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涛声依旧
——赏析陈小奇的歌词《涛声依旧》
(延边大学东方诗话研究所王生宁)
20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结束以后,全国普遍响应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指示,具体主要表现在各个方面都积极放开思想束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因此也出现了各个行业不同的转变。在流行音乐这个方面,主要表现在音乐进一步挣脱红色主旋律的严肃模式,逐渐向通俗大大众化靠拢。因此,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流行歌曲,也产生许多了对后来流行音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促进作用的经典歌曲,岭南派音乐人陈小奇作词作曲,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就是其中一首。这首歌曲自从92年推出以后,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史中最经典的一笔。
《涛声依旧》一歌大气委婉,虽然也是情歌,但不落俗套,充满着古典空灵的韵味,而此词也主要是化身于张继的古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词不但表达了浓浓的怀念之情,还深得中国传统诗词的借景抒情的写法,而且用现代白话文与古诗词结合起来,从而使古诗词获得新时代的生命力,因此此词写得十分凄婉动人。下面笔者赏而析之。
先看第一段主歌:“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这一段歌词主要借用了《枫桥夜泊》中“渔火”、“枫桥”、“钟声”这几个意象来展开,从而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发生的故事,设定了故事发生的场景。此段主要讲的是在一个冰冷的江南夜晚,主人翁重新回到了苏州城外的枫桥边,并在此处住触景生情,想起曾经与最爱的“她”在这里所发生的美好情感,经历着人生与感情多年沉浮的主人翁以为这段感情已经随风而去,然而此时此刻故地重游,主人翁发现这段感情却一直都停留在自己的心中,不曾远去,因此曾经的“我”好像“又回到你面前”来。久违的一切慢慢地清晰起来,主人翁也因此不断地怀念起过去,想起曾经的那一切。此时歌曲转向第二段主歌:“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主人翁此时因景而怀念起以前经历过的很多,所以是“无眠”的,也因为所怀念的是遗憾失去的,所以也是“愁”的。而就在主人翁陷入缅怀过去往事之中,忽然不知道从哪里不断传来的“钟声”,并且不断地“敲打着我的无眠”,让主人翁禁不住发出阵阵感叹。但作者又因为怀念而感觉到以前的日子并不会像云烟一样一去就没有影踪,因此也相信着“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但是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你”和“我”都已在人间沉沉浮浮,也不再是青春年少,岁月改变了很多很多,虽然心中那份感情还在,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还能像以前一样相见,“你”是否能够“接受彼此的改变”吗?“你”是否愿意再次与我重续那一段青春年少时的姻缘?到了这里,主人翁的怀念不断加深,感叹也不断加深,心情也不断地矛盾,歌曲这时转入了高潮。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千年前的“月落”和“乌啼”,依然可以在这里看到听到,涛声依旧,但今天的夜晚已经不是“当初的夜晚”,今天的夜晚只剩下一个“我”在这里流连,在这里缅怀。物是人非的一切,令主人翁的心情倍感忧郁,从而不断地发出了矛盾的感叹来。接下来的两句,就是主人翁的矛盾追问:逝去的一切是否能够再回来,今天的我们是否还能够重复昨天的爱情故事?而最后一句,主人翁将自己比作一张已经错过了日期的“旧船票”,将心中的她比作那艘当初遗憾错过的“客船”,并通过“登上”这个连接点,从而将自己心底的那种明知不可求还是心甘情愿地期待的矛盾心态完全地释放出来。而歌曲到这里就结束了,留给了听众无限的感叹与想象的空间,有淡淡的遗憾,也有淡淡的失落。而结局呢?究竟会如何呢?这都说不清,但是我们却往往会在曲终后、在深深的感叹中怀念起自己经历过的一切,思索起人生的哲理来。
几多哀婉,几多绵长,几多落寞,几多情伤,《涛声依旧》唱出了人们心底中无限的怀念与忧伤,唱出了年轻人对爱情的无限追求,也唱出了中老年人对人生的无限感叹。此歌既迎合了中国人普遍认同的生命主题,也迎合了中国人含蓄蕴藉的审美传统,而这也是其成功之处。此歌可谓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中不可复制的经典之作。
附歌词:
《涛声依旧》
词曲:陈小奇
带走一盏渔火 让它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 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 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 又回到了你面前
流连的钟声 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 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 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 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 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 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 怎能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