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汉服党请在救护车陪同下阅读,否则玻璃心破碎一律不承担责任
我一向不太理解为什么汉服党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及笄礼,因为毕竟古代女性那个玩意是为了表示乃十五岁后可以结婚了,而日本成年礼据说是20岁举行的(因为日本民法规定的成年年龄是20岁——大学那会看过一点,不清楚现在修改了没有),但本朝成年年龄是18,法定婚龄却是20,你20岁之前鼓捣及笄礼是希望变成00后辣妈吗?
当然,我知道乃们一定会说乃们是“复兴(我前单位的名字,不过我前单位和乃们还真心没啥关系)不是复古”,这句话我听得已经会背了,不过这句话也确实很符合汉服党的标志:除了口号也确实拿不出其他了,汉服运动鼓捣这些年最大的成就是:起点是某人穿着戏装上大街,然后暂时最大的成就是今年某电影让演员穿着汉服进入荧幕,真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的神奇心路历程。
好了,废话不多说,我们来谈谈汉服党热爱的及笄礼,我一向更加不了解的是,他们当年真的在语文课上集体睡觉了吗,虽然本朝语文真的很枯燥很无聊,但还不至于一点都没有听进去吧,及“笄”你进行再“复兴X”的解释,重头戏也是“笄”,不是你穿了多少件多少层多少不同颜色的床单吧,我知道著名的汉服党神文上下不分“有一件霓裳名叫羽衣”,把上衣和下裙(裤)神奇地画了等号,类似逻辑就是我有一条名叫“胸罩”的大红三角裤,但至少胸罩和三角裤毕竟还是穿身上的,不会套到头上去,而现在所谓的汉服党及笄全部重头戏都鼓捣在“我应该穿啥款式的汉服”上面,也就是说,类似逻辑就是,一个明明属于“元服”的仪式——即发型或者说头饰从幼年转变为成年的仪式——被神奇地篡改成一场COS装表演秀,至于脑袋怎么办,好像目前为止我没见过有谁真正考虑过。。。。难道他们复兴式理解的“及笄”把重心从头转移到了衣服上面,或者,他们神奇地把脑袋和身体等同或干脆搞起了替代!多么强大的语文能力,我这个高中好歹还有过全班阅读范文的人真的自愧不如。。。
然后,正因为头和身体颠倒了轻重,我更加神奇地发现汉服党很热衷于所谓的“三加”,因为可以进行比较壮观的COS装表演,但令人悲催的是,我一直觉得,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理解过所谓的宋代公主三加所穿的三层衣服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前段时间写了个有关常服与制服关系的帖子,结果碰到最神奇的评论是有人说今后介绍汉服除了礼服常服还要说汉服有便服,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著名笑话,为了和清代划清界线,有人提议管明代立领叫“竖领”,虽然明代确实是这样叫的,但可悲的是清代同样称“竖领”,所以,明和清后期的领子区别根本不是你管他叫什么,就像我管你叫蠢驴你也不会长出驴耳朵一样,如果依然使用本朝旗袍那种做法做领子,那么即使你管这东东叫“交领”它也依然是本朝旗袍领,名字和实质是划不了等号的,多个新名词不等于必然高大上。
现代汉服的各种口号,事实上对古代服制起到了巨大的破坏作用,因为古代服制是一个完整而精巧的体系,但这个体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汉服党最为恨之入骨的朝代性),即当你讨论什么是礼服什么是常服什么是便服时,你必须立足于时间点,如果上下5000年混搅成一盆色拉,那么你永远都不可能搞清楚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很多人喜欢YY朱八八恢复了所谓的唐制,因为他曾经说过(虽然可能根本没有亲口表述):诏复衣冠如唐制,但很多人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过的是,唐礼服常服的概念和明礼服常服的概念根本不同,唐常服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虽然品色与襕有这样的趋势),唐制度上仅次于大礼服(法服)的是什么,其实是从省服,即在法服基础上相应减少配饰,而从省服这个概念,从宋开始逐渐被“公服”取代,公服是什么,其实是从唐常服基础上发展起来更为制服化的服饰,唐代品官制度化服饰——法服、从省服到宋代变成——衣裳制法服和展脚幞头加品色圆领公服,辽金元同样使用这套制度,到了明代,则在元胸背基础上发展出了乌纱帽加圆领补服的官员常服,而延续宋制的公服适用范围日益狭小,所以到了中后期,我们很难再看到公服的明代官员,所以大家有过基本常识的对明代一般是衣裳制朝(祭)服和乌纱帽补子圆领常服两等。上述情况立足于朝代可以讲得很清楚,但是,如果学汉服党砸烂朝代(跟当年砸孔庙差不多的感觉),然后让仨哥们站一起问我到底哪个是常服哪个是便服,各自的相互关系如何,我还真无法回答,除非学汉服党玩所谓的“X制”:
上述三个哥们打破朝代论你根本无法到底谁是常服,因为不同时代将同款式常服与便服区分开来的细节标准不同,古人并不是永远以袖子大小来区分礼仪性服饰和生活便服的,就跟古人从来不用是不是交领或者是不是左压右来区别民族一样,更不要说在和平时期甚至民族根本不是一个问题,题外话就是曾经有一个初夜权爱好者掷地有声地问“古代一个女人生下胡人的后代会怎么样”,我的回答是“问问魏王阿木哥吧,他比较有发言权”,至少比你有发言权,奢望古代有万金油一样可以适用中国从有灵长类开始一直到清的神奇公式的确只是存在于汉服党的奢望,不至少立足于朝代(事实上很多时候还必须精确到不同的时间段),你是无法真正理解古代的服饰制度。
而汉服党的问题就是,一方面他们拒绝朝代论也就拒绝了不同时代对于不同场合服饰赖以区分的真正特征,另一方面,他们自己的思维又一片混乱,不信可以调研一下,我相信问三个汉服党“汉服哪些是礼服哪些是便服,分别用在哪些场合”,他们能给我相同率在50%的答应就感谢老天了,因为至今汉服党根本没搞清楚这个问题,并且他们以砸烂孔家店的勇气砸烂古代那些服制区分后还把历史搞得一团糟,否则也不会当我这个从网名到头像到言论都应当是他们敌人的人科普常服基本小常识的时候,很多人表示恍然大悟,虽然之前已经有人进行过无数次说明的(汉服党记性可能真的不好)。。。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谈谈那个所谓的三加了,女性的及笄礼其实古代记载的不多,因为对大多数女性来说没啥必要专门折腾这个,古代女性留头到了一定年龄就差不多结婚了(战乱年代除外),事实上也就没有意义专门独立一个所谓的“未婚成年女子发型”,让古人穿越几百甚至上千年为本朝妹子发明一个“未婚成年女性发型”,还不如让美洲土著去发明轮子更有价值。。。
比较完整的就是宋代的公主及笄礼——所以我再次对汉服党如此热爱三加表示不能理解,大家都有公主病吗。。。
当然,现代社会了,真的公主病一趟其实也没啥,但是,拜托能不能在山寨之前先理解一下宋人所谓的三加到底咋回事?
原文:其裙背、大袖长裙、褕翟之衣,各设于椸,陈下庭;冠笄、冠朵、九翚四凤冠,
这里事实上是三套完整的服装:裙背+冠笄,大袖长裙+冠朵,褕翟+九翚四凤冠
三套服装本质上是一个礼制逐渐加重,从比较随意的小礼服到女性最高级别礼服,虽然经过后来的讨论,背子确实不能用衫子代替(所以宋代女性的背子到底是什么样子,还需要继续研究),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很粗略的从下面这个图对三加服饰礼制依次加重有相对具象的参考
同时,由于公主及笄礼事实上是皇太子冠礼的比附,我们也可以看看宋代皇太子的三加冠服饰
皇子冠,前期择日奏告景灵宫,太常设皇子冠席文德殿东阶上,稍北东向,设
褥席,陈服于席南,东领北上。九旒冕服、七梁进贤冠服、折上巾公服、七梁冠簪
导、九旒冕簪导同箱,在服南。设罍洗、酒馔、旒冕、冠、巾及执事者,并如皇太
子仪。
其日质明,皇帝通天冠、绛纱袍,御文德殿。皇子自东房出,内侍二人夹侍,
王府官从,《恭安》之乐作,即席南向坐,乐止。掌冠者进折上巾,北向跪冠,
《修安》之乐作;赞冠者进,北面跪正冠,皇子兴,内侍跪进服讫,乐止。掌冠者
揖皇子复坐,以爵跪进,祝曰:“酒醴和旨,笾豆静嘉。授尔元服,兄弟具来。永
言保之,降福孔皆。”皇子搢笏,跪受爵,《翼安》之乐作,饮讫,太官令进馔讫。
再加七梁冠,《进安》之乐作。掌冠者进爵,祝曰:“宾赞既戒,肴核惟旅。申加
厥服,礼仪有序。允观尔成,承天之祜。”皇子跪受爵,《辅安》之乐作,太官奉
馔。三加九旒冕,《广安》之乐作。掌冠者进爵,祝曰:“旨酒嘉栗,甘荐令芳。
三加尔服,眉寿无疆。永承天休,俾炽而昌。”皇子跪受爵,《贤安》之乐作,太
官奉馔,馔彻。
这里三套服装同样是其礼依次加重:折上巾(幞头)+公服——七梁冠+朝服——九旒衮冕,从常服依次加重为最高级别的大礼服
这才是三加真正的含义,也是三加服饰的相互关系。
但汉服党所谓的三加呢,我真心就不说什么了,他们可以回答出为什么要三加这些玩意吗,这些东西在历史上有礼仪依次加重的关系吗,还是符合了他们那个汉服X.X版的礼常便关系?如果要符合的话,为什么纯粹是汉服党臆想出来的黑红曲(碗橱花纹奇虾装)从来没有出现过?
所以,你到底在玩什么?如果你真的是言行一致想要复兴的,那么即使要山寨古代最隆重的女性及笄礼,那么也请拜托山寨思路稍微和古人像一点,行不。
顺便吐个澡,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每次所谓的汉服党及笄礼都必然有几个同袍在扮演丫头对着镜头给那个妹子当众穿衣服,如果要展示怎么穿汉服,那么毫无讲解的如此展示绝对差评(随便土豆上找个穿和服的视频足以秒杀),再说展示穿汉服需要丫头吗,汉服同袍对这种古代属于贱民的职业好热衷啊,何况,古代更换衣服的过程在别室进行的,只有加首服才是当众进行,这种当众穿衣服的表现方式其实和三级片电影里拍浴室洗澡这种现实生活的私密镜头没啥区别(别告诉我你们租的大剧场没有后台行不),所以你到底是在举行对自己具有人生纪念意义的仪式还是对着镜头秀给大家看???
所以还是那句话,汉服党你们到底在玩什么???如果你们真的觉得自己在进行一项伟大的事业,拜托下次敬业一点,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才能像个样子,请认真看看日韩的,虽然你们从人家那里抄袭了无数的东西,但MS至今没有看到人家的优点在哪里,重点错难道是你们最基本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