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耀灵作词、皇甫束玉作曲的《左权将军之歌》
66年前的5月,左权将军血洒太行山。
66年前,山里青年皇甫束玉和他的伙伴们创作歌曲纪念将军,后来,这首歌成为左权“县歌”,也成为了左权民歌的旗帜。这首歌叫《左权将军之歌》。
左权将军殉国66周年之际,当年的那名青年现在已90岁高龄。离开左权后,皇甫束玉成为新中国教育战线上的一个重将,并获得了中国出版界最高奖———“首届韬奋出版奖”。但他的心始终留在太行山上,他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倾注在歌曲编创、戏剧创作、民间小花戏改造上,有人说,如果把左权的民间艺术的流变看作是连绵的山脉,那么,皇甫束玉一定是山脉中的主峰。
太行山里走出的新青年
皇甫束玉于1918年5月20日出生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桐峪镇隘峪口,由于家境稍宽裕,皇甫束玉从小便熟读了《四书》、《五经》等,而当时,正是中国发生巨大变革的年代,新文化运动在距太行山相对遥远的北京轰轰烈烈地进行着。
“而今谁是岳鹏举,痛饮黄龙发壮声。”18岁的皇甫束玉在纸上郑重地写下这样的诗句后,毅然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中。
此时,正是抗战时期,到处都洋溢着慷慨悲壮的歌声,农村戏剧活动搞得热火朝天,“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都是当时广为传唱的旋律。由于左权有着浓郁的民歌气息,左权县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唱上几十首抗日歌曲。
利用民歌小调为抗日和中心工作服务是左权县文化宣传工作的一个特点,对此,在辽县三区战地动员委员会工作的皇甫束玉深有体会,他认为,选用群众最为熟悉的民歌小调歌唱抗日内容,有许多方便之处。首先是不必教群众新谱子,只要注明该曲用什么小调,如《绣荷包》、《卖扁食》、《走西口》等调就可以了。而在普及时,只需要开会时一唱,小报上一登,就传唱开了。另外,还可以把要宣传的内容编成歌,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左权将军之歌》出炉
1939年皇甫束玉回到了桐峪第三民族革命小学担任教导主任、代理校长。他的文艺创作才能开始得到发挥,由他编创的戏剧《老财迷》在全县检阅大会上演出获得好评,这是他的第一个剧作,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第二年,桐峪召开全县的春耕动员大会,会上,群众欢迎县长唱歌,会后,年轻的县长王耀灵意犹未尽,就写了个曲子,皇甫束玉填了词,叫《春耕曲》。写完了,皇甫束玉的情绪也来了,就民歌曲调写了一首《春耕动员》,这是他第一次编写抗战歌曲。
1942年5月22日,大批日军向八路军总部云集,对总部形成包围之势,25日,只有37岁的的左权将军牺牲在了太行山上。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辽县人民请求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得到了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批准。
随后,左权县领导委托阎濂甫支持创作一首歌曲,阎濂甫找到了王恕先、皇甫束玉,由王执笔,三人一起想词, 最后完成了这首《左权将军之歌》———
左权将军家住湖南醴陵县,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老乡们!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
左权将军的牺牲为的老百姓,
咱们辽县老百姓为他报仇恨。
老乡们!
咱们辽县老百姓为他报仇恨。
1942年9月18日,中国辽县县委、县政府在驻地西黄漳村召开党政军民5000余人集会,纪念“九一八”十一周年暨辽县易名左权县典礼。在这个仪式上,《左权将军之歌》第一次唱响!六十多年来,《左权将军之歌》成了左权县“县歌”,左权将军是左权立县之本。
这是我平生最满意的作品
由于《左权将军之歌》是以民歌的面貌出现的,一直没有作者署名,以至于有各种版本的传说。山西武乡县有人说是他们那里的人创作出来的,辽西县的人说这首歌最早是辽西人唱出来的,为此,1991年9月6日阎濂甫、皇甫束玉两位老人写了《关于左权将军之歌歌词的编写与传唱情况》一文,澄清了历史。
“在歌中,左权将军短暂的一生几乎就是用老百姓的大白话唱出来的,没有想到大家都说好,都喜欢唱,我想,大家都是从感情上出发的,所以一唱就有感情!”皇甫束玉称,当地老百姓对左权将军的那份感情,不是谁都能理解。
在编这首歌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歌词中的“狼吃”一词在当地是一句难听的骂人的粗话,但皇甫束玉3人经过反复商量,决定还是采用这个词,因为“狼吃”最能反映群众对日寇的不满情绪。后来,皇甫束玉在边区编课本时,为了不让孩子们过多地接触这句“粗话”,我们将其更改为“日本鬼子”。同时,还把“辽县”改为了“边区”,为的是更好地普及,让《左权将军之歌》能够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传唱。
昨天,当记者与皇甫老先生取得了联系,刚过90岁生日的皇甫束玉依旧精神矍铄,电话的那头,老人家一说起这首歌仍掩饰不住激动的神情,称这首歌是自己平生最满意的一首歌。
“县歌”成为左权民歌的旗帜
1943年,对皇甫束玉的艺术创作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也可以说是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因为他的探索,从抗战开始后有沉寂倾向的“小花戏”走向了夏兴。这年冬天,皇甫束玉对传统“小花戏”进行了内容和形式上的改造,创作了《住娘家》《土地还家》等剧目。在第二民族革命小学上演成功,开始在全县推广,并到边区演出,被称为“新花戏”。
接着,他又创作了另一个“小花戏”《四季生产》。《四季生产》已经从戏中脱离出来,歌舞色彩已经非常明显,抒情强于叙事性。这一形式可能对红军歌舞有一定的借鉴,为后来“小花戏”发展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民歌舞。
1992年由皇甫束玉编导的代表左权小花戏最高成就的《开花调》赢的了全国民间舞比赛金奖。在他的参与筹建下,成立了“左权剧团”。第一时间他改编了《小二黑结婚》为晋剧上演。之后皇甫束玉参加了太行区县剧团会演和评奖,皇甫束玉创作了《周喜生作风转变》左权剧团以这个作品获得三等奖。
人们常说,左权是封闭的,封闭的好处是可以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这就是左权民歌与小花戏。但是这个封闭也是相对的,抗战后,左权小花戏开始走下坡路,到最后几乎消失。直到皇甫束玉改造左权小花戏获得成功,在左权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艺术才从几乎断流的命运里回来,从自发的暗流成为政治社会做倡导的主流。
今天,《左权将军》成了一个时代的声音。《土地还家》,这首歌舞剧的主题歌被后来改成了《杨柳青》,成为山西省歌舞剧院著名的舞蹈音乐。《四季生产》,这个歌舞剧的主题歌被后来改成了《开花调》,成为左权县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的金奖节目。皇甫束玉在歌曲编创、戏剧创作、民间小花戏改造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歌王”石占明曾这样说道,皇甫老师是左权民歌的第一面旗帜,永远值得我们骄傲!而著名出版人刘红庆则这样说皇甫束玉,“他是我的太阳,他的人格光芒照着我平凡的人生,使我对个人的得与失多了坦然与透悟,如一缕山泉流过我的心,它可以打动你,让我们走好明天的路。”(来源:山西青年报;作者:史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