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葛兰姆:永恒的燃烧

2014-07-29来源:德言楷行


在20世纪的舞蹈舞台上,玛莎·葛兰姆的名字闪耀长达70余年。

从22岁正式学舞到96岁去世,玛莎·葛兰姆与舞蹈的联系从未中断。一生中,她演出和编舞的作品共计181部,真正活出了她自己说过的那句话:“舞蹈————是我活着的理由。”

1894年,玛莎·葛兰姆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在她生长的家庭环境中,舞蹈并不被认为是一个体面的职业。因而一直到22岁,她才鼓足勇气、冲破阻碍进入舞蹈学校学习。她的老师露丝·圣丹尼斯(RuthSaint Denis)曾经大量着眼前这个22岁的初学者:论年龄大了点,论个头矮了点,论身材重了点,论相貌普通了点。

那个时候,露易丝不会想到,这个太矮、太重、太平凡的女孩,会成为一代大师。

恐怕连年轻的玛莎·葛兰姆自己都很难想象,日后她会改写20世纪的舞蹈。
玛莎·葛兰姆:永恒的燃烧

在1920年代初的美国,露丝·圣丹尼斯和伊莎多拉·邓肯(IsadoraDuncan)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两位女舞者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抗着当时的古典芭蕾传统。邓肯不穿舞鞋,赤足起舞。圣丹尼斯则游历墨西哥、埃及,在这些国家学习舞蹈——而不是芭蕾舞的发源地欧洲。少女时期,玛莎·葛兰姆正是受到圣丹尼斯充满异域风情的表演感染,萌生了学舞的愿望。她在圣丹尼斯夫妇所办的肖恩舞蹈学校里学习并演出。在那里,她进行着圣丹尼斯热衷的世界民族舞蹈,但内心对舞蹈却有着更大的梦想。

几年后,葛兰姆回到了纽约,先是在学校担任舞蹈老师,继而在1926年成立了自己的舞团。在纽约中央公园动物园的长凳上,玛莎·葛兰姆独自度过了很多时光。在独处的时光里,她反复思索着,挑战舞蹈究竟意味着什么,自己又能做什么。长凳不远处的狮笼给了她灵感。她从狮子的踱步中感受到了走动和转身的自然力量。后来,她把从狮子步伐中观察到的行走、转身融入到自己的舞蹈中。

如今的人们评价玛莎·葛兰姆,除了“现代舞之母”的名号,还不忘“一本自传、一所学校、一家舞团和一套现代舞体系”。经由林怀民、游好彦、许芳宜等台湾舞蹈人的传播,这套“现代舞体系”以对呼吸和对身体收放的关注而为人熟知。

与芭蕾舞不同,玛莎·葛兰姆的舞蹈课通常以坐在地下开始。舞者们先开始感知自己的呼吸,继而是身体。在世时,她称呼她的舞者们为“神的杂技演员”,常常大声呵斥“站起来,挺直了背!记住这是你们翅膀生长的地方!”

坐在台下的普通观众,并不能洞察玛莎·葛兰姆呼吸的奥义。他们往往先被她的动作吸引:大量的地板动作,手部快速而有力的舞动。她编舞的作品中还加入了男性舞者的跳跃。这些日后被现代舞吸纳的普通动作,在1930年代的美国,仍然是吸引眼球的新奇事物。与这些动作同样震动那个时代观众的,是舞剧中汹涌的情感。

她在1936年创作舞剧《编年史》。其时美国也正经历着经济大萧条,大洋另一边,西班牙内战战火正烈。身穿一条红色大裙子,葛兰姆在舞台上独自起舞,将悲伤与孤独放入舞蹈中。在那个时代,这样强烈的情感在舞蹈中还很难见到。

1944年10月30日晚上,《希罗底》与《阿巴拉契亚之春》一起在华盛顿首演。《阿巴拉契亚之春》讲述了美国早期移民者举办婚礼的故事,作曲家阿兰·柯普兰(AaronCopland)应邀为这部芭蕾舞剧创作音乐。1944年,这部三幕现代芭蕾舞剧获得了络绎不绝的掌声和叫好声。

但在七十年后的今天,更引起观众、舞者和研究者注意的,却是诞生于同一年的《希罗底》(Herodiade)。

首演当晚,这部22分钟长的作品名叫《我面前的镜子》——因为舞台道具很简单,只有一面镜子、一把椅子和一块黑布。整部舞剧其实并没有情节,作品中另有一个女侍的角色,象征着女主角的另一个自我,两人之间相互拉锯辩论。舞剧以马拉美的同名诗作为蓝本,女人和女侍的关系暗示着《圣经》中的希罗底王后与莎乐美。

这支舞蹈虽短,却意味着葛兰姆迈进犹太-基督教神话体系的关键一步。在《希罗底》之后,她又陆续编排了以希腊神话为灵感的《心灵洞穴》和《克吕泰涅斯特拉》。

在二战结束后风靡的“现代性”与“女性主义”叙事中,玛莎·葛兰姆的现代舞都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她以女性视角掌控舞台,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强有力的女性形象。虽然取材于神话故事,她的舞蹈却几乎没有任何叙事,只专注用身体和呼吸表现人物的内心和情感。在后来很多学者看来,这些表达手段,是玛莎·葛兰姆真正脱离古典舞蹈,体现“现代性”的表征: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表达人的身体与情感。

正如林怀民所言,与其说玛莎·葛兰姆在舞台上舞蹈,不如说她在燃烧。玛莎·葛兰姆舞团的舞者柏川·罗斯(BertramRoss)曾经回忆起他在纽约的工作室里初次见到这位舞者的情景:第一堂课开始了,玛莎·葛兰姆抽出一条雪纺,以轻松的姿势高举过头,用舞台上一般行走的步伐穿过教室。她想用这一简单的动作向学生们展示,平常的行走能有多大的魔力。

罗斯连连用“不可思议”回忆那一瞬间。他形容道:“仿佛周遭的光都黯淡了,一束聚光打到她的身上,甚至感觉她的肤色都发生了变化。她像一团火一样燃烧。”

这团火吸引过罗斯,也吸引了芭芭拉·摩根。1935年,这位女摄影师第一次与葛兰姆的舞蹈相遇,自此目光再未曾移开。在摄影技术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中叶,她邀请葛兰姆来到她的影棚,并为她专门研发了一套闪光系统,以使玛莎·葛兰姆的舞蹈得以定格在胶片里。这些炙热的动作和情感,停留在相纸上,永恒地燃烧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1726.html

更多阅读

丽莎·布鲁姆:如何与小女孩聊天译文及原文

如何与小女孩聊天作者:丽莎·布鲁姆原载:赫芬顿邮报·读书(链接:http://www.huffingtonpost.com/lisa-bloom/how-to-talk-to-little-gir_b_882510.html?ref=fb&src=sp)翻译:Elysia(http://blog.sina.com.cn/elysiahaiyan)转载请著名

转载 永恒的记忆——京沪神车1461/1462次列车 永恒的记忆mp3

标志着时代的变革。原文地址:永恒的记忆——京沪神车1461/1462次列车作者:星星2010年6月27日,京沪非空调绿皮神车1461/1462次寿终正寝,取而代之的是带有机供的25G型新型空调客车,由上局的韶山9型电力机车担当该车的全程牵引(即从上海到北

玛莎.斯图尔特:她是一种生活态度

(照片均为笔者所摄)**************************************************************在纽约的这个下午,我们顺着这幅巨大的广告画找到了玛莎·斯图尔特的公司办公楼。画面上的女人优雅大方、具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均能欣赏的亲和力

GBA炼金术士玛莉,艾莉:微风的讯息

金手指:金钱03001424:E003001425:4103001426:01疲劳:030029F1:0003002A01:0003002A11:00人气:03001464:63攻略与研究1. 采集地点新的采集地点要在酒店老板处花钱打听“传闻”才会出现(部分地点有等级要求)萨尔布鲁克

声明:《玛莎·葛兰姆:永恒的燃烧》为网友彡堇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