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二龙塔时唠叨了一句:“二龙塔上掉页砖,长安出了个张云山”,张云山祖籍为现长安区西新庄,就位于二龙塔西北10里,现村东南有张云山墓、村中有张氏老宅。从二龙塔回来,因为没有去成龙池寺,回家时间尚早,向西过太乙宫3里地后在环山路上向右一拐,再北行1里多地,西新庄就把咱拦住了。
《西安市志·人物志》载:张云山(1877~1915)字凤岗。陕西长安人。父母早逝,从小寄居族人家中,十五六岁时在西安一家面坊当佣工。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入清军转战甘肃、青海、新疆,因军功升任都司,在军中加入哥老会。后张离开清军在兰州以演戏为掩护谋举反清大计,遭当局缉捕逃亡伊犁,名声日著,追随者甚众。1900年张返长安入巡防队马队当兵,又入陕西武备学堂当号兵、号目。1904年再入陕西常备军任司号官。张性格豪爽,常为士兵排忧解难,在士兵中很有威信,其陆续把新军中的号目、号兵及士兵介绍加入哥老会,影响日渐扩大。陕西同盟会骨干人物井勿幕、胡景翼、邹子良等人为争取哥老会势力共同反清也加入了哥老会,1908年张由胡景翼、井勿幕介绍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春陕西陆军混成协(简称“陕西新军”)正式组建,张任协司号官。1910年张在西安开了名为“通统山”的山堂,自任山主,“通统山”开堂之后发展很快,陕西新军的总人数不足6000人,在通统山列名入会者达2800余人。张还派人赴各州县建立码头(哥老会的地方组织),至辛亥革命时,在陕、甘两省已设码头千余处。时陕西新军下级军官中的同盟会员已由4人增为29人,其中钱鼎、张宝麟具有同盟会与哥老会双重身份。
1910年7月9日,同盟会核心人物井勿幕、钱鼎、张钫、胡景翼等与以张云山为首的哥老会众首领,在西安大雁塔秘密集会,三十六位弟兄“歃血为盟,共图大举”,进一步巩固了同盟会与哥老会的团结,为西安辛亥起义奠定了武装基础。
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爆发,张与钱鼎、万炳南等人指挥起义军从西面进攻“满城”,翌日下午3时西安全城光复。10月27日起义军将领推举张凤翙为大统领,钱鼎、万炳南为副大统领,宣告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后又另设6个都督,张任兵马都督。秦陇复汉军政府成立后,清军从东西两面夹击,豫军攻陷潼关,张凤翙赴东路督战,时张云山主持省垣防务,未几,署理陕西巡抚升允率甘军20个营进击陕西,张云山急赴乾州(今乾县)抗击,西路战事暂时缓和。清帝退位、南北议和后,升允停战返回甘肃,西路战事结束。张云山部苦守乾州数月,牵制了大量的清军,被誉为“秦军西面长城”。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以光复西安有功,授张云山陆军中将衔,补秦军第一镇统制职,1913年3月袁又下令缩编秦陇复汉军为2个师,张任第一师师长。同年8月,陕西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合并成立中国国民党秦支部,张云山为评议员。1914年陆建章督陕后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裁汰陕军,将张云山的第一师缩编为第一混成旅,给其旅长兼陕北镇守使的名义,却又多方设置障碍,使其无法到任。此间,张延揽文人学士,搜集古董字画,江湖习气渐消,为保住职位百般逢迎陆建章,认其为义父,投其所好,有求必应,但陆建章仍刁难勒索,张忧愤致疾,于1915年6月咯血而逝。
张云山暴卒后,各方反响甚大,陆建章为平息事态,呈请袁世凯特按上将级别从优议恤。因张云山无子,以其二兄彦之子为嗣,于同年9月14日(农历八月初六)葬原籍长安西新庄东南。宋伯鲁撰文并亲书墓志铭,追述其生平。
张云山墓位于西新庄东南200米,现为高出村庄地平线2米多的高塬,在村东村委会大楼南侧有缓坡可上塬至墓前。但此时正是玉米收获前夕,地中根本无路可行,只好盯住墓旁那颗大树,在玉米间穿插行进。墓坐东面西,“文革”期间遭破坏,现封土堆周长30米,高3米。墓前有1983年9月重立的“辛亥革命先烈张云山之墓碑”。
墓碑失色,致使碑上文字看不清楚。各类资料没有记载碑文为何人题写,但同井务幕等人墓碑文字对比,应该也是由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宫葆诚先生题写。资料记载, 墓前原有民国4年(1915年)墓碑一座,杭县许宝荃撰并书,“文化大革命”中被毁。谁承想我在村中意外寻觅到这块墓碑。
从张云山墓回到村中,去寻找张氏老宅,在村中路旁意外发现有一条石,高2米多,宽7、80厘米,厚20多厘米,依稀是块石碑的模样。
趴在石上一看,可不是一块石碑嘛。碑上有“中将云山君”、“第一师师长”等文字,应是那块资料记载已毁于“文革”的墓碑。在一旁晒太阳的村民,见有生人看碑,围了上来,先问我是张云山什么人,听说我是慕名而来,就开始七嘴八舌的同我说起张云山了。其中一位七旬老汉,告知墓碑正面所镌文字就有“造世英雄”四字。真想把墓碑翻个身,看看正面是什么文字。(后来查资料得知为“中华造世英雄”6字)
在村民的指点下,碑首也在北面不远处找到了。观碑首花纹很是精美,拨开碑额所覆泥土,中间只镌刻“中华”两字。问村民龟趺可在?皆言初时就无龟趺。将碑身、碑首加起来,高近4米,体量巨大为现墓前石碑的数倍。
张氏老宅位于村子中部,正屋坐北向南。其实在解放前此宅已被张云山胞弟卖于村中王姓村民。原本在正屋两侧还建有厢房,因年久失修已拆除,近些年正屋也已破败不堪,不敢再住人了。屋主人想将老宅拆除,好再立新屋,但文管部门下函告知,此处为文物,不可拆除,就这样老宅一直荒废着。我估计屋主人就盼着那日雨大些将这老宅浇倒,也好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
也只有透过这些做工精美的窗棂,还能依稀看到一丝张云山当年如流星划空般短暂的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