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那美丽的忧伤
——汪峰歌曲《春天里》歌词解读
江苏大丰市初级中学韦存和
内容摘要:2009年春天至2011年春晚,由汪峰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春天里》在歌坛上掀起了一阵飓风。这首歌深情追叙了作者年轻时候的奋斗历程,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那些挣扎着努力着的劳动者的命运与悲欢。整首歌风格平和亲切、深沉委婉,如泣如诉,让忧伤定格成为美丽,让苦难超越成为浪漫。从而成为歌坛一道靓丽的彩虹。本文试图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扼要的解读,以更好的走近作者,走进他美丽而忧伤的情怀。
关键词: 奋斗历程悲天悯人 背景对比 时空错位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
没有信用卡没有她
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在桥下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
还记得那些寂寞的春天
![春天里,那美丽的忧伤——汪峰歌曲《春天里》歌词解读 汪峰 春天里 mp3](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92525t011b4eb81108540c9d.jpg)
那时的我还没留起胡须
没有情人节没有礼物
没有我那可爱的小公主
可我觉得一切没那么糟
虽然我只有对爱的幻想
在清晨在夜晚在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
凝视着此刻烂漫的春天
依然像那时温暖的模样
我剪去长发留起了胡须
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
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
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
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
也许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
——汪峰《春天里》
2009年那个春天,有着“中国摇滚乐坛新教父”之称的汪峰让一首《春天里》最初在流行乐坛上传唱开来,一年后这首歌经过一个被网友们称为“旭日阳刚”的农民工歌手组合用嘶哑的嗓音悲凉的唱出后,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很是火了一把,连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听了也是“热泪盈眶”,两度在公开场合称颂。后来这首歌又在2011年的春晚上唱响,打动了无数的中国观众。
一首歌的唱红固然有许多因素,但是歌词的因素总是决定性的。因此我从不认同网络上这样的评论:这首歌之所以广受网民热捧,不是词写得多么无可挑剔……恰恰相反,我认为这首获得“第九届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作词奖”的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魅力,让人回味良久,从而为之动容为之震撼!
一、春天的背景,烘托着深沉的反思。
在这首歌中,回忆是在春天里徐徐打开的画卷。尽管春天的那些故事不过是些琐碎的生活碎片,是一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普通劳动者的追梦历程。如果说故事打上作者的烙印,那么也可以说是作者最初的艺术人生。一个少年的剪影首先切入我们的眼界与心灵:留着长发没家没钱没有女朋友,一把破木吉他伴他四处流浪,没人重视没人欣赏他的歌谣。自然,这个少年是孤寂的,在那个城市无数的春天里,他有着无所依靠的处境、有着不被理解无人欣赏无可言说的悲苦,然而他的生命本质上是快乐的,对生活的折磨他选择了默默的接受与从容的穿越。所以他觉得一切“并不糟糕”,他歌声依旧,幻想依旧。不过未来又是那样的迷茫,也使得歌者的瞩望充满了忧生之叹。这样一个春天的背景里,在爬满生命的思绪中,在野草般疯长的忧伤中,汪峰的心和那些与他一样为未来打拼、内心满是迷惘和伤感的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着的劳动者们贴得那样紧。这样的契合,只源于生命里共有的苦难、共同的追求以及同样的忧叹,还有那些艰难岁月里的乐观与淡定。记忆像一列长长的火车,把曾经的生活场景载来我们眼前,那些散发着暖色的日子如此素朴,就跟我们每个人年青时的光景一样,何止艰苦,何止奋斗,更有着生活的辩证法启发我们思考:在一个物质未免匮乏的时代,人的心灵世界却因为理想和追求而充实着快乐着,可是一旦事业小有成就追求不再是那样急迫时,人的内心为什么却会怅然若失?
二、对比的手法,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歌词的三个小节有着整体上的对比,那是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现的是岁月绵延带给人的沧桑、成熟与沉思。一路走来,歌声如初,只是我们或多或少、或自觉或无奈的发生了改变。歌词的前两个小节代表了往昔奋斗的历程,第三小节是在现实中对生命的拷问。作者似乎比较偏爱回忆,不仅用两个小节的篇幅不厌其烦的去表现那时的贫穷以及对于理想的坚守,而且在第三小节中用“依然像那时温暖的模样”一句概括了对记忆中的春天的留恋与赞美。“许多年前的春天”、“那些寂寞的春天”里奋斗的“温暖”、“快乐”和“觉得一切没那么糟”的乐观,映照着“如今烂漫的春天”里的“悲伤”和“更深的迷惘”,强烈的传递出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审美倾向。此外,每个小节内部也有对比,这里的对比更偏重于外在世界与心灵世界、现实处境与理想境界的对比。现实曾是那样的艰难、无奈而令人失望,可是内心就是顽强的坚守,就是不懈的追寻,而且自信着快乐着。这样的坚守无疑是让人动情的。他让每个年轻的生命或者曾经年轻的生命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中,从歌中的主人公身上可以看到自己有过的奋斗和对梦想的不离不弃。同时如今物质生活的富足与内心的迷惘、失落也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直指人心灵的对比,又怎能不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和灵魂的战栗,直至在一种震撼人心的敲打中触及生命的本质?
三、时空的错位,营造出诗意的浪漫。
歌词中最让我触动的无疑是这样几句: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这几句词在整首歌里重复了三次,一唱三叹,通过情绪的强烈宣泄和反复歌吟,掀起了歌曲的高潮,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高度的人文关怀,引发人们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命运和未来的深切关注。作者的表达极其高明,在这里他两度运用了时空错位的手法,表现他对生命的理解。在汉语中“请把我留在”这样的句式后面接的往往是具体的地点,比如“姥姥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请把我埋在”更是如此,歌剧《洪湖赤卫队》里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歌词:娘啊,儿死后,你要把儿埋在大路旁,将儿的坟墓向东方。作者如果用类似的写法也无可厚非,但也许就没有如此鲜活的效果了。这里的“时光里”和“春天里”不只是一种时间,它还是青春、奋斗、拼搏、理想、美好等等的象征。不仅如此,它在唤起人们无限美好的想象的同时,还给了我们一种灵动的浪漫,在忧虑和关爱的同时,体现了对生命的一种豁达与超越。留在时光里,留在那些抛洒喜怒哀乐的岁月里,埋在春天里,与曾经的美好曾经的希望曾经的奋斗永远相伴。多少感伤,在泪水中开成娇艳的花朵,多少美丽,在忧伤中凝成厚重的永恒。它让生命的咏叹婉约蕴藉,让我们悟出:总有一些回忆的美好,与贫富无关;总有一些想象的浪漫,能超越生死!
好的歌词传达人类共同的情感,它不仅能触摸人的内心,还能上升到宗教的肃穆与宁静。我觉得,似乎可以借用汪峰另一首歌曲《信仰在 空中飘扬》里的几句歌词来诠释作者创作《春天里》的意图:“为弱小的孤儿破碎的母亲闪耀,为挣扎着来自底层的灵魂闪耀,为救赎着艰难爬行的行者闪耀,为他们照亮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这样悲天悯人的情怀无疑带着无边无际的忧伤。然而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是,《春天里》理性的积淀,最终让忧伤定格成为美丽,让苦难超越成为浪漫。她滤过人生那些长长短短的日子,透露出对生命终极的思考,充满着深沉的同情与哀怜。她平和亲切的叙事风格,不紧不慢,如泣如诉。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沉思更让我们难忘!(邮政编码:224100)
(已全文刊发《文学教育》2011年第10期,题目被编辑老师改为“《春天里》歌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