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大洋彼岸,有一个岛国,名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我们俗称为英国。它率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它引领了一个时代——资产阶级时代。17世纪的它,国力强盛,虽本土狭小,但国人却骄傲的称它为“日不落帝国”。
它如何能屹立于海洋之巅?它如何能奴役大半个地球?笔者认为,这不得不归功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是的,应该归功于资产阶级革命。
无疑,这场革命的成功囊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等众多因素。而笔者,则想从宗教角度切入,剖析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的关系。
恩格斯认为:宗教对于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说,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真正的外衣”。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从清教反对国教开始的,宗教之争成为了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它对革命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体上分为苏格兰人民起义、内战、共和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等五个阶段。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背景——宗教改革
和西欧其他国家一样,英国早先也是个天主教国家,到十六世纪也发生了宗教改革。在这次宗教改革中,亨利八世切断了英国教与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关系,并且在1534年宣布自己为英国教会的首脑。同时封闭了七百多所天主教寺院,没收了寺院的土地。经过宗教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为英吉利国教教会(简称国教教会)。与天主教不同的是,它的最高领导权从罗马教皇转到英国国王手中了。诚然,在伊丽莎白时代,英国国教教义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地方接近大路上的新教。
日益成长起来的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逐渐的感到英国国教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为了反对国教,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便借用了现成的加尔文教教义作为斗争的武器。
英国加尔文教又称清教,这是由于加尔文教徒要求清除教会里的天主教残余而得名。清教徒猛烈的攻击国教教会僧侣的道德“败坏”及生活“糜烂”,而提出“严肃”的、“勤劳”的生活理想。实际上这是原始积累时代被理想化了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不这样,资产阶级便不能发财。
到十七世纪上半期,虽然清教徒在英国居民中的数目日益增多,但是仍有不少居民信仰英国国教,而且在英国西北部还有不少天主教徒。但是清教教义最明显的表现了上升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清教徒宣传新的资产阶级道德和新的宗教的、政治的组织形式。他们在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团结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二、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1603年,斯亚图特王朝开始后,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非常狂热地相信“君权神授”。他们厉行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宗教迫害,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力图在苏格兰推行英国国教。于是,引发了苏格兰与英国的战争,这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1637年,苏格兰发生了起义。这次起义,是国王在苏格兰实行的暴政所引起的。此外,查理一世还命令苏格兰长老会在祈祷时必须使用英国国教的祈祷文,这极大的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宗教感情。到1639年,苏格兰起义者的队伍已进入英国北部边境。为了镇压苏格兰起义,必须拨出大量款项以充军费,必须要求国会同意征收新税。因此,查理一世不得不在1640年4月召集新的国会。但是,国会不但拒绝通过此项议案,并且还对国王的专制统治及宗教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查理一世一怒之下,解散了国会。
然而,苏格兰起义却在不断扩大。
三、内战阶段
查理国王同国会在1642年的头几个月里进行了谈判,但只是加深了双方的分歧。国会认为以何种教派为国教应该由国会作出决定。国王应该交出一切政教大权。保皇党呼吁人们忠于国王,他们号召国教徒团结一致。铜矿热的清教徒进行斗争。此时,清教徒在国会里占据优势,英国国教的仪式派则在宫廷里占有优势。
在激烈的宗教斗争和阶级斗争之下,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对议会宣战,从此开始了内战。
在内战中,首先,查理一世在宗教政策上的失误,特别是爱尔兰事件加速了他的灭亡。其次,议会实施了有利的宗教政策——
内战爆发后,由长老会把持了议会。1642年12月首先将主教赶出议会,接着取消英国国教。1646年废除主教制。第二次内战后,独立派上台也实行了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再次,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大多是清教徒,并参加了议会军。这支军队在清教徒的著名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军队。
清教徒胜利了。
四、共和国时期
1649年5月19日,英国宣布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通过斗争,处死了国王。
克伦威尔独揽大权后,对内用武办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在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对外征服爱尔兰,限制荷兰的发展,以维护英国利益。在征服爱尔兰的战争中,克伦威尔决心以上帝耶和华的名义,率领铁甲军的大部分队伍讨伐崇拜偶像、血债累累的爱尔兰天主教徒。他认为这样的军事行动能够控制和引导士兵的狂热情绪。给战争披上了宗教色彩。
五、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1660年5月,查理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统治。
查理二世疯狂的推行政治上宗教上的反动政策。查理二世十分关心斯图亚特王朝及封建贵族的利益。因此,在复辟后不久,他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反攻倒算。
查理二世的政府公然宣布恢复国教教会,并且对非国教教徒进行种种迫害:规定不信奉国教的人不能参加政治活动,对宣传其他宗教的人,处以罚金或监禁。最后,查理二世还下令由政府出钱赎回被长期国会没收及出卖的教会及保王党人的土地。1672年,查理二世颁布了“容忍宣言”,宣布国王有权恢复天主教徒的政治权利(在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英国天 主教徒被剥夺了政治权利)。这实际上实在逐步恢复天主教。
查理二世的继承人詹姆士二世即位后,继续执行反攻倒算的政策。并且更加明目张胆地着手实行恢复天主教的计划。1687年,詹姆斯二世发布一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罗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基督教徒以信教自由。1688年又发布了第二个宽容宣言,宗教界哗然。
由于天主教比国教更加反动,更不利于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经济活动。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也为了防止英国君主做出任何违反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事。英国又爆发了一场“光荣革命”.
六、“光荣革命”
1688年,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辉格党人和代表国教僧侣及封建贵族的托利党人联合起来发动了“光荣革命”。
由于威廉是新教国家荷兰的元首,玛丽是国教教徒,他们夫妇入主英国,可以杜绝天主教的恢复。
1689年2月,威廉正式即英国王位,称威廉三世。同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此后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徒,国王必须按照国会的意志行事,而且只有在下议院同意下,才能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换言之,法案杜绝了天主教恢复的可能。
在革命的前夕及革命的初期,几乎所有阶级都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斗争。作为革命的导火线的苏格兰起义也是由于查理一世的宗教政策引起的,同时宗教的因素又影响着王党与议会的成败。而作为革命尾声的“光荣革命”也是在维护“宗教、自由和财富”的名义下发动的。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资产阶级史学中被称为“清教徒的革命”。虽然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在与国王的军队战斗的时候,是打着宗教的旗号,但是在宗教旗号后面却隐藏着资产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以国王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之间的阶级搏斗。
注释:
1、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英国国教:16世纪30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英王亨利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属于国王,从而使英国教会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同时,英国教会接受了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某些思想,并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等许多传统,形成了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即英国国教。
3、清教徒: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会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教规仪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
4、长期议会:苏格兰起义不断扩大,解散议会无助于军费的解决。查理一世又不得不在1640年11月3日从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
5、长老会派:苏格兰起义不断扩大,解散议会无助于军费的解决。查理一世又不得不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从1640年11月3日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
6、爱尔兰事件:从17世纪,特别是30年代后,一直流传着天主教徒将阴谋推翻新教国家,对新教徒进行大肆屠杀的传闻。长期议会召开后,资产阶级反对派就指控斯特拉夫伯爵在爱尔兰招募军队,计划借爱尔兰的天主教军队颠覆英格兰新教在教会和国家领域中的地位。爱尔兰起义使查理一世受到传闻的不利影响。内战爆发后,查理一世为了对付议会军曾于1643年和1645年两次同意与爱尔兰天主教同盟“休战”。内战爆发后,查理一世为了对付议会军曾于1643年和1645年两次同意与爱尔兰天主教同盟“休战”。这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他欲利用爱尔兰天主教军队来摧毁英格兰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