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内容摘要: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成果越丰富,工人越贫乏的“经济事实”中引申出来的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相对立的关系。他借用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来分析无产阶级的状况,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试图以此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论证私有制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根源,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非人道、反科学的一面,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其共产主义理论,说明共产主义是必然会实现的社会阶段。

关键词:劳动异化;异化表现;私有财产;共产主义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异化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劳动异化,是指劳动在现实中发生了变异,马克思用“劳动异化”这一概念来解释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相对立的关系。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他借用德国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来分析无产阶级的状况,从而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试图以此揭示私有财产的本质,论证私有制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异化最初是经济和法律用语,黑格尔把它从经济学家们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那里借用过来,并提高到了哲学的高度。在黑格尔眼中,异化就是绝对精神的外化,也就是理念客观化其自身于自然界中。这是理念自身的运动,又是理念向自身的回归。因此,异化本身就包含了对自身的扬弃。可以看出,黑格尔的本体是理念,虽然他又称之为客观精神,但客观只是用来修饰精神的。因为:“真理就是思想的内容与其自身的符合……不好与不真皆由于一个对象的规定或概念与其实际存在之间发生了矛盾……唯有上帝才是概念与实在的真正符合。但一切有限事物,自在地都具有一种不真实性,因为凡物莫不有其概念,有其存在,而其存在总不能与其概念相符合。因此,所有有限事物结不免与毁灭,而其概念与存在间的不符合,都有此表现出来。”[1]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产生,同历史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或者说,正是基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现实,才使得马克思提出出劳动异化的理论。在十九世纪初期到中期这段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大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工场成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生产方式,这也就产生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的不可避免的历史性对立:

一方面,资本家尽可能地将工资压缩到维持工人在劳动期间的生活需要,充分利用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而且只限于保持工人后代不致死绝的程度。[2]以保证资本家的最大利润;另一方面,工人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为了贪欲而从事奴隶活动。[3]工人为了工资就必须牺牲自己的精神、肉体和时间,这使得劳动越来越片面化和具有依赖性,越来越作为一种异己的东西和工人对立。由于对工资的渴望,工人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却又衍生出生产过剩,再加上工人之间激烈的竞争,最终使得工人不是失业,就是工资降到极其可怜的最低程度。而且,因为工资越低,工人们就越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更高的工资,就越是加大自己的劳动强度,这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而异化便是在这种恶性循环中得到产生和确证的。

在劳动的异化关系中,劳动的对象化意味着劳动者创造出一个独立的与己对立的异己力量,劳动的实现表现为劳动者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制度下,劳动不是普通的劳动,而只能是异化劳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劳动产品对劳动者的异化,即物的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对立的。”3《1884经济学哲学手稿》一切劳动产品或生产资料都是由工人生产的,工人本应是它的主人,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产品却被资本家所控制,被资本家转变为资本,成为工人的异己物,资本家利用劳动者生产的生产资料反过来奴役、剥削劳动者。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一言以蔽之,工人被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所奴役了。

第二、劳动本身对劳动者的异化,即自我异化。马克思认为,老董是人本质力量的体现。一般说来,人的劳动应该是自由的、自愿的,人在劳动中得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不是主动去劳动,而是为了维持生存而不得已去劳动。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是被迫的、外在的,是对自己的否定。劳动者自主性、创造性丧失,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人,而只是被动的机器零件。这种劳动还不属于劳动者自身,这就使得劳动的异化更为明显和突出。

第三、人的“类本质”对人的异化。马克思认为,人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而动物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类。人的类本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作为人的物质食粮,包括在人的类本质当中,二是自由自觉的社会性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的第二个方面。劳动把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人通过劳动,创造改造世界,才能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即实现人的类本质。人在劳动过程中本应该是一个自证的过程,异化劳动扭曲了这个过程,自证变成了自我否定,人道变成了非人道,变成了人的世界的自我贬低。异化劳动把人的本质变成维持生存的手段。

第四、人对人的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这一事实最终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时,他也同他人相对立;人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即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无论是资本家还是工人,都被这种关系所控制,人与人相异化就也造成了资本家的异化。劳动者把自己的活动看成是一种不自由的活动,那么他是把这种活动看作替他人服务的、受他人支配的、处于他人强制和压制之下的活动,这使得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和异化。而且,资本家通过强制工人为其服务积累资本,实现劳动产品的占有,但同时,又依据这种资本的占有量,分出了不同的等级和阶层,使得资本家同别的资本家之间也存在对立和异化。

所以,综合各种异化来看,异化劳动所表现出的是人与物的异化和人与人的异化。这也就是为什么产生对抗性社会关系的原因。劳动和资本的这种对立一旦达到极限,就必然成为全部私有财产关系的顶点、最高阶段和灭亡。

马克思通过阐明私有制与异化劳动关系,同时指出异化产生的根源——资本的私有制。私有财产一方面是外化劳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尽管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当确切地说,它是外化劳动的后果”。[4]最后,马克思指出扬弃异化的手段,“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产,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5]虽然在具体怎样扬弃上,马克思并未直接给出他的方案,但已经为异化的扬弃途径指明了方向。

总的来说,马克思在《手稿》中通过剖析异化劳动,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揭示了异化劳动的最终根源——资本私有制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扬弃异化劳动的基础上,提出他心目中的和谐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中文二版第一卷



1、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86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6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1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1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0904.html

更多阅读

说《一颗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 经济学的破窗理论

说《一颗经济学》中的“破窗理论”“破窗理论”大家都很熟悉,听起来很有道理,不少人都按其行事。黑兹利特对这个理论的反驳也很有力,同样很有道理,而且看起来更有“学术道德”。这次再读《一颗经济学》,我突然想到,为什么这个黑兹利特已经

怎样认识《蜘蛛侠:破碎维度》中的四位蜘蛛侠

本人爱玩游戏,更爱了解游戏自己的文化。《蜘蛛侠:破碎维度》的宣传标语中就有一句“四个蜘蛛侠总比一个蜘蛛侠给力”(当然,这是我根据英文翻译的)。那么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四位蜘蛛侠吧!怎样认识《蜘蛛侠:破碎维度》中的四位蜘蛛侠——

《千年菩提路》解说词第1-5集全 千年菩提路43全集乐视

《千年菩提路》第1-5集(全集)《千年菩提路》第1集—白马驮经《千年菩提路》第2集—东土释迦《千年菩提路》第3集—少林寺《千年菩提路》第4集—帝国高僧《千年菩提路》第5集—法门寺《千年菩提路》 第1集—白马驮经 ·新的千年已经来

声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网友酒醉去告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