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沛阿旺晋美和阿沛才旦卓嘎,是在西藏解放史上有功劳的一对夫妻,
1951年5月西藏地方政府和谈代表团全体成员与中央人民政府和谈代表团列席代表合影。前排左起:土登旦达、乐于泓、凯墨·索安旺堆、阿沛女儿才旺、阿沛·阿旺晋美、平措旺杰、土登列门;后排左起:金中·坚赞平措、尧西·彭措扎西、阿沛·才旦卓嘎、桑颇·丹增顿珠、桑都·仁青。
其实,他们都不是阿沛家族的人。
但他们之间一直是大家羡慕的对象。2005年,他们度过结婚七十周年的纪念日。阿沛去世时99岁,阿沛夫人去世时97岁。
藏历铁猪年,正当中原汉地的清帝国陷于崩溃的同时,在距离圣城拉萨以东百余里的甲玛沟,在一个有着一半蒙古血统的西藏贵族家庭,一个男婴的降生,给人丁单薄的霍尔康赛家族带来了少有的欢乐。男孩的母亲,霍尔康赛小姐,本是一个在家修持的尼姑,因为这个男孩是个私生子,在拉萨的贵族社交圈里 ,长舌贵妇们的流言,就像冬天里雪山上的寒风,纷纷如刀子一样向他的阿妈袭来。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伤心的阿妈做出了不得已的决定,襁褓中的阿旺晋美被母亲送到位于乡下的家族庄园抚养,以此来避开所有关于男孩出生来历不明的谣言。童年时代,清新,烂漫的乡村生活,反而赋予了男孩自由不羁的个性。没有拉萨那种刻板,呆滞的贵族礼教地束缚,男孩自小就喜欢与朗生(家生奴)的子女们嬉笑玩闹在一处。当然,在追求自由生活的同时,他也并没有荒废功课,通过在私塾的学习和拜有名望的高僧为师,他很早就涉猎了包括文法、诗学、历史,哲学和佛学在内的各种学术领域。14岁时,拜在格西喜饶嘉措门下。3年后,又拜三岩地区红教活佛大苍为师。17岁时,他接受了母亲的委派,担任了家族领有的加玛庄园的赛囊巴(少主人),20岁,如同其他的贵族青年子弟一样,他应召回到拉萨,进入藏军“仲札兵营”当兵。
很快,凭借着出色表现,少年受到了当时的噶伦,昌都总管,也是藏军玛基(司令)----阿沛·丹增彭措的高度赏识,晋升到了茹本(营长)的职位。
右一为西藏噶厦噶伦阿沛·丹增彭措。
因为多年以来没有亲生子嗣的关系,阿沛老噶伦向霍尔康赛家族此时的族长,也就是少年的母亲,提出了请求----希望能收养少年为自己,也就是阿沛家族的养子,确保古老的阿沛家族在老噶伦百年之后,能够继续传承。少年的母亲自然同意这桩美事,因为少年的舅舅早死,留下一个遗腹子--索南班巴,才是将来霍尔康赛家族法定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作为目前的族长和少年的母亲,对于孩子的未来前途的担忧,一直困扰着这位神奇的母亲,此刻阿沛噶伦的提议,恰好解开了所有问题的症结。
根据雪域一直以来通行的惯例,噶伦的职位往往都是父子相传,今日的年轻养子,就是明日位高权重的噶伦,其中的道理,所有贵族全都明白,因此,这次收养的典礼自然办得隆重而豪华,也就是在进入阿沛家族这一刻,21岁的阿旺晋美见到了他的养母----来自于大贵族宇妥家族,16岁的才旦卓嘎。才旦卓嘎是西藏著名的贵族宇妥家族的小姐,2年前阿沛老噶伦前妻死后,14岁时嫁给阿沛老噶伦。
藏历水猴年(1932年),在藏军与刘文辉与马步芳统辖的青康联军的一次作战中,老噶伦阿沛·丹增彭措不幸战死于昌都前线(也有说是兵败抑郁而死)。
此时一个问题,就摆在了阿旺晋美的面前,以何种名义,继承古老的阿沛家族?当然,以养子的名义,最为顺理成章。但是如此,那就要永远与才旦卓嘎守持着名义上的母子名分。但如果要正大光明迎娶才旦卓嘎,那就要以玛巴(入赘女婿)的身份进入阿沛家族,如此一来,就算已经往生极乐的恩人养父不怪罪这对情侣,光是那拉萨贵族,俗人们的闲言碎语,也能像冰刀雪剑一样,破坏他们的名声。
不过事实证明,没有什么能摧毁恋人间永恒的爱情。经过历经三年的曲折磨历,藏历木猪年的春天,一对有情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这一年,25岁的他,迎娶了20岁的新娘,并且正式以玛巴的身份,继承了阿沛家的家业。虽然他们的婚礼,并没有古老贵族们的大驾光临,社交圈的朋友们也都选择疏远这对新人。观礼宾客,都不过是家中的那些仆佣,但是,彼此深爱两人,好像对一切都不介意,此刻他们的眼中只有彼此的身影。
图为西藏爱国妇女联谊会领导。左一为军区政委谭冠三的夫人李光明,左二索康夫人,左三是阿沛才旦卓嘎,中是驻藏代表张经武夫人杨岗,右三是达赖的姐姐,右二朗顿夫人,右一是章堆巴夫人。
二排右是军区参谋长李觉夫人魏霞,其他都是西藏大贵族的夫人。
1935年,阿旺晋美与才旦卓嘎结为伉俪。婚后,他正式承袭了阿沛名号,改名为阿沛·阿旺晋美,进入贵族官员行列。他先后担任西藏地方政府昌都粮官、民事法官。1945年,35岁的阿沛被提升为孜本(审计官)。
1951年作为西藏昌都地区总管赴京谈判
阿沛阿旺晋美,阿沛才旦卓嘎和郭沫若。
几十年了,他们之间从未有过争吵,
互相扶持,互相体贴,
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爱情到了这一步,就不是什么甜言蜜语,花前柳下,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起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道路。
二位老人,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