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古代十大美男排行榜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一、潘安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晋时人,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岳年轻时,坐车到洛阳城外游玩,当时不少妙龄姑娘见了他,都会怦然心动给他一个“回头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着他走。因此常吓得潘安不敢出门。有的怀春少女难以亲近他,就用水果来投掷他,每每满载而归,于是民间就有了“掷果盈车”之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
有个叫张孟阳的相貌奇丑,也学着潘岳的样子去郊游,但每次出门,妇人就往他车上吐唾沫,扔石头,石头倒也满载而归。典型的男性版东施效颦!

二、宋玉宋玉是中国历史上与潘安齐名的最著名的两大帅哥之一。
《登徒子好色赋》里,写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说:宋玉“为人体貌娴丽玉,口多微辞,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释说有曾经有一位绝色美貌的东家之女登墙偷窥自己三年,但他都对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说自己好色。
三、子都《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在这首诗里,“子都”被用作了帅哥的代名词,或者也可以说,子都是众多郑国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梦中的白马王子和假想的约会对象,少女们都以能见到那位帅名满全国的子都为荣,为了能见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几个小时,由此便可以想象出,当子都未见而见到蠢夫的时候,少女会有多么的悲伤,哀怨和惆怅了。
《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哎呀,连亚圣孟夫子都说“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长眼睛的人,可见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确确是个大帅哥了。
子都,春秋时期郑国人,大名叫做公孙阏,子都乃是其字。子都这个人,不仅相貌生的美,还有着一身的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
大帅哥子都是帅名远播的美男子,其容颜之美不仅震动了以庄公为代表的统治阶层,而且也得到了以郑国女子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和以孟夫子为代表的子孙后代的认同,仅凭这一点,子都之入选美男榜,便实在是实至名归的了。四、宋文公宋文公没有做国君的时候,是宋国的公子,被唤做公子鲍。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的话,本来是轮不到他做国君的,能一辈子安安稳稳的做个公子,已经足够他祷诵好几遍阿弥陀佛的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历史照着非正常的状况发展了下去而让原先的公子鲍坐上了宋国国君的宝座的呢?原因就是因为他长的实在太帅了!
就因为他帅,公子鲍变成了宋文公?这未免也太过荒唐了吧?可是事实确实如此,虽然其过程并没有说起来这般容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诞的故事呢?因为一个女人爱上了他。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祖母(当然不是亲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传·文公十六年》记载,公子鲍是一个“美而艳”的大帅哥,于是乎中年守寡,独居深宫而难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鲍不愿意啊,怎么办呢?王姬便千方百计的想尽办法.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猎,这正是上天赐予王姬的良机啊,于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干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当了国君。一段因帅得国的千古神话终于成为现实。(据《左传》,昭公田猎,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将杀己,然也无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毙,可见昭公实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献国于公子鲍,实是易如反掌)。
那么这位帅哥,帅得令祖母倾心而折节欲通的宋文公,除了帅之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应该说还不错,起码要比他的哥哥,有“无道”之称的昭公好了许多。《左传》里说他“礼于国人”,《史记》中说他“贤而下士”,然而不管怎样,即便是因帅得国,也还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代价是什么,大家稍稍想想便自然能够猜到。五、嵇康嵇康,字叔夜,“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
嵇康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同时英俊潇洒,别人形容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史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最有说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药,竟被樵夫误以为仙人下凡,其风姿可窥一斑。
据《琴议》记载:嵇康非常喜爱《广陵散》,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画像砖,描绘了嵇康席坐抚琴,气宇昂轩的形象。

六、卫玠西晋人,生得“花一般娇,粉一般嫩”。关于卫玠的美,《晋书》里用词有“明珠”,“玉润”等等,他为人喜怒不表于形,总之是个面无表情的玉人。
这孩子自幼风神秀异,坐着白羊车行在洛阳街上,远远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时人称之“璧人”。洛阳居民倾城而出,夹道观看小璧人。可这玉人特爱开口。当时风气最盛行清谈,爹妈怕卫玠磨牙磨得太累影响身体健康,就限制他说话,真叫人吃不消。
后来,卫玠到东晋都城建业(今南京)。建业的官员们久闻卫玠艳名,立即答应予以重任。江东人士听说来了个大明星,人山人海地围观,挤得卫玠举步艰难,使他一连几天都无法好好休息,这个体质孱弱的美少年终于累极而病,一病而亡。这个典故就是《世说新语》中的“看杀卫玠”。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卫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另一种说法是,卫玠刚渡江南来,见大将军王敦,因有谢鲲(幼舆)在坐,彻夜畅谈,结果累得一病不起。两种说法,后一种似乎比较可信。
卫玠(286—312.6.20),字叔宝,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七年(286年),卒于怀帝永嘉六年(312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他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的清谈名士和玄理学家,初任太傅西阁祭酒,后任太子洗马。七、韩子高韩子高,梁朝会稽山阴人。据说他“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螓首膏发,自然娥眉,见者靡不啧啧”。韩子高貌美,美过中国少年瑰宝周小史(晋代有名的娈童),处于乱军之中,敌人挥舞长枪白刃疯狂砍杀,可一旦遇到韩子高,竟然会抛掉手中的兵刃,竟无一人舍得伤他一根毛发,史说:“乱卒挥白刃,纵挥间,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数矣”。可见此君貌美到了什么程度?他绝非仅有漂亮的脸蛋,他身材修长,善于骑射,形体俊美,肌肤诱人,实在是英武异常,令人痴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纯情少女,包括陈朝公主,都疯狂暗恋子高,竟然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但韩子高却甘愿委身于南朝陈文帝陈茜,他们同食共寝,日夜不离。更因为子高的一段绯闻,而导致陈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灭了王司马一族,最终造成了梁朝的灭亡和陈朝的建立。这种因为同性恋而导致王朝颠覆的史实,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韩子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虽然最终誓言未能兑现,但是韩子高貌美倾国的事实是不容辩驳的。陈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药,片刻不离,给弥留之际的陈茜以极大的安慰。偌大的皇宫,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门外,只有陈茜子高两人病榻厮守,度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陈茜死后,子高被冤狱赐死,年仅三十岁。
题外话:这一对经典!!!我觉得上面那段古文有H,曾经看过一篇译文版的排行:茜颇伟于器(还真有这样的强人),子高不胜(可怜的子高,皇权的欺压啊),啮被,被尽裂。茜欲且止,曰:“得无创巨汝邪?”子高曰:“身是公身也,死耳,亦安敢爱?”茜益爱怜之。子高肤理色泽,柔靡都曼,而猿臂善骑射,上下若风。八、兰陵王兰陵王名高长恭,又名高孝瓘,是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高欢之孙。高欢长子高澄在父亲死后当上东魏第二任权臣。高澄政治上精明强干,却于29岁死在奴隶手里,丢下六个嗷嗷待乳的儿子,老四就是成为千古传说的兰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正史里忠实记录了另外五兄弟的母亲出处,就长恭例外:“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不知道是书史的遗漏,还是花花公子高澄自有隐情.
高长恭骁勇善战,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以威赫敌人,所以每每打仗都不得不带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阳,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洛阳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注意,这是个把脸遮了很大部分的头盔,而不是面具。有人怀疑“兰陵王面具”的典故只是后来的编舞者编出来的),示之以面容,城上军心大振,吊下弓弩手数百名,前来接应。很快周军被迫撤走。为庆祝胜利,武士们编了《兰陵王入阵曲》,戴着面具边跳边歌。史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九、慕容冲这个小字凤皇的美少年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隽的幼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倾国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如扫帚星行空,轰动之大把北国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不出名,他也跟着被尘封。
话归正题,前燕传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并。作为战利品,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长安的禁宫,一对漂亮宝贝陪秦王苻坚风流快活。
后来苻坚因为影响不好,把慕容冲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马踏关中,挥刀雪耻。数载娈童生涯,一朝铁血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曲折经历形成了性格的极端:外表阴柔,内心狂野,坚毅。
慕容家族以能征善战桀骜不驯著称,还有个特点就是外形好。出现慕容冲这么个集大成者,并非偶然。有趣的是燕国皇室选继承人时,脸蛋漂亮的极占优势。晋朝“以貌取人”的风雅被慕容鲜卑发扬光大了。繁殖的结果是代代英俊骑士,个个欣长矫健。可最终燕国就是被一帮绣花枕头给玩完的。十、独孤信独孤信,出生在一个鲜卑部落的酋长之家,原名独孤如愿。
后来,独孤如愿被权臣尔朱荣收编。尔朱荣见小伙子精于骑射,一表人才,立马提拔为别将。人长得醒目就是好。
这时候独孤如愿才二十来岁,在军中人称“独孤郎”,讲究修饰打扮,又喜欢耍帅,曾在阵前匹马挑战,力擒敌将。单挑本来就少,这一回还是帅哥出阵,又有历史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呵呵,可惜没有录像。
某日,独孤如愿到郊外打猎,等到晚霞满天,策马回城,迎风急驰,帽子无意中偏到一边。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城人都侧戴帽子,学习这个帅呆了的新造型。●中国古代四大美男
  中国古代有周所周知的四大美女,但对于四大美男,周说纷纭,尚无定论。笔者搜集到以下几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
  第二个版本:潘安、曹植、沈约、卫玠(流传较广)

一. 潘安
  潘安真名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籍贯:今河南省中牟县大潘庄,现中牟建有潘安故里游乐园。魏齐王正始八年出生于今河南巩义岳岭村(今站街豫联园区附近),据清乾隆五十四年本《巩县志》卷十六、十七中记载:“晋潘茈墓《水经注》:罗水又西北经袁公坞北,又西北迳潘岳父子墓,有碑。岳父茈,琅琊太守,碑石破落,文字缺败。”潘安本人的家族墓地遗址在巩义芝田镇北石村,潘岳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的人物。民间对潘岳最熟悉的是作为中国第一美男的身份,“貌若潘安”是中国人对于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奖。据载,17岁时他驾车出游洛阳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围观并投掷水果以表爱慕之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因而留下了“掷果盈车”“掷果潘郎”的 成语和惊艳了近千年的浪漫传说。
  而他19岁时与同为美男的夏侯湛同游洛阳,更风头一时无二,更留下”“连壁接茵”的成语。而“才过宋玉,貌赛潘安”“子建才,潘安貌”“潘安再世”“貌若潘安”“多才夸李白,美貌说潘安”“花惭潘岳貌”等均是历代对于潘安美貌的赞誉之词。明代小说《金瓶梅》中王婆总结出完美男人的五项指标,居于第一的是要求男人需有潘安一样的美貌。可见其美貌对于中国人对于男子的审美影响之大,已经变成一种千年形成的标准。用情专一
  潘安写《悼亡诗》,演绎夫妻情深
  虽然长得帅,但潘安并没有以此为资本拈花问柳,他对妻子杨氏用情专一,十分难得。
  潘安12岁时,便与10岁的杨氏定亲,杨氏是晋代名儒杨肇的女儿。婚后,俩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后,潘安对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诗》来怀念妻子。因为他的诗,导致后世把悼亡诗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畴里。
  潘安的悼亡诗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鱼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诗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是说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鱼的分崩离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诗都写得情真意切,李商隐曾说“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扬的就是他的这三首诗。
  不过,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三首悼亡诗辞藻过于华丽,倒掩盖了不少真情实感。除了有“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样尚算朴素的诗句之外,还有很多大而无当的废话。如“抚衿长叹息,不觉泪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这后四句是说,我抚摸着你的衣服长长地叹息,不知不觉,泪就流到了胸口上。但流到了胸口上也抑制不住,我的悲伤又从中而生啊。
  唐朝诗人元稹对潘安的悼亡诗有个评价“潘安悼亡犹费词”,这评价相当确切,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没有那么刻骨铭心。不过,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晋时期文风本就是铺垫、堆砌成风。潘安之死,陷害太子迷雾重重
  和一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帅哥不同,潘安不仅长得美,而且还颇有文采。《晋书》中说潘安“少以才颖见称,乡邑号为奇童”,“总角辨惠,文藻清艳”。他一生写过许多好诗赋,其《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潘安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赏识,荐举为秀才。在潘安20来岁时,晋武帝司马炎一天来了兴趣,下乡耕田作秀。这场作秀引得当时文人纷纷作诗拍马屁,结果潘岳作了一首《藉田赋》,辞藻清艳,声震朝野,遭人嫉恨,于是被排挤出朝廷。
  赋闲十年后,潘岳终于被重新录用。当了河阳(河南孟州)县令,颇有政绩。在当县令期间,他不失文人的风雅,在河阳县遍种桃树,时人号称“一县花”。不过,记者采访时,潘安故里的老人称,潘岳最爱的当是棠棣花。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贾谧是史上著名的丑皇后贾南风的侄子。虽然这二十四人中鱼目混杂,后来将其归之为“政治集团”,但在当时实际上是文化人自发形成的小圈子,陆机、陆云以及大名鼎鼎的富翁石崇都位列其中。
  贾谧很欣赏潘安的才华,上朝的文辞多出自潘安之手。后来,因为贾南风不会生子,为达到长期左右朝政大权的目的,准备谋害太子。不幸,潘安被牵连其中。
  具体过程大致如此:某天晚上,贾后派人将太子灌醉,哄他抄写一篇草书。太子醉得一塌糊涂,就照着笔画乱抄一遍。然后,太子的墨宝被改头换面,进行技术处理,最后竟成了一篇有谋反之意的文章。而潘安充当的角色,正是对太子文章进行处理。
  文化人潘安可能从未想到这有什么后果,或许就算想到了,也不得不为之。结果是,贾后很快败亡,司马伦发动兵变入宫,尽诛贾后党羽,潘安当然势在难免。
  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潘安在洛阳被杀,并“夷三族”,时年53岁。
  不过,对此解释,很多史学家认为是迷雾重重,很多人认为潘安的死是个冤案。因为如果直接参与陷害太子,这么重要的事,在东晋南北朝人写的史书中却没有记载,几乎是不可能的。直到300年后,房玄龄才写出了这件事。潘安貌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尚美时代”,由于尚未形成以“道德”作为评判一个人价值的社会体系,那个年代对于男色审美的疯狂甚至超越了现在。而当时美男子的具体标准是:身材高大,皮肤白皙,宽袍大袖,大碗喝酒。
  虽然后代不少人把潘安描写成一个文弱书生的模样,但根据研究潘安10多年的专家研究表明:潘安身材高大,虽然皮肤白皙,但却是一个尚武的健壮青年。绝对和另一被人多围观“看死”的美男卫阶具有天壤之别。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拿弹弓出场,弹弓在当时成了塑造拥有高贵、华美、强悍气质一类理想青年形象的一个重要道具。挟弹是河南青少年的一种传统风俗,至今在河南不少农村,青少年依然保持着拿着弹弓出游的传统,这个弹弓与当时潘安所持的没两样,都是铁质的小玩具。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潘安自小就是一个不读死书,而追求自由和冒险的人,而这样经常弹弓而出的少年自然不该是个文弱和脂粉气浓的“绣花枕头”,而在潘安自己的作品和历史记载中,均没有提及到得病或者身体不好的事件,而在河阳任县令的时候,他甚至亲自带领乡民下地里种花。
  根据目前出土的同时代文物以及描绘晋代时期的绘画作品《列女古贤图》《竹林七贤》《列女仁智图卷》《女史箴图》等考证:当时社会所流行的贵族男子形象是:高大、浓眉大眼,留有鬓角和胡须,脸型是长而有轮廓,阳刚粗犷中透着儒雅,衣着飘逸优雅,具有典型的“魏晋风骨”。而潘安作为当时男性审美标准的最高峰,大抵也就是这个模样。
  年轻时代的潘安由于外型文才均出众,又出生于官宦家庭,自然拥有春风得意的优越感,而历史上记载他是个“忧郁美男”,这则是他中年的事情了,那是由于仕途不得志,在32岁时他就已经满头白发。而“潘鬓”也成为唐宋文人形容自己白头的又一个频率最高的形容词。
  他的文采及对于爱情的从一而终并留下传唱千古的《悼亡诗》也是令众多女性对其倾心千年的重要原因。历代小说中从来不缺“貌若潘安”的美男子,但最终不是花心多情就是品德上具有极大的污点,而由这样的对比,自然令人更加神往潘安。
  由他的名字而衍生的“潘安”、“潘郎”、“檀郎”都成为美男子或女人心仪男子的代称。唐代韦庄曾写到“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檀郎。”
  虽然现代审美已经趋于多元化,阴柔中性一度风行,但阳刚、健壮以及儒雅却一直是社会对男性审美的主流评判标准,站在这个千古未变的尺度上看,潘安的外型绝非轻佻的“花样美男”,加上他的痴情和文采将是他延续到下个世纪还是中国第一美男的真正魅力。二.慕容冲(359年—386年),小字凤皇,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主,鲜卑人,前燕帝慕容俊之子,慕容暐之弟。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曾被封为中山王、大司马。
  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后,包括慕容冲及其兄慕容泓在内的众多鲜卑慕容部人被迁往关中。慕容冲且成了前秦天王苻坚的娈童,与其姐清河公主皆被苻坚宠幸,长安因而有歌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经过王猛劝谏,慕容冲才被送出宫。
  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于淝水之战大败,对境内各族的控制力减弱。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冲之叔慕容垂于河北叛变,慕容泓亦于关中举兵称济北王,因此时任平阳太守的慕容冲也在河东起兵,其后并归慕容泓,一同西进长安。不久,谋臣高盖等人认为慕容泓德望不如慕容冲,且用法苛刻严峻,于是杀慕容泓,改立慕容冲为皇太弟。385年,慕容冲即皇帝位于阿房宫,改元更始,之后经过一番惨烈的攻防后占领长安。慕容冲贪图入据长安的安逸,又因为畏惧慕容垂的强大,不敢东回鲜卑人的故地,因而军心思变。更始二年(386年),为左将军韩延所杀,变军拥立将军段随为燕王。慕容冲后来被谥为威皇帝。慕容冲名字解析
  慕容冲的“冲”字在繁体字中是三点水旁,他几个年龄偏小的哥哥的“名”都是三点水旁,但清河公主的“名”不得而知。(飞扬:不好意思,慕容冲的姐姐,好像叫慕容苓。如果不是,就当我没说。)在当时,三点水“冲”一般在名字中的含义是“幼小”,通常给家中最小或者较小的儿子(因为不能完全保证以后真的不生了)。
  鲜卑人的“小字”应用范围非常广,不同于汉人的乳名,不止幼年,长大后,熟人也可能称呼“小字”。有人觉得“凤皇”这个“小字”很女性化,其实不然,十六国南北朝时代,胡人男子叫凤皇孔雀之类的不少,还有元凤皇,元孔雀,破六韩孔雀等等。而且多是体魄健壮的战将。“凤皇”是“凤凰”的通假字写法,但不知道慕容冲周围人称呼他时候是不是用的鲜卑语“凤凰”。慕容冲死后的谥号是“威皇帝”,“威”这个谥一般给骁果善战的进攻型武将,很少给帝王。
各种网络文艺作品
  这个小字凤皇的美少年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隽的幼子。五胡十六国时期倾国倾城第一人。短短二十几年生命,制造的轰动效应把北国江南所有美女都比化了。可惜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不出名,他也跟着被尘封。偶很长时间都分不清五胡十六国跟五代十国,后来才知道五胡十六国跟东晋处同一时期,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这时候中国就是南北分治了,不明白为什么书上的南北朝是从东晋灭亡才开始算的。
  话归正题,前燕传到第二任皇帝手上便不行了,被前秦吞并。作为战利品,十二岁的慕容冲和姐姐清河公主被充入长安的禁宫,一对漂亮宝贝陪秦王苻坚风流快活。谁说男人女相有福的,瞧人家慕容冲多倒霉!后来苻坚因为影响不好,把慕容冲放了出去,等他稍大,安排做了平阳(今山西临汾)太守。十几年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慕容冲结集鲜卑人,趁乱而起,马踏关中,挥刀雪耻。几个兄长相继死后,他在阿房城继位,做了燕国皇帝。可巧此处长满了梧桐,翠竹。传说中的凤皇看到梧桐,常落下来休憩,用竹食填肚子。绿影婆娑的阿房真引来了个火凤皇。于是歌谣传曰:“凤皇凤皇止阿房”。桐竹纷披,玉面罗刹横刀跃马,真是花间喝道的场面!苻坚守不住长安,出逃,死在另一个叛臣羌族人姚苌手里。强大的前秦毁于一旦。攻陷长安后慕容冲唆使部下抢遍全城,活脱脱一个强盗头子。鲜卑人在长安拿够了,撑足了,打着饱嗝,泛起了乡愁,都嚷着要回家。东北华北的燕国故地,是叔父慕容垂的势力范围。慕容冲现在骑虎难下,一旦东归,皇位必然受到威胁。他跟手下将领产生了意见分歧,被杀。过过皇帝的瘾,死了也值。昙花一现,瞬间的绚烂,瞬间的消亡。有道是自古美人似名将,不许人间见白首。这句话讲多了也俗,常听人抱怨韩国电视剧,好端端地一定要在结尾害死猪脚,生拼硬凑悲剧美。慕容冲上辈子就没修好,又不肯老实安分修下辈子,悲剧猪脚当得浑然天成,不会有人骂编剧吧?数载娈童生涯,一朝铁血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金庸几次演讲时都提到两晋十六国南北朝,他塑造人物时肯定受过这段史实的影响。令狐冲的放浪不羁明显源于魏晋风度,慕容复搞的复国运动其一串祖宗都搞过:慕容垂,慕容凤,慕容农,慕容泓,慕容冲,慕容盛(被这么些差不多的名字搞昏了头吧!),到隋朝末年,慕容鲜卑在青海的另一支,土谷浑的可汗伏允又一回成功复国。这是最后的辉煌了。唐高宗时青海为吐蕃侵占。公元670年,末代可汗诺曷钵企图依靠唐军打跑吐蕃人。慕容氏复国的最后一击随着十万唐军尸骨终丧没在青海大非川。一直到上个世纪,金庸让这种复国精神在小说人物慕容复心里又复活了。慕容家的传统除了会打仗,爱复国外(治国却不怎么样,否则哪能创造这么多复国机会),还有个特点就是外形好。出现慕容冲这么个集大成者,并非偶然。
  有趣的是燕国皇室选继承人时,脸蛋漂不漂亮也是重要标准。晋朝“以貌取人”的风雅被慕容鲜卑发扬光大。二鬼子学鬼子那套往往比鬼子来得更猛!繁殖的结果是代代英俊骑士,个个欣长矫健。可最终燕国就是被一帮绣花枕头给玩完的。
  慕容冲——阿修罗
  阿修罗:佛经中八种神道怪物之一,性子执拗、刚烈,能力极大,凡与之接触,倘不蒙他喜悦,就必然遭殃。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人可以让我直接联想到阿修罗,那么非这位西燕的短命君王莫属。读过有关慕容冲的文字,某蛛觉得他最大的悲哀也许还不是那童年时被蹂躏的娈童生涯,而是无论生前还是身后,慕容冲都被史书、演绎甚至至亲们鄙薄嘲笑抛弃。
  慕容冲被俘时爵位是中山王,官拜大司马,后世人说小孩子当时不过12岁,这官衔当然是虚的。不过翻看五胡十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鲜卑王族里十一二岁的王子手握大权的不乏其人。比较有名的还有北齐的琅邪王高俨。高氏和慕容氏一样,都是汉化的鲜卑人,这两个家族相似点颇多,就连有遗传嫌疑的疯狂和优秀也不相上下。琅邪王高俨是北齐末代君主高纬的弟弟。这位北齐后主的荒唐残暴这里就不多说了,令人发指的暴行罄竹难书。不过他在真正掌权之前,足足五年屈服于老爹高湛的淫猥之下装疯卖傻,太上皇暴死后又差点被弟弟高俨一举篡权夺位。高俨小小年纪便成为北齐的权臣,代父行政。一件小事可以证明高俨的生性极其严苛残忍,他的喉咙经常患病(估计就是上呼吸道感染什么的),为了根治,他要太医用钢针直刺入喉,据说整个治疗过程中他的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联想到关公刮骨疗毒看官们也许觉得没什么,但是要知道,高俨在此时顶多十岁出头。想想你我在小学打预防针时的表现,说高俨非比凡人想来也没什么不可。这位琅邪王在老爹没死哥哥没权的时候就开始侵权干政,处理政务时的老成决断让一干王公大臣莫不畏惧,而此时的他,也不过十一二岁而已(要知道他谋反被杀时才十四岁,留下了四个遗腹子,都让老哥杀了)。
  说了这么多高俨,其实不过是想举个例子描述当时的历史背景,假设一下慕容冲那个“大司马”的官衔未必全是摆设。可是这么一来,反倒是更显得他日后的命运悲惨。一个心比天高手握大权的小王子,国破之后竟然以色事人(怎么有点像《金环蚀》),身世之跌宕足以解释他日后为何血洗长安,将千里关中沃土尽变成阿鼻地狱。苻坚其人,在历史上的评价其实相当正面(偶记得小时候学古代史时教科书可是给这位前秦皇帝说了不少好话),就是敌对面文人修的的史册《晋书》、以及后世的《资治通鉴》什么的,对他也不乏褒奖之词,总之他老人家在十六国这段疯子皇帝轧堆的历史里堪称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可惜他在踏平燕国后在对待俘虏的问题上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不但让后世的道学家们在说到这段时舌头容易打嘟噜,而且还埋下了日后亡国灭种的祸根。
  苻坚总想依照汉人圣贤典籍里描写的样子作个仁君,好让自己有别于那些杀人如麻的本家叔叔伯伯。为此他作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优待俘虏”,说白了就是灭了你的国抄了你的家抢了你的女人把这一家子老老少少成千上万人赶牲口似的赶到指定位置后,笑眯眯的说“好,从此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啦”。对此司马光他老人家一针见血的指出:“夫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尧舜不能为治,况他人乎?”符大爷忘了自己的地盘都是真刀真枪打来的,和有血海深仇的人讲什么仁义,他愿意人家还不愿意呢。苻坚打仗还保留着天生的血性,但文治一途却实在是被一知半解的儒家思想害惨了。前秦权臣正牌汉人王猛倒是绝不迷信孔孟同门的学说,不断提醒主子将俘虏来的鲜卑儿郎斩尽杀绝,但几乎一辈子都对王猛言听计从的苻坚对此却就是不听。王猛那时候心里忌惮的只有慕容垂,这位在前秦跺跺脚便能震倒半壁江山的大佬,大概到死都没把那个虏进宫墙的前燕大司马放在眼里。可是他们都忘了,能够以哀兵之姿颠覆国家,除了需要实力、野心和机会之外,还要有足以毁天灭地的疯狂。
  慕容垂当然没有这种疯狂,这位在后世被看作慕容家最厉害的人物就某蛛看来实在说不上了不起。和那些倒在血泊中的前辈后辈们相比,慕容垂也许只是多了些谨小慎微。他的大半辈子用一个字便可概括,那就是“忍”,凭借这个字,他从前燕躲到前秦,又从前秦回到了燕地。不过只此一点也足够慕容家上上下下几百年所有的天纵奇才们好好学习体悟一番了。
  话扯远了,总之想作贤君的苻坚宽恕了慕容氏的所有皇族。不过作为例牌的战利品,他还是要在被降服的宗室中挑选美丽的王女。其实这个惯例挺科学,一亲遮百丑,女儿送进宫,也就表示皇帝作了自家的女婿,将来如果生个外孙还有可能当皇帝,到了那时候两家人变成一家人,真是有什么仇恨也化解了。自古的和亲制度虽然沾满了弱女子的血泪,但这些悲哀又勇敢的女人却是用自己的单薄娇躯抵抗住了无数战争,挽救了多得数也数不清的人命,也让更多的女人避免了失去丈夫儿子的痛苦。可惜苻坚却在此处犯了大忌讳,不但没有化解和鲜卑的矛盾,反倒是将那把仇恨之火越点越旺。
  弄走一个14岁的清河公主也就罢了,甚至把慕容垂的老婆哄上床也无所谓(从慕容垂的行事风格以及当时风俗背景而言,这种事恐怕真的无所谓),苻坚偏偏还看上了慕容冲,偷偷去尝个鲜也就得了,他却还要把堂堂中山王、前燕大司马关进后宫,堂而皇之的享用。这种羞辱怎么可能让铁骑天下无敌的慕容氏咽得下去?
  (插:自从了解这段典故的始末后,我对耽美小说里任何匪夷所思的设定都坦然了,不是后辈们会胡思乱想,前人真的是什么禽兽行径都作过了——苻坚老贼,慕容冲当时才12岁,你可真下得去手)
  (另人言:其实在古代真的没有什么的,古代的人寿命较短,孩子们都相对早熟。就像贾宝玉和袭人初试云雨的时候他也约摸就是11~12岁之间。)
  不过,这一大大违反苻坚行事风格以及政治利益的行为,倒是可以作为慕容冲肯定是个绝世帅哥的证据。那会是怎样的风姿,让一个志在一统天下的霸王,忘记了先贤事迹和王霸雄图,将股肱重臣的肺腑之言抛在脑后,无视被愤怒和屈辱蹩红了眼睛的鲜卑铁骑,一门心思只要把他藏起来,藏在只有自己看得到摸的着地方,成为一个人禁脔……
  史书里几乎没有对慕容冲外貌的描写,什么“美姿容”“身骨瑰玮绮丽”之类的抽象词汇统统见鬼去吧。便是司马迁重生,在面对那张苍白的面孔时,大概也只能沉默记下四个字——“倾国倾城”。对了,就是这四个字,除了慕容冲,翻遍史书,谁能找出第二个真正达到这境界的存在?他不是被动的祸水,旁人再找不出为他那惊人残暴辩护的借口。因为悲哀痛恨着那张绝世容颜带来的屈辱,慕容冲,凤皇,自己覆灭了一座都城、一个国家、一代王朝。
  在被钉上耻辱柱十几年后,前燕大司马、中山王慕容冲在血光中复活,领导着乌合之众组成的杂牌军,摧毁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前秦。闭上眼睛,我们似乎能透过屠城的火光,看到一个皮肤苍白、身材颀秀的年轻人,鼓动着数十万乡民化身成野兽般的乱军,以疯狂的意志带动他们屡败屡战遇强愈强,直到让整个关中大地血流成河。望着曾经见证过他屈辱的大地被彻底染成血红后,那双灿若寒星的丹凤眼才稍稍流露出少许曾经牵动帝王心的风情。
  但是,内心除了仇恨什么也没有的他,在苻坚死、前秦亡之后,无以为继。慕容冲在阿房即位,做了西燕皇帝。他的生命一天天寂寞下去,苍白,疲惫。他唯一的执著,不是复国,甚至也不是复仇——而仅仅是站在与苻坚对等的高度,或者,俯视他,以最骄傲的姿态,洗刷毕生无法忘怀的耻辱。在苻坚死,前秦亡之后,他苦苦执著的东西,也随之灰飞烟灭。已然,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他渴求死亡,却不愿就这样死去,于是他在四处征战时从不着盔甲。他究竟是想死在刀枪之下,还是想以另一种叫做铁血杀戮的方式来诠释内心莫名的苦痛悲哀?慕容家族的魂魄在他耳畔低吟,用那个遗忘已久的乳名唤他,凤皇,凤皇,何不高飞还故乡?无故在此取灭亡?故乡?他淡淡笑着,已经没有故乡了。他醉生梦死,终于在那一天,在手下军士的叛乱中,死在了本不是故乡的阿房皇宫。——终其一生,也没有返回故乡,而且,再也回不去了。只余下深深的寂寥悲哀,在耳畔萦绕.
  “凤皇凤皇,何不高飞还故乡?无故在此取灭亡?”也许他最后的结局是慕容冲自己设定的剧本,毕竟在那一刻,他想做的、能做的,已经全部完成,而只属于他自己的杀戮和报复终于结束之后,慕容冲发现自己竟然完全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天下人,无论是曾经的敌人还是曾经的家人,都只肯承认他是那倾国倾城的凤皇,如果他想化身九五至尊的神龙则完全没有容身之地。遥想着远方叔父那双阴郁隐忍了一辈子的狼眼,慕容冲或许冷冷的笑道,这辈子,任何人都休想再把我变成一只囚鸟,即使是关在金丝笼中的凤皇!三. 独孤信  战功卓著,威震四方的三朝国丈——独孤信
  独孤信(503—557),突厥望族,本名独孤如愿,西魏、北周大将。北朝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南)人,祖籍云中(今山西大同)。史称“美容仪,善骑射”。少年时代喜爱修饰,讲究穿戴,故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后因治绩突出,“信著遐迩”,被西魏权臣宇文泰赐名为信。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因战功卓著,拔至宰辅,其声名远播大河上下,长城内外……
  他初投葛荣帐下为将,后投北魏,曾经匹马单枪生擒渔阳王袁肆周。因屡立战功,先后历任别将、员外散骑侍郎、新野郡守、荆州防城大都督、武卫将军、浮阳郡长、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军事兼尚书右仆射、荆州刺史、车骑大将军、河内郡公、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加授太子太保、大司马、柱国大将军、卫国公。隋文帝即位后,赠太师、上柱国、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
  独孤信风度翩翩,雅有奇谋大略。宇文泰初启霸业之时,他镇守陇右之地,史称“及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由于他执政期间惠政颇多,因此,很受百姓爱戴。
  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后,唐元贞后,隋文献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关于独孤信的轶事:
  独孤如愿不但少年英雄精于骑射,而且生得俊美非凡,他出身于鲜卑贵族之家,更擅于修饰,因此自少年时便被称为“独孤郎”,后来做官更被上下级同事公认为“璧”人。
  彼时秦州刺史任上发生的一件事最能体现独孤如愿的绝世风采。话说他一次外出打猎,兴致一高就忘了时间,结果等到回城已是日落时分,就要关城门了,独孤如愿放马快驰之下,头上的帽子被震斜了也不知道。谁知晚霞映照着这样的骏马少年,却将引得路人都目眩神驰,鲜衣怒马,翩翩少年,夕阳晚照,冠帽微斜——天,这还是人吗?根本就是神仙降世啊!众人一时心向往之,都想要学学。买马习射是来不及了,于是——第二天一早开始,秦州城里有了新潮流:官吏士民都把帽子歪着戴,只盼能跟上独孤公子的一厘半分。
  后人有言——独孤将军如此玉树临风,妻子也肯定错不了。遗传基因好,所以几位独孤小姐肯定都是美女,并且使得隋唐两朝的皇帝也都长得一表人材。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俊美皇族。
  独孤信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六子俱任官职。
  长子独孤罗,字罗仁,仪同大将军。
  次子独孤善,字伏陀,封魏宁县公、长安郡公、骠骑大将军、河州刺史、龙州刺史,天和六年,袭爵河内郡公,卒于兖州刺史位上,年三十八。
  第三子独孤穆,文侯县侯
  第四子独孤藏,义宁县侯
  第五子独孤顺,项城县伯
  第六子独孤陀,建忠县伯
  其三女相继封为三国皇后,杨广,李渊,全是他外孙。
  长女为周明敬皇后;
  四女为唐元贞太后(追封);
  七女为隋文帝文献皇后。
  独孤信留下的 天下第一岳父印章
  独孤信兼通文武,长于治理地方,又堪称三朝国丈,因而他的官职也是多之甚多,这也成了他的烦恼,每次回复官文都要在一堆印章中寻找需要的那一个章。他便想了一个办法,把所有的印章内容刻在一枚印章上,于是就有了这枚有14个有字印面、印文47字的煤精印。四.韩子高(538——567年)(卒年《陈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生年是根据死亡时的年龄推算的),野史称作陈子高,本名蛮子,出身微残,世代以做鞋为生。侯景之乱期间,蛮子寓居京城建康,时年16岁,长得容貌艳丽,纤研清白,如美女一般。当时兵荒马乱,蛮子几次陷入绝境,但每次乱军兵刃就要加到他的头上的时候,总是因为惊叹他的美貌而不忍下手。蛮子靠着美貌死里逃生,后来正准备随同部伍还乡的时候,无意碰上了陈霸先的从子陈茜(蒨),也就是后来的陈文帝。(这年是公元553年,梁元帝承圣二年)
  陈茜乍见如花似玉的蛮子,大为震惊,继而心中大喜,上前问蛮子道:“你可想享受荣华富贵?何不跟我走?”蛮子抬头见是一个英俊的年轻将军在跟自己说话,相信他能够为自己带来好运,便答应了。陈茜嫌他名字太俗,便让他改名子高。
  从此韩子高便作为陈茜的娈童,随陈茜起居出入,很受陈茜的宠爱。陈茜性情暴躁,只要有所怨恨,马上便气得眼冒火星,牙齿咬得格格响,好像要吃人的样子,但他只要见了子高,便怒气全消了。韩子高如此见爱,当然会加倍曲意奉迎,以讨陈茜的欢心。陈茜曾对韩子高说:“人家说我有帝王相;果真如此;到时我便册封你为皇后。”可见他俩情爱之深。当然,陈茜后来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并没有封韩子高为皇后,只是任他为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另据野史记载,陈茜(蒨)曾写下一首诗以表情义。
  昔闻周小史,今歌月下人。
  玉尘手不别,羊车市若空。
  谁愁两雄并,金貂应让侬。
 韩子高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貌美,美过少年瑰宝周小史,处于乱军之,敌人挥舞长枪白刃疯狂砍杀,可一旦遇到韩子高,竟然会抛掉手兵刃,没有一个人舍得伤害一根毫毛,天,此君貌美到什么程度?俊美,绝非仅有漂亮脸蛋,两臂修长,善于骑射,形体俊美,肌肤诱人,实英武异常,令人痴迷而难以自拔。少年、纯情少女,包括陈朝公主,都疯狂暗恋子高,竟然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而更美的是韩子高的灵性,出身寒苦,不骄不躁,有才有德,委身于得势前陈茜(后来南朝陈文帝)以后,把全身都奉献给这个同样英俊的情侣,同食共寝,日夜不离,更因为子高一段绯闻,而导致陈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灭王司马一族,后来两人并肩战斗,最终造成梁朝灭亡和陈朝建立。这种因为情侣琐事而导致王朝颠覆史实,我国历史绝无仅有。因为韩子高,国历史第一次也最后一次提出男皇后概念,然最终誓言未能兑现,但韩子高貌美倾国,德服天事实容辩驳。陈茜病故以前,子高端送药,片刻不离,给弥留之际陈茜以极大安慰。偌大皇宫,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门外,只有陈茜子高两人病榻厮守,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陈茜死后,子高被冤狱赐死,年仅三十岁。十六岁时从一名贫苦少年,经历征战天劳苦,建朝创业艰辛,到最后与人陈茜一前一后离开人世,短短十几年,人生像金子一样闪光,可歌可泣,人生若能像子高这般充实度过,实别无求。
  有诗赞曰:
  绝世风流乱世娇,一朝侍帝未折腰。
  纵横起落前朝覆,剑定江山铁马骁。
  情深不寿空余恨,犹胜玉树后庭谣。
  千古艰难惟相守,世情岂阻此心昭。五. 周小史
周小史堪称唯美派的最高代表。在他的传闻里,没有帝王将相的瓜葛,没有世俗浊流的侵犯,纯情美丽,自然天成,是我国千百年来俊美少年宝库中的一块极为完美的宝玉。对他的描述,却又怎能一个美字了得?周小史,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造成轰动的美少年.他的出生带有十足的传奇色彩.他一出生,母亲就因大出血身亡,同时家中突现白狐,相传此为不祥之兆。周小史的父亲见了,自认为这个绝美的孩子是个祸水。便从此不让周小史出门半步,不让他读书识字,将其软禁。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周小史在十五岁的时候,被皇帝看中。自然将他带入宫内,成了当时有名的娈童。可惜这位美少年并未在宫中呆多长时间就失踪不见了。至今各个学派说法不一。周小史的墓在洛阳。
晋张翰《周小史》诗曰: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日在东。
  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
  尔形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
  转侧绮靡,顾盼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梁刘遵《繁华诗》曰:可怜周小童,微笑摘兰丛。鲜肤胜粉白,曼脸若桃红。
  挟弹雕陵下,垂钩莲叶东。腕动飘香麝,衣轻任好风。
  幸承拂枕选,侍奉华堂中。金屏障翠被,蓝帕覆薰笼。
  本知伤轻薄,词羞自通。剪袖恩虽重,残桃爱未终。
  蛾眉讵须嫉,新妆近如宫。
  所谓周小童者,已即周小史,古有其人,擅美名如子都宋朝者,而诗人竞咏之耳。
《情史》有载:魏晋佳人有二,指潘安、周小史。
刘茜葬于永宁陵,在今南京郊区,目前认定为栖霞区新合村狮子冲一带,今存雄性石兽一对,被认为是南朝陵墓神道石刻艺术的集大成者。也有学者认为该陵并非永宁陵。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不仅孕育了长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游历南京后,写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评价:“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历史沿革
  
⒈楚秦王气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为南京最早古城。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灭越,尽取吴故地,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遗址在今石头城,即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以金陵有天子之气,遂改金陵为秣陵以贬斥之。
  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之封地。前128年,汉武帝封其子刘敢为丹阳侯,刘胥行为胡孰侯,刘缠为秣陵侯。
  
⒉六朝古都  195年,孙策渡江占据丹阳、江乘、胡孰、秣陵等县。208年前后,诸葛亮出使江东,观察南京山川形胜,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语。211年,孙权听从谋士张纮之言,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是为南京为国都之始。吴石头城遗址在今南京城西草场门至清凉门之间。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琅玡王司马睿南渡,以建康为根基。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是为宋武帝,宋立国,都建康。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是为齐高帝,齐立国,都建康。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是为梁武帝,梁立国,都建康。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是为陈武帝,陈立国,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
  
⒊金陵情怀  公元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下令荡平建康城,以石头城为蒋州治所,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
  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相继采取抑制南京的策略,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归顺唐廷,唐改丹阳为归化。杜伏威入朝被扣不返,辅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758年,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升州刺史,次年书乌龙潭放生池碑,遗址今存。李白晚年居升州,762年病逝于南京西南之当涂。783年,因藩镇为乱,唐德宗有意迁都,镇海军节度使韩滉整修金陵,然其事未成。
  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⒋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受益(后改名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以江宁为其龙兴之地,常以亲信之臣(如包拯)为江宁府尹。宋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以江宁府尹出任宰相,主持变法。1120年,方腊起兵反宋,终未能北取江宁而不能控制江南,导致最终失败。
  1127年,宋高宗即位,接受主战派人士李纲的建议,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7年,在主战派岳飞等人的坚持下,宋高宗再次返回行都建康。1138年,宋高宗以建都当“修德行而不在于择险要之地”为名,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
  
⒌开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陪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386年,京师城垣完工。南京是在元代集庆路旧城的基础上扩建的。城市由三大部分组成,即旧城区、皇宫区、驻军区。后两者是明初的扩展。环绕这三区修筑了长达33.68公里的砖石城墙,即今南京明城墙。是为世界第一大城垣(其次巴黎;在中国,其次北京)。南京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墙身用10厘米×20厘米×40厘米左右的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所用之砖由沿长江各州府的一百二十五个县烧制后运抵南京使用,每块砖上都印有监制官员、窑匠和夫役的姓名,其质量责任制之严格可以想见。城墙沿线共辟十三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陪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陪都。1644年,崇祯帝吊死煤山,北京陷。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⒍天国风云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天王府因此被毁。
  
⒎博爱之都  散落在南京各地的民国建筑(部分)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首都。
  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不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37年9月19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
  日军占领上海后又以20万兵力分南北两路会攻南京,中国军队以10多万之众浴血苦战,英勇反击侵略者。
  12月10日拂晓开始,日军向南京各城门发起猛烈攻势。直至12日下午二时许,日军首先攻破中华门。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腥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纵火烧毁,掠夺文物、财产不计其数,史称“南京大屠杀”。
  
⒏故都重生  1949年4月23—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
  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1990年南京被确定为国家计划单列市,1994年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国务院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南京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⒐府市建置  越城:公元前472年
  金陵邑:公元前333年
  秣陵:公元前210年
  建业:公元211年
  建邺:公元282年
  建康:公元313年
  蒋州:公元589年
  升州:唐朝
  江宁府:公元937年
  建康府:公元1127年
  南京(应天府):公元1368年
  江宁府:公元1645年
  天京:公元1853年饮食文化
  
⒈简述  南京菜称为京苏大菜,厨师则自称“京苏帮”。
  南京的饮食以京苏菜(金陵菜)和清真菜著名。金陵菜的四大名菜包括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凤尾虾。制作金陵大菜的知名菜馆有绿柳居菜馆、马祥兴菜馆等。
  由于南京人嗜食鸭、鹅,南京最受欢迎的食物是各种以鸭、鹅制作的食品,包括桂花盐水鸭、南京板鸭、鸭血粉丝汤、鸭肫干、东山烧鹅等等。南京人饮食的另一特点是各种野菜大受欢迎,包括芦蒿、菊花脑、马兰头、枸杞头、荠菜、马齿苋、鹅儿肠、香椿头(又称为旱八鲜)。此外还有所谓水八鲜,是指鱼、菱、藕、茭瓜、茨菰、鸡头果、莲蓬、水芹。南京小吃的品种也比较丰富,包括旺鸡蛋、活珠子、鸭血粉丝汤、牛肉粉丝汤、鸭油酥烧饼、开洋干丝、鸡汁回卤干、卤茶鸡蛋、尹氏鸡汁汤包、糯米藕、五香鹌鹑蛋、梅花糕、桂花糖芋苗、豆腐脑、桂花赤豆元宵、凉粉、五香豆等等。南京小吃主要的集中地有夫子庙、狮子桥(在湖南路附近)、甘家大院等,其中夫子庙地区的奇芳阁、魁光阁、蒋有记、永和园、六凤居都是南京小吃的传统名店,制作的特色小吃称为“秦淮八绝”。刘长兴面馆则是南京著名的面馆。百年老字号韩复兴是南京著名的盐水鸭,板鸭店。
  
⒉南京鸭肴  南京的制鸭技术久负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时期就有记载。南京的鸭肴是闻名全国的,除金陵烤鸭外,板鸭、盐水鸭、烧鸭、金陵酱鸭、香酥鸭、八宝珍珠鸭、咸鸭肫、金陵片皮鸭、鸭血粉丝汤等也各具特色。
  
⒊秦淮八绝  所谓“秦淮八绝”,指南京八家小吃馆的十六道名点:
  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
  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
  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
  六凤居的葱油饼、豆腐脑儿;
  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
  蒋有记的牛肉锅贴、牛肉汤;
  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
  莲湖糕团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夹心小元宵
  
⒋特色小吃  夫子庙的大石坝街和湖南路的狮子桥为著名的美食街,有很多特色小吃,如回味鸭血粉丝、狮王府狮子头、尹氏鸡汁汤包、莲湖糕团店、“忘不了”酸菜鱼、绿柳居等。此外,散布在新街口和南大附近的众多美食店也为不少网友口碑推荐。南京小吃全国闻名。
  
⒌其它小吃  小笼包、煮干丝、鸭血粉丝、如意回卤干、什锦豆腐涝、状元豆、盐水鸭、蒸饺、旺鸡蛋、臭豆腐、活珠子、南农烧鸡等等。民俗文化
  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南京又是十朝都会,“衣冠文物盛于东南和都市大气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透露出几分儒雅之气,豪杰之风,斯文秀美,亢朗冲融。
  
⒈春节元旦  图中的红色建筑是南京地铁大厦以前称元旦,俗称过年。南京人过年要洒扫庭除,张灯结彩,穿新衣,戴新帽,贴春联,放鞭炮。
  南京人过年大门上贴春联或门神,还有文人雅士在大门贴一幅画鸡,取“鸡日相长”之意。这是他处所没有的。初一早上必饮屠苏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宁府,在诗中咏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此俗始于南朝,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而且形成一套规制:日升之时,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年少的先饮,年长的后饮,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意。上午起,亲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来时,双手合揖,并以茶点相待。还献二枚元宝蛋,称“进元宝”。现在人们过年相见,互祝“恭喜发财”,并敬递茶烟,以时尚糕点相待。
  
⒉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元夜,夜与宵同义,便称元宵。元宵节最初由祭祀而起,渐演为隆重热烈异彩纷呈的娱乐节庆。古时为一日,唐代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节一下延长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灯。食品也由食豆粥,改为品尝元宵(汤圆),南京有“上灯元宵,落灯面”之俗。
  明清两代,南京元宵灯会,有玩龙灯和挂纱灯之俗。玩龙灯不但老百姓玩,军人也玩,长度也为他处所不及,短的十余丈,长的百余节,玩起来多则上百人。纱灯有楮练纱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画,愈是高手价值愈高。商家届时也在店前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众多游客,猜中者即奖所售物品。有一种由南京人首创的“走马灯”,外罩灯笼,内点蜡烛,利用空气热胀上升的原理,带动灯面转动,灯面上画着各种姿势的骏马疾驰,宛如万马奔腾。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之为中国古代人的一项发明。龙灯气势磅礴,纱灯精美绝伦,五光十色,万象争辉,引得长居逗客倾城出,欢歌笑语动地来,“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近几十年来,夫子庙元宵灯会越办越红火,利用新工艺、新材料,声光电控,五花八门,维妙维肖,斑斓夺目。灯会自春节起,为期一月。期间,每天吸引四方游客达二三十万人之多。
  
⒊清明踏青  清明节自古以来由于注入扫墓祭祖的习俗,受到历代朝廷和民间的重视。民间届时上坟祭扫、祭洒、烧纸、挖盖坟帽、插柳以表达慎修追远的情思。并带茶点到看坟地者门上看望,看坟者亦留食茶饭,互称“坟亲家”。
  此时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携酒游山,谓之踏青”。有谚云“春牛首”。
  近年牛首山又经修葺增设景点,并与附近新开发的将军山联成一线,成为游人观赏郊野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处。此外,城南雨花台、东郊梅花山也是游人常到之处。近十多年来,梅花山造万亩梅园,还举办国际梅花节。每到春晖融融,万花争放,云蒸霞蔚,暗香浮动,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连忘返。
  
⒋端午游秦淮  夏历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称端阳。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绿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银鱼、虾米、茭菜、韭菜、黑干杂炒)、苋菜和雄黄豆,饮雄黄菖蒲酒,以求免灾。用经过曝晒的水洗眼,谓之“破火眼”,说可免一年眼疾。还用菖蒲、艾叶蘸水洒地而后插门楣,用以“禳灾”。悬挂钟馗图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蝎子、蜈蚣、壁虎)形图,“驱鬼避邪”。儿童颈项挂五色丝络,络中装咸鸭蛋;臂系五色丝挽成的丝绦,叫“长命缕”,穿虎头鞋,背虎头披,用雄黄酒在额上画王字。妇女鬓也插五彩老虎花。
  午饭后,全家人去夫子庙观看秦淮河龙舟竞渡。金陵龙舟向有“三帮”,有河帮、江帮、木帮,龙舟之多,规模之大,别处也不多见。各船均饰以彩筝;有少儿扮戏中人物在上作种种游戏。当舟过之时,河岸人家掷银角、铜钱或放鹅鸭,为龙舟竞取之以为乐,谓之“夺标”。岸边男女蚁集,罗绮如云,金鼓齐鸣,欢声雷动。富庶人家还事先订租游船,泛舟览胜。秦淮游船自唐朝兴起,明清直至民国前期为盛。画船箫鼓,桨声灯影是秦淮河上一道斑斓夺目的亮丽风光。这在顾起元《客座赘语》、孔尚任《桃花扇》和余怀《板桥杂记》中均有生动记述。近20多年来,秦淮河又进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换水,增添画舫,景色宜人。入夜,秦淮两岸万家灯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游人置身游船中,船在景中过,人在画中行,自有别样情趣。
  
⒌中秋月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此夜,天上月圆,人间圆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赶回家团聚。南京人喜合家赏月,叫“庆团圆”,团坐聚饮称“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皆为游人赏月之所,而以游玩月桥为最盛。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为旧院所在地。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是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遂渐衰落,后人有诗云:“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玩月桥。
  清以下,赏月之风仍盛,人们祭月,陈列鲜果、月饼,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纸斗,叫斗香),讲《嫦娥奔月》故事,然后分食月饼。月饼以瓜埠“赖月”,民国时期以“金陵套饼”为上乘。
  此夜,南京女子有摸秋之俗,到茉莉园“摸”(以摸“偷”瓜果取乐)得瓜豆者宜男,此游戏盛传颇久。近20年来,人们又重视中秋节,登台城赏月,或去玄武湖、夫子庙秦淮河划船赏月。自购或单位赠发月饼颇为盛行,圆月之夜情意融融。
  
⒍重阳登高会  夏历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为阳数,故称重阳。历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会”。此俗源于一个古怪离奇的避邪传说,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续齐谐记》中有详述。从魏晋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阳风俗犹盛。当时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极阁,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为最著。此山汉时建有一亭,晋元帝渡江传说“马化为龙”,遂命此亭为“化龙亭”;山侧有梁达摩古洞,游者甚众,形成“幕府登高”之俗。清嘉庆十年(1805),由胡兰川太守(江宁知府)等府县官员和社会知名人士发起,有制军、抚军主其事在山上建“望江楼”,长夜明灯,既为导航灯塔,又可观览胜景,被远近百姓誉为善事。
  重阳节,南京人喜食重阳糕,“或粉或面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称骆驼蹄”,饮菊酒,赏菊花,制重阳旗赏给儿女,如此日嫁女必送旗及时鲜盒,谓“重阳节盒”。
  如今人们逢重阳也欣然登高,但不为避邪,而是欣赏祖国壮丽河山及建设新貌,惬意之感油然而生。
  
⒎小年迎财神  按照南京人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放在簸箕里多日的垃圾可以到处门外了。人们等待着凌晨12:00的时候(子时),子时到时,各地响起了震天的鞭炮声,声音有时甚至可以赛过大年三十。这天,南京老习俗中,夫子庙就开始上灯了,大大小小的荷花灯,菠萝灯,生肖灯等等各式各样的灯都亮起来了。夫子庙的秦淮灯会在这一天就开始了。工艺特色
  南京的工艺品种类繁多,其中较为有名的有云锦、江宁金箔制品、天鹅绒、仿古牙雕及木雕等。除此之外,南京六合区所产的雨花石也是值得收藏的旅游纪念品。
  
⒈云锦  南京云锦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为四大名锦之首。
  世界最大的城垣——南京明城墙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位于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被古人称作“寸锦寸金”的云锦,是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大花楼木质提花机,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生产出来的。
  云锦的织造工艺高超精细,除“挑花结本”、“通经继纬”以外,夹金织银也是云锦的一大特点。织物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满足了皇家御用品的需要。云锦有时还作为朝廷礼品,馈赠外国君主和使臣以及赏赐大臣和有功之人。
  南京云锦自宋代由彩锦演变而来,清康熙、雍正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达到高峰,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彻夜不绝,云锦产量空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三代四人曾任清代江宁织造官达65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成立了南京市云锦研究所,并将南京云锦列为保护和发展对象。40多年来,云锦研究所在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为云锦的继承、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⒉白局  南京白局又称白曲,白曲原名百曲,是由云锦生产织工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说唱演变而来。白局表演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亲切感人,是一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据有关资料载,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系白局的古腔本调,又称数板或新闻腔,白局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二十世纪有名的香港电影《三笑》中的大部分曲调都出自南京白局。建国后,于1960年由市总工会主席夏冰流组织成立了南京白局剧团。旅游景点
  ·天王府
  原为朱元璋所建的汉王府,清王朝把这里辟为两江总督署衙门。1853年3月,太平军定都南京,5月开始在原两江总督衙门的基础上修建天王府。1864年7月,湘军曾国荃部攻陷天京,天朝宫殿被烧,中心建筑五间八架的“金龙殿”与西花园内的石舫等保留了下来。
  ·朝天宫
  是江南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依山而建,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5世纪,在今朝天宫所在的冶山上就曾建筑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冶城,此后历朝历代,均在此地建有名楼佳构,成为名士登临之地。
  ·鼓楼
  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清时康熙皇帝南巡曾登临四望,次年,地方官在鼓楼基座上树碑建楼,并更名为“碑楼”,故有“明鼓清碑”之称。
  ·栖霞山景区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拔286米,卓立天外,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
  栖霞寺坐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
  栖霞山驰名江南,不仅因为有一座栖霞寺,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层林尽染。
  ·雨花台景区
  雨花台景区位于中华门外约一公里处,是著名的旅游景区。
  江南第二泉在雨花台东岗,原永宁寺内,因寺而名永宁泉。南宋时,陆游曾登雨花台游永宁寺,见寺中有一泉,色味俱佳,备加赞赏,品其为“二泉”。泉水从数米高的假山石中汩汩流出,汇集成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甘冽可口。
  甘露井与第二泉相对而望。据载,此井是南京最古老的井之一,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井水清冽,久旱不雨也不枯竭,其味甘醇。
  ·明孝陵景区
  明孝陵景区名胜众多,风光秀丽,位于其正南的赏梅胜地梅花山,花开时节,暗香浮动,游人如织;东侧的紫霞湖、正气亭、定林山庄,林壑幽深;西南的中山植物园,佳卉留芳;东南的海底世界,令人留连忘返。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
  梅花山在明孝陵南,原为东吴大帝孙权墓地所在,又称孙陵岗。梅花山遍植猩猩红、骨里红、照水、宫粉、玉蝶等珍品梅花万余株,是南京人踏青赏梅的胜地。山上有观梅轩、博爱阁等景点。
  ·秦淮风光带
  秦淮风光带地处南京城南。内秦淮河由东水关至西水关蜿蜒十里,河房水阁枕河而居,“东园”(白鹭洲公园)“西园”(瞻园)隔河相望,文庙以河为泮,古堡傍河而建,名胜古迹棋布河畔,沿河两岸酒肆茶楼、店铺民宅比邻而居,美称“十里珠帘”,是欣赏独具魅力的秦淮风光、品尝脍炙人口的秦淮风味、领略绚丽多姿的秦淮风俗佳地。
  秦淮河风光带1990年入选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列。
  ·沿江风景带
  本区主要景点有燕子矶、岩山十二洞、狮子山、幕府山、静海寺遗址等,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必到之处。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铁路桥蜿蜒达6772米,是我国桥梁之最。正桥的路栏上,镶嵌着200幅浮雕,正桥的两端建有四座高70米的桥头堡,人行道上树立着150对玉兰花灯组,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绵延达十余里。
  燕子矶突兀江面,三面悬绝,远眺似石燕掠江,因此得名。燕子矶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惊涛拍石,汹涌澎湃,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
  ·玄武湖景区
  玄武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钟山雄峙湖东,古城濒临西南,富贵、覆舟、鸡笼山屏列于南,秀峰塔景隔城辉映,朝阳、幕府山绵延湖北,山城环抱,沿湖名胜古迹众多。
  玄武湖古称桑泊、秣陵湖、后湖、昆明湖等。相传南朝刘宋年间,有黑龙出现,故称玄武湖。北宋时王安石实施新法,废湖为田,从此玄武湖消失。明代朱元璋高筑墙,玄武湖疏浚恢复,成为天然护城河。现玄武湖公园面积476公顷,其中七成以上是水域,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五块绿岛镶嵌水中。
  ·中山陵景区
  中山陵前临苍茫平川,后踞巍峨碧嶂,气象壮丽。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坐北朝南,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金牛湖景区
  江苏经典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的源头—金牛湖旅游风景区位于南京市六合区东北部,东临扬州,北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
  金牛湖风景区一期规划总面积23.5平方公里,目前是国家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养、繁基地和国家地质公园景点之一、南京市十大风景区之一、金陵新五十五景之一。
  金牛湖原名金牛山水库,始建于1958年,次年全面竣工。水面二万五千亩,湖容九千六百万立方米,是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泊,堪称“江北第一景”。湖因山而得名,山因水而增色。金牛湖湖面浩淼、水平如镜,湖岸曲折,绿树成荫,优质的生态环境使这湖碧水始终保持着地表水II类的国家标准,可直接饮用。湖内除养殖青鱼、鳙鱼等家鱼外,还有许多野生银鱼、白鱼、鳜鱼、螃蟹等特种水产精品。
  ·南京总统府
  总统府内总统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清军攻破南京后,焚毁宫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刘坤一、沈葆桢、左宗棠、张之洞、端方等均任过两江总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该馆占地2.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后由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的纪念馆扩建。
  2009年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世贸大厦遗址(美国纽约)、广岛(日本)、诺曼底(法国)、红色高棉大屠杀场(柬埔寨)、奥斯维辛集中营(波兰)、埃布罗河战役的路线(西班牙塔拉戈纳)、柏林墙(德国)、索姆河(法国)、安妮—弗兰克的家(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被评为世界十大“黑色旅游”景点。
【竹林七贤】
  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刘伶的《酒德颂》,向秀的《思旧赋》等,也是可读的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背景』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古代十大美男排行榜
  『特点』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嵇康(224—263)】
  嵇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临涣镇),因家居侧有嵇山,故改姓嵇。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这首绝唱而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另据史料记载,晋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阮籍
【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
  对《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一节略做补充。其实,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在另一个层面上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这封绝交书,就不会因为自己不配合政府的态度而连累到好朋友。后来嵇康被杀害,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山涛,留言:“巨源在,汝不孤矣。”
  山涛为人磊落大度,生活节俭,做官不过多要求什么,对待朋友赤诚坦坦。后世者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牵强附会。
【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市)人。「竹林七贤」之一,擅长喝酒和品酒。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作品《酒德颂》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借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三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有一与刘伶有关的好玩故事,不知是否属实:刘伶的“鹿车”后跟着一小童儿,还扛着锄头,非常奇怪。路人问小童儿,小童儿答:“醉死了好埋呀!”
【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直颈琵琶,直颈琵琶后改称阮咸,简称阮。
  阮咸不仅擅长演奏,也精于作曲,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峡流泉》据说就是他所作,李季兰在同名诗中有“忆昔阮公为此曲,能使仲容听不足”的诗句。1950年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出土持阮弹奏的阮咸画像,神情专注。
【王戎(234—305)】
  字濬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详细介绍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40102.html

更多阅读

细数中国古代著名美男 上 古代著名美男子

本来想搜索中国古代十大美男,结果搜出几个版本,加在一起就不止十个了,有几个算几个吧(顺序是任意的)。至于搜来的美男照片,恐怕也是后人根据传说、记载、想象弄出来的吧,至于想不想天晓得,看看而已,千万不能当真哟。一 潘安——天下第一美男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排行榜 中国古代美男子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NO.1弥子瑕?弥子名瑕,卫之嬖大夫也.弥子有宠于卫.卫国法,窃驾君车,罪刖.弥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弥子轿驾君车出,灵公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犯刖罪.异日,与灵公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以其余鲜灵公.灵公曰:爱我忘

中国古代兵器——十八般兵器(三则) 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

中国古代兵器——十八般兵器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 秦始皇所配何剑? 古代十大名剑

【导读】中国古代十大名剑,灵性豪天,气吞山河,既有着清清的苦涩,淡淡的忧伤,又有着浓浓的正气,炫耀的仙界!为后世留下了灿烂悠久、千古不朽的中国古代十大名剑,灵性豪天,气吞山河,既有着清清的苦涩,淡淡的忧伤,又有着浓浓的正气,炫耀的仙界!为后

声明:《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古代十大美男排行榜》为网友世当戮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