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资本主义社会》后感
![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知识工作者 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95632t0174af483b197d5264.jpg)
自可以实现大机器生产以来,拥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购买机器雇佣工作者者为王,故资本为核心,社会为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因为大机器的冲击导致的手工业者、农民的失业,每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人口红利的蜜罐中浸泡着。此时的工作者们生活凄惨,地位低下,大量的不需要太多技能的工作以及人多活少的窘状,剥夺着他们的话语权。
好在资本是贪婪的,当提高生产率成为选项之一时,没有会想到,工作者的际遇会因此发生改变。固然生产率的提高在一定时期内会造成一部分工作者的失业,但生产率的提高所依赖的技能已不仅仅是工作者们饭碗的保证,也在一点点地蚕食着资本家的话语权。工会的成立与工人的团结固然对资本家有所威摄,但技能熟练的工作者的寻找与培养的难度的加大,人员离开后过渡期的影响的放大,以及这些影响对资本的吞噬作用恐怕是资本家们最难以接受的。
在生产率提高的初期,良好的教育其实是工作者们的“天敌”。因为具有良好的基础教育的初级工作者的增加,实际上是降低了成为一个真正工作者的门槛。随着基础教育的加强和越来越多的首次从业者学习年限的增加,成为一个真正的工作者所要求的技能越来越容易被掌握,这些技能不再被视为进入门槛,工作者们也会失去他们所倚仗的后台。
还是要感谢贪婪的资本。当生产率的提高达到了一定的程度,随着分工的细致尤其是每一项分工在技术上的深入,有一种工作出现了,无论初级工作者所受到的基础教育的年限有多少,在成为真正的工作者之前学到的知识有多深厚,都需要在这种工作上真正的干上一段时间方可体现这份工作对工作效率提升的优势。对于很多工作来说,这个“一段时间”或以说是一年半载,是三年,甚至是五年。工作者们需要在这样的“一段时间”里,将理论应用到实 践上重新学习,通过量的积累进行熟练和获取经验。这样的“一段时间”是无法逾越的,工作者们跨越了这段时间后,已经有别于之前的工作者,成为真正的“知识工作者”。
这些知识工作者们所拥有的知识不再是在学校中被批量复制的,有太多的细分的岗位对知识有着不一致的要求,从电脑程序的编写到数据的统计分析都对知识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不分高低贵贱。固然相似工作岗位的相似经验的工作者在流转中有可能非常容易相到适应,但前提是要找到相似工作经验的人。
如前所述,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是足以购置生产资料的资本,在此时,有一类生产资料已非“购置”那般简单,这些生产资料存在于人的脑中,形成于人的劳动过程中,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比如离开岗位过久——才会被剥夺。这种剥夺随时有可能是双刃剑,而在一个制度成熟的社会更多的是单刃剑,失业的劳动者会在福利制度下得到补偿,而这个劳动者的离开造成的损失只能由资本家自行买单。大量的知识工作者拥有了生产资料,一跃而成为了真正的“小资产阶级”,此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再是资本的包打天下,如德鲁克所述,这是进入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
在后资本主义社会里,这个社会的标志——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小资情绪”的知识工作者,是这个社会的核心,同样是在后资本主义社会生存的企业所需面对的真正的难题,这个难题将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愈加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