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改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要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过去的“权威”位置,转换成组织者和引导员,指引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体会学习知识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三、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进入初中一年级,比较缺乏生态学理论知识,要让他们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采用直观手段和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建立这个基本的生态学观点。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虽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学生而言,《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这个探究实验仍有较大的难度,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概括表达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层次、本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及以上分析,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理解生物可以影响环境甚至可以改变环境;
4、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及表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学会探究实验的过程,初步掌握测量和统计的方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初步尝试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的生物学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初步学会用辨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本节课题内容就是探讨生物怎样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改变环境:一、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二、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就知识点而言比较简单,而教材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即学会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和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主要内容是一、分析资料得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论;二、探究实验得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结论。由于初一学生刚接触这两种学习方法,因此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而且这两种学习方法的掌握是新教材的重要目标之一,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也是今后探究生命科学的必备能力。基于以上分析,确立如下重、难点:

五、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也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

3、对学生进行两种技能的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即一是使学生学会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二是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达成教学目标,形成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资料分析用讨论法进行交流分析;对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完全按照实验法展开;对于技能训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适宜采用启发式教学开展双边活动。

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方式展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框架,使学生感知正确鲜明,印象深刻,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从而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愉快全面地接受新知识,还能顾及个别差异,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七、学法指导

观察、讨论、分析,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理念,旨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材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提供了四幅图片和有关文字资料。怎样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去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上完课后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进行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以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我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一幅图片,以培养学生间的协作精神。通过交流,提高了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理解的能力,达到了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的目的。

对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我采取的办法:是课前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依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把不同层次的6名学生编成一组围坐在一起,确定组长一名,记录一名,交流发言代表一名。课上进行讨论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
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

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

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讨论: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①沙漠中的骆驼②沙漠中的骆驼刺③寒冷海域中的海豹④旗形树的树冠四个图片资料),并结合课本19页的相关内容。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下面一个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蝗虫的保护色;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第四步、巩固练习: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们就行分析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1)鱼的身体左右侧扁,呈梭形,具鳍→对水的适应

2)仙人掌的茎厚实多汁,叶变化成叶刺→对干旱的适应

3) 虎豹等猛兽等都具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捕食的适应

4)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躲避敌害的适应

2、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总结: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都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

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1、有做事的过程;2、有明确的目标;3、有明确的结果;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设计意图:这样学生在探究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问所解均在讨论与交流、批判与质疑、经验与享受中展现出来,不时碰撞出思想火花。居室和校园环境问题、中午草丛和灌丛的湿度等问题的发现、辨析及解决……这些,不仅会使他们感受和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探究“测量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影响”的方法和策略,而且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掌握了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

交流:让同学交流课前布置的探究植物影响空气湿度的测量结果。

讨论:1、为什么测量时要选择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样三个环境的空气湿度?

2、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的湿度会有什么区别,请作出假设。

3、测量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边吗?(裸地、草地)测量灌丛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4、在记录数据时,每次应多记录几组数据,算出平均值后,作为测量的数值,为什么?

5、分析表格并进行讨论:

裸地

草地

灌丛

(1)比较早晨时三处测得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2)比较草地一天早、中、晚的空气湿度,能说明什么问题?

6、举例:曲线图的画法,让学生画图:

结论: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这就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学以致用:教师启发学生举出生物对环境影响更多的例子。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如针对1998年我国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原因。

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第三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

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3、技能训练

教师出示猫、兔的双眼位置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从中发现问题。在完成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

(三)师生归纳比较,深化新知,提高认识

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也生活在生物圈中,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的重要啊!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这点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生物圈,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板书】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普遍性

生物对环境

的适应与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巩固练习:

一、教材中关于几种生物的描述说明了:

①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的适应;

②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的适应;

③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的适应。仙人掌的叶变化成叶刺,可以大大降低水分的蒸腾,这是对环境的适应。

④这些生物的是与它们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生物的适应性的。

二、选择题

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2.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体现了()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3.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A.环境能适应生物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4.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三、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蜂兰的唇形花瓣,常常与雌黄蜂的外表相近,可以吸引雄黄蜂前来“交尾”。雄黄蜂从一朵蜂兰花飞向另一朵蜂兰花,就会帮助蜂兰花传粉。

材料二: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植物界的拓荒者的地衣,能够在光秃秃的岩石上生长。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借助长期的风化作用,形成原始的土壤,从而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创造了条件。土壤中的动物(蚯蚓)的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总之,如果没有生物,地球上就不会有土壤。

一.上述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上述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就是这样安排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38448.html

更多阅读

谈《平移和旋转》的教学策略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就是一种教学艺术,成功的教师,总是会让教学策略不露痕迹,适当自然的运用到数学课堂中来,并且操作起来,简单可行。今年署假,通过国培学习,我似乎觉得自己的教学实践

转载 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ppt

原文地址:长城和运河(教学设计)作者:潘仪岚1、长城和运河教学目标: 1.会读会写本课一类生字9个,会读二类生字2个。重点识记“驾、蜒、”的字形;辨析多音字“行、曲、折”;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

人对时间长度的感受主要受什么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周不润的回答(437票)】:谢邀,时间是一个神秘的玩意儿,人对时间的感知也是。时间对每个人来说几乎是不变的(排除重力等因素的微弱影响),但人们往往对时间产生错觉,有时候过得快,有时候又很慢。与人类常规的视觉、听觉、触觉这类感知不同,时

声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设计 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为网友心起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