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白堤(1)----断桥残雪
西湖申遗成功了!我也应该写写杭州西湖了。写过太子湾,也写过曲院风荷,回头看看,太子湾也就这么回事,像我这种水平的,估计也写不出什么名堂,但曲院风荷就不行了,虽然春夏秋冬都写了,但非常凌乱,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有些照片也不全。删就不删了,以后再补拍一些照片,尽量将曲院风荷的情况介绍清楚,再发给大家对比评判。在这里,向看过我写的曲院风荷内容的网友表示歉意。
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杭州人一般说的是断桥。为什么叫断桥残雪呢?那是因为断桥位于西湖白堤东端,由于断桥背城面山,正处于外湖和里湖的分水点上,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佳处所。每当瑞雪初晴,如站在保俶山上眺望,桥的阳面已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有“雪残桥断”的意思。杭州人自己通常所说的杭州“三怪”:“‘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就是取“断桥残雪”之意。
站在保俶山眺望西湖,画面中间的那座桥就是断桥
写断桥残雪,为什么要说到白堤呢?因为全长只有一千米的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而止于平湖秋月。西湖十景中排行第四的断桥残雪和排行第三的平湖秋月就在桥的两头。
杭州是一个适合谈情说爱的地方。西湖就有三座情人桥,断桥是其中之一。还有两座是西湖南面的长桥和北山路那儿的西泠桥,他们的故事也都很凄美,但没有断桥出名。断桥的名字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白素贞与小青同到杭州,携游西湖,在断桥边因逢雨借伞,与许仙相识定情。有词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最后白娘子被法海镇于雷峰塔下,从此许白二人,塔内塔外,咫尺天涯。《白蛇传》的爱情悲剧千古流传,给每个游览断桥的游客以无尽追思。
从北山路看断桥,背景是杭州城市建筑
最早记载“断桥残雪”的是唐朝的张祜,他的《题杭州孤山寺》云:“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而据明代《西湖游览志》所说,断桥是由于孤山来的白堤到此而断才得名的。宋代叫宝佑桥。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
从白堤上看断桥
从东北面看断桥
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
冬天来断桥看雪景的人
从断桥上看保俶山的雪景
刚刚过去的冬天下了几场雪,但往年冬天杭州都很少下雪。在西湖拍雪景,一是雪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雪太大,完全破坏了景观;雪太小,则体现不出雪景。二是雪后的气温要低,天要放晴。气温低,雪不会马上融化;天放晴,则照片增加了层次,而天晴与气温低,这两者往往是很难碰在一起的。所以,杭州只有下雪,我往往就会在天刚放亮就出门,去拍雪景。
而在断桥上要拍到“断桥残雪”的景色,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来断桥的人非常多,如果气温高,几个人一踩,雪就没了;如果气温低,在众人的踩踏下,雪就会马上结冰,因为断桥有斜坡,走过去就非常危险,市政人员会马上来采取措施除冰。那一年下大雪,我去白堤拍照时,就拍到了路人在断桥上滑倒的场景。
大伯大妈们在结满冰的断桥上行走,那是小心翼翼的
“摔跤不要紧,只要景色新;摔了我一个,乐坏赏雪人”
杭州的市民很少去白堤了,除非有特别的活动。我也一样。这是因为来杭州的游客实在太多了,而初次来杭州的游客,断桥是必到之处。小情侣来断桥,追求的是那情意绵绵的爱情故事;老头老太太来断桥,回忆的是那过去的美好时光;小青年成群结队地来断桥,期盼的是能在断桥沾点“情”气,在生活中出现一幕真实版的断桥借伞情节。一个民间故事《白蛇传》,提升了断桥在西湖的地位,也使断桥成为杭州人气最旺的旅游景点。以至于一些失恋的男男女女,也把断桥作为了殉情的理想场所,而不时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
春天里的断桥
夏日里的断桥
秋风下的断桥
寒冬里的断桥
拍过一年四季的断桥,除夏日里杭州酷暑难熬,游客稍微减少以外,平时在断桥上的游客密密麻麻。春日里我要去白堤拍照片,起个大早就出发了,否则真的不敢凑这份热闹。
断桥上密密麻麻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