,凡是眼睛里有见过的东西,都把它画了出来。”

齐白石十一岁那年,家里养了一头牛。祖父让他每天带着弟弟上山牧牛砍柴。祖母不放心,便在他脖子上挂了个小铜铃,母亲又在小铜铃上加了一块“南无阿弥陀佛”的小铜牌,用以驱兽避邪,保平安。齐白石说:“可惜这个铜铃和这块铜牌,在民国初年,家乡兵乱时丢失了。后来我特地另做了一份小型的,系在裤带上。我还刻过一方印章,自称“佩铃人”。又题过一首画牛的诗:

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西复东。

身上铃声慈母意,如今亦作听铃翁。

齐白石十二岁那年,按照风俗,将比他大一岁的同乡贫苦人家的陈春君娶进门作童养媳。十五岁时,父母亲看他身体弱,便让他跟着本村的木匠师傅学手艺。有一次跟着师傅出去干活,遇到二位雕花木工,见师傅对他们非常恭敬,便萌生出学雕花木工的想法。正好祖母担心他做粗木作吃不消,父亲托人找到雕花师傅周之美。齐白石从此向周师傅学习雕花。齐白石回忆,“说也奇怪,我们师徒二人真是有缘,处得非常之好。我很佩服他的本领,又喜欢这门手艺,学得很有兴味。他说我聪明,肯用心,觉得我这个徒弟,比任何人都可爱。他是没有儿子,简直把我当
湖南湘潭齐白石故居 湘潭齐白石纪念馆

作亲生儿子一样地看待。”后来,齐白石成了画家,专门给周师傅画了一张《秋姜馆填词图》,并题诗三首,其中一首是:

稻粱仓外见君小,草莽声中并我衰。

放下斧斤作知己,前身应作蠹鱼来。

齐白石二十岁时,跟着周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一部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我仔细看了一遍,才觉着我以前画的东西,实在要不得。画人物,不是头大了,就是脚长了;画花草,不是花肥了,就是叶瘦了。较起真来,似乎都有点小毛病。有了这部画谱,好像是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个几十遍。转念又想,书是别人的,不能久借不还。买新的,湘潭没处买,长沙也许有,价码可不知道,怕有也买不起。只有先借到手,用早年勾影雷公像的方法,先勾影下来,再仔细琢磨。想准了主意,就向主顾家借了来,跟母亲商量,在我挣来的工资里,匀出些钱,买了点薄竹纸和颜料毛笔,在晚上收工回家的时候,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
以外,都勾影完了,订成了十六本。”从此,齐白石画画的名气盖过了雕花。四邻八乡常有人来请他画像。一开始主要是画神像,后来经人介绍,拜人像画师萧芗陔为师。齐白石说:“他是纸扎匠出身,自己发愤用功,经书读得烂熟,也会作诗,画像是湘潭第一名手,又会画山水人物。他把拿手本领都教给了我,我得他的益处不少。”

齐白石二十七岁那年,到离家40多里的赖家垅去做雕花活,碰到一位叫“寿三爷”(名胡自倬,号沁园)的名士。齐白石说,“寿三爷倒是很客气,对我说:‘你的邻居马家是我的亲戚,常说起你,人很聪明,又能用功。我也看到你的画了,很可以造就的!’又问我:‘愿不愿再读读书,学学画?’我说:‘读书学画,我是很愿意,只是家里穷,书也读不起,画也学不起。’寿三爷说:‘那怕什么?你要有志气,可以一面读书学画,一面靠卖画养家,也能对付得过去。如愿意的话,就到我家来谈谈!’”几天后,齐白石来到胡家,“寿三爷听说我到了,很高兴,当天就留我同诗会的朋友们一起吃午饭,并介绍我见了他家延聘的教读老夫子。这位老夫子,名叫陈作埙,号少蕃,是上田冲人,学问很好,湘潭的名土。吃饭的时候,寿三爷又问我:‘你如愿意读书的话,就拜陈老夫子的门吧!不过你父母知道不知道?’我说:‘父母倒也愿意叫我听三相公的话,就是穷……’话还没说完,寿三爷拦住了我,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你就卖画养家!你的画,可以卖出钱来,别担忧!’我说:‘只怕我岁数大了,来不及。’寿三爷又说:‘你是读过《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今年二十七岁,何不学学苏老泉呢?’陈老夫子也接着说:‘你如果愿意读书,我不收你的学俸钱。’同席的人都说:‘读书拜陈老夫子,学画拜寿三爷,拜了这两位老师还怕不能成名!’”“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单名叫做‘璜’,又取了一个号,叫做‘濒生’,因为我住家与白石铺相近,又取了个别号,叫做‘白石山人’,预备题画所用。”

从此,齐白石告别萧师傅,扔掉斧锯钻凿一类工具,改行做画匠。齐白石回忆说:“我三十岁以后,画像画了几年,……生意越做越多,收入也越来越丰,家里
靠我这门手艺,光景就有了转机,母亲紧皱了半辈子的眉毛,到这时才慢慢地放开了。祖母也笑着对我说:‘阿芝!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支笔,从前我说过,哪见文章锅里煮,现在我看见你的画,却在锅里煮了!’我知道祖母是说的高兴话,就画了几幅车,挂在屋里,又写了一张横幅,题了‘甑屋’两个大字,意思是:‘可以吃
得饱啦,不至于像以前锅里空空的了。’”

齐白石开始的绘画生涯中遇到过不少怪事。他说:“湘潭县城内住着一位江西盐商,是个大财主。他逛了一次衡山七十二峰,以为这是天下第一胜景,想请人画个南岳全图,作为他游山的纪念。朋友介绍我去应征,我很经意地画成六尺中堂十二幅。我为了凑合盐商的意思,着色特别浓重,十二幅画,光是石绿一色,足足用了二斤,这真是一个笑柄。盐商看了,却是十分满意,送了我三百二十两银子。这三百二十两,在那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目,人家听了吐吐舌头说:“这还了得,画画真可以发财啦!”“但是也有一批势利鬼,看不起我是木匠出身,画是要我画了,却不要题款。好像是:画是风雅的东西,我是算不得斯文中人,不是斯文人,不配题风雅画。我明白他们的意思,觉得很可笑,本来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只是为了挣钱吃饭,也就不去计较这些。”

齐白石画画以后,渐渐接触的文人多了,大家在一起谈诗论画,意气相投。后来便与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等七人发起成立了“龙山诗社”,齐白石年长被推
为社长,时称“龙山七子”。

成名后的齐白石不仅画画得好,刻印也是一绝。不过他第一次刻印却是受了别人的刺激。有次诗社朋友邀请长沙一位篆刻名家前来刻印,齐白石拿了一枚寿山石去请他刻字。这位名家冷冷地说:“把石头磨磨平再来。”磨过了再送去,还是那句话“磨磨平再来。”齐白石说:“看他倨傲得厉害,好像看不起我这块寿山石,也许连我这个人也不在他的眼中。我想,何必为了一方印章,自讨没趣。我气愤之下,把石头拿回来,当夜用修脚刀自己把它刻了。第二天一早,给那家主人看见,很夸奖地说:‘比了这位长沙来的客人刻的,大有雅俗之分。’我虽觉得高兴,但也自知,我何尝懂得篆法刀法呢!就在齐白石为摸不着刻印技巧而苦恼时,诗社朋友黎铁安笑着说:“南泉冲的楚石,有的是!你挑一担回家去,随刻随磨,你要刻满三四个点心盒,都成了石浆,那就刻得好了。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也很有至理。”

齐白石谈到他的刻印技法时说:“我的刻印,最早是走的丁龙泓、黄小松一路,继得《二金蝶堂印谱》,乃专攻赵妫叔的笔意。后见《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又见《三公山碑》,篆法也为之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我刻印,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刀下去,决不回刀。我的刻法,纵横各一刀,只有两个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纵横来回各一刀,要有四个方向。篆法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得刻印的人,自能看得明白。我刻时,随着字的笔势,顺刻下去,并不需要先在石上描
好字形,才去下刀。”齐白石还谈到刻印中曾遇到的一件耐人寻味的事。经朋友黎铁安介绍,齐白石给茶陵谭氏三兄弟(谭延闿、谭恩闿、谭泽闿,父亲谭钟麟当过闽浙总督、两广总督,谭延闿后来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刻了十多枚印章,给一个所谓的金石家丁可钧说了些谗话,便把齐白石刻的字统统磨掉。十年之后,齐白石成名了,谭氏兄弟发现上了丁可钧的当,再请齐白石把那几枚章重刻一遍。这件事在长沙城里哄传开来,上门求印者陆绎不绝。齐白石慨叹之余写过一句诗:姓名人识鬓成丝。

龙山诗社中有位诗友叫张仲飏,出身寒微,学过铁匠,因发愤读书,被湘潭名士王湘绮收在门下。齐白石说:“三十七岁那年正月,张仲飏介绍我去拜见王湘绮先生。我拿了我作的诗文,写的字,画的画,刻的印章,请他评阅。湘公说:‘你画的画,刻的印章,又是一个寄禅黄先生哪!’湘公说的寄禅,是我们湘潭有名的一个和尚,俗家姓黄,原名读山,是宋朝黄山谷的后裔。……也是少年寒苦,自己发愤成名,湘公把他来比我,真是抬举我了。”在王湘绮的示意下,齐白石拜王湘绮为师。

1902年到1916年这14年间,齐白石五出五归,周游了半个中国。游历中欣赏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充实了绘画素材。沿途作画、写诗,结交了不少朋友,为他后期的绘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齐白石40岁那年的秋天,诗社好友夏午诒由翰林改官陕西,请齐白石去教他的夫人画画。齐白石说:“那时水陆交通,很不方便,走得非常之慢,我却趁此机会,添了不少画料。每逢看到奇妙景物,我就画上一幅。到此境界,才明白前人的画谱,造意布局,和山的皱法,都不是没有根据的。”在西安,有人劝他借人脉关系谋得一份官职,齐白石婉言拒绝。还有人劝他借陕西臬台樊樊山(清代大诗人)的关系到北京当宫廷画师,也被他谢绝了。次年三月,齐白
石随夏午诒去北京,一路上遥看华山、渡过黄河、远眺嵩山,兴致非常的高。到了北京又认识了不少新朋旧友。五月,听说樊樊山要回京,怕樊推荐他去内廷供奉,便辞别夏午诒,从天津乘海轮到上海,再坐江轮到汉口,六月回到家乡。这是他第一次远游,历时9个月;齐白石42岁那年的春天,应恩师王湘绮之约,与好友张仲飏同游南昌,一路上过九江,游庐山,登滕王阁,访百花洲,心情十分愉悦。至八月中秋回到家中。这是他第二次远游,历时5个月;齐白石43岁那年七月中旬,应广西提学使汪颂年之约游桂林。他说:“到了广西境内,果然奇峰峻岭,目不暇接。画山水,到了广西,才算开了眼界啦!”在桂林、阳朔,齐白石以卖画、刻印
为生,生意居然很好。那时,蔡锷正在桂林办巡警学堂,请他去教学生作画,每月只教四天,薪俸三十两银子。齐白石坚辞不就。蔡锷有意跟他学画,也婉言谢绝了。在桂林过了年,正想回家,接到父亲来信,说四弟纯培和他的长子良元从军到了广东,家里不放心,要他前去追寻。到了广州,听说两人跟着郭葆生到钦州去了。郭葆生是齐白石的朋友,在广西当钦廉兵备道。到了钦州,住在郭葆生家中,一边教郭夫人画画,一边游览钦州的山水风景,直至秋天才回到家中。这是他第三次远游,历时一年多;齐白石45岁那年,因上一年与郭葆生有约,“过了年,就动身了。坐轿到广西梧州,再坐轮船,转海道而往。到了钦州,葆生仍旧叫我教他如夫人学画,兼给葆生代笔。住不多久,随同葆生到了肇庆,游鼎湖山,观飞泉潭。又往高要县,游端溪,谒包公祠。钦州辖界,跟越南接壤,那年边疆不靖,兵备道是要派兵去巡逻的。我趁此机会,随军到达东兴。这东兴在北仑河北岸,对面是越南的芒街,过了铁桥,到了北仑河南岸,游览越南山水。野蕉数百株,映得满天都成碧色。我画了一张《绿天过客图》,收入《借山图卷》之内。……到了冬月,动身回乡,到家已是腊鼓频催的时节了。”这是他第四次远游,历时近一年;齐白石46岁那年,在广东提学衙门任职的好友罗醒吾约他去广州游玩。二月到达广州,不久便在城内设馆卖画、刻印。广州人对他的画并不看重,尤其欣赏他刻的印章,每天总有十多起生意,倒也不算落寞。当时,罗醒吾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要齐白石帮他传递秘密文件。齐白石将文件夹在画卷中传出去,每次都很稳妥。次年初,父亲来信嘱咐他去广西接纯培和良元回家。到了钦州,郭葆生留他住到夏天,才让他带着纯培和良元经广州到达香港,换乘海轮直达上海。在上海玩了几天,坐火车到达苏州,乘夜色游览虎丘。第二天火车到达南京,匆匆游了几处名胜古迹,坐江轮西行。路过江西小姑山,在轮船中画了一幅《小姑山图》,九月回到家中。
这是他第五次远游,历时一年半。齐白石五出五归回到家中,继续画画、刻印。好多朋友见了,都说他远游归来,画的境界比以前扩展多了。

齐白石五次远游归来,希望终老家乡。然而“连年兵乱,常有军队过境,南北交哄,互相混战,附近土匪,乘机蜂起。官逼税捐,匪逼钱谷,稍有违拒,巨祸立至。没有一天,不是提心吊胆的苟全性命。……正在进退两难、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樊樊山来信,劝我到京居住,卖画足可自给。我迫不得已,辞别了父母妻子,携着简单行李,独自动身北上。”

齐白石这次进京原本是避祸,却使他走上了画坛顶峰。京城文人荟萃,齐白石在那里认识了全国一流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和京剧艺人。其中对他艺术生涯影响最大的是中年画家陈师曾。齐白石说:“我在琉璃厂南纸铺,挂了卖画刻印的润格(价格表),陈师曾见着我刻的印章,特到法源寺(齐白石住处)来访我,晤谈之下,即成莫逆。师曾能画大写意花卉,笔致矫健,气魄雄伟,在京里很负盛名。我在行箧中,取出《借山图卷》请他鉴定。他说我的画格是高的,但还有不到精湛的地方。陈师曾给我题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

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他是劝我自创风格,不必求媚世俗,这话正合我意。”“我那时的画,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
无仅有。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同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得很。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办法。我听了他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我画梅花,本是取法宋朝杨补之,师曾说,工笔画梅,费力不好看。我又听了他的话,改换画法。”“我六十岁,春,师曾来谈,日本有两位著名画家荒木十亩和渡边晨亩,来信邀他带着作品,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的中日联合会画展览会,他叫我预备几幅画,交他带到日本去展览出售。……陈师曾从日本回来,带去的画,统都卖了出去,而且卖价特别丰厚。我的画,每幅就卖了一百元银币。山水画更贵,二尺长的纸,卖到二百五十元银币。这样的善价,在国内是想也不敢想的。还说法国人在东京,选了师曾和我两人的画,加入巴黎艺术展览会。日本人又想把我们两人的作品和生活状况,拍摄电影在东京艺术院放映。这都是意想不到的事。经过日本展览以后,外国人来北京买我画的很多。琉璃厂的古董鬼,就纷纷求我的画,预备去做投机生意。一般附庸风雅的人,也都来请我画了。从此以后,我卖画生涯,一天比一天兴盛起来。”“我早年跟胡沁园师学的是工笔画,从西安归来,因工笔画不能畅机,改画大写意。所画的东西,以日常能见到的为多,不常见的,我觉得虚无缥缈,画得虽好,总是不切实际。我题画葫芦诗说,

几欲变更终缩手,舍真作怪此生难。


……我画实物,并不一味地刻意求似,能在不求似中得似,方得显出神韵。我有句说,

写生我懒求形似,不厌声名到老低。

所以我的画,不为俗人所喜,我亦不愿强合人意。有诗说:

我亦人间双妙手,搔人痒处最为难。

我向来反对宗派拘束,曾云:

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

也反对死临死摹,又曾说过:

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

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工夫。

因之,我就常说:

胸中山气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赞同我这见解的人,陈师曾是头一个,其余就算瑞光和尚和徐悲鸿了。”“师曾在大连接家信,奔继母丧,到南京去,得痢疾死了。我失掉一个知己,心头感觉到异常空虚,眼泪也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他对于我的画,指正的地方很不少,我都听从他的话,逐步地改变了。他也很虚心地采纳了我的浅见,我有‘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两句诗,可以概见我们两人的交谊。可惜他只活了四十八岁。”

还一个影响过齐白石的人是梅兰芳。齐白石说:“我跟梅兰芳认识,就在那一年(1920年)的下半年。记得是在九月初的一天,齐如山来约我同去的。兰芳性情温和,礼貌周到,可以说是恂恂儒雅。那时他住在前门外北芦草园,他书斋名‘缀玉轩’,布置得很讲究。他家里种了不少的花木,光是牵牛花就有百来种样式,有的开着碗般大的花朵,真是见所未见,从此我也画上了此花。当天兰芳叫我画草虫给他看,亲自给我磨墨理纸,画完了,他唱了一段贵妃醉酒,非常动听。……有一
次,我到一个大官家去应酬,满座都是阔人。他们看我衣服穿得平常,又无熟友周旋,谁都不来理睬。我窘了半天,自悔不该贸然而来,讨此没趣。想不到兰芳来了,对我很恭敬地寒暄了一阵,座客大为惊讶,才有人来和我敷衍,我的面子,总算圆了回来。事后,我很经意地画了一幅《雪中送炭图》,送给兰芳,题了一诗,有句说:

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那年(1926年),梅兰芳正式跟我学画草虫,学了不久,他已画得非常生动。”

齐白石来到京城,一开始有些人是瞧不起他的。齐白石说:“一个自命科榜的名士,能诗能画,以为我是木匠出身,好像生来就比他低下一等,常在朋友家遇到,表面虽也虚与我周旋,眉目之间,终不免流露出倨傲的样子。他不仅看不起我的出身,尤其看不起我的作品,背地里骂我粗野,诗也不通,简直是一无可取,一钱不值。……这位自称有书卷气的人,画得本极平常,只靠他的科名,卖弄身份。我认识的科甲中人,也很不少,像他这样的人,并不觉得物稀为贵。况且画好不好,诗通不通,谁比谁高明,百年后世,自有公评,何必争此一日短长,显得气度不广。当时我作的《题棕树》诗,有两句说:

任君无厌千回剥,转觉临风遍体轻。


我对于此公,总是逆来顺受,丝毫不与他计较,毁誉听之而已。”

八年抗战时期,齐白石只得在北平隐居避世。齐白石说:“丁丑年(1937年)北平沦陷后,这三年间,我深居简出,很少与人往还。但是登我门求见的人,非常之多。敌伪的大小头子,也有不少来找我的,请我吃饭,送我东西,跟我拉交情,图接近,甚至要求我跟他们一起照相,或是叫我去参加什么盛典,我总是婉辞拒绝,不出大门一步。……我怕他们纠缠不休,干脆在大门上贴一张纸条,写了十二个大字:‘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庚辰年(1940年)正月,我为了生计,只得仍操旧业。不过在大门上,加贴了一张‘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的告白。”“自癸未年(1943年)起,我在大门上,贴了四个大字:‘停止卖画’。从此以后,无论是南纸店经手,或朋友介绍,一概谢绝不画。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我八十四岁。我满怀积忿,无可发泄,只有在文字中略吐不幸之气。胡冷庵拿他所画的山水卷子,叫我题诗,我信笔写了一首七绝:

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

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

我这诗很有感慨。我虽停止卖画,但作画仍是天天并不间断,所作之画,分给儿女们保存。我画的《鸬鹚舟》,题诗道:

大好江山破碎时,鸬鹚一饱别无知。

渔人不识兴亡事,醉把扁舟系柳枝。

题群鼠图诗:

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

既啮我果,又剥我黍。

烛灺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


又题画螃蟹诗:

处处草泥乡,行到何方好!

昨岁见君多,今年见君少。


我见敌人的泥脚愈陷愈深,日暮途穷,就在眼前,所以拿老鼠和螃蟹来讽刺它的。有人劝我明哲保身,不必这样露骨地讽刺。我想,残年遭乱,死何足惜,拼着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到了八月十四日,传来莫大的喜讯:抗战胜利,日军无条件投降。我听了,胸中一口闷气,长长地松了出来,心里头顿时觉得舒畅多了。这一乐,乐得我一宵都没睡着。……我作了一首七言律诗,结联云:

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看到眼中来。

抗战结束,国土光复,我恢复了卖画刻印生涯,琉璃厂一带的南纸铺,把我的润格照旧地挂了出来。”“十月,南京方面来人,请我南下一游,……先到南京,中华
全国美术会举行了我的作品展览;后到上海,也举行了一次展览。我带去的二百多张画,全部卖出。回到北平,带回来的‘法币’一捆一捆,数目倒也大有可观,等到拿出去买东西,连十袋面粉都买不到了。”“那时‘法币’几乎成了废纸,一个烧饼,卖十万元。……我耗了不少心血,费了不少腕力,换得的票子,有时一张画还买不到几个烧饼,望九之年,哪有许多精神?只得叹一口气,挂出‘暂停收件’的告白了。”

齐白石的口述止于1948年,那年他88岁。据《白石老人自述》附录二《齐白石
简要年表》记载,新中国建国后,齐白石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并以愉快的心情清理出多年积存的宣纸,每天作画不止。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他“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初夏的一天,坐着轮椅,最后一次游览了陶然亭,作了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5日卧病,16日下午转剧,4时送北京医院,
6时40分逝世,享年93岁。1963年,齐白石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2796.html

更多阅读

莲子的功效及营养价值 银耳的功效

??????? 莲子,是睡莲科水生草本植物的种子。莲,又称荷芙蓉、水芝。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产,而以湖南湘潭产者最佳。?????? 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肺、肾经。具有补脾、益肺、养心、益肾和固肠等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转载 杨度简介 杨度的子女

原文地址:杨度简介作者:蒙木草坞唐浩明晚清三部曲,曾国藩、张之洞大名鼎鼎,但大家不太知道杨度,其发行和曾国藩、张之洞不匹配,要求我写个简介,所以节录一下百度百科。我认为《杨度》写得如此生动,很见一个知识分子的悲剧,让也试着写历史的我

满清文字狱迫害案件 现代文字狱

陈鹏年,字北溟,号沧州。湖南湘潭人。康熙年间进士,为官时以清廉著称。任苏州知府时,曾写过两首《重游虎丘》。一首是:“雪艇松龛阅岁时,廿年踪迹鸟鱼知。春风再扫生公石,落照仍衔短簿祠。雨后万松全逻匝,云中双塔半迷离。夕佳亭上凭栏处,红叶

湖南籍将军 各大战区湖南籍将军

001.丁-平 (满族,1951.02-,湖南湘乡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1994年晋升海军少将军衔。2002年晋升海军中将军衔。002.丁荣杰(1938-,湖南湘潭人)总参谋部谋部防化研究院政治委员。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003.王应林 (1940.11-, 湖

声明:《湖南湘潭齐白石故居 湘潭齐白石纪念馆》为网友天凉好个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