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头汪氏渊源考千年坦头之源流篇 汪氏小苑

坦头汪氏渊源考(千年坦头之源流篇) 汪氏小苑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汪氏起源于平阳(今山东邹城市西30里),兴旺于徽州,为新安之望族。自得姓至今,已有2600余年,可谓源远流长。俗话说,“九李十八张,天下无二汪”,是说天下汪氏一脉相承,皆源出徽州,故又有“天下汪氏出徽州”一说。

相传,春秋时(约公元前590年),鲁成公在位,因夫人齐姜无嗣,于十六年弦娶定姒。第二年生长子姬襄,十八年生次子姬汪(因其出生时一双手掌皆有纹,左水右王,故取名汪)。不久,鲁成公病故。汪虽年少失父,但聪慧敦厚,能文尚武,素有大志。及长有功,官拜上大夫,封采食(古代公卿大夫靠封地为生)颍川(今山东邹城市西三十里一带),号汪侯,也称颍川侯。后世子孙为铭记汪侯,改姬姓为汪,以汪侯为得姓始祖,即一世祖。

汉代以后,汪氏或征战,或为官,始迁江南。31世祖汪文和,在汉献帝兴平年间(194-195),因破黄巾军有功,被授龙骧将军。建安二年(197),汪文和随孙策渡江南下,因屡建战功,授会稽(今浙江绍兴)令,封淮安侯。厥后吴国国君孙权设立新都郡,治所始新(今浙江淳安),汪文和举家居于始新,后终老于此。因而,汪氏后人皆尊汪文和为江南始迁之祖。

汪氏36世祖汪道献,东晋元帝永昌元年(322)曾任新安黟县县令。兹后定居歙县,是为新安(徽州)始迁之祖,葢徽州汪氏皆为公之子孙。

40世汪叔举,南朝宋孝武帝时期,任宋军司马。大明年间(约457-464)汪叔举由始新沿新安江游览,来到绩溪登源,见这一带山明水秀,风光旖旎,风水极佳,认为是“牛眠之地”,足使子孙发祥。时值乱世,汪叔举已厌倦连年征战,来到登源更使他萌生隐居之意,继而“勇退不仕”,由始新徙居登源,取名“汪村”。叔举年九十八岁卒于家中,墓在登源白杨坑东山下,土名“将军踏弩”。汪叔举是为绩溪汪氏始迁之祖,亦是被徽州人称为“太阳菩萨”“汪公老爷”的44世汪华的高祖。

叔举公之后世系:41世泰——42世勲明——43世僧茔——44世华(世华)——45世建——46世处修——47世鼎——48世世美——49世琦——50世凝绩(墓在登源汪村居第后)——51世质(墓在旌德新建杨垣)。

绩溪六都坦头汪氏为越国公汪华长子建之后裔。汪华生有九子,依次是长子建、二子璨、三子达、四子广、五子逊、六子逵、七子爽、八子俊、九子献。其中逊与献无后,璨、广、逵在明代万历版的《汪氏统宗正脉》中,无多记载,难以稽考。在绩溪县,汪氏有建、达、爽、俊四支。

汪氏世居登源,代有仕宦,世有名人,为徽州望族。唐代末年,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战事频仍,生灵涂炭。在叛军迫近徽州之际,为避兵燹,51世质公不得已举家择地于宣州郡旌德县西大山深处的新建村。之后子孙如瓜瓞绵延。兹后,52世融(与质公合葬新建杨垣)——53世麗山(墓在新建岭塘)——54世泰(墓在新建刘村)皆居于新建。直至五代之末。新建地狭人多,难以拓展,泰公有意转徙。

每年清明之际,泰公皆率子孙自旌德西乡跋山涉水途径绩北坦头,再登翚岭到登源祭祖。他见坦头一带水色山光,景物森焱,沃土千亩,环境绝佳,是块风水宝地,遂命子思聪买田筑室而居。55世思聪是为坦头汪氏始迁之祖(墓在坦头村中心)。坦头汪氏是继火烧坦冯氏(后迁冯村箬皮坑)之后,为绩溪翚岭以北开族最早的家族。

55世思聪公之后世系:56世元二公——57世德昌公——58世汲公——59世襄公——60世安行公——61世五二(龟龄)、五四(龟从)。兹后龟龄、龟从兄弟分为两派,居来龙山之阳的为龟龄公派,居坎下一带的为龟从公派,时在南宋末年。

龟龄公以后,62世二公——63世三二、八二公,兄弟以居所又分为两派,居前村的称前汪(三二公派),居后村的称后汪(八二公派)。由此,坦头汪氏按所居地域分成坎汪、后汪、前往三派,时间约在宋元交替之际。明代以后三派各建有宗祠,坎汪谓绳祖祠,后汪谓世承祠,前往谓承祖祠,成为绩溪汪氏望族。

后汪支祖八二公之后世系:64世念八公——65世千七公——66世福孙公——67世新应公——68世天童公——69世槐原公——70永久公——71世祖进、祖宗、祖佑公。谱载,祖进公,字世承,有兄弟三人,公居长,兹后两弟皆无传,今合族子孙皆出公一人,故后汪祠堂又名“世承祠”。

前汪支祖三二公生四子——64世应寿、念一、念二、念九——念九生65世千一、千二、千四、千六。千二分迁歙县城里。千六就是传说中的状元汪良,又从中分枝,谓为“贩牛汪”,在村中建有良公祠。千一公则是现在前汪一支,直至71世富荣公生五子——72世琼公、环公、璁公、瑨公、玉公,内中琼公又名大宗,环公又名大九,璁公又名细九,兄弟皆是明代前汪名人,曾捐修村北芦山寺。前汪子孙多为三兄弟之苗裔,后世在村中建有大九公老屋和小九公老屋。河西过桥碓基本为前汪分迁

元末社会动乱,战事频繁,不得安居,多有转徙之举。明中期,社会发展,经济稳定,坦头人口急剧增加,迫于生计,汪氏多有分迁,主要迁地并形成村庄的有:

歙县城关,65世千二于元代分迁。明代成化年间,这一支出了一个进士汪山。

本县雄路,65世进士汪良之子福寿于元代初年分迁,后其曾孙玉生又迁居城北郎家溪。

村东干子村,后汪77世仲贤于明中期分迁。

村东黄泥塘,后汪75世汝宽于明代中期分迁。

本县十五都霞水村,前汪76世 继良 于明代中期分迁。

本县五都梧村桥,78世文孙 明末坎汪分迁。

岭北百坑71世 伏观 明初坎汪分迁

岭北戴家坦 75世 玉观 明中期坎汪分迁。

二都枣树衖 78世继根 明末坎汪 分迁

其它分迁之地谱载还有:太平、南京、宁国、苏州、长兴、无为、芜湖、龙游、旌城、徽州城内、休宁、江西临江等地。

登源河畔汪公庙(民国时期旧貌,县档案馆提供



风雨沧桑世承祠(村中明代建筑——后汪祠堂旧貌。)

近村就地有烟霞(村东坎下一带多为坎汪支族人居住)

老屋相依笼翠烟(后村民居鸟瞰,多为后汪支族人居住)

雪后风清小街静(前村民居,多为前汪支族人居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0265.html

更多阅读

穿过千年的尘埃之四十七:郭圣通下

郭圣通:红药将离,知为阿谁生?3.如果把一生都富贵而圆满的阴丽华非要比作一朵花的话,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愿意将之比作一朵牡丹。众芳国中,牡丹最具国色天香,牡丹雍容,华贵,芬芳,大气。可是,如果阴丽华已比作牡丹了,那么废后邓圣通就只能算作

宣城宛陵梅氏与桐城连城张氏渊源考 宣城宛陵湖新城破产了

宣城宛陵梅氏与桐城连城张氏渊源考梅铁山桐城连城张氏家族有数万后裔,据现存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连城张氏宗谱》,明天启年《思山公始修谱序》载:“爰稽其族,自梅继祖公,当元末播迁由宣及婺后,而卜于桐之戴冲而定居焉。子琳公昏(婚)于张,因

穿过千年的尘埃之三十七:南子篇

南子:暗恋一场无语的流伤有人说过,暗恋是一种纯净古典的情感,暗藏的情愫可以在寂寞中无声地生长,它是那么洁净,那么高尚,却往往又

声明:《坦头汪氏渊源考千年坦头之源流篇 汪氏小苑》为网友转念成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