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银行倒闭将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一

《当代金融家》作者:仇京荣(中信集团)

随着中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深入,银行倒闭将不可避免。监管当局对此也有所准备,比如银行破产条例的起草、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和生前遗嘱的制度安排等。在这些制度设计过程中,考察美国银行业倒闭的教训和制度设计,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

成为百年老店是企业投资人的追求,作为特殊企业的银行,不仅投资人追求基业长青,而且它的客户、监管者也有同样期许。因为银行的存续关乎投资者的利益、客户生存的经济依靠、社会的稳定,这也是银行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的关键所在。但是,客观世界并非都能事随人愿,银行倒闭也在所难免。在银行多于米铺的美国,既有存续230年的银行,也有存续一百多年、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后倒闭的银行。

“现在我们看到华尔街简直成了各式各样裸泳者的海滩。”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股神巴菲特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有线电视台(CNBC)采访时说。谚语云:潮水退时方知谁在裸泳。也就是说,在涨潮时,大家好像都一样,裸泳的缺陷被高涨的潮水所掩盖;而到了退潮的时节,由于没有潮水的遮掩,裸泳的缺陷自然暴露无遗。这一谚语用在银行业身上也很恰当。

自从1862年,美国国会创制了“绿票子”作为由联邦政府发行的全国统一流通的法定货币,以取代由1600家州银行发行的作为流通货币的约72000种银行本票以来,美国发生大的经济危机若干次,而经济危机发生期正是银行批量倒闭的高发期。事实上,银行既是经济危机的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经济危机的肇事者。当然,金融危机时期倒闭的银行并不只是那些自身经营不善的银行,也有一些因“恐慌症”蔓延而遭受株连的无辜银行。

近代首场金融危机的引爆者——信托公司

如果不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历史的话,谁也不会想到美国近代首场金融危机竟然是由信托公司引爆。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信托公司作为规避施加在商业银行业务之上的管制和限制的工具,变得非常普遍。但是,这种不受约束的金融工具其实很脆弱。

1907年10月22日,拥有超过6000万美元存款的纽约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博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Trust Company)因其控股股东进行铜交易时发生巨亏,从而引发存款人的恐慌挤兑,不得不宣布倒闭,由此触发了美国近代第一场金融危机。

时任美国参议员的纳尔逊•奥德里奇(Nelson Aldrich)对当时的情景曾经这样描述,“对于国家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袭击在没有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到来。我们大多数的银行机构处于相当良好的状态之中,每项业务欣欣向荣,人力满员雇用,而且薪水令人满意,每个业界都兴旺繁荣,我们的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突然,整个国家的银行延缓支付。”此时,即使是声誉最好的银行门外,焦急的存款人也带着椅子和食品,不分昼夜地排起长队,甚至代人排队都成了一种赚外快的临时职业。

如果银行挤兑进一步恶化,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将面临崩溃的巨大危机,而美国政府在处理这场危机过程中却显得无能为力。由于没有中央银行,联邦政府无法增加货币供应量,无力向濒临破产的重要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事实上,私营业界挽救了自身,拯救行动由老摩根(JohnPierpont “J.P.”Morgan)领导。他先是召集各主要商业银行的总裁,借给证券交易所2500万美元,其后又通过其他途径为证券交易所筹集了1000万美元,稳定了股市。其间还筹集了数千万美元援助濒临破产的信托公司。为加强现金流通,以摩根为首的纽约银行三巨头还下令发行1亿美元的票据交换所证明。在摩根的积极运作下,欧洲银行家们也加入了拯救行列,成百万美元的黄金开始从欧洲运往纽约,使资金短缺的局面得以缓解。后来,人们称老摩根为阻止了恐慌的“一人联邦储备银行”。也正是这场金融危机,促成了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的诞生。

杰基尔岛(Jekyll Island),位于佐治亚州,是马克•吐温描写的“镀金时代”美国富豪最喜爱的度假胜地,1911年1月,岛上一家富翁俱乐部正在举行一个日后影响美国乃至全球金融走向的十分重要的秘密私人会议,出席会议的都是一些举足轻重的银行家。为了掩人耳目,与会者化妆成猎鸭者,乘坐私人有轨车到达会场。与会者商议,需要一个联邦银行体系在困难时期向私人银行提供流通资金,但是银行家们并不接受一个被联邦政府控制的中央银行,他们建议建立一个由私人银行家所拥有的更分散的储备系统(这就是美联储的股份为什么不是政府持有而是由私营银行持有的缘由)。会议最终形成了联邦储备法案的草案稿,参议员奥尔德里奇把杰基尔岛的草案略加修改,就提交给了国会货币委员会,后世称此为《联邦储备法案》。该法案于1913年12月通过,1914年11月宣告美联储诞生。

大萧条年代的肇事者——股票市场

1927~1929年,美国经济显得异常繁荣,股市的交易额在短短的两年时间翻了一番,10%的保证金交易让人们痴迷、疯狂,股市上既有百万富翁,也有收入低微的穷人,他们每天兴奋地涌入拥挤的证券交易室,两眼紧盯股票行情报表上魔幻般变化的“财富数字”,所有人都希望一夜暴富,美梦成真,狂热的股市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

然而,美梦尚未成真,噩梦突然降临。1929年9月26日,为制止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英格兰银行将再贴现率和银行利率提高了6.5%,30日,伦敦又从纽约撤资数亿美元,从而诱发美国股市大幅下跌。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突然崩盘,股票价格下降得连场内的自动行情收录机都赶不上!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众财团和总统纷纷为救市出招。28日,也就是总统胡佛发表文告的第三天,股市再次惨跌;29日,美国股市又一次出现大幅崩盘。此后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竟高达100亿美元!到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260亿美元,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股市崩盘殃及银行。1930年的前十个月,总计有744家银行倒闭;而后两个月又有超过600家银行倒闭。到1932年,美国每四个银行就有一家倒闭。整个大萧条时期有超过9000家银行倒闭。好莱坞著名导演弗兰克·卡普拉(FrankCapra)在电影《风云人物》(It'sa WonderfulLife)再现了当时的场景:存款人在银行大门口排起长队,提取他们的存款。银行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满足需求,因为存款已经被银行放贷了。

电影《风云人物》剧照:银行发生挤兑,由一代影帝詹姆士·史都华饰演的男主人公用自己准备度蜜月的钱满足储户的提款要求

面对市场无法抑制的挤兑银行潮,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任伊始,即于1933年3月6日宣布全国性银行歇业,暂停银行存款的破坏性外流。正是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灾难,促成了联邦存款保险制度的诞生,以及长达50年的存款利率管制。也正是从那个时期起,美国开始实施长达66年的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业,当时显赫一时的摩根财团被迫一分为二,拆分成从事商业银行的摩根银行(J.P.Morgan)和从事投资银行的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

金融脱媒的制造者——货币基金

上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使美国国内通货膨胀开始上扬,而美国1933年《银行法案》规定的利率最高限额阻碍了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贷款需求超过了银行可以贷出的资金数额,出现了“信贷短缺危机”。钱去哪了?

首当其冲的吸金大户是货币市场基金。它们以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吸引投资者绕过银行,实现投资者与资金需求方和融资者的直接交易,这种金融脱媒趋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短期货币市场融资工具,如可以支付利息的短期国库券的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可以使人们的闲置资金获得当前的市场利率,而不是让它们躺在银行的支票账户上分文不得,或是在银行的储蓄账户上获得人为压低的利率。货币市场基金同样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即使它们没有从联邦存款保险保证中获得利益,但是由于它们主要投资于政府证券,几乎没有不能偿付的危险。

面对上扬的通货膨胀,1979年,美国政府试图通过限制货币供应增长,而不是稳定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结果利率变得愈发不稳定。通货膨胀的一个效应是,存款人从存款机构中提取它们的存款,并将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由于利率管制,当时银行的最高利率为5.25%,储蓄机构的最高利率是5.5%;而1980年3月货币市场基金购买国库券的回报率则在14%到15%之间。为了应对取款要求,一些银行和储蓄机构以高于市场利率借钱,或者以大折扣变卖资产。

到了1981年,绝大部分储蓄机构都在赔本。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在于储蓄机构的资产错配,储蓄机构吸收存款后,大部分资金都以固定利率用在了房地产长期按揭贷款,由于通货膨胀,存款人大量取出存款,而储蓄机构既不能从按揭贷款中撤资,也不能提高存量贷款的利率,因而赔本是必然的。1981年,有81家储蓄机构破产,到1982年又上升到250家。

在通货膨胀年代里存款机构所承受的灾难并不限于储蓄机构,银行同样不能幸免。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统计,从上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近40年的期间,多数年间倒闭银行的数量都不超过两位数,个别超过两位数的年份,倒闭银行业也未超过20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倒闭银行的数量从1980年的40家,逐年递增,到1989年达到了534家。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倒闭的银行不但耗尽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全部储备,而且还给其留下了70亿美元的负债。1984年,当时美国第七大银行大陆伊利诺伊银行(ContinentalIllinois Bank)被挤兑,摩根担保信托银行(MorganGuaranty)联合其他几家银行向其提供了45亿美元支持,试图重塑市场信心,但仍未止住挤兑浪潮。政府也不能任由它倒闭,这样的破产将至少牵连其他60家银行。美联储向其提供了80亿美元贷款,并宣布所有的存款人,无论他们的存款规模大小,都将获得偿付。虽然大陆伊利诺伊银行获得了超过120亿美元的支持,但是挤兑仍然持续。在将其与其他大银行合并的努力宣告失败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只得赤膊上阵,直接控制大陆伊利诺斯银行股份,这实际上是将其收归国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倒闭的银行不但耗尽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全部储备,而且还给其留下了70亿美元的负债。大陆伊利诺伊银行的问题暴露了金融系统的一个新危险,当该银行陷入金融困难时,它所拥有的被保险的存款只有40亿美元,另外360亿美元的存款属于美元获得保险的存款。因为这些是商务支票账户存款或者是超过保险限额的代理行存款,这些资金中很大一部分由大型机构投资者所拥有。这些机构的提款可以很快地损害到银行的流动性,即便是最大的银行。机构了解到它们未获得保险的存款存在的危险,开始对困难银行进行挤兑。这样挤兑与上个世纪早期大萧条时期不同,那时期的挤兑是小存户在银行前台排队挤兑,而现在的挤兑是大机构通过电汇方式提取资金,几乎可以瞬间就使困难银行的资金枯竭。

金融脱媒促使了美国放松对银行和储蓄机构的利率限制和投资管控,而放松管控又诱发了上世纪80年代的金融危机。为了应对新的危机,美国国会陆续通过了1987年《竞争性平衡银行法案》、1989年《金融机构改革、复兴与强化法案》、1990年《综合储蓄机构和银行公诉及纳税人补偿法案》、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案》,这些法案承诺向联邦存款保险机构注资,并改组联邦存款保险机构;重申存款机构资本充实的重要性,并建立针对资本不断减少的机构的执行方案;确立存款保险风险权重的费用分摊体制,而不是每个存款机构有相同的比例;对经纪存款加以 限制等,同时扩大了联邦管制者打击金融欺诈的权利。这些法案对规范银行和储蓄机构的行为,稳定银行和储蓄机构体系起了重要作用。

全球经济危机的催生者——次级贷款

2008年9月14日是个周日,周末闭市是华尔街交易市场多年来的惯例。然而,就在当日下午这一惯例被打破了。华尔街股票交易市场罕见地开放了一个紧急交易时段,允许各金融机构处理与雷曼兄弟的合约。当然,这些新交易是有条件的,即如果雷曼兄弟在周日23时59分之前申请破产保护的话,这些交易就将作废。于是周末下午的华尔街陷入一场狂奔,各大投行的交易员纷纷冲回办公室,狂打电话解除与雷曼兄弟尚未结清的旧交易。这些交易员没有白忙,雷曼兄弟没有在14日而是于15日正式申请破产,这家具有158年悠久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因持有大量有毒资产——次贷债券造成流动性危机而砰然倒下,6139亿美元的债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破产案。

然而危机并未因此止步,由此引发的恐慌不断蔓延,不仅是五大投行倒了三家,并且进一步殃及商业银行。2008年9月25日,美国第六大银行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Mutual)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部分业务出售给了摩根大通。这家成立于1889年的储蓄机构,却在其成立119周年纪念日当天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储蓄机构倒闭案的主角,显得有点惨烈。

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大厦。“华互”(Wa Mu)曾以零售银行业务和客服创新在美国银行业享有盛名,但在危机中轰然崩塌,成为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一宗银行破产案。危机期间,银行倒闭数从2008年的30家,逐步上升到2009年的140家、2010年的157家,到2011年银行倒闭有所放缓,2012年为93家,2013年为52家。在2009年,几乎每个周五,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都要为几家倒闭的银行收拾残局。银行倒闭数目的增加,加速消耗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这一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赤字创下209亿美元的记录。

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一些国家几乎是一夜之间从“天堂”坠入“地狱”。爱尔兰、波罗的海三国、冰岛,都在这场危机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许多银行也因此倒闭,甚至有的国家都濒临破产。

如果银行倒闭将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一)

次贷问题及所引发的金融危机,起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对象的偿付能力下降。美联储在IT泡沫破灭之后大幅度降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1年到2004年中连续13次降低利率,期间联邦基金利率达到过去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持续下降的利率,诱发了房地产的繁荣,期间房价指数上涨了130%。由于房地产抵押品的的上涨,次级贷款快速增长,也造成了次级房贷证券化市场的泡沫以及通货膨胀的加剧。为了抑制日益上涨的通货膨胀,2004年6月,美联储开始调整其利率政策,连续17次调高利率。受此影响,楼市开始掉头,房价持续下跌,抵押的房产大幅度贬值,以次级房贷为基础的次级证券的市场价值急剧下降。作为次贷证券最大认购方的雷曼兄弟,2006年占有11%的市场份额。158岁的雷曼兄弟在这次次贷危机中倒闭既在情感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不止是投行,在这次危机中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其信用卡业务组合中,属于次贷就占45%。

面对次贷金融危机造成大批银行倒闭,立法者又开始了新一轮银行监管变革。201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多德-弗兰克法案》被认为是“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其核心内容包括:一是扩大监管机构权力,破解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Toobig to fall)的困局,允许分拆陷入困境的特大型金融机构和禁止使用纳税人资金救市;可限制金融高管的薪酬。二是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赋予其超越监管机构的权力,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采纳所谓的“沃克尔规则”,即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尤其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但是,法案能否如人们期待的那样成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933年银行法案》)比肩的又一块金融监管基石,并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树立新的标尺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为什么它们会倒下?

1小银行比大银行易倒

美洲第一家银行是1740年在新英格兰成立的土地与制造银行(LandandManufactureBank),但该银行没存续多久就被殖民地当局关闭。当今美国存续最悠久的银行是纽约梅隆银行(Bankof New York Mellon,BNY Mellon),前身是1784年设立的纽约银行,2013年银行资产排名位居全美第五。与纽约梅隆银行同年设立的是美国银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84年的马萨诸塞州银行,是美国第二个历史最悠久的银行,资产位居全美第二。资产位居榜首的摩根大通,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99年纽约大通曼哈顿公司和1860年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资产位居第三的花旗银行,前身是1812年成立的“纽约城市银行”(CityBankof New York)。资产位居第四的富国银行,1852年成立于美国纽约,后迁址到旧金山。

由此可见,美国资产排名前五大银行,最长的有230年历史,最短的也有162年历史,都是些百年老店,而且还是银行中的巨无霸。在次贷金融危机的2008年至2011年期间倒闭的402家银行中,329家为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占倒闭银行的81.84%。为什么小银行比大银行更容易倒呢?首先,小银行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低;其次,小银行不具有“系统重要性”,其倒闭对整个社会的震动较小,因而政府对其救助力度不如大银行。这就是所谓“大而不能倒”的规则。

2资产错配的银行易倒

资产错配包括结构错配和期间错配。

所谓资产结构错配是指存款机构的资产配置比较单一,分散风险的能力较差。多数商业银行所持资产组合的多样化程度高,贷款类型也很多。相比而言,储蓄机构(thrift)的资产多样化程度要低得多,其持有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贷款上,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住宅抵押贷款一度占行业资产总额的72.5%。

资产结构错配,就如同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其分散风险的能力下降。尤其是如果盛放鸡蛋的篮子漏洞太多,则风险更大。成立于1889年的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Mutual,WaMu)银行总部位于西雅图,是美国最大的储蓄机构和第六大银行,拥有3070亿美元资产和1880亿美元存款。在华盛顿互惠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组合中,45%属于次贷。由于其资产业务过于集中在次级贷款,因此成为次贷危机中倒闭的规模最大的银行。

所谓资产时间错配是指存款机构的负债与资产的到期日不一致,存款到期,而贷款尚未了结,存款机构手头没有足够的头寸支付到期存款的支取。由于大部分房地产抵押贷款是长期贷款和固定利率贷款,将短期存款转为长期固定利率的住宅抵押贷款,其面临的利率风险比商业银行要高。即使长期房地产抵押贷款利率可变,但这个利率也比存款利率变动要慢一些。

另外储蓄机构比银行持有的现金少,平均持有的现金资产比率为2%,而银行持有的现金资产比率为13%。这也正是在20世纪80年代市场利率剧烈变动时期绝大部分储蓄机构都处于亏损状态以及因流动性差而先于商业银行倒闭的原因所在。

为了克服这种资产期间的错配,储蓄机构实施了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到期日可做调整与可调利率贷款的贷款策略,可调利率贷款的占比超过了50%,使贷款收益与市场收益的联系更加紧密。虽然可调利率贷款的再定价很少能像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oneymarket deposit account,简称MMDA)那样做到一个月内能将利率变动一次或多次,但是其可以缩短资产的到期日,为储蓄机构提高盈利能力提供了一个便利工具,降低了因头寸短缺而被挤兑的风险。当然这是倒闭潮之后的补救措施。

更多链接:《如果银行倒闭将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二)》2014—08—0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39047.html

更多阅读

和领导打电话要注意哪些细节? 科三注意哪些细节

和领导打电话要注意哪些细节?——简介 今天的话题是“如何打电话”。朋友们可能会很无所谓的说一句“切,打电话,谁不会呀!”其实不然,打电话可是大有学问呢?打电话的对象不同,所需要的礼仪也是不一样的。和领导打电话要注意哪些细节?——工

婚后不怀孕要做哪些检查? 婚后不怀孕

  夫妻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终于步入的婚姻的殿堂,最后有了爱情的结晶,但是有些夫妻婚后无论怎么努力也结不出过,须知世间万物都是先开花后结果的,那么在开花之前一定要播好种子,这样才能结出果子来来。针对结不出过,不怀孕的夫妻移动要从

徐沪生:我们这样做《上海壹周》

徐沪生:我们这样做《上海壹周》郭为中2000年10月12日,星期四上午,《上海壹周》创刊号在上海各报亭出摊。下午14:30,5万份全部卖完。一张垂死的《上海文化报》,改头换面成《上海壹周》后,奇迹般地复活了。从去年5月份策划,到10月出报,上海

声明:《如果银行倒闭将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哪些准备?一》为网友季陌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