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白鹭上青天<?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这应该是早春的景象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柳色还是翠绿的,西岭上还有没有消融的残雪,一行白鹭,在黄鹂的鸣啭声中,就这样轻盈地飞向了蓝天。
一直很羡慕鸟儿有一双翅膀,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隐秘的愿望——飞翔,我也一样。但是,我只能在梦想的天空中扇动翅膀。
一直以为飞翔的白鹭应该是快乐。我想,它那洁白的羽毛,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一定会闪动一种圣洁的光泽;它那劲健的翅膀,在碧水之上,将会扇起一股清新的风。
白鹭的飞翔使我想起一首歌:它有洁白丰盛羽毛,它有健康的身体,它要结同快乐伙伴,共同享受这天地。这首歌唱的是白兰鸽,但我的脑子满是白鹭的影子。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是结同快乐伙伴一起遨游蓝天的。
我一直不知道,白鹭可能是孤寂的。白鹭可能是孤寂的吗?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总觉得白鹭与黄鹂是很有缘分的,它们总是双双对应着出现在诗人的眼里。一个总是天真无瑕地叽叽喳喳地鸣叫着,一个总是无忧无虑地洒洒脱脱地飞翔着。漠漠水田,有成行成列青青的禾苗;青苗之间的水面,该能倒映出白鹭翩翩起舞的倩影?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总觉得白鹭飞翔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也是愉快的,以至“春江细雨不须归”。
但是,刘禹锡写过一首《白鹭儿》:“白鹭儿,最高格。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在刘禹锡的眼里,白鹭是圣洁高畅的,但也变得深沉了,它凝寂、孤眠,在溪水潺潺流过的石头上久久地伫立,仿佛在冥想什么,然后石破天惊地冲天而飞。这样,白鹭就显得有点孤寂了,孤寂的白鹭在飞翔中似乎为了证明什么。我不喜欢孤寂的白鹭,一点也喜欢。因为白鹭孤寂了,我也会孤寂。
大概李白也不喜欢白鹭吧,他在一首叫做《白鸠辞》的诗中这样写道:“白鹭亦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在李白的眼里,白鹭成了虚有其表的伪君子,好吃懒做的浪荡子。
其实,李白是把白鹭作为白鸠的对立面来写的,这之前,他先是歌颂了一番白鸠:“歌白鸠,引拂舞。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咽,性安驯。首农政,鸣阳春。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把白鸠的白说成是“霜衣雪襟诚可珍”,而白鹭的白是“外洁其色心匪仁”,李白显得有点武断,并且偏心。连“无司晨”也作为白鹭的缺点了,显然有点牵强附会、指鹿为马的味道。因为“一唱雄鸡天下白”,那是公鸡的职责呀。
看来这是李白的应命之作,应命之作难免有违心之言。我甚至能感受那一刻,李白挥洒自如之下的窘迫。
白鸠为什么被李白大大地歌颂了一番?难道仅仅是因为“性安驯”、“鸣阳春”?原来,天子赐人的玉杖上的饰物是白鸠。我一直在猜想,要是皇帝送人的拐杖上的饰物是白鹭,李白又会写出什么样的诗句来呢?
鄙损白鹭时的李白,根本不像是“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李白。
从李白的诗里,我终于觉得白鹭可能是孤寂的。并且我觉得,对白鹭来说,孤寂也许也是一种快乐,一种缘于内心、来自灵魂深处的快乐。这是遗世独立的快乐,一种飞翔在山麓水田自由自在的快乐。
刘长卿的《白鹭》是这样写的:“亭亭常独立,川上时延颈。秋水寒白毛,夕阳吊孤影。幽姿闲自媚,逸翮思一骋。如有长风吹,青云在俄顷。”
李端的《白鹭咏》是这样写的:“迥起来应近,高飞去自遥。映林同落雪,拂水状翻潮。犹有幽人兴,相逢到碧霄。”
刘长卿和李端都是唐代的诗人,当然著名度无法跟李白相比,但是他们对白鹭的认识似乎比李白更准确,他们的情思跟刘禹锡更接近。
一行在黄鹂的鸣啭声中轻盈地飞向蓝天的白鹭,就这样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孤寂的影子。
还是杜甫有意思,他写过《池上寓兴二绝》,其中一绝是写白鹭的:“水浅鱼稀白鹭饥,劳心瞪目待鱼时。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
杜甫的诗,把一切都消解了。