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鉴析
一、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二、作者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別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引人深思,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三、注释
1、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2、绣成堆:指花草林木和建筑物像一堆堆锦绣。
3、次第: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
4、一骑:骑:读ji、名词。指一人一马。
5、妃子:指贵妃杨玉环。
四、译文
在长安回首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美丽的锦绣,
山顶上华清宫里的宫门依次快速打开。
一骑快马飞驰而来,卷起尘土飞扬,妃子见了欢心一笑,
无人知道这是从遥远的南方送来了贵妃喜爱的荔枝鲜果。
五、赏析
这首绝句记述了为了满足杨贵妃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从遥远的南方快马飞驰送荔枝鲜果的故事,揭露和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逸。
这首诗我在学生时代曾经学过,时间已经过了30多年,今天之所以想起,是因为听了驻京办事处被迫撤销以后,许多县市在京办酒店,天天空运海鲜和时令蔬菜瓜果的“新闻”,竟自然而然想起这首不朽的绝句穿越历史的时空,所反映的讽刺意味。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作者以这一历史题材,用脍炙人口的艺术表现形式,写了这首绝句,揭露了宫廷的奢靡之风(习近平抨击的“四风”之一),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目的是以史讽今,警醒后人,而后人却“哀之而不鉴之!”(摘自杜牧《阿房宫赋》)
首句“长安回望绣成堆”,摄录了骊山华清宫美丽的景色。“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虚写,既是回望现实自然之景,又是回望人类历史。诗人在京城眺望骊山,佳木葱茏,枝繁叶茂,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宫殿掩映其间,宛如一堆堆锦绣。作为一名有历史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站在皇城脚下、历史都成长安,他肯定会想得很多很多,“烽火戏诸侯”、“快马飞驰送荔枝”的故事曾经在这里发生,“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渔阳鼙鼓动地来”等历史悲剧曾经在这里上演。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警醒世人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以下三句,承上而来。诗人用完全白描的手法叙述了这个历史故事:“山顶千门次第开”既写出了宫廷的繁华和神秘,又反映了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了一个疑窦: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末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答案。原来,这从遥远的南方出发,快马飞驰,披星戴月,日夜兼程,通过一个又一个驿站传送,累倒一个又一个骑士,累死一匹又一匹骏马,送到京城的不是十万火急的军事公文,而是为了博得贵妃一笑的荔枝,真是幽默极了。诗人把“一骑红尘”的千辛万苦和“妃子一笑”进行绝妙的对比,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作者未加一词进行评论,而作者读到这里,不禁会切齿痛恨!这也让读者彻底明白了安史之乱的原因是——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荒唐啊荒唐,可惜啊可惜!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周幽王烽火台上戏诸侯,身死国灭,不也就在这骊山吗?“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的悲剧,不就源于骊山吗?如今“党的作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警言敲得锣鼓作响,怎么还不收敛,变着法儿搞腐败呢?当前举国山下正在进行的“学教活动”,在基层已经被异化得面目全非,能够通过“照镜子、洗洗澡、正衣冠、治治病”来解决问题吗?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以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许多基层干部已经熟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中央难道不知道吗?其实问题的根源可能也不在基层,上有所好,下必所应。难道共产党也跳不出由兴到衰这个周期率吗?难道我们也让“后人复哀后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