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的宗教音乐
1、网上趣味调查,你会携带哪几种宗教音乐唱片去荒岛?结果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有巴赫的《b小调弥撒》、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庄严大弥撒》等。
2、 九七年春,我躺在 老林那儿连着听了很长时间《马太受难曲》。那是一次不附加任何意义与联想的聆听。之后的几天,身体的感觉是“失重”,走路飘飘的。
3、听音乐,很多人抱怨听不懂。这其实不能怪作曲家,这只能怪你聆听时“太想懂”,太想获得意义。
4、朝内166的清平兄有次忽发议论:“一件物品摆放在这儿,我只关注它现在的状态,我拒绝和杯子有关的任何联想。”
5、各种教育、知识和意义通过个人的联想程序织成一张网,任何外来的东西都要经过这张网的过滤与整合,再传递给网里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是思想、知识与意义的囚犯,他们在网里接受到的“外来物”已非物之本体原味。
6、听《马太受难曲》时,只有声音和自己,就会听到绝对正版的《马太受难曲》。在音乐声音和自己之间,附加“巴赫”“马太”“受难”“宗教”“崇高”等任何一种联想,就已经不是在聆听《马太受难曲》。
7、如果音乐是生理的,那么就任它直接归于生理;不要受意义与联想的指派,在音乐和生理之间设置任何关隘,查验“思想”的含量、收受“主义”的关税,夹上“意义”的标签。
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宗教音乐
1、莫扎特的宗教音乐,我有几张,弥撒曲之外,最常听是《安魂曲》。
2、在莫扎特即将辞世的那一年里,他扮演了两个角色:1、巫师。所作《单簧管协奏曲》的优美程度,已近于奇幻;2、牧师。所作《安魂曲》在之后的N个世纪里,抚慰过太多的人。巫师莫扎特,牧师莫扎特。两者都干净。
3、《安魂曲》在莫扎特的作品里,因其忽然变得庄严和宏大,近似另类。
4、我不喜欢激情和咆哮的贝多芬,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热心和赞美着上帝的贝多芬。
5、据说西方音乐来自宗教音乐;是否西方音乐终将归于宗教音乐。或许,贝多芬是一个好例子:他最耐听的作品,总和宗教有关。
6、他的交响乐,被认为最好的第九,好在里面有了宗教。他晚期的室内乐,其理性和沉静,在我听来更像是在神殿里,一个独自的祈祷者和忏悔者的心声。
7、当然,他最为“正宗”的宗教音乐还是《庄严大弥撒》。在这部作品里,贝多芬更像是一位建筑师,他用音符构建了宏大庄严的神殿,方便聆听者进行祈祷和接近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