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用批判的眼光看世界,两者缺一不可。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人就会快乐,就会觉得生活有意思,小草绿了,小花开了,春天来了,欣赏她就开心。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人就会变得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然而,世界美好,并非十全十美,世界永远存在阴暗的东西,不利于人们生存的东西,不和谐的东西,这些东西些是明摆着的,大家一目了然,这些不好的东西好办,人们会对症下药去解决它。有些坏东西 粗看发现不了,需要批判的眼光去找到它。人生病,最怕找不到病因,医生无从下手,社会的毛病也如此,找到病因是第一位的。
为了培养女儿批判的眼光,我一方面给她讲那些有批判的眼光的人的故事,比如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看资本主义,创立了共产主义理论;比如鲁迅用批判的眼光看国民党,写了大量批评当时政府的杂文。另一方面,我用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她,启发她。比如,我们平时常说的“除此以外”,我告诉她,只要用批判的眼光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除此以个”这个说法是错的,说“除此”,说“此外”说“除此以内”都对,唯独“除此以外”正好与想表达的意思相反,负负得正了。比如,许多场所服务员常说的“稍等一会”也不妥,说“稍等”,说“等一会”都对,唯独“稍等一会”不对,因为没有“稍等二会”,“稍等”和“一会”重复了。还有“沿海海面”的说法也错,应该是“沿陆海面”。
女儿9岁的时候,她在马路上看到一条标语上写“公交优先就是市民优先”,她随即感觉些语有问题,她说,此话的本意是想说,公交优先,可以照顾到没有条件乘或开小轿车的弱势群体。此话错在把弱势群体和公民画等号了,好像市委书记、市长就不是公民,好像有私家车的人也不是公民。说此话的人公民意识实在太差了。女儿还借题发挥说,假如中国人民多一点批判的眼光,就不会有“大跃进”时的“亩产1万斤”,就不会有“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