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药蛋派”代表作家四人书法展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

中国“山药蛋派”代表作家四人书法展

点击进入“中国和平环保公益网www.hphb.cn。欣赏更多多名人书画”


马烽(1922-2004.2.2),原名马书铭,1922年生于山西省孝义县居义村。四十年代解放区著名作家,山药蛋派代表人物,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大众文艺研究会会长。1946年与西戎一起创作了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建国后曾担任山西作协、文联主席;创作方面以短篇小说为主要成就,代表作有五十年代初期的《结婚》(曾入选中学课本)、《一架弹花机》,六十年代初的《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七八十年代则有短篇小说《结婚现场会》、《葫芦沟今昔》。其他体裁上,著名的有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咱们的退休兵》,长篇传记《刘胡兰传》等。

西戎(1922——2001)一九二二年生于山西省蒲县。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一九四○年冬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附设干部班学习,1944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一九四二年开始发表作品。历任保德县第四区抗日联合会文化部长、《晋绥大众报》编辑科长、中央文学研究所学员、《川西农民报》编辑部主任、《川西文艺》主编、山西省文联副主席,《火花》、《汾水》主编。是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

西戎作品《姑娘的秘密》

山西分会主席、名誉主席,山西人大常委会第六、七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名誉委员。1992年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其“人民作家”荣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合作),短篇小说集《宋老大进城》,散文集《寄语文学青年》,电影文学剧本《叔伯兄弟》、《扑不灭的火焰》(合作)、《黄土坡的婆姨们》等。一九七九年,西戎又选出以往发表过的部分短篇,辑成《宋老大进城》一书出版。

  作为“山西派”的一位重要成员,西戎既十分看重文学的教育作用,也“深知文艺作品离开了生活的真实,也就没有了它真正的艺术生命”。因此,他基本上是从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中发现有积极意义的题材,提炼出富有现实针对性的主题思想。在过去的年代里,他没有对“左”的一套做过激的赞颂和对“阶级斗争”做放大式的渲染。他的作品重点在于表现由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过渡中,农民与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意识作风和道德风尚方面发生的变化和旧思想、旧习惯的克服过程。

  在以农村干部为主角的作品中,西戎更多关注的是思想作风问题。主观、粗暴、自负;不善启发群众,单凭行政命令的生硬做法;狭隘的本位主义;循私情不讲原则……分别在《冬日的夜晚》《盖马棚》《老好干部》等小说中成了嘲弄和批评的对象。《行医事件》则更是透过官僚主义现象,对极左观念在看待家庭成份和中医偏方问题上的危害进行了抨击。《丰产记》展示了某农业社干部们在种“金皇后”玉米过程中经历的思想斗争,突出表明,搞生产不能只迎合上级的高产号召,不能不考虑“一个社有一个社的实际情形”而光“凭干劲”蛮干。写于一九六三的这篇小说所显示的求实思想,无疑是对早几年发生的“大跃进”狂热的反思。

  农民群众在建国后对新生活的追求及其欢乐的心情,常常被西戎借助寻常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这些是西戎最为受人称道的作品。如:妇女们对同工同酬的据理力争,透露出挣脱封建思想羁绊,解放妇女生产力的时代气息(《纠纷》);在充满生活情趣的氛围里,为了扯一块“厚墩墩、红艳艳”的布料,夫妻、亲家、子女之间,演出了动人的喜剧(《灯芯绒》);《宋老大进城》写得尤为精彩。一个赶车的老农民,受农业社委托,进城卖了麦子,再把添置的一些生产资料拉回来,事情不多,也不大,但是,一个为集体力量的强大而自豪,为新生活的美好而陶醉,乐观实朗、乐于助人、爱管闲事、多嘴多舌、幽默风趣的人物形象却站立起来了。

  一九六二年四月《赖大嫂》问世,八月,该篇在中国作协召开的大连会议上因其勇写人民内部矛盾、“中间人物”而备受赞扬。但很快又受到极“左”文艺思潮的批判。

  这篇小说在人物塑造和思想内涵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赖大嫂这个唯利是图、“无利不早起”、损公利己、撒泼耍赖的落后妇女典型,已为公众所承认。通过这个人物,作家在鞭挞自私心理的同时,也涉及到了政策多变的弊病,指出了调整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问题。赖大嫂两次养猪流产,固然有她私心重、怕吃亏的原因,但是,她用不信任的口气对队长说的话也发人深思:“鬼才信你们所说的话,到时候猪喂肥了,卖了钱要交公,还不是白白操劳一场!”政策若不兑现,怎能取信于民?只讲集体利益,不顾及群众个人利益的需要时,一个人的私心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更加极端地表现出来,赖大嫂正是如此。最后使赖大嫂“惭愧地”笑着又养猪时,促使她转变的不是干部讲大道理,而是事实:立柱妈卖掉一口大肥

西戎作品

猪,给儿子娶媳妇所需置办的零碎东西“一下子就应有尽有”了。

  由于注重表现农民改变旧思想、旧习惯,由旧到新的转变过程,并考虑到农民读者的欣赏口味,西戎的短篇故事完整,来龙去脉清晰明了。但有时因交代事件过程过多而显得冗闷。

  西戎小说的语言自然洗炼,清新活泼,对话个性化,善于选用乡谚、歇后语,使小说很具北方农村生活情趣。

  一些反映农民逐步走上互助合作道路的作品(如《麦收》、《在前进的路上》等),促使农民最终转变的原因,不是单于遭到破产,就是富农的被揭露,这就显得简单化、公式化了。这说明,西戎在那个时代同样不能不受到当时创作思潮的影响。

  1992年5月,中共山西省委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于西戎“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2001年1月,西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终年79岁。


胡正(1924-2011)1924年农历10月25日出生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所。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晋西南吕梁剧社社员,延安鲁艺干部、部队艺术学校学员,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战斗剧社编辑股干事,晋西北静乐县二区抗联文化部长,《晋绥日报》副刊编辑,重庆《新华日报》副刊组长,山西省文联秘书长,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党组书记、副主席、顾问、名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山西省文联第四届委员、副主席,山西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曾授予其人民作家荣誉称号。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38年9月参加晋西南牺盟会“吕梁剧社”,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1940年冬随剧社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和部队艺术学校学习,系统地接受了文艺理论知识,阅读了大量中外文艺名著,同时开始尝试文学创作。

  1942年夏学习结业后,分配到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战斗剧社”,任编辑股干事。

  1943年1月转业到晋西北抗日救国联合会文化部文艺工作团,随后,被分配到静乐县二区任抗联文化部长,同时参加武装工作队工作。紧张而有意义的工作与战斗生活,激发了他创作欲望,写出了一些文艺作品。

  1943年5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副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碑》,坚定了写作的信心,由此开始了文学生涯。不久,又发表小说《民兵夏收》等作品。

  1944年2月进入晋绥文联“七月剧社”第三队,从事文艺创作,发表了一批小说、剧本、通讯,其中,与常功、孙谦、张朋明合写的剧本《大家办合作》,获得晋绥边区为纪念抗战七周年举行的“七七七文艺奖”征文戏剧类丙等奖,剧社排练演出后,反响热烈。

  1946年春调到《晋绥日报》任副刊编辑,工作之余创作出小说《捞饭盒》、《长烟袋》等以及大量诗歌、散文。

  1949年10月,胡正同志随军南下到四川省,任重庆《新华日报》副刊组负责人,发表小说《报信》等作品。1950年12月,到北京中央文学研究所学习,期间,曾赴抗美援朝前线体验生活,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善战的情景。

  1953年夏学习毕业后,回到山西省文联工作,担任《山西文艺》主编。

  1956年任秘书长。在完成文联各项行政和业务工作的前提下,胡正同志潜心深入榆次张庆村等地生活,同广大农民群众和村干部打成一片,获取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努力写作,先后发表了短篇小说《摘南瓜》、《嫩苗》、《七月古庙会》、《两个巧媳妇》,中篇小说《鸡鸣山》,长篇小说《汾水长流》等一大批作品,其中,《七月古庙会》的深刻思想和《两个巧媳妇》的艺术特色,在同时的农村题材小说作品中,是公认的优秀之作;而长篇小说《汾水长流》,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文坛长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广大读者中产生过极大反响,为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山药蛋派”代表作家四人书法展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

电影剧作家,小说家  (1920-1996)

  原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影协主席

  原名孙怀谦,1920年4月4日出生于山西文水一个清贫之家,因家境贫困,小学未读完便被家人送去学商。

  1937年,他加入青年抗日决死队。

  1938年,他被调到黄河剧社任演员、导演。在剧社里,他大量地阅读文艺作品,努力充实自己,并开始学习编写剧本。

  1940年,他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附属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

  1942年调到晋绥边区文联工作,并任保德县三区文化部长。这期间,他创作了短篇小说,秧歌剧数篇作品,

  1947年起,他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创作了《农家乐》、《陕北民歌》、《葡萄熟了的时候》、《夏天的故事》、《谁是凶手》、《奇异的离婚故事》等十余部电影剧本,其中包括他与成荫合作完成的电影剧本《未完成的旅程》,与林杉合作完成的《丰收》。

  1957年后他在山西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陆续发表短篇小说结集为《伤疤的故事》和《南山的灯》。

  “文化大革命”后,他与马烽合作完成电影剧本《新来的县委书记》。该剧本于1979年搬上银幕,片名改为《泪痕(1979)》,影片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大众电影》颁发的“百花奖”。

  1985年,他又与马烽合作写了《咱们的退伍兵》。

  1988年,再次与马烽合作完成了电影剧本《黄土坡的婆姨们》。

  1996年3月5日,他走完了76年的人生路,永远停止了笔耕。

  孙谦是一位乡土气息很浓的剧作家,他的艺术作品取材于他所了解的农村生活,因此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朴实、真挚、感人。他从对创作电影剧本一窍不通,到写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作品,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生活的磨炼,塑造了他坚毅的性格,正是因为有了百折不挠的毅力,孙谦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

  他历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影协主席等职。

  孙谦同志逝世之后,子女依照其遗愿,将其骨灰撒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虎头山上。大寨是他当年劳动生活过的地方,他曾与这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写于1964年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是60年代描写为改变贫困面貌而艰苦奋斗的一系列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一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1873.html

更多阅读

四人斗地主两副牌 的一些心得三家篇 四人斗地主两副牌技巧

由于四人斗地主一般四个人都不是怎么熟悉,所以三个位置经常出现内讧的现象居多,如果是高手的话,适应几盘后或许会很快熟悉彼此的套路,如果遇到新手就比较麻烦,因为新手很多时候出牌都是比较盲目,经常打到地主手上去,这种情况可是屡见不鲜,在

四人斗地主怎么玩 四人斗地主规则

四人斗地主怎么玩——简介四人斗地主怎么玩 四人斗地主怎么玩——方法/步骤四人斗地主怎么玩 1、QQ四人斗地主是QQ游戏游戏游戏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之分,又翻译为play,pastime,playgame,sport,spore,squail,games,hopscotch,jeu,toy体育运

四人斗地主的配合技巧 油离配合技巧

四人斗地主的配合技巧——简介 于四人斗地主一般四个人都不是怎么熟悉,所以三个位置经常出现内讧的现象居多,如果是高手的话,适应几盘后或许会很快熟悉彼此的套路,如果遇到新手就比较麻烦,因为新手很多时候出牌都是比较盲目,经常打到地主

声明:《中国“山药蛋派”代表作家四人书法展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为网友風有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