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读《传奇王阳明》_股海龙王 知行合一王阳明2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读《传奇王阳明》

我们都知道“知行合一”,从字面上去理解,知行合一就是“将知道的和做的统一起来”。但是,读了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董平写的《传奇王阳明》之后,我对“知行合一”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传奇王阳明》一书是董平教授按照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讲稿修改而成的,一共有十八讲,讲述了王阳明传奇的一生,同时也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的一生。

  王阳明何许人也?维基百科是这么介绍的:王守仁,号阳明,中国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语录和论学书信被辑为《传习录》,对其思想的研究被称为“阳明学”或“王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董平教授说,王阳明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当中最高的人格理想,所以古人对阳明先生的评价向来是最高的,称他为“古今完人”、“真三不朽”。

  所谓“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古往今来,虽然不乏英雄豪杰,但有道德的人未必有功业,有功业的人未必能立言,能立言的人未必有道德,而王阳明全都做到了。

  从“立德”的方面来说,王阳明从小就立志要“读书做圣贤”,他的行为是以圣人为榜样的,是道德的楷模。

  从“立功”的方面来说,他是真正的文人将军,他所建立的军事功绩,特别是平叛宁王朱宸濠谋反,挽救了明王朝的政治命运。

  从“立言”的方面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他的“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思想,影响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直接改变了明代中叶以后中国思想史发展的整体格局。

  “知行合一”既是王阳明的思想贡献,也是他成功的秘诀。最近新出的一本畅销书《明朝一哥王阳明》中有一个说法,“大明王朝三百年,只出王守仁一人。”几百年来,许多人都是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信奉者和践行者。王阳明在日本的影响很大,他是明治维新先驱的精神领袖,章太炎说,“日本维新,亦由王学为其先导”。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有两位较量了一生、对中国近现代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深受王阳明思想的影响。毛泽东1937年写的《实践论》,副标题是“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这就是辨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蒋介石一生中最大的偶像就是王阳明,到了台湾以后,他将许多校名、地名、路名改为“阳明”二字,包括阳明山,公园里有王阳明先生造像,有一块石头上还刻有蒋介石写的“知行合一”四个字。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主席的《实践论》

  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传奇,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龙场悟道。王阳明考上进士做官以后曾因仗义执言、冒死上书,被专权的太监刘瑾廷杖四十下,还被关进锦衣卫的大狱,出狱后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就是现在贵阳市西北的修文县。到了龙场以后,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住在阴暗潮湿的山洞里,带去的三位随从全都病倒了,他就亲自劈柴、打水、煮稀饭,粮食吃光了还得学习开荒种地。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王阳明开始对“死亡问题”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甚至给自己做了一只石头的棺材,躺到里面去体验死亡。有一天他突然悟道。他悟出了什么道理呢?他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思就是,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当中,原本就是具有“圣人之道”的。以前总是将“圣人之道”作为一个外在的东西来追求,那实在是完全错误的。”他悟出的这个道理与他后来的“致良知”思想是相通的。王阳明在龙场悟出的另外一番道理就是“知行合一”,此后他就开始讲学。

  对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可以从两个层次去理解。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第一个层次:行重于知。

  对于知与行的关系,我们通常的观点是“知先行后”。王阳明认为,这种“知先行后”的观点是大有问题的。因为在实际生活当中,非常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人们只强调了“知”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行”的重要性;由于“知”本身是没有止境的,所以有人甚至有可能花一辈子的时间去“知”,却完全没有去“行”。他认为,要让人们晓得,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件事,比单纯地只是去“知”一件事重要得多。

  王阳明认为,实际行动不仅仅是知识的运用,同时也是知识的可靠来源,所以“知”和“行”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相互分离的,而一定是相互合一的。

  王阳明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转换为实际行动,如果一个人知而不行,那不是真知,譬如“孝”这件事,仅仅懂得关于“孝”的很多道理,却没有实际行动,那么就不能说这个人真的知道“孝”;而只有当他实际地做“孝”的事,那么才表示这个人是真的知道“孝”的。

  王阳明当过县令,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父母官。对于为官的知行合一,王阳明曾说,“坐视民困而不能救,心切时弊而不能言”,就是“知”、“行”不能合一。“坐视民困”是知,“救”是“行”;“心切时弊”是“知”,“言”是“行”;如果“坐视民困而能救,心切时弊而能言”,才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认为,“知”和“行”不仅本来就是合一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之中,也是必然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而体现出来的。王阳明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这才叫做有始有终,才体现为一个完整的知识过程。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笃信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陶行知本来并不叫这个名字,了解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之后,十分折服,就给自己改了名字,先是叫做“知行”,后来又改为“行知”。陶行知先生说,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余体验所得适为其反。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之所以这么认为,并不是真的跟王阳明的观点相左,其实也是为了强调“行重于知”的道理。

  宣教司有两个“知行合一”的案例。一是项目经费公开。我想所有政府部门的领导都知道项目经费应该公开,但不是所有政府部门都能做到,但宣教司从2006年以来就一直是这么做的,而且我们不但项目经费公开,还有司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务公开。最近张建司长写了一篇文章《还是公开好》,大家可以到共享E站上去看看。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精细化工作”。姜雯同志因为别人指出她工作不够精细,经过一番思考,提出了精细化工作的理念。这个理念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认同,支部又通过组织大家看《赢在精细化》一书,写关于精细化工作的体会,增强大家对精细化工作的认知。更为重要的事,张建司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大家时时处处追求精细化工作。因为我们知道并付诸行动,在精细化工作上我们是知行合一的。尽管如此,我们也还经常出现工作不够精细的问题,所以,要时时提醒自己,精细化工作,要知行合一。


《和谐拯救危机》是大型公益系列节目的文字版,通过当代高僧净空法师与著名节目主持人陈大惠先生的对话,深入剖析当今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各种危机的根源,阐述以和谐为宗旨的化解之道。书中核心强调弘扬中国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教导人们与人、自然和谐相处,复归心灵的平静,获得美满幸福。净空法师把佛法与科学、现实相结合,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读佛经,回答了现在很多人内心深?最焦虑、最不安的许多问题。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第二个层次:“知”是良知。

  王阳明认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其实都是“知是知非”、“知善知恶”,同时又表现为“好善恶恶”、“为善去恶”的。他把这个“东西”叫做“良知”,按字面的意思就是“对良善的知识”。

  “良知”是我们每一个人原本就具有的,是与生俱来的。“良知”不需要我们通过后天的学习来获得,它原本就在我们的内心之中,所有他又把这个“良知”称作我们的“本心”,是我们心灵的本来状态。

  “良知”永远知道它自己的存在,所以它就成了我们自己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活动的一个“内在”的“监督者”,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清醒的“旁观者”,观察着我们自己的一言一行。比如小偷偷东西,他的“良知”一定知道“偷东西是不好的”,所以小偷一定会背着人,怕被人发现。小偷去偷人家的东西,就是没有听从“良知”的教导;如果听从“良知”的教导,他就不会去偷东西。既然知道这样做是不好的,而行动中却还去这样做,这就是“知”、“行”不合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完全遵照我们的“良知”去行事,我们的身心世界就是和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总是在追求各种私欲的满足,“良知”会被遮蔽起来,就像镜子被蒙上灰尘后就不能照见光明了。只有回归“良知”,我们的心地才是光明的。回归到“良知”,就是回归到我们的“本心”、“本性”,就叫做“致良知”。

  王阳明提出“良知”学说之后,“知行合一”中的“知”的意义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它不完全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的意思,而是指“良知”了。

  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良知”不仅表现为“知是知非”、“知善知恶”的先验原则,同时又表现为“好善恶恶”、“为善去恶”的道德自觉与实践。如果我们的“良知”与我们的行为合一了,大家都少一些不正当的私欲,多做好事善事,我们的身心就和谐了。如果每一个人的身心都和谐了,社会就更加和谐了。

  正因为对“知行合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把“知行合一”作为我的座右铭,希望与大家共勉。(作者:莫丽霞)

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与王阳明心学

在修文阳明洞,蒋介石题字的摩崖石刻“知行合一”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为杰出的只有两个半人!

这两个半人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加上曾国藩(半个)。

也有人说:中国只有两个人可以称为圣人!

这两个人分别是:孔子、王阳明

还有人说:中国历史之中,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

这三人分别是:一是诸葛亮,一是王阳明、一是当代的毛泽东

明史曾说:“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也就是说:明朝以前,既是文人、又善于用兵的,没有超过王明阳的。

也有人说:日本能迅速窜升与欧美列强分庭抗礼,这一切都归功于明治维新的成功。但是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究其原因根本不是因为日帝明治的政治手腕有多少过人之处,也不是因为德川家族无能,而完全是因为日本人充分效法了王阳明,在日本,阳明学一度被奉为“显学”,对其革新运动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以至成为明治维新的最重要精神武器。

日本维新派中有一个大名鼎鼎,打败过大清的北洋舰队、击败过俄国海军,创造过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在世界上享有“东方纳尔逊”之誉,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的常胜将军。

他就是东乡平八郎。

这位号称军神的大将,却总把一方印章佩在身边,上面刻着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中国明朝的一名文官,让东乡平八郎佩服的五体投地!

日本维新派人物,无不把王阳明顶礼膜拜。

中国,也有不少的人将王明阳比作诸葛亮、孔子、毛泽东。

那么王阳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王阳明姓王,初名云,后祖父改其名为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先祖书香传家,父王华仕三朝,为孝宗御进讲。生於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卒於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享年五十七岁。生前曾筑室於阳明洞,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

十二岁,阳明就塾师,性格豪迈不拘,曾言:“读书为学圣贤”。十三岁母丧。十八岁谒理学家娄谅(号一斋),听讲朱子格物之学,后连格竹七昼夜无所获,遂转而学辞章之学。二十二岁应会试名落孙山,至二十八岁才举进士。

在此期间,阳明广阅书籍,读兵法,也研究道教养生之学,面对为考试而读书的处境,遂有遗世入山之意,然转念一想,人本是父母所生,大道是不能离开社会人群的,遂重回儒家。三十四岁讲身心之学,开始招收门人。

三十五岁,因见朝廷为宦者刘瑾把持,明武宗沉迷於享乐,故上疏直言,而下诏狱,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三十七岁,赴谪至贵州龙场。悟得格物致知的道理。这乃是阳明心学的开端,从此他与朱学分了家,而走向了主观论。

三十八岁,主讲於贵阳书院。开始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说。

三十九岁,升卢陵县知县。

四十三岁,揭出存天理,去人欲之标语。

四十七岁,刻古文大学,及朱子晚年定论。修建濂溪书院。同年,门人薛侃刻传习录。

四十八岁,阳明奉旨平宁王宸濠之乱,受宦官挑拨,被诬谋反。

五十岁,在江西南昌始揭致良知三字。从这时起,阳明哲学思想完全成熟,而且定型。此成熟的思想比以前更为简约。

五十三岁,门人南大吉续刻传习录。

五十六岁,邹守益刻文录。

五十七岁,扶病剿乱,病死归途,卒於南安。

在《明朝那些事》这部书里,当年明月在于谦被害后这样描述道:

“明代有很多厉害的人物,我曾给这些人物做过一个排行榜。于谦应该排在第二名,虽然明代有一些人物的丰功伟绩不下于甚至超过了于谦,但他们的排名也在于谦之后,这是因为评定的标准由品行有两项:品行、才能。虽然某些人的才能确实胜过于谦,但他们的品行是有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志的政治问题和张居正同志的经济问题。于谦最为难得的就在于,他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如无例外,于谦本应排在第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后,还有另一位高人横空出世,此人不但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对这位仁兄,英雄的称呼似乎已不适用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有一个更适合他的称呼--圣贤。”

王阳明,以明朝唯一的圣贤而高山仰止!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对王阳明的推崇不乏其人:

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到维新派主要人物梁启超,国学大师胡适、再到早年的领导人陈独秀,以及毛泽东,对王阳明先生,都是十分敬佩的。

比如,梁启超先生便著有《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

梁启超思想受传统儒学“陆王心学”特别是王阳明学说的影响极大。

在他看来,只有“心”才是实有的,他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纪,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自由书·惟心》又说:“人世间一切之境界,无非人心所自造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读《传奇王阳明》_股海龙王 知行合一王阳明2

《新民说·论尚武》:“思想者,事实之母

这显然是王阳明“心外无事”、“心外无物”的另一种说法而已。“人世间一切之境界,无非人心所自造”“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纪,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陈独秀也写下《王阳明先生训蒙大意的解释》一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因受“知行合一”学说影响,毅然改名陶行知。

郭沫若先生,也是王阳明的崇拜者,著有《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 明》和《王阳明礼赞》等文。

另据王元化先生的说法,早年毛泽东的很多思想本来是跟王阳明比较接近的。他年轻时曾服膺王阳明。

毛泽东年轻时是王阳明的崇拜者,学习王阳明的《心学》有感,写过一篇满分的作文《心之力》。

毛泽东年轻时代,与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罗章龙是好朋友,写过一首《送纵宇一郎东行》的古诗: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名家解析:诗中“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是对王阳明《心学》发自内心的赞美,“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是对王阳明后无来者的感叹。

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得出下面的结论:

毛思想的三个来源是:

第一个是宋明儒学。

第二个是马列思想。

第三个是西方现代思想。

毛一生的对手蒋介石,同样是王阳明的崇拜者!

首先蒋介石的名字与《周易》和王阳明的《传习录》有关:

《周易》《豫》卦六二爻辞本义曰:“中正自守,其介如石”,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蒋公的名字正是由此而来的。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学问家中,蒋介石最敬佩王守仁(阳明)和曾国藩二人。

蒋经国从苏俄回国后,蒋介石要他读曾文正公家书和王阳明全集。

蒋介石尊崇王阳明的哲学“立诚”和“知行合一”的观点,教育蒋经国将学习的心得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求得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在蒋介石的训导下,蒋经国对王阳明也非常崇敬。他将王阳明的思想精神归结为两点:一是“诚”,所谓诚,就是“要有纯洁的清白和恳切的念头”;一是“知行合一”,“王阳明先生不但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能将学问实用实行”。

蒋经国也要求其部下以王阳明与蒋介石并列为最值得尊崇的导师,1945年时他说:“我们要做总裁的信徒,为阳明的学生。”

蒋介石到晚年还教导蒋经国,要重视陆(九渊)王(阳明)心学,重视王阳明的学说,蒋经国59岁时,蒋介石专门给他写了一文,其中阐释王氏心学说:“余所重者,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即出于陆象山简易之法,教人以发明其本心为始事。此心有立,然后可以应天地万物之变也。”

蒋介石对陆王《心学》之重视如此。

……

中国的文化太过博大精深了,以至于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该继承那些学问为好!

于是中国人在自己祖先留下的宝贝中挑三拣四。

于是就有了“儒家”、“法家”、“道家”几千年的争论。

最终自己挑花了眼睛,无所适从!

日本人就是这么简单。

一帮子维新派人物把王阳明的《心学》学到了手,紧紧地攥住不放。

王阳明的一部《传习录》不仅维新派人物倒背如流,而且年轻学子人手一册,终于成为明治维新的最重要精神武器!

最终日本人就靠王阳明的一部《心学》,推翻了500多年的封建幕府统治,成功实现了明治维新,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的过度!

难怪!日本的军神东乡平八郎要“一生低首拜阳明 ”。(五柳先生提供)

仅供参考点击查看->全部<海龙王>博文/我的微博

复利是第八大奇迹,每年存1.4万如何成亿万富翁

★用大智慧Level-2的DDE把握看大势,找热点,抓龙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37570.html

更多阅读

读《戴维斯王朝》 安东尼戴维斯

转【枯荣的日志】戴维斯双杀!——读《戴维斯王朝》2009-12-28Old Manriver,是美国30年代的一首老歌,老戴维斯喜欢这首歌,并改变歌词,大意为:“有人知道必有某事,却从无耐心静静流淌”晚上躺在床上,静静的读着印刷拙劣(没办法,原版难找了)的《戴

任公是谁?——读《我为书狂》及其它 重生之我为书狂sodu

任公是谁?——读《我为书狂》及其它其一,考证前几日,读石涛编的《我为书狂——爱书人的痴言梦语》(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9)。该书收录了梁实秋先生的《书房》一文,文前有一段按语,曰:经过大约四十年的销声匿迹,到了九十年代,梁任公的文章才

佳作欣赏 读《束氏畜猫》有感--阙承昌供稿 卫人束氏阅读答案

读《束氏畜猫》有感文/阙承昌今天我们上了《束氏畜猫》这一课,虽然只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可是却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姓束的人喜欢养猫,后来猫被主人娇惯、溺爱而渐渐失去了捕鼠的本领,他告诉了我们养尊处优的生活会

声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读《传奇王阳明》_股海龙王 知行合一王阳明2》为网友江畔柳前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