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大罐《鬼谷下山图》
画面:描绘一道人,乘坐在由一虎一豹拉的双轮车上,行至溪涧板桥边,前有两军士,后有一少年将军骑马配弓,右手摇一写有“鬼谷”二字的旌旗,隔着山石,一着宋代朝服朝冠的文官骑马回首顾盼,左手持笏。颈部绘饰波浪纹,肩上则为缠枝牡丹纹,罐身近底处绘内含吉祥纹的莲瓣纹。罐上图画的故事据说来自《战国策》。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命的孙膑被敌方所擒,其师傅鬼谷子接到齐国使节通知后前往营救,图画表现的是鬼谷子一行下山的情景。
为“鬼谷下山”场景
元代青花大罐《鬼谷下山图》全图
洪武瓷器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一朝共31年。自洪武二年(1369年)始,明朝政府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用瓷。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记明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设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但是目前尚未发现一件带真正洪武官窑纪年款的器物,洪武朝瓷器一直未被人们所认识,并有“洪武无瓷”的说法。1964年南京明故宫遗址和1994年景德镇珠山东门头出土了洪武官窑标本,经过对考古资料结合馆藏文物对比研究后,我们已大致了解了洪武官窑的风格,初步揭开了洪武官窑器神秘的面纱(图图1故宫藏“成化青花高士图狮钮荷叶盖罐”
图2元青花荷叶盖罐(高安市博物馆藏)
图4故宫藏“成化青花高士图狮钮荷叶罐”之盖
洪武瓷器洪武瓷器洪武瓷器洪武瓷器
洪武瓷器
元代青花瓷器识别
研究元青花瓷胎体最大的现实是不能将完整器解剖破坏,来看瓷胎内部颜色、结构。所以只能从外观上体会。面对国内外众多典型的完整器我们只能收集其外露信息,而其内部情况如何,如颜色、汽泡、瓷颗粒形态等无法看到。
所以元青花瓷片非常重要,特别是可靠性充分的出土瓷片,为研究元青花瓷胎体内部情况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实物证据。但出土瓷片不好找。大江南北,包括景德镇等,令人敢于拍板之物者甚微。好在内蒙古包头燕家梁元代遗址实物证据最多,均为第一手出土物,目前存于区、市两级博物馆,其余百多片存于包头市文管处内。另外在包头燕家梁元代遗址未开挖的大片农田的深土中还可偶尔见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兴修水利时,瓷片堆积厚处有如垃圾堆,均被清理抛弃。该遗址1979年当地一燕姓老汉从一棵杨树下挖出国内所见第一只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摆于包头博物馆。2006年包头文管处又于此地发掘出多只元青花器物,其中元青花瓷碗还参加了2008年首都《青花的记忆》展览,同时挖出大量元青花瓷片。其余大面积未发掘地之秘密无法估量)。
图6故宫藏“明代成化青花高士图兽钮荷叶盖罐”内部图n
图7十七世纪末荷兰生产的浆胎青花瓷(《陆明华清代青花瓷器鉴赏》) 成化“糊米底”
图9故宫藏“明代成化青花高士图兽钮荷叶盖罐”人物图
图10 元明清人物瓷画头部与身体之比例
这些遗存也就成为我们今天目鉴元青花瓷胎的可靠依托。其胎土特征如下:
一、胎色:
1、洁白。糯米般晶莹玉洁。
2、白中有极少的灰色,如不仔细看,仍可看为白色。
3、白黄至黄。
4、白灰。
“大明正统年制”款官窑青花绘人物梅瓶
元青花六系大扁壶背部的老相
肉眼下可见元青花龙纹大罐的明显“老人斑”
造成以上颜色原因,是因为元代已开始改变过去“一元配方”仅使用瓷石做胎法,而开始使用“二元配方”法做胎,即在瓷石中混入相当份量的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瓷土,这种麻仓土颜色洁白晶莹,混合后,可以极大地改变胎土的颜色使之趋白。瓷石本身是一种白中微带灰、黄、绿或浅红色的矿物。因此使用中混合比例的不同或差异,会导致出现以上不同颜色情况。从元代时记载来看,麻仓土为一种御用之土,十分珍稀。元代孔齐《至正直记》载:“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今货者皆别土也,虽白而垩耳。”从此说可以得知,这种御用之土,每年要派官员监视拿器皿盛着进贡,没有人敢于私用,普通人要想得到极为困难。所以在配调胎土时,可以想见当时极其用心,对得之不易的麻仓土绝不是轻意随便用的问题(仍然以瓷石为主,麻仓土为辅)。对于这种“二元配方”结果,有人认为此举可增加胎内氧化铝含量,有利于提高烧成温度不易变形。同时还可知,麻仓土比例大趋白者非同一 般。另外,元代时偌大国家不应只是一处窑口,各个不同窑口使用的胎土可能不同。即使同一窑口,因混入量不同而导致胎土成份也会有较大差异(目前机检确认结果的局限性很难准确全面把握应付这种复杂和困难。即使我们所见到的国内外诸多典型器物,大多没有做过机检,文博馆所也不可能轻易拿来做各种试验提供信息,这些器物从造型、胎土、颜料、底足、胎内拉胚痕、施釉情况均不一样,如说都出自一窑很难取信于人)。
青花晕散和咬胎的机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f7a3d50102vf3g.html
元青花使用天然矿物钴料绘画,其料中富含多种杂质元素。由于当时研磨工艺不够精细,颗粒较大,加之绘画起笔落笔顿挫,经常形成钴料及其杂质浓缩的凝聚斑。凝聚斑具有较强的渗透力,不仅下沉入胎骨,而且上浮渗入釉中,局部甚至浮出釉面,其中含有的以铁为主的金属杂质在釉表氧化形成铁锈斑。一、要区别开釉下青花、釉下至釉中的凝聚斑和釉表面的铁锈斑三个不同现象和概念。1、青花是钴料绘画的整体部分,附着于胎表。
2、凝聚斑是青花绘画中钴料和杂质浓缩的部分,即下渗入胎骨,又上渗入釉中,活动性最强。
3、铁锈斑是凝聚斑从釉中渗出釉表面,其中含有的以铁元素为主的杂质氧化形成的斑块。
二、青花、凝聚斑、和铁锈斑三者的关系
凝聚斑产于青花,铁锈斑产于凝聚斑,从三者对比来说,青花所占区域最大,凝聚斑区域居中,铁锈斑区域最小。青花分布在釉下,铁锈斑集中在釉上。凝聚斑在二者之间。
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出土的元青花碗残件标本,可明显的看出青花区域大,凝聚斑的区域居中,铁锈斑区域最小。青花分布在釉下胎表,铁锈斑集中在釉上表面,凝聚斑最活耀,浮动在青花和铁锈斑之间。
三、三个重点:
1、重点认识铁锈斑都有根。
铁锈斑一定是由凝聚斑凸起到釉中再浮出到釉面,内含的铁元素再氧化为铁锈斑。没有根的铁锈斑一定是人为作假的。
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出土元青花残片标本放大图,看到活跃的凝聚斑上浮至釉面,其中的铁元素在釉表面形成铁锈斑。
2、重点认识凝聚斑的活动性。
凝聚斑是钴料和多种杂质浓缩形成的,渗透力较强。苏青料绘画中的凝聚斑自下而上浮出的运动状态可经常在元青花实物中看到。要重视凝聚斑的这种活跃状况。这种生动的状况应该是鉴定苏青料的重要依据之一。
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出土元青花残片标本,可以明显的看到凝聚斑自下而上浮出的运动状态。
比元青花还珍稀的元代御制绝品
比元青花还珍稀的元代御制绝品
比元青花还珍稀的元代御制绝品
明洪武青花
3、重点注意区别:元青花瓷器中的铁锈斑是当时工艺产生的疵点,不得已而为之,当时的工匠在尽力克服;现代仿铁锈斑是人为制作,想方设法制作铁锈斑。
元青花使用苏青料绘画,产生的凝聚斑使画面显得深沉、庄严、生动。但是凝聚斑浮出釉表形成铁锈斑,污染釉面,则是缺陷、疵点。是当时的工匠也不想产生的。在有些官用的精品大器上铁锈斑就很少。说明当时的工匠也在尽力避免铁锈斑产生的。
景德镇出土元青花残片标本,深沉的凝聚斑使画面显得更加庄严、生动。
苏青料富含高铁元素,在凝聚斑形成的地方也是铁元素等杂质最聚集的地方,凝聚斑的凸起和釉面的下陷,铁元素从凝聚斑中游离出来浮向釉面,形成釉面的黑褐色铁锈斑,污染了釉面。
2009年景德镇御窑陶瓷研究所为笔者提供的珠山出土的成化斗彩葡萄纹高足杯底足山东景鸿堂展示的成化天字罐瓷胎的透光图像
景德镇珠山成化地层出土的成化斗彩夔龙纹钟式杯2.釉质洁白、肥腻、光洁莹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葡萄纹小碗石宝山人家族收藏的成化斗彩葡萄纹小碗
石宝山人家族收藏的成化斗彩葡萄纹小碗
3.器型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达到小巧秀奇雅致成化斗彩高足杯出土器底足,排开粘土可见其晶莹、洁白、柔糯、白净、细腻,微透肉红色的胎质。元代釉里红基本特征:
江苏吴县通安华山出土元釉里红龙纹盖罐
三、元釉里红装饰构图
元代釉里红装饰构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疏朗,先师巧妙运用铜红发色特点,往往把纹饰集中在器部的中部,这个部位施釉均匀有利铜红发色,烧成都是最佳部位,不利于铜红发色的器形口部,底下部位留白,如玉壶春较多使用这种构图,还有出口瓷中的小件产品,元釉里红典型开光花鸟大罐,底下部位留有很多空白,仅有二道弦纹与同时代的元青花通常布局有明显区别。
江西高安博物馆藏菊花高足转杯
四、元釉里红装饰题材
元釉里红发现的产品不多,但题材广泛有四季花卉、图案装饰、山水人物、飞禽走兽等,釉里红在表现题材上,有其概括,简洁等独特艺术效果。
花卉一般多以菊花、莲花、灵芝纹等折枝花形式二方连续,以白线勾描为主,如许多玉壶春釉里红瓶。人物题材多以山水结合,人物小而简炼,融入于风景画之中。龙纹、凤纹,还有兔纹多半用刻画手法,刻出主题纹饰,辅以釉里红装饰。用诗句书法为题材,如一件韩国海底打捞出来的一块圆腰形画般内刻梧桐叶两片,在叶上用铜红各书五言诗一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又如一件景德镇新近出土高足转杯,也就是以铜红诗句为题材装饰。以捏雕动物为题材,涂绘釉里红,如江西博物馆藏釉里红塔式盖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龙纹四系扁瓶
五、元釉里红造型
元釉里红烧制难度大,存世量少发现的种类不多。常见主要是玉壶春瓶,,大小罐类,梅瓶仅发现一件而已,玉壶春瓶通常高约22厘米,27厘米左右两大类型,其造型有一定规律性.撇口.细颈.圆腹,圈足底部施釉随意,玉壶春瓶成型为四段模印,有接胎痕迹。罐类一般分上下两部,在腹部最大直径处接胎,大罐加接底脚,多配有盖,荷叶型盖为一类型,子母口为另类,带有盖顶。匜,糟形流.平沙底.口径通常在14厘米左右,胎体较轻,画面装饰在匜的内壁.内底部.如釉里红芦雁纹匜。有一种特殊造型“转心杯”.其结构是杯底中心有一个呈锥状的“公榫”从杯足嵌入圈足的上端与杯嫁接,足部空心上下形为“母榫”两榫之间有空隙,使杯自由旋转,并且不会脱落。此杯已发现有二种造型,一种捏塑一朵云纹,一种捏塑一只蟠龙纹,釉里红点斑涂绘和勾线画菊花纹,釉里红造型特别是景德镇出土的塔式四灵盖罐.罐肩至腹部捏塑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卷云纹.莲瓣边,盖顶为塔形,加饰其他凸雕图案,涂绘釉里红。同时还有楼阁式谷仓,此仓结构复杂,人物形象生动,再现了元代南方木建筑的特征,釉里红装饰极有特色,造型稀有。还有故宫藏釉里红龙纹四方扁瓶造型与元青花造型相同。
江西博物馆藏元釉里红亭楼式谷仓
六.元釉里红的胎釉
元釉里红的胎质以二元配方为主,因高岭土含铁量不同,有白.灰两种倾向胎质,胎质细中见粗有火石红者居多,当时烧造釉里红窑温偏低,瓷胎常有生烧现象。由于使用含有铁质泥渣饼垫烧,器型底足多般有粘黑棕色砂。釉质明显可分二大类,一类影青釉,含石灰钙多,气泡明显,涂染装饰釉里红结合刻划纹饰多,如龙纹盖罐,玉兔纹玉壶春瓶。一类青白釉,釉中的氧化钙含量少,钠钾含量高,其釉里红发色相对稳定,用以线描类釉里红较多,如;开光花鸟大罐。釉里红与釉结合的要求非常高,故胎质配制不能坚硬,为不使瓷胎变形,古代艺人常用高岭土涂抹在器型内胎上,形成一种特别的胎质特征。釉面总的来说,灰青白色居多,正烧的釉里红产品釉色润泽,玉质感强。小件产品留有施釉过成中的手指印,大件为浇釉操作方法。整器观察器物釉面不呆板,有局部积釉痕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龙纹四系扁瓶底部
目前发现的元代产品不多,因此把握元釉里红的特征很难全面,对于同时期的元青花瓷与元釉里红成型工艺特征,绘画题材等有许多共同之处,大家可以参照解读釉里红的一些特征。
江苏金坛:1966年4月,江苏金坛县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出土一件青花云龙纹大罐,罐口盖一夹层大银碗,罐内藏各种银器50余件(镇江博物馆肖梦龙:《江苏金坛元代青花云龙罐窖藏》,《文物》1980年第1期)。
北京旧鼓楼大街:1970年,元大都考古队在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东发掘一处院落时,发现一处瓷器窖藏。出土青花10件,其中有1件凤头扁壶和缠枝石榴花盏托2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元大都考古队:《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考古》1972年第1期)。
(11)安徽歙县:1982年3月,人民银行歙县分行在基建施工中发现一处元代窖藏。窖藏出土54件瓷器,仅有1件青花云龙纹高足杯(歙县博物馆叶涵鋆、夏跃南、胡承恩:《歙县出土两批窖藏元瓷珍品》,《文物》1988年第5期)台北 卢浮宫 德国 英国皇家 金银首饰 世界十大昂贵品牌 著名 老字号 企业 500强 手表 知名五台山 伦敦 莫斯科 纽约 新加坡
(1)浙江省杭州市前至元丙子(1276年)墓志墓葬出土三件元青花观音像。珠宝玉器 字画 书法 齐白石 台北 张大千
现代仿古者或者用浓笔点染,或者向青料中添加铁元素,制作仿古铁锈斑。都是故意人为的。一个正在克服,一个故意制作,效果当然不同,这是区别二者的要害所在。
洪武瓷器真伪鉴定"http://control.blog.sina.com.cn/search/search.phpuid=2146935765&page=1&keyword=青花瓷
国家博物馆馆藏大全集【珍藏版】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f7a"3d50102vbva.html
古瓷鉴定口诀大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f7a3d50102v296.html
宣德瓷器
宣德款识曾有遍器身的说法,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