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作文获奖的奥秘十二篇 论语十二章获奖教案

·作家教作文·

参赛作文获奖的奥秘(十二篇) 原载《少年日报》“作文直通车”

儿童文学作家程逸汝

奥秘之一:内容“变异”放光彩

亲爱的同学,当你迈步走进作文大赛的赛场时,一定满怀信心,默默地说:我要获奖!我能获奖!好哇!积极主动的心态正是获奖的动力。要知道,只有你自己愿意获奖的时候,获奖才成为可能。但是,光有美好的愿望,而没有脚踏实地的苦干,灵敏机智的巧干,获奖将成为一纸空文。这里先告诉你作文获奖的奥秘之一,那就是:内容“变异”放光彩,也就是你要让你的作文在成千上万的作文中能异军突起,独树一帜。

现在,请你读一读2011年第十一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中一等奖作文《花式“猫耳朵”》中的片段——

“快到晚饭时间了,我们开始做‘小麦梨’。奶奶把和好的一大团面擀成一大张面饼,厚度不到一厘米,再切成约一厘米宽的长条。这时,最重要的道具——一把有小孔的竹筛子‘登场’了。奶奶把切好的面条用两个手掌搓成圆柱形,然后掐下约一厘米长的一段,用大拇指把它在筛子上一按,再往前一搓、一弹,一个有着凹凸不平的各自花纹的‘猫耳朵’就滚了下来。就这样,一掐、一按、一弹……不一会儿,桌上就聚起了一堆可爱的花式‘猫耳朵’。

“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根面条,搓成圆柱形后,掐下一小段,用大拇指把它在筛子上一按,哎呀!太用劲了,小面团全嵌进了筛孔。奶奶看了直乐。再来一次!我又掐下一小段,这次按的劲小了些,再往前一搓,哈,终于卷成‘猫耳朵’的样子了!没想到奶奶说:‘你压的力太小,面不够薄,‘耳朵’里还是实心的,这样不容易煮熟,也不容易入味。’我又试了几个,结果就是控制不住力量,不是太轻,就是太重。”

一篇篇写家庭食品制作的作文似雪片飞来,然后,上面这篇描述“花式‘猫耳朵’”的作文却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名副其实的“内容‘变异’放光彩”的作文。这样的作文,获奖便成为必然的结果。

那么,怎样让参赛的作文达到“内容‘变异’放光彩”的目标呢?

首先,文如看山不喜平。文章就像波浪一样,要有起有落、有高有低才会精彩。内容只有不断变异,才能把平常生活写得“不平常”,写得与众不同。请你再读一读2011年第三届少年日报杯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中一等奖作文《我喜欢的一个地方》中的片段——

“每当走进浴室,我就会觉得自己仿佛走上了一个舞台。在这里,我可以尽情地歌唱。

“在洗澡的时候,我会觉得身旁的一块块瓷砖就是琴键,水珠溅在上面,就是按下了琴键,浴室美妙的旋律响起来了!与此同时,我把花洒举在胸前,然后微闭双眼,用柔柔的声音演唱一首又一首歌曲……在热腾腾的水汽中,在像雪花一般飞舞的肥皂泡沫中,我仿佛就是一个闻名中外的‘歌唱达人’。”

作文描述“我”在浴室洗澡的情景,内容新颖,想象奇特,妙趣横生,写出了平常洗澡生活的“不平常”,符合“内容‘变异’放光彩”这一作文获奖的必备条件。

第二,写好内容变异的关键在于对生活的勤思考、善发现。当你想写一篇表达爱妈妈的参赛作文,自然会想到:如何爱妈妈?不能说空话,而要有行动,于是,想到妈妈下班回家肚子饿了,送上一只面包吧!凭这样的想法写作文,显然没有内容“变异”,因为只写了平常的生活,而没能写出生活的“不平常”。

第三,一定要让参赛作文有内容“变异”的细节。比如,有篇获奖作文写“我”送面包给妈妈吃。如何将这“平常生活”写得“不平常”?小作者增添了内容“变异”的细节:妈妈累了,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我”做了一辆“坦克”面包,静静地守候在妈妈的身旁。妈妈一醒来,“坦克”就开进了妈妈的大嘴巴。生动、传神的细节不是将“爱妈妈”的中心鲜明地凸显出来了吗?

亲爱的同学,让你的参赛作文内容“变异”放光彩,获奖的可能大大的有!

奥秘之二:发现生活“新亮点”

亲爱的同学,你该知道,获奖作文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发现生活“新亮点”。它的意思是发现平常生活中的“不平常”,这“不平常”往往就是生活的“新亮点”。

现在,请你读一读2011年第十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作文《从“0”开始》中的片段——

“妈妈用我的水彩笔在纸上写了一个‘0’,问我:‘这是什么?’。

“我抬头,不解地望着妈妈:‘这是“0”,就是“没有”啊。’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0代表着没有,它总在提醒着我们,在知识面前,只有当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才会觉察到自己的渺小和浅薄。只有你真正认识到老师教的内容,你根本就没有学会的时候,你才会觉察到自己的差距,才会明白粗心大意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完全学会。只有这样,你才能改进你对知识的不严谨、不重视的态度,才能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学好知识。

“我低下了头,看着妈妈写的‘0’,羞愧的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想起自己用水彩笔画的那串小脚印,它们曾经是那样整齐;再想起每次上课时的不认真听讲,想起自己对待作业的马虎态度,想起自己对学习的‘差不多’心理,想起为自己的错误找的诸多借口……我猛然惊醒:我对待学习的态度从来就没有脚踏实地过。”

这一片段借妈妈之口,将“0”的含义发挥得酣畅淋漓,面目一新,体现了“发现生活‘新亮点’”,获奖便成为理所当然的美事了。

生活中蕴藏着好多“新亮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这里给你一个写获奖作文的“三眼”智慧点:肉眼,心眼,慧眼。写获奖作文就要用好三只眼睛。“肉眼”让你看到什么?“心眼”让你想到什么?慧眼让你发现什么?请读2010年第十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三等奖作文《喜欢‘88’》,不难看出用“三眼”写的内容:“每当掀开钢琴的琴盖时,总会有88个琴键映入我的眼帘。那洁白的与乌黑发亮的琴键交织在一起,织成了一条黑白相间的锦缎,经阳光一照,亮得晃人的眼。”这是用“肉眼”写出来的句子。“我非常喜欢这样陶醉在音乐里,因为这会给我带来在仙境里般的享受。这是88个琴键给我带来的快乐。”这是用“心眼”写出来的句子。“看,88多么像两根麻花呀,即使闻不到香味,也能使人馋涎欲滴;它又像四条蛇,弯着柔韧的身躯,头尾相连组成图案;它还像两个胖乎乎的、可爱的葫芦娃……”这是用“慧眼”写出来的句子。“三眼”中,要数“慧眼”的句子最精彩,它表达的常常是生活“新亮点”,也是作文获奖的重要依据。

那么,写参赛作文怎样才能发现生活“新亮点”?

首先,求同更求异。在作文中,“求同”是不招而来的,“求异”却得来不易。“我望着妈妈,突然,我看到了妈妈眼里的花,这是妈妈激动的泪花。”这一含情的表达正是“求异”的结晶。“流鼻血”本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没有人会想流鼻血的,但是,有篇获奖作文题目偏偏是《好想流鼻血》,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作者发现自己一流鼻血,妈妈就会讲动听的故事。这一来,貌似“好想流鼻血”,实则“好想听故事”,作文描述的生活不就有了生活“新亮点”吗?

第二,见大更见小。“见大”是观察生活的“面”;“见小”是捕捉生活的“点”。“点”就是生活的细节,也是生活“新亮点”。有篇获奖作文写女老师连衣裙上的纽扣掉了,“我”到草坪上摘了一朵金色的小野花,插在扣眼里,于是,老师的连衣裙上就有了一粒花纽扣。这一“见小”不是生活的“新亮点”吗?

第三,想“一”更想“三”。“一”和“三”是指写作文前的念头。要是想一个念头就写,往往发现不了生活“新亮点”。要是想三个念头再写,便能将三个念头作一番比较,发现生活“新亮点”的概率就大。

记住:发现生活“新亮点”的作文内容与众不同,思路别出心裁,获奖是理所当然的,而那种没有生活“新亮点”的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自然与获奖无缘了。

奥秘之三:描写多问“怎么样”

亲爱的同学们,参赛作文写的是记叙文,描写是表达内容必备的写作手法。你想描写“皮大王”吗?马上会写出“小陆同学是我班有名的‘皮大王’”,但是,这样的句子只不过介绍了小陆同学是谁。要是用上“描写多问‘怎么样’”:小陆是个怎么样的“皮大王”呢?于是就会写出描写“皮大王”的句子:“他矮矮的个子挺灵活,喜欢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咯咯咯地笑。”瞧,“皮大王”的模样是否立马呈现在你的眼前了。

现在,请你读一读2010年第九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泡小鱼泉》中的片段——

“过了一会儿,一条小鱼看着我挺可爱的,就离开鱼群,向我游来了。它慢慢地游到我的脚边,然后飞快地冲到我的脚背上咬了一口。我下意识地收回了脚。那种感觉怪怪的,像被针尖刺到,可又没有那么疼;像被电流电到,可又没有那么麻。我正想着,许多小鱼哗地一下游过来了,顿时,我的双脚像各被一团黑色‘包围’了,有一些动作慢的小鱼想侧着身子挤进来呢,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了它们肚子上的那几条白线。”

读了上面的作文片段,你仿佛亲眼见到了一条小鱼以及许多小鱼游到“我”的脚背的情景,体验到脚背怪怪的感觉。这不就是描写的妙用吗?“描写多问‘怎么样’”能让你的参赛作文不会再犯内容不具体的毛病,而会写得实实在在,有血有肉,让读者觉得身临其境,获取真实的生活体验,作文的感染力自然就强烈了。

怎样学会“描写多问‘怎么样’”这一奥秘呢?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问“怎么样”。不管写人还是写事,不管写物还是写景,“怎么样”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思考。比如,你来到公园里,看见鸟笼里有一只金丝雀。这时,你就可自问“金丝鸟怎么样”,描写金丝雀的句子便会出现:“全身的羽毛是金黄色的,只是头部、颈部有些泛红,色彩鲜艳。眼睛像两粒小豆子,黑黑的。爪子像钩子一样,可以牢牢地抓住笼中的竹架,站住身子。”其次,从文章阅读中多留意“怎么样”。比如:“远望北戴河的海滨,天边飘着几朵淡淡的白云,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许多只挂着白帆的渔船荡漾在远方,海鸥迎着阳光,张开双翼,自由滑翔……”这是获奖作文的小作者多问“怎么样”后写出来的描写句,可以领会一下,也可仿效一下。还有在作文表达时多运用“怎么样”。总之,要想让参赛作文获奖,必须养成善于描写的好习惯。

有篇获奖作文《笔落进垃圾桶的那一刻》,将“那一刻”中的人物描写得神态毕现,惟妙惟肖,也是学用了“描写多问‘怎么样’”这一奥秘。请读下面这篇作文的片段——

“我拿着红笔用力一甩,墨汁不偏不倚正好落到了好友熊韵身上。我一惊,边向她道歉,边试着擦去墨汁。她或许是开玩笑,把红笔扔进了垃圾桶的凹槽中。那一刻,我像在看慢镜头,看着笔落进了垃圾桶,看着那友谊落了进去。我想告诉她我多难过。突然,我把她的尺放在垃圾桶的最上面,便跑回座位,泪珠啪嗒啪嗒往下掉。她或许只是开玩笑,但她不知道,这份友情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抬头看了看熊韵,她也在哭,泪珠砸在地上,砸出一个个小坑。”

上面的作文片段将题目中的“那一刻”描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细致,描写的细节都是随着多问“怎么样”而层层展示的。我们不妨将“怎么样”一一排列:“红笔用力一甩”怎么样?“我一惊”怎么样?“她……把笔扔进了垃圾箱”怎么样?……一个个“怎么样”好比一把把智慧的钥匙,开启作文“描写”宝库的大门。于是,一个个描写句组成的作文靓丽的风光便清晰地展示了!

努力吧!你离开作文获奖的目标又近了,近了……

奥秘之四:选材巧用“路路通”

亲爱的同学,思路开阔、组合材料灵活是获奖作文的又一特色,这就要学用“选材巧用‘路路通’”这一奥秘,它将让你的参赛作文在评奖活动中发挥神奇的功能。

也许你会问:“路路通”是什么意思呀!“路路通”是指一种拓宽作文选材范围的能力。不管写人的外貌,物的形态,事的细节,景的特征,都能将所选的材料一路一路通向作文的题目和中心。这一来,思维扩散了,自然拓宽了作文选材的范围。比如:有篇获奖作文《看立体电影》中写到:“我”进场前到小店买了一袋爆米花。这一细节是否跟中心和题目无关呢?这就要看你怎么写了。当巨大的恐龙迎面扑压过来时,“我”吓得蹲下身子,爆米花撒了一地。这爆米花不就成了表现“我”惊恐心情的细节?这一细节又通向题目和中心,成为运用“路路通”的范例。

现在,请你读一读2009年第七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抱大”的思念》中的片段——

“爷爷给了我快乐的童年,他让我的童年充满欢声笑语。

“听大人说,在我小时候每个早上爷爷总要带我出去溜达溜达。奶奶让爷爷把我放在小车里,爷爷却说:‘站得高,看得远,让劼劼站在我手上,看看外面的世界。’说着就抱着我出门了。由于那个时候市场还没有造好,所以一些卖菜的老奶奶都在市场外面叫卖。爷爷抱着我经过那里的时候,总要和那些老奶奶打个招呼,而她们总是说:‘“抱大”又来了,不怕爷爷累吗?下来自己走。’我不知怎么回应,而爷爷笑一笑就抱着我继续走。

“经过草地时,爷爷总把我举得高高的,让我感受阳光的温暖。我每天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看到花草树木,感到世界很美好,可每当我想起那些老人叫我‘抱大’,就不乐意了。一天,我为此事拿爷爷撒气。爷爷耐心地对我说:‘她们是看着你在我的怀抱里一天一天地长大的呀!她们是喜欢你,所以才叫你的。不喜欢你的话,她们就不理睬你了。’听了爷爷的话,以后遇上她们,我都会很有礼貌地叫她们‘奶奶’。

“每当无聊的时候,我会让爷爷给我玩‘跷跷板’。爷爷把脚并在一起,让我坐上去。我紧紧地抱住爷爷的脚,爷爷把我跷上跷下。爷爷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可我不知体谅,还哈哈大笑,吵着继续玩。”

读了上面获奖作文的片段,你一定会说:太棒了!童年生活快乐自在,那么丰富多彩!你说对了:“爷爷抱着我出门”、“爷爷总把我托得高高的”、“爷爷把我跷上跷下”,这一切的一切,全都通向“爷爷给了我快乐的童年”这一中心,“路路通”在作文中发挥了开阔思路、丰富内容的功能,为作文的获奖作出了贡献。

也许你又会说:“路路通”真好,可是,能把握吗?回答是:能!只要有正常大脑思维功能的人都能把握“路路通”,就看你想不想把握,能不能做把握“路路通”的有心人了。

也许你又会问:怎样才能用“路路通”拓宽选材的范围?记住:万物为我用,作文路路通。这话的意思是:世上所有事物都能用来写作文,就看你能不能将事物通向作文的题目和中心。这么一想,还有谁不会用“路路通”呢?

究竟怎样学用“路路通”呢?首先,写参赛作文时不妨多角度“换位思考”,诸如:写人的增添事件,写景的移步换景,写物的多种特征,写事的波澜起伏,全是多角度“换位思考”的方式。

其次,写参赛作文时留意将“走题”转为“切题”。作文《“哭鬼”》中这样写着:“班上的滑稽大王表演了一段滑稽戏,逗得大家都笑了,‘哭鬼’呢?看她笑得合不拢嘴巴。”不知不觉地,“哭鬼”变成“笑鬼”,显然成了走题句。倘若用上了“路路通”这一招,完全能将“走题”转为“切题”:“‘哭鬼’呢?竟比刚才哭得更厉害了!”

再有,训练作文思考的灵活性。有了“路路通”,面对作文题目,不再目光如豆,不再鼠目寸光,而是眼观四方,耳听八面,思如潮涌,这样便能训练作文思考的灵活性。久而久之,随手粘来的生活细节都能通向题目和中心。

请你记住:选材巧用“路路通”。一旦作文写活了,闪光了,获奖大有希望啊!

奥秘之五:借物传情情自来

亲爱的同学,不少参赛作文的题目都与物有关,比如:2011年第三届少年日报杯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专题中就有写物的赛题《我喜欢的一张照片》、《我喜欢的一件学习用品》、《夏天的树》、《雨伞》……等,题目中的“照片”、“学习用品”、“树”、“伞”不都是物的名称吗?

读着一篇篇写物的获奖作文,你会感到小作者并未将物的特点及用途作为描述的重点,而是用含情的语言,借眼中的物传心中的情,即利用物品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借物传情情自来”。比如:“放学回家,我走到阳台上,发现一棵花树的桠枝上停着一只蜻蜓。它是不是我昨天放掉的一只?它也在牵挂我吗?”这是借蜻蜓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现在,请你读一读2011年第三届少年日报杯小学生现场作文大赛中的获奖作文《夏天的树》的片段——

“夏天的树,是会说话的。它的嘴巴是那些知了,总是在不停地唠叨着。粗粗听来,它们是在叫:‘热啦,热啦,天热啦!休息,休息,休息一会儿吧!’于是当你走过树的身边时,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在它撒下的绿荫中休息休息。

“夏天的树,是会走路的。树荫是它的脚步。人们跟着它走,便能在炎炎夏日里摆脱炎热与焦躁,享受清凉的滋味:‘阴凉啊!真阴凉!’

“夏天的树,是会演奏的。树叶是它的乐器。风儿吹来,这些树叶便给树荫下的人们带来一支又一支乐曲。那曲子时而舒缓,时而激昂……人们不禁感叹:‘惬意啊,真惬意!’”

这篇作文之所以能获奖,就是因为借“夏天的树”传递了“我”喜欢夏天的树的感情,也就是采用了“借物传情”的手法。在小作者的心目中,“夏天的树”已不是一般的自然景物,而是“会说话”、“会走路”、“会演奏”的好朋友,具有无私精神的好朋友,可见“借物传情请自来”对作文的获奖有多么重要!

也许你会问:“借物传情”情感一定会来吗?当然一定会来。不过,你必须熟悉“物”,而且将“物”伴随着你的生活经历以及爱憎分明的态度一一写下来。要是对“物”无动于衷,那就谈不上“借物传情”了。请你读一读作文《鸟伴侣》的片段,再体会一下用“借物传情”写出来的作文是什么样的:“我喜欢‘鸟伴侣’。每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它就叽叽喳喳地叫起来,好像在说:‘亲爱的小主人,快让我来陪伴你吧!’这时,我会喜滋滋地站在鸟笼前,说:‘亲爱的“鸟伴侣”,我也见到你啦!我也需要你来陪伴我呀!’”

怎样用“借物传情”写好获奖作文呢?

首先,面对写物参赛作文的题目,你不妨边回忆边品味。鲜花有香味,蜂蜜有甜味,作文有情味。这“情味”从哪里来?可以边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边尝尝感情的滋味。不知不觉中,“借物传情”的内容便悄悄地来了。

其次,你不妨边叙述边抒情。当你边叙述自己发现的有意思的事情,边抒发自己对这一事情特有的感情。在这一过程中,看看有没有可借用的物品。比如:一张贺卡,一块橡皮,一片书签,一本图书……都可用来作为传情的凭借物。

再有,你不妨边借物边传情。你读过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对行驶在长江上的众多的帆船视而不见,唯独见到友人乘坐的帆船,这就表达了与友人惜别的深情厚谊。李白是不是也在用‘借物传情’这一奥秘呢?

记住:“借物传情请自来”,在参赛作文的赛场上,你又多了一个奥秘,离获奖的目标自然又近了一步。

奥秘之六:小小材料大主题

亲爱的同学,获奖作文选取的往往都是平常生活中的小材料,但是,意义却不小。对此,我们把它称为“小小材料大主题”。比如:从“积蓄洗衣机流出的清水冲洗马桶”想到“勤俭节约的美德”;从“发新书的班长将一本封面受损的书留给自己”想到“宁可自己吃亏,多为别人想想的品格”;从“外婆生日那天,我特地替外婆洗脚”想到“尊敬老人”;从“一个小女孩从轿车上下来,将垃圾袋扔进废物箱”想到“爱护城市的美德”……这不全是“小小材料大主题”的获奖作文的构想吗?

在众多的获奖作文中,像“小小材料大主题”这类作文不胜枚举。现在,请你读一读2010年第九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中的获奖作文《七彩的教师节》中的片段——

“上课铃声终于响了,舒老师走进了教室。大家都急切地问:‘舒老师,今天你的任务是什么?’舒老师笑了笑,说:‘奉上一堂好课,希望大家都能喜欢这堂课哦!’

“开始上课了,这节是作文课,舒老师居然就让我们写写教师节。她先回忆了她度过的一些难忘的教师节,接着鼓励我们谈谈今年教师节给自己的感受。

“为了引导我们写作文能抒真情、表真意,舒老师提议由她‘拥抱一个学生’,再请这个学生谈感受。当时,全班同学都愣住了,大家都有点难为情呢!

“舒老师好像看透我们的心思似的,说:‘不是谁都能被我拥抱的,你们要把握机会哦!’大家脸上的羞涩一扫而空,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

“幸运儿张毅和舒老师拥抱后,说:“没拥抱时,我有点紧张,但在拥抱时,紧张感一下子没了,一种温暖的感觉拥上心头,像被妈妈抱在怀里一样。我真希望老师能经常给我们拥抱!”她的话音一落,一些同学便如潮水般地拥向舒老师,争着抢着要和舒老师拥抱……

“啊!七彩的大转盘转起来吧,转出美好的师生情,转出快乐的校园生活!”

这篇获奖作文只写了教师节舒老师和学生拥抱的小事情,却表现了“美好的师生情”、“快乐的校园生活”的大主题。这一来,作文便有了深刻的意义,闪光的思想,成为“小小材料大主题”的范例。

“小小材料”从哪里来?“平常生活身边事”永远是小小材料的源头。比如:夏天的夜晚,奶奶在大树下乘凉,孙儿悄悄送上一把芭蕉扇,端上一碗绿豆汤。这一“小小材料”不是能表现尊敬老人的品格吗?又如:暑假里,有个同学来到乡下外婆家,帮外婆数鸡,但是,几次数鸡都数不清,这一“小小材料”不是也能反映农村副业发展的兴旺景象吗?再如:整幢大楼突然停电了。有个同学想到邻居小朋友正在做功课,便送上一支闪光的生日小蜡烛,还帮助小朋友解答了难题。尽管失去了小蜡烛,却增添了童年的友谊。这不也是在用“小小材料大主题”这一奥秘吗?

“小小材料”为什么能表现“大主题”呢?因为作文有个很管用的表达技巧,那就是以“小”见“大”,即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让作文写的是小事情,表现的是大主题。于是,叙事与悟理得到了较完美的统一,实现作文获奖愿望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怎样用好“小小材料大主题”这一招呢?

首先,“小小材料”最好来自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那样会有真情实感。写下来,就会真实可信。这是表现大主题的重要条件。要是道听途说,甚至胡编乱造,就会内容不真实,怎么还能表现大主题呢?比如有个同学在《我的老师》这篇作文中描述老师家里的环境:“墙上贴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试想,老师的家里怎么会有这种布置?这就不真实可信。

其次,善于以“小”见“大”。就拿“捡起一分硬币”这件小事来说,可以写成一篇作文《他的心中有国徽》,不就能表现“从小热爱祖国”这一大主题吗?这样的作文就是以“小”见“大”。

再有,敢于弃旧图新。有的小事情,从一个角度看是旧材料,但联系社会的改革现状,会有新意。比如作文《作客》的大意是:“我”忘带钥匙,家里也没人,只好到邻居王叔叔家作客。于是,从室内摆设到桌上菜肴,无不一一显示王叔叔家的富裕生活,甚至连摩托车也好像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急驰……。本来,“作客”是一件尽人皆知的旧材料。现在,“作客”反映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富裕生活,也反映人们精神面貌的变化,这不就有了新意吗?

“小小材料主题大”,掌握了这一奥秘,作文的获奖指日可待了。

奥秘之七:发现生活小细节

亲爱的同学,获奖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众多的同题作文中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如何能到达与众不同的作文境界呢?不容忽视的奥秘是:发现生活小细节。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作文题目,要是你光从大处着眼,那么,生活给你的印象几乎是差不多的,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要是你能见大更见小,善于发现生活小细节,那么,作文获奖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现在,请你读一读2010年第九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中的获奖作文《电梯里的笑声》的片段——

“‘嗨,海宝!’走到楼下,我突然发现大门上贴了一个海宝。它是世博会的吉祥物,传递着快乐、和谐、美好。自从它诞生后,我就喜欢上了它。瞧,海宝穿着一身水蓝色的衣服,圆圆的眼睛满含笑意,一撮时髦的翘发让它更显活泼、可爱。

“‘海宝,你好,欢迎来我家!’我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它。

“打开大门,我走到电梯口,正巧,电梯正在一楼。门开了,大家走进了电梯。我在走进电梯前,回过头想和海宝说声‘再见’,却发现大门外站着一位阿姨,她一手扶着自行车,一首在衣兜里找着什么。一位胖胖的小妹妹站在一边撅着嘴。

“‘阿姨一定是在找钥匙,她要扶车,要照顾妹妹……’

“‘小姑娘,发什么愣呀?快进电梯吧!’电梯里的人催我了。

“‘哦!’我又回头望了一眼,看见海宝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它一定在期待我做什么……

“‘我去帮阿姨开门,你们先上吧!’我说完,跑到大门口,按下按钮,拉开了门。阿姨先是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继而一个劲地说:‘谢谢,谢谢,你真是个好孩子!’

“我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说:‘不用谢,不用谢!’”

多么精彩的描述,描述的是被称为“海宝”的吉祥物。“水蓝色的衣服”、“圆圆的眼睛”、“一撮世贸的翘发”,这是海宝外貌的“小细节”;“……海宝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这是海宝生神态的“小细节”。这些“小细节”的发现成为“我”帮阿姨开门的原由,凸显了作文的思想意义。评委们将这样的作文选入获奖的行列该是情理之中的。

读到这里,你该明白“发现生活小细节”这一奥秘对作文获奖的作用有多大呀!它能让作文内容与众不同,思路别出心裁。如果说作文避免不了“大同小异”,那么,有“发现生活小细节”特色的作文,淡化的是“大同”,强化的是“小异”。作文一旦有了不同寻常的“小异”,获奖的曙光就渐渐升起了。

怎样学用“发现生活小细节”这一奥秘呢?

首先,养成“求同更求异”的思考习惯。要知道,在参赛作文中,“求同”是不招而来的,“求异”却得来不易。请读获奖作文《送海风》中的“小细节”:“我把塑料袋留个小口,迎着风快速地奔跑,风把它吹得鼓鼓的,然后赶紧系上塑料袋口。我们各装了满满一袋,跑回船舱让靳佩璇闻海风。靳佩璇闻了闻我的塑料袋说:‘甜味的。’噢,这个塑料袋装过果酱;又闻了闻王安宁的说:‘面包味的’,哈哈,这里面装过面包;再闻了闻陈曼嘉的说:‘肉味的’,原来里面装过火腿肠……”没想到吧!给患病同学靳佩璇送海风,竟送来了各种各样食品的味道,让靳佩璇闻到的是海风,真正感受到的是同学们真挚的情谊。”这一含情的“小细节“正是“求异”的结晶。

其次,养成“见大更见小”的观察习惯。“见大”是观察生活的“面”;“见小”是捕捉生活的“点”。“点”就是生活的“小细节”。请读作文《“小气鬼”》中的“小细节”:“……在学校开展为云南小朋友帮困活动时,程校长亲自捐了50元。这时,家财万贯的戴高乐走上了讲台,只见他慢慢地掏出10元大钞。大家正想为他拍手叫好时,他马上说:‘找我9元钱!’原先鸦雀无声的教室里,刹时爆发出一阵喧闹的哄笑声。”这一捐款动作、对话的“小细节”将“小气鬼”写得栩栩如生,活龙活现。

再有,养成想“一”更想“三”的选材习惯。“一”和“三”是指写作文前的念头。要是想一个念头就写,往往发现不了有新意的“小细节”。要是想三个念头再写,便能将三个念头作一番比较,发现“小细节”的可能性就大。

“发现生活小细节”这一奥秘记住了吗?记住了就要用上哦!用上了获奖将是随时可能到来的呀!

奥秘之八:描述人物“一瞬间”

亲爱的同学,参赛作文常常要写人物,各种各样的人物。怎样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龙活现?这里的奥秘是:描写人物“一瞬间”。你一定会问:人物的“一瞬间”是什么意思?

当你走在小区的林阴道上,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拎着一只塑料袋,弯腰捡起草坪上的废纸。这“捡废纸”的镜头就是人物的“一瞬间”。发现它,描写它,一篇写人物的有可能获奖的作文也许很快地从你的笔下诞生了。

现在,请你读一读2010年第九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中的获奖作文《春雨中的开心瞬间》中的片段——

“我撑着小花伞,漫步在春雨中,踩着小水洼里的水。

“‘沙沙沙、哗哗哗、沙沙沙、哗哗哗……’春雨滴落的声音、踩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就像一首动听的歌。这时的我,心情好轻松。

‘呱呱呱’,耳边传来一阵青蛙声。

“我好奇地走过去,蹲下身,把小花伞挪过去,想为它遮雨,可谁知小青蛙却鼓着两只大眼睛,跳开了。哦,原来你和我一样,喜欢春雨呀!

“我咬咬牙,抛开了我的小花伞,像个疯子一样在春雨中跑起来。

“春雨好调皮,拼命追着我,抚摸着我的头发,抚摸着我的衣服。我干脆停下来,任凭春雨轻轻吻着我的脸。春雨的吻凉凉的,我好喜欢。我闭上了眼睛,好好享受着自由的时光。

“此时此地,没有学习的压力,我真开心……”

读了上面的获奖作文片段,你是否感受到“我“在春雨到来时一瞬间的开心?这“一瞬间”能将人物的行为十分细致地描写出来,然后,抒发人物“一瞬间”的思想感情。这一来,人物的行为与感情两相交融,评委便能强烈感受到作文的魅力。

怎样在参赛作文中用上“描写人物“一瞬间”?

首先,学会随机观察。试想:生活中随时会有人物的“一瞬间”,只要你能随机观察。比如;掺扶盲人乘车;拉着风筝奔跑;齐心协力划船;拉大嗓门唱歌;沿着小河散步……等,不都是人物的“一瞬间”吗?学会随机观察后,你不妨试试自己描写人物“一瞬间”的笔力,能否面对一个个写人物的题目,诸如:大笑的叔叔;挨打的小胖子;浇花的园丁;跑步的爷爷……马上选中一个,联想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形成表达人物“一瞬间”的思路。这一来,你便能对参赛作文中写人物的命题应对自如,马到成功。

其次,学会动词扩句。描述人物“一瞬间”往往离不开动词的运用。我们不妨选中描述人物的动词,把动词扩展成句子,就能显示出人物的“一瞬间”。比如:将“关”字扩展成“小英冒雨去关窗”;将“种”字扩展成“阿姨在小区种树”;将“踩”字扩展成“小刚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等。这一来,人物的“一瞬间”便来到了你的眼前。

再有,学会理解意义。光有人物的“一瞬间”,还不能成为能获奖的作文,必须思考、理解人物“一瞬间”的意义,作文才能有明确的中心。比如:当你要描述一位老爷爷正在小区“捡废纸”的动作,怎样将这一动作的意义显示出来呢?要是你见到过“小区是我家,大家都爱它”的标语,那么,你一定会想到老爷爷“捡废纸”的动作就是保护小区环境卫生的模范行为,不知不觉地,人物“一瞬间”的意义就显示出来了。又如:由“他站在大树下听小鸟唱歌”理解爱小鸟的悠闲心态;由“她俩合撑一把伞”理解童年伙伴的友情;由“敲响队鼓咚咚响”理解少先队队鼓手的精神面貌等。

把握了“描述人物‘一瞬间’”这一奥秘,遇到写人物的参赛作文题目,便能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奥秘之九:“童趣”显露童真来

亲爱的同学,纯真的童趣来自于童心,童心意味着儿童自己对生活的发现、感受,让朴实无华的感情如汨汨流水自然地流淌着,没有半点假情假义,没有一丝矫揉造作,更没有“小人说大话”的弊端。是的,作文一旦用上了“‘童趣’显露童真来”这一招,获奖的概率必将大大提高。现在,请你读一读2010年“第九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作文《我不要吃“螺丝”》的片段——

“不久后的一天,外公去阳澄湖买大闸蟹。我放学回到家,外婆神秘地告诉我:‘宝贝儿,今天晚餐有好吃的东西哦!’

“一听到这话,我的口水就快要流出来了。我着急地问:‘是什么好吃的呀?’

“外婆揭开锅盖,我一看,哇,好多红艳艳、油光光的大闸i蟹呀,真香!”

“‘还有你没吃过的呢?’外婆笑着说道。

‘还有什么呀?快说快说!’

“‘大螺蛳。’

“‘啊,螺丝,还是大的!’我大吃一惊,连忙摆手,‘算了,算了,这个东西我还是不吃了。’

“‘为什么呢?’外婆奇怪 地问道。

“‘螺丝嘛,我知道,就是拧在我滑板上的东西!那东西,我小孩子怎么咬得动呢?’我认真地解释道。

“外婆和一旁的妈妈听了,笑得直不起腰:‘傻孩子,这个螺蛳可不是你说的那个螺丝呀!’’

这一获奖作文片段写了“我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误将“吃螺蛳”听成了“吃螺丝”,写的是童年的傻事,表达的是儿童特有的童趣,这就使作文选材别出心裁、与众不同,而这恰恰是作文获奖的必备条件。

纯真的童趣光彩照人。这里的“光彩照人”是夸张的说法,其实是让作文的内容打动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比如:“我看到影子老是跟着我,我跑它也跑,我跳它也跳,真调皮!可是影子有个改不了的坏毛病,不管跟它说什么,就是不理我,像个哑巴,真会气人!”读了这样的作文你是不是又感受到了纯真的童趣?又如:作文《挂电话》的片段:“记得5岁的时候,一天,我生病了,突然,电话玲响了。我拿起电话筒刚一听就挂上了。爸爸很奇怪,问我为什么,我气呼呼地说:‘我都生病了,来电话的人还说‘你好啊!’”这不也表达了纯真的童趣吗?

怎样把握“童趣显露童真来”这一奥秘?

首先,多问大人童年的趣事。每个大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一定会有自己的趣事。只要多问问,自然能知道有“童趣”的事情,从中获取有“童趣”的句子。比如:“云是棉花糖,我真想上去吃个饱。彩虹没出来,我搭什么桥上去呢?”“我感冒了,鼻子一直打雷,还下雨不停呢?头发热了,像刚蒸好的包子,热烘烘的。”“山是个不害臊的孩子,一天到晚在撒尿,在许多游客的面前,照样的撒。如果山是我的弟弟,把他抓来打屁股。”……收集了这类富有童趣的句子,就不愁写出“‘童趣’显露童真来”的获奖作文了。

其次,阅读“儿童笑话”。经常阅读“儿童笑话”,也能让你获取“纯真的‘童趣’”。比如:“孩子,别把手指含在嘴里,多不卫生啊!”“可是妈妈,您不是说这是‘食指’吗?”

再有,多想发生在自己生活经历中的傻事。小时候,由于年幼无知,往往会干出大人不可能干的傻事,这正是童趣在闪光,在传递儿童的感情。比如:“宝宝闭着眼睛照镜子,说:‘我在看我睡觉的模样。’”又如:“小时候,有一天,爸爸在厨房里煎龙虾片,要我拿一只最大的碗,我却端一只脸盆给爸爸,还说‘这是世界是最大的碗’!”

“‘童趣’显露童真来”,这一奥秘对作文获奖有用吗?你一定会说:有用,太有用了!

奥秘之十:叙事悟理中心明

亲爱的同学,每次作文大赛,你都会遇到叙事的赛题,诸如:《书迷的故事》、《生活处处有课堂》、《照片中的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等。面对叙事的题目,你该想到“叙事”必须“悟理”,“悟理”才能凸显作文的中心。倘若一味埋头“叙事”,不让叙述的内容紧扣作文的中心,就会出现走题句,甚至犯中心不鲜明的毛病。试想,有毛病的作文还能获奖吗?显然,把握“叙事悟理中心明”这一奥秘,能使你的参赛作文内容充实,思想深刻,中心鲜明,自然就有可能列入获奖的行列。

现在,请你读一读2007年第三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奖作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片段——

“就在这时,妈妈曾经教过的小张同学来了。听哥哥姐姐们说,它小时候学习不用功,还很调皮,妈妈经常去他家家访,并帮他补习。现在,它已经是公司里的生产主管呢!它刚从日本进修回国,听说有着个聚会便马上赶来了。

只见他先对妈妈深深地鞠了三躬,然后说:‘沈老师,我小时候给你添麻烦了。’

“妈妈刚止住的泪水又一次夺眶而出。我觉得妈妈真是了不起!

“从他们的交谈中,我知道这些哥哥姐姐可有出息了,有的快大学毕业了;有的在英国读书,趁寒假回国过年;有的过完年要到澳大利亚留学……

“欢乐的时刻总是短暂的,该告别了!同学们一个个和妈妈亲热拥抱,大伙儿还在公园门口拍了好几张‘全家福’。当同学们一字排开,齐声说‘沈老师,再见’时,妈妈再次热泪盈眶。这时,我想到了一句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这一获奖作文的片段记叙了如今成才的学生与“我”的妈妈沈老师相聚的事情,悟出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理,凸显了“教师培育学生成才”的中心,成为把握“叙事悟理中心明”这一奥秘的范例。

现在,你该明白:“叙事悟理”就是以“理”作为叙事的线索,随着事情的发展,“理”就渐渐显露出来,好比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比如:作文《一幅水粉画》叙述了“我”画大熊猫啃竹笋画时,被同桌不小心碰撞,造成画面的损害。悟出的“理”是:友谊比金子还宝贵。是的,画脏了,可以再画一幅,友谊却不能丢掉呀!这一“理”与作文的中心常常是一致的。又如:作文《逛超市》的片段:“这时,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现烤现卖的电烤鸡。我说:‘鸡不可失,时不再来’,妈妈,买下吧!’于是。妈妈就买下了电烤鸡,满载而归。我不禁赞叹道:‘超市给人们带来了便利!’”这尾句“超市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就是逛超市悟出来的“理”,也就是作文的中心。“理”与“中心”又取得了一致。如此看来,“悟理”与“中心”常常是一致的。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叙事”必须与“悟理”有内在的因果联系。否则,就会犯“悟理”牵强的毛病。比如:作文《我的老师》叙述老师关爱同学的事情,倘若悟出“我长大了也要当个受同学爱戴的老师”之理,岂不游离了作文的中心。这一来,当然就谈不上中心鲜明了。

怎样学会“叙事悟理中心明”这一招呢?

首先,学会“先叙事,后悟理”。养成思考“叙事”与“悟理”因果联系的习惯。比如:从“参观网页制作展览”想到“信息社会,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从“画一幅香港美景的水彩画”想到“香港的未来一定更加繁荣昌盛、绚丽多姿”;从“独自度过暴风雨的夜晚”想到“难忘的夜晚锻炼了我的胆量,使我的勇气大大地提高”……等。倘若未叙事先悟理,则会让读者感到空发议论,作文的内容就不充实了。

其次,学会“叙事为主,悟理为副”。倘若悟理的文字太多,就会冲淡叙事的内容,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再有,学会“悟理文字言简意赅”。比如:“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耐心,否则一事无成。”“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起,爱惜名誉要从小时候起。”这些都是言简意赅的悟理文字,文字短而含义深。

参赛作文的完美,犹如遥远的地平线,越追求,前景便越广阔。当你学了“叙事悟理中心明”这一招,你是否看到了作文获奖的美好愿景呢?。

奥秘之十一:想象翅膀尽情飞

亲爱的同学,丰富多彩、新奇有趣的想像常常成为获奖作文不可缺少的一大特色。生活的纸可以撕成碎片,记忆的笔迹永远没有磨灭的时候。作文成功的起步无非是拉开自己的记忆帷幕,然后,在自己的生活天地像雄鹰般高高翱翔,展示精彩的场景。要知道,在想象的山峰上攀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阔。这就要把握“想象翅膀尽情飞”这一奥秘。

参赛作文获奖的奥秘(十二篇) 论语十二章获奖教案

现在,请你读一读2011年第十一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中的获奖作文《烟花》中的片段——

“突然,我发现自己离开了地面,不一会儿竟然来到了半空中。难道我想和烟花玩的愿望实现了?是的,实现了!

“看,绽放的烟花就在我身边,它正在对我笑。我与它玩起了捉迷藏。先是它藏。我明明看到它在东,可当我‘飞’过去时,它不见了。轮到我藏时,不管我怎么藏,它总能立刻出现在我的身边。它带来的那片漂亮的色彩,似乎在说:‘哈哈,我又赢了!’

“玩着玩着,我发现烟花总是赢,是因为它会变魔术。它一会儿变成一条瀑布挂前川,一会儿变成一片鲜花铺满天,有时还调皮地变成一只大大的花环,套在我身上。捉迷藏玩累了,我索性躺在云朵上,看着它变魔术……”

读了上面这篇获奖作文的片段,你一定会佩服小作者围绕“烟花”展开的丰富的想像。是的,一旦“想象翅膀尽情飞”,作文的内容就会放射异常的光彩,日常生活中的烟花就变成与“我”玩捉迷藏的孩子,变成会变魔术的魔术师。这样的作文读来就有新鲜感,当然就会获奖。

“想象的翅膀尽情飞”中的“想象翅膀”是打比方,比作想象句。想象句是指对眼前的事物经过思维创造出来的形象,然后,用句子表达出来。比如:“飘在河面上的树叶是小蚂蚁的船。”这句句子是把眼前的事物——叶子,想象成了新的形象——船。又如:当你见到蝴蝶想到花儿,见到花儿想到蝴蝶。于是,想象句便出来了:“蝴蝶是会飞的花儿,花儿是不会飞的蝴蝶。”需要注意的是:原来的事物和新创造出来的事物,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比如:雪花是白的,棉花也是白的,于是,你就可以把积雪想象成麦苗的棉被。

富有魅力的“想象句”成为获奖作文靓丽的风光,它不仅能把这一事物想象成那一事物,,还能拓宽了视觉的空间,丰富了作文的内容,产生了作文的魅力。

怎样把握“想象翅膀尽情飞”这一奥秘?

首先,学会“看物想人”。将看到的事物想象成人的动作。比如:“摇动着的梧桐树上的绿叶”可以想象成“欢迎宾客到来的一双双小手”。又如:“红艳艳的晚霞”可以想象成“天上织女织成的彩绸”。再如:看到小水滴,把它当作人,便会描述出小水滴的想像图景:“小水滴像一个钢琴家,嘀嗒嘀嗒像弹钢琴,多么清脆,多么好听!微笑着的太阳从云里出来了,小水滴变成了水蒸汽,飘到白云姐姐的身旁变成了小棉花。小水滴,你的变化真多呀!”

其次,学会“看人想物”。将看到的人想象成物的动作。比如:“爸爸的摆动的腿”可以想象成秋千,“常常让我坐在上面荡来荡去”。又如:“我”可以想象成一棵大树,“让小鸟快活地飞到我的怀里”。

再有,“看词想句”。看到一个词想象一个句。比如:看到“月亮”这个词,想象成句子:月亮像一只银色的小舟,在深蓝色的大海中航行。又如:看到“时钟”这个词,想象成句子:时钟像一位严师,我一不用功,它就滴答滴答,好像在说:“用功!用功!”

“想象翅膀尽情飞”,快把握这一奥秘,你的作文就会展翅飞翔,飞向那获奖作文金色的宫殿……

奥秘之十二:美妙境界苦追求

亲爱的同学,“境界”是指作文所描述的情景,而“美妙境界”是指作文所描述的动人情景,诸如:优美的风光;高尚的人品;创造的成果……等。作文一旦有“美妙的境界”,会产生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作文中的“美妙境界”是生活中“真、善、美”的化身,它会产生感人的表达效果,这也是作文的魅力。一篇感人而有魅力的作文,还能不获奖吗?有篇作文写“我”小时候,冒着夏天的炎热,手里紧握着一块同学送的巧克力,特地带回家给奶奶吃。不料,巧克力全融化了。奶奶亲热地喊“我”是“巧克力娃娃”。至此,“我”对奶奶的爱及奶奶对我的“爱”全表露无遗了。像这篇写“巧克力娃娃”的作文就是“美妙境界苦追求”的范例。

现在,请你读一读2008年第五届长三角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作文中《〈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读后感》中的片段——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去年他在去上班的路上发生意外,造成左边的锁骨断裂。当时,医生让他立刻住院上钢板,可是,爸爸不同意,要求上石膏板。医生感到很奇怪,因为骨头断的位置不好,上钢板伤口愈合得快,他以为爸爸心疼费用太高,可是,爸爸有医保,不必担心费用。陪着爸爸看病的外公又奇怪又心急,说了爸爸几句。

“看到外公心急火燎的样子,爸爸这才低声说:‘上钢板要住院的,家里孩子怎么办……’当时外公听了,心里很难过:女婿都这样了,还顾着家里。

“后来因为上石膏伤口恢复就很慢,真正化了四个月,骨头才接上。这四个月里,爸爸躺在床上不敢乱动,腰酸屁股疼。但是,即使这样,他还关心我的学习,让我把不会做的习题拿到床头,他忍着疼痛教我。我弹琴时,他小心翼翼地从床上爬起,站在我身后指导我。有时,他还偷偷把菜洗了,说减轻妈妈负担。可是,妈妈因此很生气,说他不听话,太好强,动来动去造成骨头接不好。

“其实,爸爸不是不听话,也不是好动,他是为了不麻烦妈妈,让妈妈多休息;他是为了让我学习不掉队。爸爸爱我们,他不是用嘴巴说,而是用行动来表示的。”

读了这一获奖作文的片段,你一定感到作文中的“爸爸”多么关心家庭,多么关爱“我”和妈妈,好就好在爸爸的爱“不是用嘴巴说,而是用行动来表示”,这就显露了人物高尚的品格。于是,作文的“美妙境界”便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怎样把握“美妙境界苦追求”这一奥秘呢?

首先,从生活中发现“真、善、美”。 生活蕴藏着“真、善、美”,就看你能否发现?比如:真诚的友情;善良的心愿;美丽的情景;含情的物品……等都会让你看到“美妙境界”,就看你能否做个“有心人”。请你读读作文《百家饭》的片段:“春天,全班同学来到银锄湖畔。中午,我想去买点吃的,不料,一掏兜,钱没了,偏偏肚子咕咕咕地响。突然,几个同学走上来,有的递给我一只面包,有的递给我一包饼干,有的甚至把装满食品、饮料的书包都塞给了我。我不再推辞,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顿饭,我吃的花样比谁都多,真是‘百家饭’。”

其次,从阅读中发现“真、善、美”。从我国作家冯雪峰爷爷短诗《杨柳》阅读中可以发现“真、善、美”:“杨柳弯着身儿侧着耳,/听湖里鱼儿们的细语:/风来了,/它摇摇头儿叫风不要响。”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那颗童心。

再有,从作文中表达“真、善、美”。作文《西瓜》描述了“真、善、美”的情景:“我刚把西瓜送到嘴边,手又停住了。厨房里不住闪动妈妈的身影,妈妈辛苦了一天,回家没顾得上擦把汗,却又在厨房里忙开了。于是,我转身拿起调羹,往那半只西瓜上一插,又拿了一条凉毛巾,急步向厨房走去……”

每当你步入作文的赛场,千万别忘了“美妙境界苦追求”这一奥秘。一旦作文展示了“美妙境界”,作文获奖便会心想事成,美梦成真。

(《参赛作文获奖的奥秘(供十二篇)》发表于《少年日报》“作文周刊”2012年1、2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0830.html

更多阅读

学论语•见贤思齐焉•第八十五篇 论语泰伯篇第八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解读】  本文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

新女论语·教子篇第十二 女论语 意义

温信子著〖本篇导读〗《新女论语》的第十二篇,是“教子篇”。说起教育和培养子女,古今中外的家庭都有很好的经验。子女就像一棵棵小树,在父母这对“园丁”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着。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教育有方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全集文字版 易经的奥秘二曾仕强

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正在热播ing,最新的预告 文字版还有视频 音频下载 ,在线看请到以下链接!百家讲坛曾仕强易经的奥秘全集预告 在线 下载http://www.yeeones.com/articles/baijiajiangtanyugao.html目录:曾仕强易经的奥秘(一)何谓易经

声明:《参赛作文获奖的奥秘十二篇 论语十二章获奖教案》为网友续写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