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第一次见“木心”这个人名,是在蒋方舟的一篇文章中,说木心在纽约,给中国的艺术家讲文学史时,说:原来你们什么都不懂啊。我顿时对这个人产生了兴趣,这么张狂!便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当时也没想到去百度一下,木心何许人。那天去图书馆,突然木心蹦出来,于是借了一本他的《文学回忆录》的下册。一看到这本书,哦,真是与众不同:封面鹅黄色,朴素净雅,只有右上角的繁体字:文学回忆录。木心讲述。
说真的,这个年龄了,我没看过这么好的书,直接把我迷得晕头转向。好多年都不熬夜了,但这本书,忽悠得我能看到凌晨两点!做饭时都穿插着看上几页。厚厚的一本书,仅用了三天,这是我看书效率最高的一次。
感觉木心是站在世界文学之巅,俯瞰文学,俯瞰这家那家。木心第一次读拜伦,就称他为兄弟:这位哥哥好像哪儿见过?他最心仪拜伦:反对权威,崇尚自由,热情真挚,独立不羁,是人类文化的最强音。自古以来,精神血统就是这样,每个时代都以这样的性格最为可贵。他说,要敢于和古人称兄道弟,亲密无间,不是高攀,艺术面前人人平等,这样,艺术视你为归人,而不是过客。他还这样称呼上帝:嗨,哥们!
木心对毛姆一见钟情,一看就狂喜:童年的朋友,像童年的衣服,长大就穿不上了。写得多好。一句话,头脑、心肠、才能,全都有了。
狄更斯《雾都孤儿》小说的结尾,总是营造一种英国式的小团圆,不像中国的大团圆,小团圆有诗意:在夜晚,在壁炉旁,柴火熊熊燃烧,燃着蜡烛,喝着热茶,围着圆桌,久别重逢的人在一起,互相看着,往事如烟,人生如梦,昔在,今在,永在。托尔斯泰说:忧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一个文学家,人生看透了,艺术成熟了,还分什么人生和艺术?都是人生,都是艺术。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
司汤达《红与黑》。他研究哲学,观察人物性格,勤学苦练,自己造就自己,以其人生洞见,成就《红与黑》,乃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红--指军装,黑--指教袍,主角于连,夹在两者中间,故成《红与黑》。尼采对此书极为推崇。艺术品都是艺术家的头脑、心肠、才能,三者合一的结果。
莫泊桑《羊脂球》。福楼拜要求莫泊桑敏锐透彻地观察事物,“一目了然”这是才情卓越的特权,你所要表达的,只有一个词最恰当,务必找到它,决不能来个差不多。这话是福楼拜对莫泊桑讲的,结果全世界的文学家都记在心里。
安徒生。他的童话有两个来源,一是改编古老的传说,而是全凭想象。他最高的本领是,用 小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安的童话,老少皆宜。读之,是一种享受。海涅和安徒生是好朋友,经常送诗给安徒生。海涅晚年卧床,双目失明,却俏皮有余,写诗给妻:亲爱的,我知道我死后,你会常来看我,来时步行,回去千万坐马车。木心对这首诗评价极高。
木心的观点,我特别认同:他觉着高山大海没什么神秘的。山,许多石头,海,许多水,人和自然只是个比例问题。细节上,倒是觉得,动植物是神秘的。诗是不能注解的,一注解,就煞风景。文明,是精神道德的高度。对生命,对人类,过分的悲观,过分的乐观,都是不诚实的,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有时,看外国文学,有的看不明白,但看木心对作家作品的点评,就明白透彻了。木心横贯中西的学识素养,纵横捭阖的开放视野,不愧为大师。他用了五年时间,把世界文学史讲了一遍,自称“文学的远征”,其实也是对文学的回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39799.html

更多阅读

细解蒋捷的《梅花引》 梅花引歌词

细解蒋捷的《梅花引》----兼议填词应注意的有关问题有人笑问:对着词谱可以填词吧?我说:词依谱而填,这是好习惯。但仅对着词谱还不可以填词。首先,词谱得看懂,不能对着字数填字,词谱中会有许多要求。比如,句,为白脚,不押韵;叶(读xie),注为韵脚,要

胡适与他的《兰花草》 兰花草的养殖方法

胡适与他的《兰花草》黄土层 关注诗歌的人,不能不关注歌曲。诗歌与歌曲虽然写法上不同,却有相同的灵魂和音律。正如熊大和熊二,本质上都是熊。比如我一直喜欢听歌曲《兰花草》。旋律

声明:《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木心文学回忆录读后感》为网友笑脸赢人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