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漂移说原本是根据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表《大陆和海洋的起源》,正式创立“大陆板块漂移说”,这一理论得到后来“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的支持,起因是因为看到所谓的大陆板块构造的偶然重合性和形态的互补性,诸如:大西洋的形成源起欧、非板块和美洲大陆板块的脱离,尽管这招致纷争,严谨的学术派不能容忍这样浪漫而无稽的思维学说,但在现今人类的地形研究始终无法突破框架,无法取得一致的可支撑学术生成的权威证据,在这种情形下,板块漂移学说成为一门非权威却比权威更证据确凿的学问。
我认为板块漂移是无稽之谈,虽然没有更具体的可以为地球地形的构成提供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但却以地球现今的地质构造形态去否定这一滑天下之大稽的谬论。
首先,所谓漂移,即无根无基,借助外力漂浮,地球构造还没有这样可提供漂浮的可能,其次,是动力,大陆板块漂移,需要动力,动力源没有,只有因为地球自身转动所带来的挤压断裂,还有所有行星的共性——生长,最后是水,水的形成,水的起落影响地球各大陆海岸线的形成。
贴一张图:
以上是大西洋,大西洋呈S形,所以大洋东岸的欧、非两大陆和美洲大陆由于海岸线形态的互补性导致了板块漂移学说如此的严词据正,其实大西洋中部海岭已经为地形构造为挤压断裂而非漂移提供了证据。大西洋海岭沿大西洋中脊亦成S形,纵贯南北,如果是因为板块漂移,遭致断裂形成大西洋的形成,那么,大西洋中部可能只会是海沟而非海岭。
如果这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对于板块漂移学说的拥趸们看一下下面的图片便可以了解到地球构造中有很多偶然相似处而非绝对的关联性。
以上是一张太平洋西南海底地形,美拉尼西亚群岛——汤加群岛——克马德克群岛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所构成的岛链与拉丁美洲东部海岸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支撑岛链的海岭、大陆架及海盆的整体构成也与南美大陆及其相似,那么,板块漂移说的支持者或许会认定这是南美及整个拉丁美洲的其中一个整体横断面切除并漂移至太平洋西南逐渐隐没于大洋下。
其实,在地球数十亿年的生长,不停的碰撞,挤压,遭致断裂,剥离等构建过程中,有很多奇妙的事件发生,这些都为地球的生长提供着能量,从地核开始,运动到地表面,每一次运动都牵涉无数次地形地质的变更,每一次变更也是将板块漂移论一次次击破的过程。上图是波斯湾,阿拉伯半岛像一只巨大的靴子用阿曼位于阿联酋的那块飞地作为鞋尖向着伊朗的腹地“踢”去,如果是单纯的没有基础的漂移,那么霍尔木兹海峡不可能产生,伊朗也没有必要将“肚皮”缩进去,因为更本没有基础的牵扯力作用。波斯湾也早已经是一个内陆湖泊了。
我将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的形成归结于地球生长所产生的波皱,这个力量有张有弛所产生的褶皱。那么红海于亚丁湾的出海口呢(见上图),和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正好相反,阿拉伯的亚丁地区与非洲吉布提同时产生“惺惺相惜”的互靠,预示着这里没有挤压,这里是裂变,是东非大裂谷的裂变所致,与板块漂移毫无关系。
再发几张同类型的图,只是这些图有很多是海水生成因素所造成的
欧洲和非洲靠得最近的地方也许就是这里了——直布罗陀海峡,欧洲利比里亚半岛的英属直布罗陀和非洲摩洛哥同时努起了嘴,为了阻止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会面,但这一努就努了亿万年。
相同的还有白令海峡,亚洲和美洲的距离因为忽视了白令海峡只看到太平洋而变得异常遥远,但美国阿拉斯加和俄罗斯楚克奇地区并不遥远,有资料表明,在第四冰期——即距今仅万年前,海平面比现在底100米,亚洲和北美是是连接的,是海面的上升导致了白令海峡的出现,也难为了从北美阿拉斯加伸出的阿留生群岛像一只巨大手臂,想去握住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只是这一握需等待千古。
那么,如果,板块漂移学说不存在,那么,地球上的地形形态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巧合呢,原因很简单,其实就是地球所有的构造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以下是我经常看地形地图所看到的一些地质构造中的比较有意思的画面,发上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上图为非洲大陆,造物主将非洲大陆描绘成一位饱受蹂躏的老人,战争在他脸上留下巨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湖是他的眼睛,莫桑比克是他的鼻嘴,他是多么饥饿,以至于他只能看到而无法得到他近在咫尺的那块残缺的面包——马达加斯加。
印尼苏拉威西岛——我所认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岸线及其曲折的岛屿,像条张牙舞爪的巨大章鱼,如果没有海水,那么这座岛屿应该是会像莲花般盛开,东部深陷处便是一处盆地,当然,反过来,如果海洋上升,那么,苏拉威西岛便脱离,形成几个分散的岛屿群。
和苏拉威西岛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北美五大湖——如果把五大湖看过一个整体的话,他同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岸线最为曲折的湖泊。
把目光转向国内:这是鄂皖边境的大别山区,大别山就像一个不规整的三角形,为什么说他不规整呢,因为她的西、北两侧地势渐低余脉散乱,只有东南方向山体如同是用直尺作标,规整的切割,非常平直,似经过后世雕琢一般。
这是四川盆地,在广袤平原上几条蚯蚓状山脉自南北方向趴伏,形象怪异,其中最高 的是华鉴山,可达千米以上,这几条山脉的褶皱中心来源于秦岭及巴山的挤压碰触,发展到四川盆地,力道减退,只留下这几条余脉。
广西莲花山,大瑶山余脉,好似她本该是一座山脉,不知什么时候,被巨人脚掌踩了一下,便山体纷纷往四周散落,中间空出一个巨大盆地。
以上这些地形构造上的奇特景观无一不是说明了地球活动的多层次,是复杂的需从酝酿到生长松动或膨胀到分裂脱离并相互挤压的过程,和板块的漂移没有任何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