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庙(近现代·骆成骧)
女媭砧畔访巫阳,屈庙空山江水长。
变体词章传弟子,伤心草木怨君王。
三千里外客垂泪,十二峰头猿断肠。
哀郢怀沙人不见,闲吟橘颂惜芬芳。
【本期嘉宾】
周嗣铨,书法家,1939年生于四川资中,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为成都铁路通信设备工厂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周嗣铨生于书法世家,是清末状元骆成骧的外侄孙。周嗣铨兼任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嫘祖书画院院长等。他的书法作品被选送到多国展出,被外国朋友收藏,作品和个人业绩入选多种书法专集。编著有《骆状元诗文楹联书法选》《周叔平书法诗文选》等。
【提示语】
骆成骧是清朝唯一一位四川籍状元。他清廉自守,刚直不阿,爱国爱乡,毕生钟情于教书育人,为近现代四川的人才培养倾尽心血,不愧为一代社会良知。2015年是清末状元骆成骧诞辰150周年暨中状元120周年,在此之际回顾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采访手记】2015年6月2日
作家华林凤、赵剑锋告诉我,为迎接资中籍清末状元骆成骧诞辰150周年暨中状元120周年,6月开始四川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他们联系到了骆成骧的外侄孙、书法家周嗣铨与我见面。周老师一进门,就递给我一本《骆状元诗文楹联书法选》:“这本书昨晚才请印刷厂加班装订出来的,我怕赶不上后天的美术展开幕式……”
周嗣铨快人快语,讲到了《骆状元诗文楹联书法选》的来历:“我为我父亲编辑完成《周叔平书法诗文选》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之后,就一直考虑为骆状元编一本书。经过多年查找、收集,本书不但收录了所能找到的骆状元的诗、文、楹联以及书法作品,还有我根据骆状元诗文的书法,并邀请了当代部分有实力的书法家写骆状元的作品,这是一件传承文化历史、弘扬书法艺术的好事。”
周嗣铨翻动着书页指给我看:“我在本书里呈现了多种书写风格。其实我能写二十来种体以及日文书法,我父亲可以写三十几种体……1993年我父亲弥留之际,一直未能合眼。我跪在他面前发誓:‘我一定保存和收集好您的作品,以后给您出版和展出!’他这才放心地离开了儿女。为此,我付出了20年心血,兑现了自己的誓言。”
周嗣铨的父亲周叔平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第一届文学系,他教书数十年桃李满天下。他是资中历届政协委员,他的书法有深厚的功底,他写的字帖一直是家乡中小学生的书法教材。周叔平是“白屋诗人”吴芳吉的学生,他早年写诗,诗风深受吴芳吉影响,民国时期即有诗集《悲吟室诗稿》出版。作者抒发爱国忧民的情怀,吟咏出一首首充满激情的诗篇。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他振臂高呼:“我国不可欺,我土不可犯”、“收拾扫倭氛,一吐长虹气”,激励抗战将士“冲锋莫回头,回头男儿耻,知耻好男儿,不惜沙场死”、“呜呼胡阿毛,壮哉为国死,黄浦招忠魂,中华好儿女……”在哀鸿遍野的岁月,周叔平先生对苦难深重的劳动人民表现了深切的同情:“养蚕娘,负空筐,茧子贱卖心感伤”、“养蚕娘莫奈何,年年养蚕受折磨”。他对国难当头仍纸醉金迷、苟且偷生的权贵给予了严厉抨击:“几多百万腰金客,竟把成都当桃源”、“前线有人拋头颅,后方何妨庆平升”。对新中国的诞生,作者则是满怀深情与希望,写出了近五千言的《长征故事弹词》。四川省老领导韩邦彦在《周叔平书法诗文选》序言里指出:“诗集作品感情真挚,语言凝练,音韵铿锵,通俗易懂,一气呵成。以《锦城纪游》为例,长达千吾,拙叙事、抒情、与景融为一体,无雕琢之痕迹,典故、方言运用得当,既省了笔墨,又深化了主题。他的一些文章有的是珍贵的历史文献,有的是很好的旅游资料……”
周嗣铨动情地回忆道,父亲不但精研书法,也写作了不少追忆、缅怀舅父骆状元的诗文,比如长文《毕生从事文化事业的状元骆成骧》,收入权威的《四川近现代文化人物》一书,为研究骆状元生平事迹的重要文献。“我继承了父亲独具风范的书法神髓,也渴望把骆状元的研究推向大众。在这个反腐倡廉的时代,布衣状元的一生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实录】
光绪皇帝青睐骆成骧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在网络上看到,关于骆状元的身世与出生地,就有好几个说法。
周嗣铨(以下简称周):首选必须纠正一个以讹传讹的错误。说骆状元出生地不是资中县舒家沟,他也不姓骆,本姓李,生于云南会泽。这些人说,骆状元因而是云南的骆状元。这是完全错误的,骆家由浙江一迁至湖北,再迁至贵州,三迁至四川资中舒家桥七里沟(现资中县双龙镇状元村)。迁到资中的祖先名叫骆万钟,从骆万钟到骆成骧,共计14世。
记:骆状元幼年在资中读过,肯定有不少传闻……
周:有很多传说,当然不乏有附会成分。比如他上京赴考前,他妹妹叫他采撷“状元红”戴在身上,因而灵验等等。流传甚远的是,他父亲骆万钟上山砍柴,看到几只猴子抬着一个死猴,后面跟着一群小猴,很悲痛的样子。前面有老猴东张西望,在一个山坳上选了一个地方,指手画脚,指挥猴儿们刨了个土坑,将死猴埋了,而尾巴露在外面。猴儿们的举动被骆万钟看得一清二楚,他后来请了阴阳先生前去一探究竟。阴阳说那是死的猴王,而老猴子有一种天生的堪舆本领,它选的这个地方是弯弯屋基嘴嘴坟,如果人埋在这里,后世儿孙必出状元无疑。骆万钟回家便告诉儿子,他今后死了就葬在那里,后来果然应验,其裔孙骆成骧中了状元。骆成骧9岁时,随父亲来到成都,就读于锦江书院。骆成骧悬殊显露出他“初为文字,即惊宿儒”的才华。5年后,14岁的骆成骧应州试,考为第一,成为“县案首”,被入主四川的名儒王闿运所看重。当时王闿运担任尊经书院山长,骆成骧随即入院读书,并拜王闿运为师。
记:我在《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里写过尊经书院初期,学生们苦读,有不少感人事迹。
周:骆成骧家境贫寒,他的日常开支全靠书院发的一点“膏火费”。他省吃俭用,每月还存点钱寄回家孝敬父母。骆成骧有个同学名叫谢泰来,来自四川射洪,贫困状况与骆成骧差不多,心心相惜,非常投缘。一次谢泰来与骆成骧对对联,他出了个上联:“至穷无非讨口”,“讨口”是四川方言,就是当叫花 子要饭。谢泰来话音未落,骆成骧很豪气地大声应对:“不死总得出头”。由此可见那时莘莘学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情。这一对联在书院传为美谈。
从尊经书院肄业后,骆成骧参加了1895年(即光绪21年乙未)的会试,成为乙未科的进士,随后参加了殿试。殿试当天,光绪亲自策问。当时光绪出了4道有关军事、民生、道德和水利农业的考题,骆成骧一气呵成,很快写成文章,这篇应试之文虽然只有1700余字,但却直指时弊,批评官僚机构庞大臃肿、贪污成风,应当整顿朝政、厉行节俭、发展水利和农业。此外,骆成骧还提出皇帝必须亲政,只有拥有权力,才能“转祸为福,转败为功”,这立即应和了光绪不愿意当傀儡,要变法图强的心意。骆成骧的文章被光绪皇帝看中,钦点为状元。
记:四川文脉最盛的地方是阆中,唐宋出了4位状元;其次就数资中,宋清出了赵逵和骆成骧两个状元。骆状元与明代四川状元杨慎一样,都是独撑一省一朝文脉。
周:骆成骧中了状元,当时有人就不服气。说他殿试对策,有“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之语,恰好说到了光绪心坎上,才被钦点。清朝前中期,状元几乎被沿海江浙人包办。贵州1886年终于出了状元赵以炯,到1895年四川也出了状元,读书人高兴,老百姓高兴,还能增强政府的凝聚力,一举多得。
刚直不阿,顺应时代潮流
记:骆成骧中了状元,对四川的读书人和社会风气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周:读书人扬眉吐气,发奋努力,辛亥革命前后四川就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仁人志士。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说,清朝的官员们扬言‘‘们四川人想中状元,除非是石头开花马生角’。可见对四川人厌恨之深。可是四川人还是争了一口气,有个叫骆成骧的四川人,考中了清朝最后一科状元(聂帅这里记忆有误)。这个人辛亥革命前就在成都办高等学堂,热心教育事业。四川人都觉得骆成骧给四川出了气、争了光,把他中状元的事情传为佳话,说什么‘骆,字拆开是‘马’字和‘各’’字,‘角’和‘各’在我们四川是谐音,也就说成是马真的生了角了。”(《聂荣臻回忆录》第3页)
记:骆状元参与、见证了戊戌变法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周:骆成骧中了状元按惯例授翰林院编修,但他从不抱残守缺。戊戌变法前,他与维新志士康有为、杨锐、刘光第等磋商变法,与杨锐、刘光第等四川籍京官组织“蜀学会”,以“讲西学,开风气”为宗旨。骆成骧认为:士人不习西书,不讲西政,“则风气无由而开”,为此他又与杨锐、王乃征等创设“蜀学堂”,并屈状元之尊报名入堂学习西学。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后,骆成骧被授以提调之职,“任事皆殚精力为之”,极力倡导西学、新学。正当骆成骧在筹建事务中忙碌的时候,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训政”,光绪被幽禁,支持维新的官员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六君子”被杀,戊戌维新彻底失败。骆成骧属于光绪青睐的维新派,慈禧再也不加重用。老乡兼师友杨锐的被害,让骆成骧悲痛不已。后来他在绵竹杨公祠题了一联:“大节壮人寰,谁谓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两行垂老泪,我伤梁木其坏,泰山其颓。”他的政治主张较为平和,主张“缓变”不似康、梁那样激进,因此戊戌政变后,他虽未再得到清廷重用,但也未遭受革职之厄。
但是,他绝非“好好先生”。资中同乡、同盟会员杨禹昌为建立共和,在京刺杀袁世凯失败被杀,被暴尸荒野,无人敢去收尸。骆成骧挺身而出,为收其尸,掩埋于北京四川义地。骆成骧返回四川时,还将烈士的遗孀罗夫人及孤儿和烈士的血衣带回资中,愤然命笔作《杨烈士节略》,表达了自己的悼念之情。他还为刺杀袁世凯的烈士魏云泉收尸。
记:骆成骧在日本留学期间,主要学习了些什么内容?
周:1906年,清廷宣布将“仿行宪政”,骆成骧遂以官费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法政,考察民主制度。在此期间,他与学友共同翻译了世界各国的宪法条文,汇编为《宪法议院法渊鉴》,以为中国仿行宪政之借鉴蓝本。两年后他回国主持桂林政法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政法大学……国画大师晏济元曾说,自己东渡日本求学,也是受了骆状元感召。
记:清亡后,袁世凯准备复辟当皇帝,他授意杨度等人成立筹安会,鼓吹帝制。袁世凯派成都知县找到骆成骧,劝他出山,担任川、滇、黔筹安会的会长。素来平和的骆成骧闻之大怒,拍案而起……
周:1915年袁世凯称帝。云南的蔡锷宣布云南独立,率领护国军北上,与四川督军陈宦的北洋军队交火。陈宦是骆成骧的学生,就找老师商量。陈宦说:“现在时局紧迫,我虽然受到袁氏重用,但对他称帝也很反感。我如果依从他,将受到天下人唾骂;如果反对他,我身边几乎全是袁世凯派来的人,随时都有生命之忧,请问老师如何是好?”骆成骧出了一个高明的主意。他让陈宦联合蔡锷,给在南京的冯国璋发密电,说如果袁世凯败了,就推冯国璋当大总统。本就有野心的冯国璋接到密电后,暗自高兴,他果然按兵不动。骆成骧为陈宦代拟了3封讨伐袁世凯的电稿。电报在1916年5月相继发出,前两道电文口气较温和,劝袁世凯退位。但第三道电报宣布:“自今日始,四川与袁氏个人断绝关系,袁氏在任一日,以其政府名义处分川事者,川省皆视为无效。至于地方秩序,宦守土有责,谨当为国家尽力维持。新任大总统选出,即奉土地以听命。”袁世凯没想到,自己的心腹陈宦都会反自己,气得大叫“人心大变!”不久袁世凯在一片讨伐声中退位,随即一命归西,正应了骆成骧事前“要气死国贼”的话。骆成骧知道后题了一首《咏剑诗》,其中有这样的妙句:“聊凭掣电飞三剑,斩取长鲸海不波。”
“穷状元”与“强国强种”
记:在尊经书院苦读期间,骆成骧除了带点米去煮饭,吃的是饭馆里不要钱的“随菜”……这些经历深深影响了他。
周:他高中状元后,登门报喜的鞭炮、锣鼓声响彻山野,他的母亲正在山上捞柴火。他的妹妹对我父亲讲过,自己到18岁了也没有使用过一床蚊帐。“布衣状元”之称的骆成骧清廉自守,不求高官厚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他的两件事:一件是中举之后,有人建议在他老家修建一座状元府,被他婉言谢绝;另一件是骆成骧曾在资中重龙山“三贤祠”设馆教读,其用餐仅有二菜一汤,这让前来拜谒他的地方官员吃惊不小:“状元何清苦至此?”骆成骧答:“门生有此足矣!”其洁身自爱,甘于淡泊,不取不义之财,节操高雅非常人能及。
记:1922年骆成骧四处奔走筹办四川大学,耗费巨大心血。
周:他建议在四川高等学校的基础上改立四川大学,还发动大批名流联名上书四川省长公署,呼吁“主持地方筹款”、“速建大学”。陈宦离开四川的时候,送了4000大洋给他,他全部转赠给四川高等学校。与此同时,骆成骧还在四川法政学堂、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当上了老师。一年后,骆成骧到四川国学专门学校任校长,并开始筹办成都大学,张澜就是因为他的推荐,才当上了成都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因骆成骧德高望重,人们尊他为成都“五老七贤”之首。骆成骧似乎并不在乎,他说:“什么五老七贤?依我看是五个老不死,七个讨人嫌而已!”
骆成骧大儿子从德国回来后,提及德国流行柔术,这大大启发了他。他酷爱武术,身体力行,倡导“强国强种”,他当上了“武士会”会长。他为别人撰写碑文得到的几千元酬金,全部都捐给了“武士会”。他还曾筹集资金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修建了国术馆,创立了影响深远的“射德会”,提倡射箭运动和柔术。
记:“穷状元”1926年病逝于成都文庙西街“清漪楼”居所,时年61岁。由于太过清寒,靠地方人士资助,其子骆凤嶙才扶柩归葬故里。
周:灵柩一早从文庙西街出发,沿途祭拜群众不绝如缕,天黑了才走到牛市口。陈能芬挽联道:“望帝魂飞关塞黑,竞相传,雕弓较射,竹杖寻幽,说与旁人浑不解;伤时泪洒杏花红,再休想,玉尺量才,金銮载笔,事如春梦了无痕。”著名学者、桐城方旭挽联云:“提学一官同,我闻三晋云山,人思教泽歌芹泮;状元千古绝,留得半塘秋水,楼对清漪似桂湖。”骆状元留给历史的财富,值得我们深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