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国家机构体系一 2016年国家机构体系图

1、概论

严格说来,直到秦汉时期中国历史上才正式有了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以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只有到秦汉时期,中央方面才有一个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域了。

政府的组织,最重要的是政府的职权分配。第一是皇室与政府职权的划分,第二是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另外,还有军队体系、情报体系、监督体系等等。

现代的政权理论,以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较适合中国实际,这个理论是关于国家权力如何配置与控制的理论。五权分立论,是指政府的五个职权(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相互分立,各司其职。这是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中对政府权力形式的安排。孙中山先生为何要在三权之外,增设考试、监察二权呢?孙中山认为,“所以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至于监察权,孙中山认为,中国自古即有御史监察制度,然而御史台也不过是君主的奴仆。监察权不仅要监察议会,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其目的在于“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

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最开始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之长,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太尉管军事,是武官之长,相当于军委主席;御史大夫管监察,辅助丞相来监察一切政治设施,应该有点像中纪委加反贪局加审计署,但也不止这些。这个御史台就相当于监督体系了,相当于台湾的监察院。另外,科举制度,大致相当于孙中山的考试权了,也相当于台湾的考试院。

而行政体系中的三省,也隐约有了决策(门下省)、审议(中书省)、执行(尚书省)相分离的制衡制度。

2、皇权与相权

中国古代政府组织结构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史。汉和唐是历史上最能代表中国的两个朝代。政府与皇室的划分,从汉代开始就有,只是皇位世袭制,一直没有变动。但就政府来说,其间变化很大,政府中最重要者为“相权”,因于相权的变动,一切制度也自随之变动。

汉朝时的皇帝和宰相,各有一个“秘书处”,但二者的组织、大小不同。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的意思。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这里面有五尚都只管皇帝私人的衣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这是皇 宫里真正意义上的“秘书”。汉代的尚书,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越来越大。最先尚书只是六尚之一,是皇帝的秘书处。而宰相的秘书处共有十三个部门,即是当时所谓的十三曹,一个曹等于现在一个司。当时宰相秘书处组织庞大,职权广泛。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用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也就是说,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商议而定。汉朝只有一个宰相,但遇到政府的重大政事,亦常有大会议,这就是皇帝宰相和其他廷臣的会议。唐代则把相权划分成几个机关,这几个机关通过会议,来决定政府的一切最高政令。汉代宰相下有副宰相和御史大夫,我们也可以说,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权,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监察权。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职权会合,才等于一个汉朝的宰相,而监察权还并不在内。

宋代的相权,较唐代低落得多。宋代也有三省,实际上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门下尚书两省都移在皇宫外面了,故亦只有中书省单独取旨,称政事堂,又和枢密院同称两府。枢密院是管军事的,而中书和枢密对立,也就是宰相管不着军事。宋代又另设一个考课院,考课就等于铨叙,后来改名审官院。后又把审官院分东西两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这样看来,考试院也不是孙中山的发明。

如果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人来独裁,那么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但汉唐宋各朝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开的,其间比重虽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到了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据正史记载,宰相胡惟庸造反,明太祖受了这个教训,从此就废了宰相,不再设立,并说以后他的子孙永远也不准再立宰相。所以明代政府是没有宰相的,清代也没有。因此我们说,中国的传统政治,到明代有一大的改变,即是宰相之废止。

废了宰相以后,宰相的职权又该怎样分配呢?从前唐代是三省分权,一个中书省,一个门下省,一个尚书省。到了宋代,门下省退处无权,给事中大体也如谏官般,变成和宰相对立,很少能对诏谏行使封驳权。其时的宰相,则只是一中书省。自元至明,中书省还是正式的宰相。直到明太祖把中书省废去,只留中书舍人,仅是七品小京官,其职守等于一书记员。在唐代,中书舍人是代拟诏敕的,现在只派成管文书与抄写之职而已。给事中在明代也是七品,却还有封驳权。中书门下两省都废了,只剩尚书省,但尚书令及左右仆射也不设了,于是尚书省没有了长官,改由六部分头负责,就叫做六部尚书,这是一种秃头的尚书,在唐宋时,六部中每部的第一个司称本司,如户部有户部司,吏部有吏部司,其余礼、兵、刑、工各部均然。而尚书省则有尚书令,为正长官,左右仆射为副长官。现在明代则等于升本司为部长,六部就只是六个尚书,变成一个多头的衙门。六部首长,各不相属。这些尚书都是二品大员,这已经是当时最高的官阶了。这样所有的相权就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了。明代皇帝的秘书处,当时称为内阁,秘书便是内阁大学士。因为皇帝在宫里办公,他需要几个秘书帮他忙,这些人的办公地点在中极、建极、文华、武英四殿,还有文渊阁、东阁两阁。这些处都在内廷,所以这些人就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在唐代,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敕。在宋代,是宰相向皇帝上折子,先得皇帝同意或批改,再正式拟旨。而在明代,则是一切诏令皆由皇帝亲旨,大学士只给皇帝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

中国古代国家机构体系(一) 2016年国家机构体系图

到雍正时,又在内阁之外另添一军机处。清宫里的文华殿、武英殿,这是内阁学士办事的地方。雍正又在三大殿背后,另设一个军机处,这就是所谓的南书房,这只是一所很小的屋子。最初皇帝为要保持军事机密,有许多事不经内阁,直接由南书房军机处发出。后来变成习惯,政府实际的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不再在内阁。雍正的最大发明就是寄信上谕。这是清代特有的,不按明发上谕的程序,而直接由皇帝通过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其他人全都不知道。从这一点看来,清代比明代更独裁。明代还是在宰相废了之后,宰相的职权由皇帝兼。而清朝皇帝的诏书不能给旁人看,要直接送出,诏书就完全变成皇帝私人的东西了。

相权从秦的宰相,逐渐向皇帝身边的人靠近。宰相权太大了,皇帝就把相权转移到身边的秘书处尚书省;而尚书省的权利太大了,又转移到比尚书更贴近皇帝的传递文书的中书省;中书省权利太大了,又转移到更贴近皇帝的侍从门下省。接着,连机构也不要了,皇帝直接做宰相,配了几个负责抄写的内阁;最后再到军机处,皇帝可以直接秘密的给某个大臣下旨,相权最终变成了皇帝的私人之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7574.html

更多阅读

转:2015-2016年大学竞争力排行榜—武大版

·2015-2016年“中国一流大学”评价结果揭晓·2015-2016年大学教育地区(31个省市区)竞争力排行榜·评价高校分地区名单统计——2015-2016年金平果中国大学排行榜统计数据·2015-2016年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134所)·2015-2016年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全集》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图片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全集一、共工怒触不周山据传说,颛顼(Zhuān Xū)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住在)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

2014年中国百强县科学发展|附名单 2016年中国百强县

10月17日,《2014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发布,2014年中国百强县市排行榜新鲜出炉。相比往年,今年依然是东部地区所占比例较高,占据了60席,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分别占17席、14席和9席。山东、江苏、浙江三省占了百强县总量的半壁江山,其中山

SAT语法真题解析一 2016年3月sat语法真题

hi,四月接近中旬,准备五月考试的SAT同学备考已经进入白热化,为了迎合各考生需要,近期会发送一些SAT语法真题解析,以助大家一臂之力。今天斌哥为大家带来13年5月的部分解析,其他尽快奉上。在此之前,先回答平台里某位同学的问题:“put into p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导 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 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 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 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

声明:《中国古代国家机构体系一 2016年国家机构体系图》为网友雨小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