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题集锦之二附不标准答案 中考名著导读真题集锦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题集锦之二(附不标准答案)

21、豫东、豫北10名校考题:《改变世界的力量》

22、上海市青浦区考题:《二十六只蝴蝶》

23、广东省考题:《送货工》

24、湖北省咸宁市2011年中考题:《瞄准》

25、浙江省丽水市初中学科教学质量检测卷:《奶奶》

26、湖北仙桃等四市2012年中考题:《改变世界的力量》

27、云南大理等8市2012年中考题:《倾斜65度的阳光》

……

第二十一篇:《改变世界的力量》

豫东、豫北10名校联合考题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改变世界的力量

孙道荣

儿子让他去城里住几天。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在城里找了工作,结了婚,现在,总算也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都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当爹的,基本上没帮上什么忙。

城里他也是呆过的,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儿子刚考上大学,这可是整个村庄的骄傲。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犯了难,靠土疙瘩里抠点钱,根本担负不起。不得已,他也进城了,加入了农民工大军。他既没文化,又没技术,只能找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他扫过马路,帮人家看过仓库,做过扛包的苦力,汗流浃背地踩过三轮车,最后,在一个施工队里做小工。

施工队盖了一幢又一幢楼房。眼看着一片片光秃秃的土地上,竖起一幢幢漂亮的房子,他眼睛都看直了。工友们跟他逗乐:你也给儿子先买一套吧,儿子将来毕业了留在城里,就算有个根了。他嘿嘿干笑几声,就他那点工钱,勉强供儿子上学用,年底了,连回家的路费,往往都得跟工友借呢!

还是儿子有出息,工作才五六年,就在城里贷款买了房子。不像自己,虽然也在城里流血流汗打拼了三五年,可是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施工队盖过那么多房子,但他不是瓦工,没砌过一块砖;不是木工,没刨过一根木;不是电工,没拉过一根电线……他只是个小工,搬来运去,扛东递西,几乎每一颗黄沙,每一粒水泥,每一块板材上,可能都留下过他的汗水,但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楼房是自己盖的,他可不好意思说。

又要进城了,这让他有点激动。儿子在车站接到他,然后一起坐公交车,回儿子的家。城里的变化太大了,他完全认不得它了。

辗转来到儿子住的小区。是个老小区,房子都有点破旧了,很多房子的外墙,变得班驳,与周边的新小区相比,显得有点寒酸。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他不能确定,当年他们有没有在这个小区施工过。

儿子的家在二楼。只有一个房间,一个客厅,客厅还正对着另一幢楼的外墙。儿子没有足够的钱,买面积大一点,朝向好一点的房子。他拉开客厅的窗帘。他突然怔住了,只见对面那幢楼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从儿子家客厅的窗户望过去,郁郁葱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忽然,有一抹浅浅的绿色,一闪而过。那么绿,那么翠,那么嫩。他想啊想啊,终于想起来了。对了,就是它,爬山虎。那天,在杂乱的工地上,他发现了一株爬山虎的幼苗,从一堆建筑材料中探出了几片嫩芽。他认得它,乡下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如果是在庄稼地里见到它,它会毫不犹豫地将它连根拔起,扔掉。可是,现在是在城里,在到处是砖头水泥和钢筋的建筑工地上,这一抹绿,显得那么无辜,那么脆弱,也那么好看。

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它连同边上的泥土,一起挖了起来。然后,他找到一幢刚竣工的楼房墙角,将碎砖碎瓦扒开,种了下去,并从工棚后面,为它弄来了几捧泥土,覆盖在它的周围。种下爬山虎不久,他们就搬到了另一个工地去施工了,他也慢慢忘记了它。

他问儿子,对面墙上的爬山虎,是谁栽种的?儿子回答,听老邻居说,那幢房子刚交付时,就有了,也许是飞来的种子扎了根,也许是有人无意间种下的。也没人特别在意他,十几年下来,就爬满整面墙了。

他的眼睛,忽然有点涩,有点湿,有点热。他揉揉自己的眼睛,他不能确定,它就是自己种下的那株爬山虎。

但是,不管是谁种下的,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选自2011年8月18日《新民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第一段中,作者向读者交代儿子找工作、结婚、买房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当爹的,基本上没帮什么忙,具有设置悬念的作用。

B、这位父亲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为了给儿子付学费,他看仓库,扛包,蹬三轮车,做小工,找这些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儿,但他毫无怨言。

C、作为一个以儿子为光荣的父亲,他“眼看着一片片光秃秃的土地上,竖起一幢幢漂亮的房子”,眼睛都看直了,这表现了这个父亲对自己无能的自责。

D、他搬来运去,扛东扛西,楼房的每一处几乎都留下过他的汗水,但他却不敢说楼房是自己盖的,这反映了当今农民工的弱势地位。

E、用他两次进城的经历作对比,表现了变化,虽然儿子买的房子比较旧、比较小,但是也满足了他希望儿子在城市落地生根的愿望。

(2)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3)请仔细体会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但是,不管是谁种下的,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答案:

11.(1)AB(答A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

(2)①这个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没有文化没有技能,生活贫困。(2分)②这个父亲爱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孩子为骄傲,愿意付出自己的所有来成就孩子。(2分)③他还是一个同情弱者,愿意帮助别人的人。(2分)

(3)①这个父亲看到这棵弱小的爬山虎,想到了自己、自己的儿子孤身处于城市之中,孤军奋战。(2分)②象征了农村人到城市来生活、发展的不容易,处境艰难。(2分)③绿色代表希望,虽然处境艰难,但是他们一定会发展下去、坚持下去。(2分)

(4)观点一:生活需要我们的付出。

①不论我们的出身如何,只要我们努力付出就能改变。文中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但是他通过辛勤的劳动,供养儿子上了大学,为儿子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只要我们付出了,生活就会给予我们回报。文中的父亲付出了劳动收获了儿子的成功,付出了爱心收获了一片绿色。③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生活依然需要我们的付出。文中的儿子是个幸运的人,父亲给他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是,这个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仍然需要他自己的努力。

观点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①尽管我们的力量弱小,但是我们都是潜力无穷的幼苗。虽然环境恶劣,但是一旦生根,我们就会改变这个世界。②困难只是暂时的,我们要抱有坚定的信念。父亲的工作环境恶劣,但那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境况就会得到改进。③只要做出了努力就能改变这个世界,就能获得成功。不管我们的劳动是多么的不值一提,但是必须得承认,我们也改变了这个世界,我们也取得了成功。

(观点2分,论述合理、充分6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十二篇:《二十六只蝴蝶》

上海市青浦区九年级期终学习质量调研试题

上海市青浦区201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终学习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二十六只蝴蝶

〔1〕在欢快的婚礼进行曲中,一对新人,互相挽着手臂,向餐厅中央的舞台,缓缓走去。新娘是我的同事,我们有节奏地拍着手,给他们祝福。

〔2〕这是一场普通的婚礼,按照既定的程序,往下进行。司仪请双方的父母,从席位上站起来,接受新人的叩拜。一对中年夫妇微笑地站了起来,他们是新郎的父母。“请新娘的父母亲也站起来,好吗?”司仪又喊了一声。人们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主桌。没有人站起来。司仪尴尬地和新娘耳语着什么。

〔3〕新娘的脸腾地一下红了。犹豫了一下,她从司仪手里拿过话筒,说,我的家乡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大山里,我的,我的父……父母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没能来参加我的婚礼……

〔4〕新娘进我们单位已经三年多了,从来没有见到过她的家人,也没有听她自己谈起过老家的父母,倒是从其他同事口中,偶尔听到过一点关于她家的事情。她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因病去世了,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母亲,靠在集镇上摆修鞋摊熬日子。就在她上大学后不久,却传来了一个让她无比震惊的消息,妈妈要和隔壁修自行车的老王头结婚。老王头她是认识的,也是一个残疾人,对妈妈和她都很好,这些年给了她们很多照顾,她并不讨厌他,可是,让妈妈改嫁给他,这却是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她激烈地反对。但一向温顺的母亲却坚决地和老王头生活到了一起。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她和母亲彻底决裂了。

〔5〕大家都明白,新娘的父母之所以没来参加婚礼,多半是因为她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来。

〔6〕这时候,新郎忽然从新娘手中拿过话筒。他注视着新娘,转身对大家说,我的岳父母没能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但他们送来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以及他们的祝福。

〔7〕新娘惊诧地看着新郎。新郎笑笑,接着说,前几天,我一个人开车去你家了。请你原谅,我一直没有告诉你。新郎接着说,我的岳父母最近身体都不太好,经受不了长途奔波,所以,他们无法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了。不过,在我临走前,他们送给了我一件非常非常珍贵的礼物。

〔8〕有人托着一个竹篓一样的东西,走上舞台。竹篓外面,裹着一层鲜艳的红布。新郎轻轻地打开竹篓上的小门,忽然,从里面飞出一只彩色蝴蝶,在竹篓边盘旋了一圈,扇动着翅膀,向空中飞去。紧接着,又一只蝴蝶,飞了出来。第三只,第四只……

〔9〕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声,太美了,太漂亮了!姑娘们尖叫着,几个调皮的小孩子跳起来,试图捉住空中的蝴蝶,蝴蝶震动翅膀,向更高的空中飞去。

〔10〕新郎面对着新娘,说,这是我的岳父,一只只从村后的山坡上捉来的,每一只都有着不同的颜色。在我去之前,岳父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些蝴蝶,一共二十六只,每一只代表我妻子的一岁。他们没有想到我会回去,所以,他们原准备在我们结婚这天,在家里放飞的。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是我的岳母告诉我的,我的妻子,她的小名就叫蝴蝶。她是群山里,最美丽的一只蝴蝶。

〔11〕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以及玻璃酒杯碰撞的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新娘的脸上,挂满泪花。新郎用手绢,帮新娘轻轻擦拭。我还有一个请求,新郎说,我们将蜜月旅行取消掉。去你家度蜜月,大山里的空气特别好,而且,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大山里的蝴蝶。新娘含着眼泪,点点头。

〔12〕再次爆发热烈的掌声。司仪接过话筒,请新人叩拜新郎的父母,还有远方新娘的父母……

〔13〕有人打开酒店的窗户,蝴蝶一只接一只,向窗外飞去。

(选自新浪博客,作者孙道荣)

21.第⑨段划线句中的错别字是,正确写法是__。(2分)

喜悦

22.从全文看,“新娘”在婚礼上的心理状态经历了             
              的变化过程。(6分)

23.第④段在记叙的顺序上是__,其作用是(1);(2)。(5分)

24.婚礼上两次“热烈的掌声”原因各不相同:第〔11〕段中的“掌声”是因为;第〔12〕段中的“掌声”是因为。(4分)

25.本文发表在《南方日报》时,最后一段“有人打开酒店的窗户,蝴蝶一只接一只,向窗外飞去”被编辑删掉了。对于这一段,下列最能代表作者写作意图的一项是:(3分)

A.交代蝴蝶的去向,使事件的发展过程更完整。

B.“蝴蝶”也是新娘的名字,这样写是为了赞美新娘。

C.突出蝴蝶在沟通两代人情感中的作用,又与前文和标题相照应。

D.蝴蝶纷飞,象征着美满的婚姻与爱情。

26.根据本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续写两代人相见的情景。(80个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二)(共28分)

21.(2分,各1分)震 振

22.(6分,各2分)尴尬(犹豫、难堪、窘迫、难为情等) 惊诧 感动

23.(5分,1+2+2)插叙 (1)补充交代了新娘的生活背景,写出了父母没来参加婚礼的原因。(或交代了新娘与母亲的矛盾)(2)为后文老人送蝴蝶祝福的事件作铺垫。

24.(4分,各2分)对老人用蝴蝶表达祝福的爱心的喝彩(从新郎角度来答,得1分) 对新人改蜜月旅行为回乡看望父母的孝心的赞许

25.(3分)C

26.(8分)评分建议:符合本文内容,围绕回乡见面展开(4分);描写(2分);语言(2分)。

第二十三: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科仿真试题

送货工(15分)

孙道荣

小区有家便利店,顾客买重的东西,如桶装水啊,米啊,啤酒啊什么的,他们都送货上门。

那天,我去买了箱啤酒,还买了点别的零碎东西。本来想自己扛回去的,手里拎着其他东西,扛起来不方便。一个中年男人走过来对我说,我们店免费帮顾客送货的,你留个地址,我马上帮你送过去。

我看看他,黑,瘦,肩膀上搭条毛巾,身上的老头衫,映着未干的汗迹,已经看不出当初的颜色了。认出他是店里的送货工,经常能看到他骑着一辆三轮车,满载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在小区里奔来跑去。

我告诉他几幢几号,他用签字笔,在啤酒箱上刷刷地记着。真没想到,那几个字,被他写得如此灵润飘逸,我惊讶地看着他。他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笑,说,年轻时瞎练过几天字。我冲他竖竖大拇指,那字写得确实漂亮,如今能写出这手字的人,不多了。

刚走到楼下,他就骑着三轮车,也到了,三轮车上码着三箱啤酒,一袋米,还有一桶水,看样子,都是要送的货。我抢先一步,摁下了电梯,手挡住电梯门,等他。我们这幢楼,是小区里几幢小高层之一,装有电梯。他却冲我摆摆手,示意我先上,然后,扛起啤酒,径直朝楼梯走去。我喊他,有电梯啊。他扭回头说,一样,我走楼梯。说完,“噔噔噔”,向楼上走去。

我摁了四层。电梯呼呼直上。纳闷,为什么他不肯乘电梯,却要扛着那么重的东西,走楼梯呢?真是个怪人。

电梯到了四层。刚走出电梯,他也扛着啤酒,走上来了,嘴里微微地喘着粗气。他放下啤酒,问我,要不要帮我搬进屋?我摇摇头。看着他脸上细密的汗珠,我疑惑地问他,为什么不乘电梯?他摘下肩膀上的毛巾,擦着汗,低声说,咱身上汗味重,乘电梯不好。我怔住了,这叫什么理由?没等我开口,他和我告别,那我去送别人家的货了。说着,转身从楼梯往下走,“噔噔噔”的脚步声,在楼梯间回荡。

平时,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经常能看见送货工奔跑着的身影。

有一次,一帮人刚走进电梯,正在关着的电梯门,忽然又慢慢打开了,还有人要上电梯。原来是送货工,扛着一袋米,站在电梯门口。有人往里挪挪,给他腾出位置。他将米袋搬进电梯,对站在摁扭边的我说,麻烦帮我摁下12,谢谢啊。说完,转身向楼梯跑去。12层是最高层,看样子这袋米是要送到12层的,可他为什么自己不乘电梯,却让米乘电梯?电梯门慢慢关上了,身后有个女人忽然吸吸鼻子,嘀咕着:哼,连米袋上都留着一股汗馊味,难闻死了!很厌恶的语气。忽然隐约明白,那个送货工为什么不坐电梯了。

到了四层,我走出电梯的时候,听到楼道里急促的“噔噔噔”的爬楼梯声,心里担心着,送货工能赶上电梯的速度吗?

暑假的时候,送货工的三轮车后,忽然多出了一个八九岁大小的男孩,那是他留在农村老家的孩子。货多的时候,孩子跟在三轮车后面推,送完了货,小男孩就坐进三轮车里,送货工就骑得飞快,小男孩一路兴奋地惊叫着。有时候,到我们小高层送货的时候,送货工扛着货爬楼梯,小男孩则留在楼下,眼巴巴地盯着电梯口,可是,从来没有看见他坐过电梯。也许,是他的父亲叮嘱过他,他才一次次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

整个夏天,经常能看到送货工父子,在小区里奔来跑去。有时候,也能够听到他们快乐的笑声。小男孩和小区的几个保安似乎混得特别熟,还有几个女清洁工,讲着和他们一样的方言,因此也显得特别亲热。

我经常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想起我遥远的乡下老家。我知道,他们虽然来到了这座城市,却生活在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轨道上。

(摘自2010年11月7日《南方日报》)

13.请结合原文分析:文中的送货工是个怎样的人?(4分)

1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对送货工进行了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刻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B.送货工宁可爬楼梯也不肯和小区居民们一起乘电梯,是因为有居民厌恶他身上那股难闻的汗馊味儿。

C.文中几次描写到送货工“噔噔噔”的脚步声,不仅前后照应,还能让人联想到送货工忙碌工作的情形。

D.从最后一段看,作者不仅关注送货工两父子,还关注和他们处境类似的农民工们。

15.请联系上下文和加点词语,从表达和效果两个角度品味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小男孩则留在楼下,眼巴巴地盯着电梯口,可是,从来没有看见他坐过电梯。

16.本文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3.一是自尊自爱,从不愿汗馊味影响他人而不肯乘电梯、叮嘱儿子也不要乘电梯可见;二是勤劳,从几次“在小区里奔来跑去”、主动要求送货等可见;三是朴实,从衣着打扮和宁可扛着货物爬楼梯可见;四是乐观,从辛苦地劳动着还能有快乐的笑声可见。

14.B(并非居民厌恶使然,而是送货工自觉主动地不愿令人厌恶。)

15.示例:“眼巴巴地盯着”传神地写出送货工的儿子对电梯的格外向往,“从来没有”则以送货工对儿子要求的严格侧面写出他的自尊自爱。

16.同情和歌颂勤劳淳朴、自尊自爱的农民工们,谴责了鄙视农民工的行为,呼吁人们关注和尊重农民工们。

第二十四篇:湖北省咸宁市2011年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3题。(14分)


瞄 准
孙道荣

⑴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⑵除了轻微的声音,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百发百中的猎枪。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团黑影应声而落,从无意外。
⑶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滩,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午后的阳光,将江滩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⑷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鹳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它们,就像熟悉的邻居。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他的目光从它们身上掠过。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⑸他继续在江滩上搜寻。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它们埋头在江滩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颧,整个地球上不足三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⑹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
⑺他端起猎枪,瞄准。十字准星,从江滩上划过。一只鸟,又一只鸟。准星所及,无不打个寒战,似乎它们能够感受到来自芦苇中的枪管冷冰冰的力量。
⑻枪口在那群东方白颧的身上停了下来。一只东方白颧,又一只东方白颧。他犹豫着,不知道瞄准哪一只。最后,他的目光和枪口,同时落在了最后一只东方白颧身上,它一会低头觅食,一会警觉地抬起头,它看起来比另外几只东方白颧显得紧张。
⑼他把枪口向空中抬抬,那将是鸟儿振翅飞起来时的高度。这也是他瞄准的鸟儿最后能够飞起的高度。做完这一切,他长吸一口气,然后,拣起一块土疙瘩,向江滩扔去。
⑽鸟儿都惊恐地飞了起来,那只他瞄准的东方白颧,也拼命地扇动翅膀,向前奔跑,企图飞起来。它细长的腿上,缀着一件东西。这使它奔跑起来,很别扭,也很困难。他看清楚了,那是一只金属鸟夹。它的生命力可真强啊,被铁夹夹上后,它竟然能拖着鸟夹,逃开了。在其他鸟儿惊慌的呼叫声中,它终于也飞了起来。高空,那才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⑾他沉着地,缓缓地抬起枪,枪管移动的速度,与它向上升腾的速度,完美地一致。另外三只东方白颧在空中盘旋,等待着它们的伙伴。它吃力地飞向它们。他再一次瞄准,然后,右手食指轻轻地扣动扳机。
⑿“砰——”子弹划破空气,如丝绸破裂。
⒀东方白颧一个趔趄。
⒁打中了!一个黑影,从半空坠落。正是那只金属鸟夹。子弹将鸟夹与东方白颧的脚的连线,击断了。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题集锦之二(附不标准答案) 中考名著导读真题集锦
⒂东方白颧,鸣叫着,向天空飞去。它的细长的双腿,有力振动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优美的曲线。
⒃他收起枪,仰视天空。多么蓝的天啊。(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

问题:
8、文章在第⑵段交代“他”神准的枪法有何作用?(2分)
9、猎人为捕杀东方白鹳做了周密准备,但“他”最后为什么又放走已经瞄准的这只东方白鹳呢?(2分)
10、第⑹段“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一句中的“缓缓”一词有何作用?(2分)
1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第④段用拟人手法描写野鸭、大雁和黄鹂鸟,虽然语言极为精彩,却与本文主旨无关。
B、第⑤段中划线的“一二三,四”中“三与四”间使用逗号,暗示第四只东方白鹳情况的不同,与下文呼应,因此,这个逗号并不多余。
C、第⒁段划线句改为“却是那只金属鸟夹”更为合理。
D、文章反复描写主人公“瞄准”,是为了说明沉着、冷静的“瞄准”是他枪法“百发百中”的原因。
12、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2分)
13、文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表达了什么主旨?(4分)
答案:
8、(2分)
第一个作用:为下文作铺垫(1分);
第二个作用(1分),以下两种答案均可:①正是猎人百发百中的枪法,使人对他准确打中鸟夹而不伤东方白颧不感到意外(要点:不意外)。
②是为了说明猎人完全可以捕杀已经瞄准的东方白鹳,但最终他选择的是打掉金属夹,说明他是故意放走这只东方白鹳的。(要点:故意放走)。
9、(2分)是因为这只东方白鹳顽强的生命力(1分)和对自由的渴望(1分),强烈震撼和征服了他,最终他爱的灵魂被唤醒而击落金属鸟夹,放走东方白鹳。
10、(2分)①说明“他”对东方白鹳的喜爱与不舍(1分)。②同时也表现出“他”渴望拥有东方白鹳的心情(1分)。
11、(2分)B
12、(2分)这是一处环境描写,衬托出当时猎人因让这只东方白鹳重获自由而轻松愉快的心情(1分);也表达出这只重获自由的东方白鹳在蓝天下飞翔的轻松快活。(1分)
13、(4分)“他”是个优秀的猎手,不乏自私和贪婪(1分);但“他”喜爱鸟儿,珍爱动物。(1分)
表达了作者尊重动物,关爱动物的情感(1分);呼吁我们与动物和谐共处。(1分)

第二十五篇:浙江省丽水市初中检测卷

现代文阅读(24分)

㈠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9—13题。(15分)

奶 奶

孙道荣

①在杭州最热闹的一个街区,他们相遇。

②晚上十点多钟,他从公司加班出来,一阵寒风吹过,他不禁缩了缩脖子。推着自行车,他看见了坐在街心花坛上的她。她看起来七八十岁了,一只手杵着一根木棍,一只手端着一个快餐碗,头上披着一条灰白的毛巾,身上单薄的外衣已经分辨不出当初的颜色。她是个乞丐。他摸摸口袋,将兜里的零钱都掏了出来。可是,当他准备将手中的钱放进她碗里的时候,她却用手挡住了碗口。

③她看看他,对他说:“孩子,你是学生吧,我不能要你钱。”

④他支起自行车,蹲在她身边,和她聊起来。她老伴去世了,有五个孩子,几个儿子都不肯赡养她,女儿在家里又做不了主,只好出来讨口饭吃。她说,也不怪他们,都是一大家子,他们也难啊。

⑤她忽然问,听你的口音,好像也不是杭州本地人吧。他点点头,说自己老家是青海的。她怜惜地看看他,你是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打工啊,不容易,多给家里打打电话。发钱了,给爸妈寄回去点,别都花了。好好孝顺你家里人。

⑥他的鼻子酸酸的。他想起了自己远在家乡的奶奶,她多像自己的奶奶啊。她们有一样慈祥的面容,有一样爬满皱纹的脸,有一样浑浊的眼睛,有一样花白的头发,有一样皲裂的双手,有一样越来越驼的背,还有一样永远也放不下的牵挂。

⑦又一阵寒风吹过,她拿着碗的手,不自觉地往袖筒里缩了缩。他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的手套,递给她。她连连摆手,孩子,你骑自行车,怎能没有手套呢,我不能要你的手套。他掏出手机,对她说,我能给您拍张照片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残缺不全的门牙,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拍照片呢。

⑧回到家,他将和老人相遇的故事发到了本城的一家网站上,他还将她的相片贴在文章里。他希望恰好路过那里的人们,如果看到了她,给她一点点帮助,哪怕只是停下来,和她聊几句。短短的时间内,跟帖无数。他仔细地端详她的照片,苦楚而坚韧。

⑨第二天晚上,他在同一时间找到那里。她还坐在那儿,她的身上,多了一件厚实的衣服。她一眼就认出了他。她告诉他,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有很多人跑来看她,有人给她钱,有人送她衣服,有人给她带来吃的。她难为情地说,这么多人对她这么好,她心里很不安呢。

⑩第三天晚上,一位母亲领着自己的孩子,找到了那儿,孩子想看看这位老奶奶;一位叫“花椒”的网友,拉了整整一车的生活用品,想去送给这位老奶奶;一个中年男人,办公室里的几位同事,捐了一些钱,想送给这位老奶奶……孩子、网友、中年男人,他们都喊她“奶奶”,他们想在这个冬天,给这位从未谋面的奶奶,带去一点温暖。但却怎么也找不到她了,她的身影,再也没有在那儿出现过。

(摘自《现代青年》细节版2011.3 有删改)

问题:

9.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1)可是,当他准备将手中的钱放进她碗里的时候,她却用手挡住了碗口。

(2)他的鼻子酸酸的。

10.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表达了“奶奶”怎样的心情。(3分)

段落

语句

“奶奶”的心情

第④段

几个儿子都不肯赡养她,女儿在家里又做不了主,没办法,只好出来讨口饭吃。

(1)

第⑦段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残缺不全的门牙,我这辈子还是第一次拍照片呢。

(2)

第⑨段

她告诉他,不知道为什么,今天有很多人跑来看她,有人给她钱,有人送她衣服,有人给她带来吃的。

(3)

11.文中的“他”为“奶奶”做了哪几件事?请加以概括。(3分)

12.文章以“奶奶”为题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以“奶奶”的口吻,写一段她离开“那儿”时的内心独白。(3分)

答案:(无)

第二十六篇湖北仙桃等四市2012年中考题

(四)记叙文阅读(14分)

改变世界的力量

孙道荣

儿子让他去城里住几天。儿子大学毕业之后,在城里找了工作,谈了女朋友,结了婚,现在,总算也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都是儿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他这个当爹的,基本上没帮上什么忙。

城里他也是呆过的,那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儿子刚考上大学,这可是整个村庄的骄傲。可是,高昂的学费,让他犯了难,靠土疙瘩里抠点钱,根本担负不起。不得已,他也进城了,加入了农民工大军。他没文化,又没技术,只能找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扫过马路,帮人家看过仓库,做过扛包的苦力,在毒日头下挖过一个个坑,汗流浃背地踩过三轮车,最后,一个做包工头的老乡,将他领了过去,在老乡的施工队里做小工。

还是儿子有出息,工作才五六年,就在城里贷款买了房子。不像自己,虽然也在城里流血流汗打拼了三五年,可是连个小小的印记都没有。施工队盖过那么多房子,但他不是瓦工,没砌过一块砖;不是木工,没刨过一根木;不是电工,没拉过一根电线……他只是个小工,搬来运去,扛东递西,几乎每一颗黄沙,每一粒水泥,每一块板材上,可能都留下过他的汗水,但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楼房是自己盖的,他可不好意思说。

又要进城了,这让他有点激动。儿子在车站接到他,然后一起坐公交车,回儿子的家。城里的变化太大了,他完全认不得它了。

辗转来到儿子住的小区。是个老小区,房子都有点破旧了,很多房子的外墙变得班驳,与周边的新小区相比,显得有点寒酸。模模糊糊有点印象,但他不能确定,当年他们有没有在这个小区施工过。

儿子的家在二楼。只有一室一厅,客厅还正对着另一幢楼的外墙。他拉开客厅的窗帘,突然怔住了,只见对面那幢楼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从儿子家客厅的窗户望过去,郁郁葱葱,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忽然,一抹浅浅的绿色,从他的脑海深处浮出:那么绿,那么嫩。对了,就是它,爬山虎。那天,在杂乱的工地上,他发现了一株爬山虎的幼苗,从一堆建筑材料中探出了几片嫩芽。他认得它,乡下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影子,如果是在庄稼地里见到它,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它连根拔起,扔掉。可是,现在是在城里,在到处是砖头水泥和钢筋的建筑工地上,这一抹绿,显得那么无辜,那么脆弱,也那么好看。

他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将它挖了起来。然后,他找到一幢刚竣工的楼房墙脚,将碎砖碎瓦扒开,种了下去。种下爬山虎不久,他们就搬到了另一个工地去施工了,他也慢慢忘记了它。

他问儿子,对面墙上的爬山虎,是谁栽种的?儿子回答,听老邻居说,那幢房子刚交付时,就有了,也许是飞来的种子扎了根,也许是有人无意间种下的。也没人特别在意他,十几年下来,就爬满整面墙了。

他的眼睛,忽然有点涩,有点湿,有点热。他揉揉自己的眼睛,他不能确定,它就是自己种下的那株爬山虎。[来源:学。科。网Z。X。X。K]

但是,不管是谁种下的,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

(摘自2011年8月18日选自《新民晚报》)

问题:

20.文章两次运用插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21.按要求品味语言。(4分)

(1)在杂乱的工地上,他发现了一株爬山虎的幼苗,从一堆建筑材料中探出了几片嫩芽。(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2)他的眼睛,忽然有点涩,有点湿,有点热。(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2分)

22.父亲为什么要小心翼翼地种下这株爬山虎?(3分)

23.文章结尾写道:“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答案:

(四)(14分)

20.第一次:父亲进城务工。

第二次:父亲种爬山虎。(4分。各2分,意近即可)

21.(1)“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爬山虎生长的情态,表现出它顽强的生命力(2分。手法、内容各1分)

(2)示例:因爬山虎不被重视而酸涩,因爬山虎带来的绿意而感动,因想到像爬山虎一样的人(农民工)给城市带来的变化而欣慰自豪。(2分。答出两点得全分)

22.示例:①渴望在城市留下自己的印记。②为城市增添一抹绿色。③敬畏生命,怜惜生命。④唤起城里人对自然的美好向往。(3分。答一条得2分,答两条得全分,意近即可)

23.表面上赞美爬山虎给城市带来了绿色和生机,实际上讴歌了像父亲一样的农民工,他们虽然卑微弱小,但是顽强坚韧,他们为改变城市乃至世界面貌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3分。答出表层含义得1分,答出深层含义得2分)

第二十七篇云南大理等8市2012年中考语文题

倾斜65度的阳光

孙道荣

①阳光穿过云层,越过前面大楼的楼顶,闯进了我们的办公室。阴雨连续了十来天,天空终于放晴了,这多雨的城市啊!

②他急匆匆走到我身边,向我请假,回家去一趟。我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一刻。每次,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在这个时间左右,请上半个小时假,回家转转。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是个孤儿,是奶奶一手将他带大的。好在单位离他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就到,所以,每次我都会准假,只是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选在这个时间回去,而且一定要在天气晴朗的日子?

③正好要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单位谈一笔业务,我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你顺便从家里转下来,然后我们一起去谈业务。”

④骑看车,拐进一条小巷,在一幢灰旧的居民楼前停下。四周都是高楼大厦,使得这幢老楼显得特别矮小。他说:“我家就在这里,进去坐坐?”我点点头。

⑤走进楼洞,眼前骤然一暗,眼睛一时都适应不过来。

⑥上到二搂,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里很黯淡,里屋传来一个老太太的声音:“是彬啊,你回来了?”他大声应道:“奶奶,是我,还有我的领导,也顺路来看看您。”

⑦他招呼我在客厅坐下,便匆忙走进房间,抱了一床被子,走到阳台上。然后,又回到房间,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慢慢走了出来。我站起来,向老人问好,老人颤巍巍地笑笑。

⑧他把老人搀到阳台上,将奶奶扶到躺椅上,躺下。我惊诧地看到,一道阳光正好洒在奶奶身上,那是从前面两幢高楼的间隙照射过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笑着说:“老天终于放晴了,今是的太阳真好啊!”

⑨他帮奶奶压好被子说:“天气预报说,后面几天都是晴天呢。”

⑩老人用手遮在额前说:“好了,彬,你快去上班吧。”他附在奶奶耳边说:“那等会您自己回房间时,小一心点啊。”

⑪告别老人,走出门。他说,因为前面的楼太高,阳光都被遮挡住了,每天只有下午2点半到3点半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透进一点阳光,照到阳台上。这个时间的阳光,与地面正好处在65度角。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方便,不能下楼晒太阳了,所以,只要天放晴,有太阳,他就会回家,帮奶奶在阳台上放好躺椅,铺好被子,然后把奶奶搀到阳台上,躺着晒晒太阳。

⑫原来这样。我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难得他这么孝顺,这么细心,这么周到。

⑬他告诉我,小时候,他家前面的大楼,就一幢幢竖起来了,将他们家整个笼罩在阴影中,几乎常年见不到阳光。晾晒的衣服,其实基本上都是阴干的。时间一久,整个老楼,都散发看一股潮湿的霉气。但是,很奇怪,冬天他盖的棉被,却是暖暖的,蓬蓬松松的,弥散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后来他才知道,只要天气放晴,有太阳,奶奶都会准时赶回家,将他尿上的棉被,拿到阳台上晒晒。太阳能照到他们家阳台上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奶奶拿去晒的,总是他的棉被。那时候,奶奶刚退休,帮附近的人家做钟点工,她对雇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天晴的时候,下午2点钟,让她回一趟家。

⑭他的眼睛,湿湿的。他说,小时候,他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从他身上,几乎嗅不到一点老楼的霉旧灰暗气息。他说,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照射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啊!他坚定地挥挥手说:“现在,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买一套能经常晒到阳光的房子,让奶奶在阳光下安享晚年。”我相信他能做到。

⑮回头,前面大楼的影子,已经笼罩了这幢居民楼。我却隐约看见,另一束阳光,一直照射着它,温暖、明亮、持久。

(选自《2011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考题:

19.本之标题“倾斜65度的阳光“有什么含义?(2分)

20.文章刻画了孙子和奶奶两个人物形象,你最喜欢谁?请联系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21.文章多层次对主人公居住小楼的环境进行描写,有何作用。(3分)

22.请谈谈你对文末划分句子的理解。(2分)

23.生活中,你的亲人如何表达对你的爱?你又如何回报这份爱?(3分)

答案:

19.(2分)答案:①指天晴时每天下午2点半到3点半这一时间照到主人公家小楼上的阳光。②指奶奶和孙子之间的相互关爱。③象征祖孙二人温馨的生活。(写出其中两点,意思相近即得2分)

20.(3分)答题示例一:我喜欢文中的孙子这一形象。天放晴的日子,他都在下午2点半左右请假回家,扶年迈的奶奶去晒太阳。他是一个懂得感恩,对老人体贴入微,有孝心的年轻人。示例二:我喜欢文中的奶奶这一形象。即使做钟点工时,她也坚持在天放晴的日子为孙子晒衣服和被子,把所有能照到家里的阳光都给了孙子。她是一个勤劳、无私,对孙子充满慈爱的老人。(答出喜欢的人物形象1分,联系文章内容,说明理由2分)

21.(3分)答案:①突出小楼的矮小、阴暗、潮湿,环境差。②突出阳光对主人公一家的珍贵③用居住环境差衬托主人公美好的心灵。(意思相近即可,每点1分)

22.(2分)答题示例:句中的这“另一束阳光”是奶奶和孙子之间真挚、深厚的爱,是他们美好希望的象征(1分)。这种爱和希望像阳光一样照亮人的心灵,带给人永恒的温暖(1分)(意思相近,语言流畅即可)

23.(3分)答题提示:开放题。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根据题意答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5/238064.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简介我以前刚刚上初中语文90多分,但是后来可以达到120分,说说其中的经验! 如何学好初中语文——方法/步骤如何学好初中语文 1、首先参考书是关键,学语文真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 1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高考可以说是人生中的异常严格意义的第一场大考,在这个时候,很多朋友都在苦苦寻找各科的考试方法,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高考语文答题技巧。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步骤/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1、一、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

语文六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答案 五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

第五单元一、《二泉映月》阅读理解(一)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

关汉卿戏曲集导读 中考名著导读真题集锦

作者简介施绍文 (1928—),男,浙江省武义县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教育学院任教,长期从事高等院校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出版有 《黄景仁诗选注》 (1982

声明:《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题集锦之二附不标准答案 中考名著导读真题集锦》为网友没有太阳的晴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