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盛唐诗人中,王维和李白都写过不少边塞诗,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也都很有名,但要说边塞诗的代表作家,还得首推高适和岑参。
高适(700-765),字达夫,童年生活很苦。开元中他曾入长安求仕,但毫无结果。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一年(733)间,高适两次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边塞,又毫无结果。天宝八载(749),授封丘尉。三年后弃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安史之乱,高适五十七岁那年,才官运亨通,人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旧唐书》本传)在动辄自比王侯的唐诗人中,他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高适的边塞诗多写于蓟北之行和入河西幕府期间,代表作是《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一方面,是对“战士军前半生死”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美人帐下犹歌舞”的不满。作者并不讳言征战的艰苦,但全诗却不失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更增添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故此诗虽多用偶对,但辞气流畅,充分展现了高适诗歌沉雄浑厚的风格特色。
岑参(约715~770),祖籍南阳,出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他是盛唐诗人中留存边塞诗最多的。与高适一样,他是个热衷于进取功名的诗人,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两次出塞深入西北边陲,是岑参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壮举。天宝八载(749)他弃官从戎,首次出塞,赴龟兹(今新疆库车)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天宝十三载(754)他再度出塞,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府,任职约三年。
他前后两次出塞创作的边塞诗多达七十馀首。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前一首开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得大气磅礴,奇情逸发,雪花似梨花的夸张感觉,不仅体现了戍边将士不畏严寒的乐观精神,也使边地风光更显神奇壮丽。后一首开篇:“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写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令人生畏的恶劣环境,在诗人笔下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美景。三句一韵的节奏,造成一种拗峭劲折的音节,似紧锣密鼓,充分显现出岑参诗歌奇崛峭丽的风格特色。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人的代表,在文学史上并称高岑。其诗风格有同有异。相同点:1。诗的形式,以七言为主;2。诗的内容,注重战争,边塞为题材;3。诗的风格,豪迈雄壮。不同点:1。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2。高诗浑朴质实,岑诗瑰丽峭拔。3。高诗豪迈中给人以深沉,岑诗雄壮中具有俊逸。4。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岑参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得多,这主要体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采,更富于艺术个性。但高适在创作思想内容的深广度要大于岑参。
其他边塞诗人还有李颀、李益、卢纶,三人的代表作分别是《古从军行》、《夜上受降城闻笛》、《和张仆射塞下曲》。边塞诗。大都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抒发边防将士为保卫疆土的英雄气概,在其中又融入了山水田园的技法,以刻画描写景物见长。盛唐边塞诗繁荣的表现:作家多,作品多,内容广泛,风格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